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營魄抱一,(載營魂魄的身體與魂魄相互之間擁抱為一個整體)
能無離乎?(能沒有分離嗎?不能,是有分離的。比如有這樣的詞:魂不附體,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六神無主。但是,德能不分離。德與道、思維不分離,德作為三寶運行的有機整體其內部也不分離,雖然德獨立於道、思維,如同魂魄獨立於身體)
專氣致柔,
能如嬰兒乎?(能像嬰兒一樣專氣致柔嗎?不能,但是德能像嬰兒一樣專氣致柔)
滌除玄覽,(消除"迷霧",把道研究清楚,看明白)
能無疵乎?(能做到不生病嗎?不能,會生出病來的。王陽明格竹7天就生病了,所以不要去研究道。道是神,是創造人的神,被造者是不可能研究清楚造物者的。但是,研究清楚"玄德"是可以的,玄妙之德不會讓人生病,研究玄妙之德也不會讓人生病,反而受益,研究清楚了德,就是研究清楚了道。道叫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了,只要信,就是尊重道,就是其行為表現出了德。玄妙之德,是道所生。研究德,能做到無病,"疵"就是指吃了五穀雜糧之後也可能會生的病)
愛民治國,
能無為乎?(能夠做到無為嗎?不能,但是德能做到無為)
天門開闔,(天空開了,露出晴空萬裡。閉合了,又陰暗無光)
能為雌乎?(能稱之為雌嗎?不能。但是,德能。因為德含三寶,是自生自長,自我運行的自然狀態,像源泉一樣,生生不息)
明白四達,(明白天下,四通八達)
能無知乎?(能做到無知嗎?對"非德"不知不曉,能做到嗎?不能。但是,德能。德是人的自然狀態,是自然而然,是天成之狀,不用知道"非德",或行於"非德",就能自成一體,自我運行,"有無"往返,生生不息)
生三寶畜三寶,(德含三寶,在道與思維合一作為下,生三寶,畜三寶,運行不斷。具體的內部運行情況是:)
生而不有:(美好的心境和包容公義的思維生"有無",而不居留於"有")
為而不恃:("有無"和美好的心境選擇包容公義的思維,而不倚仗包容公義的思維)
長而不宰:("有無"和包容公義的思維生長美好的心境,而不宰割美好的心境)
是謂玄妙之德:(這就是德,是玄妙之德,可以看出來,三寶在一起的相互關係,美好的心境是最為突出,也是德的象徵。德的樹立,意味著美好的心境的樹立,"為心而戰"成為王陽明心學、老子道學的重要標誌,唯心重要是心學與道學的主要思想)
人來一世,把心獻給道,由道來察看,心境是美好的,那麼這是人的榮耀,也是道的榮耀,也榮耀了道,是道所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