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溫陽化氣的方劑在治療胸積水上發揮著不可想像的作用

2020-12-20 太陽說易

胸積水,也稱為胸腔積液,是胸膜腔或胸腔裡面有了過多的液體,這個液體一般是因為胸膜肺部的炎症,外傷,腫瘤,結核等等因素導致的。一旦出現胸腔積液,就意味著病變由局部已經向周圍甚則全身擴散。由於積液增長迅速,患者很快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或胸痛等症狀,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對於少量的惡性胸腔積液,患者也可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咯痰,納差,便溏,身疲乏力等症狀。

《金匱要略》說:「水流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指出懸飲的概念是邪飲瀦留於脅下,循經上逆射肺,導致肝氣不升,肺氣不降,氣機逆亂,從而產生咳嗽並牽引脅下作痛。這與胸腔積液的症狀相同,故胸腔積液在中醫學上可歸屬懸飲的範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正氣內虛,邪毒犯肺,肺失宣降,氣機不暢,氣滯痰凝。脈絡壅塞,脾氣虛弱,運化失司,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肺的通調澀滯,脾的傳輸無權,腎的蒸化無力,三髒相互影響,水液停留於胸中而成懸飲。經方在臨床胸腔積液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療效。

《金匱要略》說:「胸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又說:「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是痰飲病的治療總則,此方為治療痰飲病的基礎方,也是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前一條指出飲停中州,導致氣機升降受阻。後一條指出飲邪雖然輕微,但其根本為脾腎虧虛,中陽不振,故當健脾以滲溼,通陽利水。苓桂術甘湯的藥物組成由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本方所治痰飲乃中陽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溼內停所致。蓋脾主中州,職司氣化,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陽不足,健運失職,則水溼停滯而化為痰或水飲。而痰飲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停於胸脅,則見胸脅支滿;阻滯中焦,清陽不升,則見頭暈目眩;上凌心肺,則導致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沉滑或沉緊皆為痰飲內停之徵。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為君,健脾利水,滲溼化飲,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又善平飲邪的上逆。桂枝為臣,功能溫陽化氣,平衝降逆。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平衝的常用組合。白朮為佐,功能健脾燥溼,苓、術相須,為健脾祛溼的常用組合,在此體現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術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炙甘草用於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陽,以助溫補中陽之力;二可合白朮益氣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調和諸藥,功兼佐使之用。

五苓散在《傷寒論》中的條文共有8條。在《金匱要略》中的條文共有3條,五苓散為中焦淡滲健脾之劑,能恢復脾的功能,可振脾陽,止吐瀉,利小便。其病機主要由脾肺功能失調所致,脾失鍵運而水溼內停。此方為祛溼劑,具有利水滲溼,溫陽化氣的功效。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洩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其原方為豬苓(去黑皮)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白朮十八銖,桂枝半兩。上五味為散,更於臼中杵之,白飲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方中重用澤瀉為君,以其甘淡,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溼。臣以茯苓、豬苓之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溼之力。佐以白朮、茯苓健脾以運化水溼。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的氣化有賴於陽氣的蒸騰,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並告示後人服後當飲熱水,以助發汗,使表邪從汗而解。根據五苓散的藥物組成,臨床可廣泛用於津液輸布失常的各種病證。

相關焦點

  • 張仲景對於「奔豚氣」的治療,重在理氣
    證候表現也常有情志不寧之狀,日久則化熱,而出現煩渴等症。治療在於心肝兩髒。寒,水屬於陰性,或屬於陽衰,屬陰則為實證,治療以逐寒利水。陽虛則屬於虛證,治療則以溫陽通陽。但氣,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聯繫,水因寒而聚,而寒,水之逆又因氣所引起,所以理氣是治療此病的重要法則。
  • 它被譽為「千古經方第一藥」,究竟有何玄機,且看醫聖張仲景如何運用
    以上可見,桂枝入方可治療的疾病眾多,可以了解到的是,在這些疾病當中,桂枝所起到的作用並非固定不變,其作用多根據疾病的需要、配伍的變化而展現其臨床治療作用。那麼,桂枝究竟有哪些妙用呢?接下來,我們再近一步看看桂枝具體的治療功效是如何發揮的吧。
  • 「胸滿」也有虛實之分,兩個張仲景治療「虛滿」的方劑很好用
    太陽病用下法是為誤治,表邪未解而用下法,此時出現脈促而胸滿,故張仲景用此方治療。其方劑組成就是原桂枝湯去掉芍藥,其它不變。桂枝 三兩(去皮), 甘草 二兩(炙)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共四味藥。
  • 張仲景的一個兩味藥的方子,卻是治療咽痛喉痺的特效藥
    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所以後世所公認的」經方「是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方劑。但是經方若是使用不得其法,比如說辨證用藥不準確,就可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的危險狀況。
  • 【方劑】祛痰、祛燥劑歷年真題重點系統整理!
    平胃散☆《簡要濟眾方》平胃散用蒼朮樸,陳皮甘草四般藥;除溼散滿趨瘴嵐,調胃諸方以此擴;又不換金正氣散,即是此方加夏藿。功效:燥溼運脾,行氣和胃。主治:溼滯脾胃證。八正散☆《局方》八正木通與車前,萹蓄大黃梔滑研;草梢瞿麥燈心草,溼熱淋痛瀉火煎。功效: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主治:溼熱淋證。【注】大黃:瀉熱降火,蕩滌溼熱。
  • 一種非常奇怪的病,看張仲景是怎麼治療的
    在《金匱要略》中張仲景命名的腎著病,也許大家不太了解,什麼是腎著病呢?腎著病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病症,主要症狀是患者上半身一切正常,如常人,飲食正常,小便基本也正常。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所描述的:「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金匱要略》說:「身勞汗出,衣裡冷溼,久久得之」。並進一步強調「病屬下焦」。說明是由於體力勞動過重,腠理開洩,陽氣致虛,汗出過多而使衣服浸溼,衣服裡的冷溼粘附於肌膚,若時間長久,遂形成腎著病。
  • 張仲景所創的「辛開苦降法」,可調暢氣機,平衡升降
    辛開苦降,是一種中藥治療疾病的用法,是利用藥物的性、味特性來調整病證的氣機病變。辛味藥物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苦味藥物具有降洩、通下的功效。 辛開苦降法屬中醫治療八法中溫法、清法的合法,也稱為溫清並用 ,屬於和解之法。
  • 只有四味藥的方劑,卻是胸膈脹悶,不欲飲食的特效藥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方劑,既簡單又實用,特別是適合現代人應用的方劑。他就是四磨湯,此方出自宋代嚴用和的《劑生方》,為理氣劑,具有行氣降逆,寬胸散結之功效。主治肝氣鬱結證。症見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脈弦等。當今社會,世人的精神壓力大,容易情緒失調,同時也嗜好甘甜油膩等肥美的食物,常導致肝胃不和,腸胃結滯等,四磨湯就是治療此證的有效良方。
  • 「地黃」滋陰補血,可分為3種,《傷寒論》也有用到它的方劑
    「地黃」滋陰補血,可分為3種,《傷寒論》也有用到它的方劑。相信,每一個喜歡中醫的人都知道《傷寒論》這本書。這是我國古時候漢代醫家張仲景所著的一本中醫名著,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部曠世經典,而張仲景也被後世醫家尊為「醫聖」。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劑還不在少數。在這110多個方劑中,很多至今在臨床中仍頻繁應用。甚至婦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湯,大名鼎鼎,舉世聞名。為什麼,傷寒論中的一批經典方劑能夠流行至今,甚至,給人的感覺,其應用範圍還不斷擴大。原因何在?我認為,臨床上至今常用的傷寒論方劑中最大特點是,這些方劑無一不是著眼於調節人體整體的氣機升降出入。
  • 【中藥愛上方劑】中藥方劑如何一起複習?
    (這就告訴大家一定要重視中藥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而這部分知識小編和孔圈圈同學已經做了總結了,發在了中國中醫考研公眾號上,希望大家能引起認識)3.中藥總論部分每年2-3道題,藥用部位不考,藥性基本每年一題,2015年沒考藥性4.考研方劑真題中,考方劑的組成和方解的佔比在47%上下說到這裡,小編有一個疑問,就是:既然考中藥功效、主治及方劑的組成、方解佔比如此之高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為什麼,傷寒論中的一批經典方劑能夠流行至今,甚至,給人的感覺,其應用範圍還不斷擴大。原因何在?我認為,臨床上至今常用的傷寒論方劑中最大特點是,這些方劑無一不是著眼於調節人體整體的氣機升降出入。現將常用的10個方劑歸納如下,供各位網友參考。
  • 7大古代經典名方公示 張仲景的「苓桂術甘湯」名列其中
    出自於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的苓桂術甘湯,南宋醫學家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中的溫經湯,有清肺經熱功效的枇杷清肺飲……日前,為推進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研究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原則(徵求意見稿)》和《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在這110多個方劑中,很多至今在臨床中仍頻繁應用。甚至婦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湯,大名鼎鼎,舉世聞名。為什麼,傷寒論中的一批經典方劑能夠流行至今,甚至,給人的感覺,其應用範圍還不斷擴大。原因何在?我認為,臨床上至今常用的傷寒論方劑中最大特點是,這些方劑無一不是著眼於調節人體整體的氣機升降出入。
  • 醫聖張仲景的50個基礎方(滿滿乾貨,值得收藏)
    益氣補血基礎方,張仲景有一個方叫芍藥甘草湯,芍藥是補血的,甘草是補氣的。所謂基礎方就是說在臨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現了,既有血虛又有氣虛,都可以加上芍藥甘草湯。補血溫陽基礎方是當歸四逆湯。溫陽壯陽基礎方是四逆湯。
  • 清肺排毒湯中的四個方劑
    清肺排毒湯在抗疫戰場中發揮作用,臨床證明總有效率達90%以上。那麼我們從中醫考研的角度來學習一下這個方子。此方包含以下幾個方劑1.麻杏甘石湯2.五苓散3.射幹麻黃湯4.小柴胡湯這幾個方子是經方,也是我們中醫考研中常會碰到的方劑。
  • 實戰:心慌八年,張仲景老方治好!中醫治「心律失常」的經驗
    整個人啊,被折磨得頭暈、乏力、吃不下東西,在床上一躺,能躺一天。此人做過檢查,心律不齊,有心肌供血不足,有早搏。刻診,見脈象細數結代、舌紅,苔薄黃,舌頭上有些許瘀點。患者自述,這個狀態,已經持續八年了。之前還算輕,但是最近這十多天、二十來天,明顯加重了。我老師帶著我一起看。我老師問我:你有思路嗎?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00——歷節丸(類風溼性關節炎)
    他們錯在什麼地方,比如我們把生藥拿過來之後,這裡面的成份是極其複雜的,也就是說它形成了物體的形體,那形體本身是一個太極,在這太極裡面很多東西共同作用,就是這一個藥的藥性,比如說人參,那它裡面所有東西合在一起叫人參,你單獨取一樣都不叫人參,然後現在進行科學研究中西藥研究,分析人參裡面這個成份那個成份,然後說什麼對人有作用,把裡面提純出來,一提純出來,現在我告訴大家,這個藥,我們中醫不承認,它不是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