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患者快看,「會吃」是治療的關鍵

2021-01-21 澎湃新聞

原創 莫奈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建議收藏!

2020年10月30-31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CGC)在珠海市召開。此次會上,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炎症性腸病研究中心的冉志華教授以《炎症性腸病的飲食幹預:目前的證據和挑戰》為題,全面解析了炎症性腸病的診療現狀以及飲食幹預方案。

01

炎症性腸病新療法:飲食幹預

炎症性腸病大多發生在遺傳易感個體中,由於腸腔內抗原物質的改變導致腸黏膜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引起炎症遷延。

從細胞穩態的角度分析,導致炎症性腸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環境因素、腸道微生態、固有免疫反應和獲得性免疫反應等。飲食能夠從通過影響腸腔內抗原暴露、改變腸道微生態、影響黏膜免疫、改變腸黏膜通透性等方面幹預炎症性腸病的發生發展。

目前,飲食和飲食成分對炎症性腸病的影響有正性的預防作用,也有負性作用,主要如下:

表1. 飲食和飲食成分對炎症性腸病的影響

當前推測飲食療法在炎症性腸病中可能的作用機制如下:

目前,國際上有很多關於飲食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指南。其中,《美國胃腸病學指南》指出對低危因素的、病程發展不嚴重的腸病患者,可考慮將腸內營養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英國胃腸病學指南》、北美和歐洲的營養協會等推薦將全腸內營養作為兒童克羅恩病的一線治療,而目前其他成型的飲食證據還不充分,更多的飲食治療熱點和克羅恩病相關。

冉志華教授指出,炎症性腸病的飲食治療多種多樣,幹預目標不同,包括需要達到臨床緩解、維持緩解、預防併發症、減少手術率等等。

02

炎症性腸病的飲食治療

首先,特定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原則是「選擇需要最簡消化過程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良好,從而減少腸道菌群負荷。」

其次,地中海飲食也可以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主要以天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包括橄欖油、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加上適量的紅酒和大蒜,再輔以獨特調料的烹飪方式製作而成的食物。此外,還有抗鹽飲食,即低鹽飲食,以增強人體自身的抵抗力。

這些飲食治療幹預的原理相似:在飲食中加入營養豐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在飲食中排除乳糖、加工肉食、動物脂肪、食品添加劑等。

▎特定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治療炎症性腸病

排除飲食法(CDED)是一種特定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主要減少或者去除了飲食中的動物脂肪和飽和脂肪酸、奶和奶製品、小麥、含鐵豐富的食物、食品添加劑,比如乳化劑和亞硫酸鹽;增加一些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以及膳食纖維豐富的澱粉類食物等。

一項研究將4-18歲的克羅恩病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用CDED+部分腸內營養治療;另一組用全腸內營養,以考察耐受性情況、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全腸內營養往往需要插管,患者特別是成人患者不能耐受。而CDED+部分腸內營養治療組的耐受性顯著優於全腸內營養治療。對比治療結果、腸內微生物影響發現,CDED+部分腸內營養組的治療效果、腸道微生物組的穩定性均優於全腸內營養治療。

此外,其他研究發現特定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改善炎症性腸病的臨床和實驗室指標、增加炎症性腸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多樣性,緩解腸黏膜炎症。

▎無麩質飲食治療炎症性腸病

麩質是小麥、大麥、黑麥中存在的一類蛋白質,當這類蛋白質在麵團中與水混合後,可以表現出粘性和彈性。這些蛋白質不容易被人體消化,有部分人會因攝入含麩質類食物,誘發麩質蛋白不耐受,包括乳糜瀉、小麥過敏和非乳糜瀉的麩質不耐受。

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患者會因進食麩質而加重症狀。引起麩質不耐受的機制可能包括免疫系統失調、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通透增加,以及腸道炎症等。為了緩解炎症性腸病患者因進食麩質引起的嚴重症狀,首先應排除膳食中的麩質,再通過相關的治療手段減輕腸道炎症、修復腸道屏障、穩定腸道菌群等。

▎低FODMAP飲食治療炎症性腸病

FODMAP是一種短鏈碳水化合物(糖)的集合,這些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不能被吸收,可能引發腸易激症候群。少攝入可發酵的低聚糖、二糖、單糖、多元醇的飲食可以減少短鏈、高發酵、不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減少由於下遊細菌過度增長引起的營養不良、腸道損傷,誘發腸黏膜炎症;可以緩解炎症性腸病症狀,甚至治療炎症性腸病。

低FODMAP飲食是避免攝入含FODMAP較高的食物,而吃含FODMAP較低的食物。常見的高FODMAP飲食包括芒果、龍眼、香菇、芋頭等。由於低FODMAP飲食囊括了日常所食用的大部分食物,因此低FODMAP飲食是炎症性腸病患者比較廣泛接受的治療策略。

▎地中海飲食具有抗炎作用

「地中海飲食」是指有利於健康的,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穀類。一項研究分析了地中海飲食對炎症性腸病患者營養狀態、肝脂肪變性、疾病活動度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研究發現,經過穩定的地中海飲食治療後,炎症性腸病患者疾病活動度降低,炎症指標降低。此外,還有研究證明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遲發性克羅恩病的發生風險。

03

炎症性腸病飲食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炎症性腸病不同於其他常見病,疾病原因非常複雜,僅僅依靠飲食治療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同時,在飲食治療炎症性腸病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絕大多數飲食研究都針對患有克羅恩病的兒童;

實際上,很多成年人長期維持嚴格的飲食幹預較為困難;

大多數飲食研究都是觀察性的,僅限於評估症狀的改善,而症狀改善與疾病活動度的相關性較差;

儘管大多數飲食研究都是獨立進行的,但是最新的文章強調了將嚴格的飲食評估納入最初藥理試驗中,以拓寬能回答的問題並提供有意義的信息;

飲食研究傳統上在結束了其隨訪評估時已幹預完成,因此,偶發性飲食剔除的益處可持續性尚不清楚。

總結

飲食幹預在炎症性腸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雖然目前尚缺乏足夠的前瞻性對照研究的支持,但從現有的臨床研究可以看到排除飲食法、低FODMAP飲食、地中海飲食等可以通過影響腸腔內抗原暴露、改變腸道微生態、影響黏膜免疫、改變腸黏膜通透性等方面來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況。

因此,對炎症性腸病患者需進行合理的飲食幹預以緩解其疾病症狀。

參考來源:

1. Sapone, A,Bai, J. C,Ciacci, C, Dolinsek, J., Green, P. H., Hadjivassiliou, M., ... & Ullrich, R. (2012). Spectrum of gluten-related disorders: consensus on new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BMC medicine, 10(1), 13.

2. Aziz, I., Branchi, F., Pearson, K., Priest, J., & Sanders, D. S. (2015). A study evaluating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self-reported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1(4), 847-853.

本文審核

曹曉滄教授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消化內鏡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學分會臨床流行病學協作組委員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炎性腸病專業委員會肛腸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炎症性腸病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炎症性腸病專家委員會委員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炎症性腸病聯盟常委腸道微生態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工程技術分會委員會常委

天津市醫學會消化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副主任委員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CGC報導組 莫奈

原標題:《炎症性腸病患者「會吃」是治療的關鍵!最佳食譜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配圖/青術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啟動了「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助力患者「不缺席人生『美』一刻」。提起「炎症性腸病」,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它曾被認為是「西方人的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 專家談炎症性腸病:高發於青少年 良好依從性是有效治療的保證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李亞南)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專家指出,炎症性腸病(IBD)高發於青少年,隨著這些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患病人數逐年上升。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指導以外,患者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
  • 吳開春教授:細化炎症性腸病患者飲食指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病變呈節段性,炎症從表面累及腸道各層,更容易引起腸穿孔、腸梗阻、腸瘻等,CD如果累及小腸,將會影響吸收,特別是在青少年期,會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此外,男性IBD患者的疾病活動亦與受孕困難相關。儘管IBD具有遺傳傾向,但總體發病率仍很低,不應成為患者主動不育的充分理由。但是在妊娠期間,IBD疾病本身可能會復發或加重,且藥物治療也可能影響妊娠過程。吳開春教授表示,在臨床上,我們希望,並儘量要求患者在緩解期備孕,在妊娠期間應注意調整用藥。表2:炎症性腸病患者常用藥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用藥風險
  • 反覆腹瀉、腹痛要當心炎症性腸病!
    消化系統的問題有多種,有從胃腸道感染引起的短期痛痛到類似於炎症性腸病(IBD)引起的長期病痛等。 「什麼是炎症性腸病?」 舉個臨床病例讓大家了解一下。 最近小王因為腹瀉「撓破了頭」,在家附近的醫院看了多次,用過止瀉藥,也沒見好轉。
  • 世界炎症性腸病日:炎症性腸病多發年輕人 及時發現儘早治療
    專家表示,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病因不清,難以治癒的慢性腸道疾病,早期診斷、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但其早期症狀與闌尾炎等胃腸常見疾病相似,極易誤診。什麼是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簡稱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克羅恩病以及潰瘍性結腸炎是歸屬於炎症性腸病(IBD)最主要的兩種疾病。
  • 讓安倍二度辭職的炎症性腸病,有癌變可能
    鄒鴻志表示,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症狀、體貌是非常明顯的,腹痛、腹瀉、便血而且體型一般消瘦,而且一般好發於青年群體。鄒鴻志表示,「炎症性腸病非常難於治療,絕少出現徹底治癒的情況。但是隨著新藥研發的不斷進步、深入,醫學界發現使用糖皮質激素、水楊酸類藥物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劑,是能夠很好控制病情的。」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約半數會存在貧血和營養不良的問題,病人表現為慢性腹瀉、下腹痙攣性絞痛、腹部腫塊,部分患者可有發熱、便血、消瘦、營養不良。由於該組疾病與人們精神壓力、日常飲食有密切關聯,發病率較高,所以需要加強對炎症性腸病的醫學認識,保護胃腸健康。第一、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先天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炎症性腸病,包括遺傳、病菌感染、吸菸、精神刺激、用藥不當和飲食失調等多個方面。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觸發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據調查,5.2%-22.5%罹患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一級親屬(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患有炎症性腸病。後天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飲食、感染、吸菸、衛生、藥物、鍛鍊、南北地域等因素。雖然基因遺傳因素很重要,但基因會不會爆發出來,與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
  • 連續4~6周腹瀉 小心患炎症性腸病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小平教授指出,我國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增加,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其典型症狀是反覆腹瀉、血便,久拖不治,炎症性腸病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增加癌變的概率。因此,對待炎症性腸病,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
  • 炎症性腸病有幾種疾病?治療原則是什麼?從根源上了解更容易!
    導語:炎症性腸病是指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病因的炎症性腸病,多認為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抗生素、益生菌治療有一定效果。認為這種病發病很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係,有科學證明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細胞免疫異常、變態反應等等,但至今沒有找出致病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
  • 炎症性腸病藥物治療最全總結,一文掌握!
    第一期《「腸」治久安》帶大家走進炎症性腸病(IBD),全面了解IBD的藥物治療~ 視頻: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腸安多學科MDT志願團隊出品 IBD是一種胃腸道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UC發病高峰年齡為20-49歲,患者可能飽受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黏液血便抑或裡急後重的折磨。
  • 炎症性腸病營養護理(下)—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CD)屬炎症性腸病(IBD),多於青壯年時期發病,我國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它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非特異性腸道炎症,可累計消化道的每一部分,多見於末端迴腸、結腸,直腸亦可累及,受累腸段呈節段性分布。 01 臨床表現
  • 疫情迴轉期炎症性腸病患者生物製劑-英夫利西單抗治療注意事項
    目前英夫利西單抗是在中國炎症性腸病(IBD)患者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的生物製劑。異地患者受交通限制影響可聯繫當地可實施英夫利西單抗輸注的醫療機構繼續輸注治療。 但若因困難不能按期注射,輸注推遲,此類患者不必過於擔心,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適當推遲注射時間,等到疫情緩解,有條件輸注後再次延續治療。
  • 修復GPCR,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新策略?
    編者按:炎症性腸病(IBD)發病率自 1990 年以來,在亞洲、非洲、南美和中東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持續升高。然而,目前針對炎症性腸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的一些免疫抑制劑療法可能存在治療失敗的情況,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造成不良反應。
  • 腸道菌群與炎症性腸病
    蔣麗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上海 200127)摘要:炎症性腸病(IB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顯示IBD患者存在腸道內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糾正菌群失調,可使IBD病情緩解。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炎症性腸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組非特異性慢性胃腸道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了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未定型的炎症性腸病。大約有15%~20%的炎症性腸病的患者為兒童,兒童的炎症性腸病並不是成人炎症性腸病的一個早期階段,它和成人炎症性腸病有著諸多方面的一個差異。
  • 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今天推出第51期:《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視頻】陳旻湖: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腸道慢性、潰瘍性的炎症,包括兩個疾病,一個是潰瘍性結腸炎,另外一個就是克羅恩病。 兩者在臨床表現、預後、治療(各方面),有一些相同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主要累及到青少年,以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青少年為主要的一個發病的對象。
  • 炎症性腸病患者怎麼吃?首份權威飲食指南來了
    原創 圓圓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指南速遞7個一文教你怎麼吃最健康!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是消化系統常見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常累及迴腸、直腸、結腸。既往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在IBD的發病和炎症持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定的飲食療法能夠誘導CD緩解,也有一些飲食成分與UC的反覆發作有關。
  • 炎症性腸病年輕化 漏診率高須警惕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16日報導:隨著大眾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逐年增加。2012版《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顯示,炎症性腸病是北美和歐洲的常見病,我國雖尚無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學資料,但近十多年來該病就診人數呈逐步增加趨勢則非常明顯,炎症性腸病在我國已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
  • 你以為就是簡單的拉肚子,其實是炎症性腸病
    患者一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腹瀉,大便2~3次/日,偶有腹痛,無明顯粘液膿血。腸鏡檢查提示:末端迴腸至乙狀結腸,散在深大潰瘍,相互融合,呈匐行性並沿腸管縱軸走形,有假息肉樣結節形成,可見黏膜橋。考慮: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病理結果:(橫結腸、降結腸)黏膜急慢性炎伴少量肉芽腫性病變,結合臨床可符合Croh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