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佛菩薩及高僧大德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我們學佛,誦讀經書,是修行之路的一大助緣,能夠幫助我們開發智慧、破迷開悟、啟發自性。「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以法為依,依教奉行,是作為佛弟子的我們的日常功課。
許多善信沒有太多時間到寺院聽經聞法,大多會選擇請一些佛經在家中供奉,以便誦讀。因為經書不同於世間的一般書籍,它代表「法」,具有無邊殊勝功德。我們也常說,「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供奉三寶,不如理如法,難免不利於培福。那怎樣安置經書,才算恭敬呢?這些注意事項須謹記。
首先,我們要清楚,佛教經典是三世諸佛之師,是法寶,代表的是如來法身舍利,亦可當真佛看,不可等作尋常筆墨。誦讀經書,種種修持,皆以誠敬之心為要。
對於經書放置的位置,有講究。經書應清淨供奉於家裡的清淨高處,正面朝上,不可隨意扔在床上、座椅等不淨處。經書應放在其它書籍的最上邊。不得用嘴吹經書上的灰塵,應該使用專用的淨布擦拭。
如果手捧或裝在口袋攜帶,不可夾在腋下,不得低於腰部。不要隨意卷經書,也不可將經書塞在雜物太多的袋子裡。雖細微小節,但也要注意,以免有失恭敬。如果經書誦完,可留存珍藏,亦可輾轉流通,贈給其它佛友、同修,以同沾法喜、共受法益,並告知對方一定要恭敬、尊重,方可功德無量,切忌隨意燒毀或者丟棄。
如果有破損比較嚴重的佛經或者是早期印刷有殘缺、有缺字、漏字的經書,若自己無法處理,可選擇將這些經書寄給寺院,讓出家師父善護、處置。在誦讀經書的時候,最好先淨手,不要以汙手觸經,也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經頁。
誦讀時,不要歪著身子或者躺著,要正身端坐,如同見到佛菩薩聖像般恭敬莊嚴。要身心清淨放鬆,沒有一絲懈怠或者雜念、妄想。從頭至尾,一直閱讀下去。中斷時,應夾放紙條做記號,不可折頁、折角。經書上不可塗寫,亂塗亂畫,也不得一邊說雜話、吃東西、一邊看經書,更不可在洗手間等不淨之地看經。
就像我們在佛前供果、供花、供香一樣,一切都是在表法,是一種方便法。但是大家千萬不可著相,不可心生執著,「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一切恭敬之行都是我們心的映現,而不是什麼迷信的說辭,大家千萬不可迷信經書的擺放位置影響命運一說。
一切行為都在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清淨心、菩提心,更是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之情。法在心內、心外無法,佛經是眾生離苦的指南,經典所在之處皆是護法常住,福報無量,我們一定要恭敬視之。無論奉持經書還是恭誦經書,乃至助印佛經,均能培植福慧資糧,培養菩提善根,以期於此生中,菩提心永不退轉。南無阿彌陀佛。
功德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