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李亞南)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專家指出,炎症性腸病(IBD)高發於青少年,隨著這些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患病人數逐年上升。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指導以外,患者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
據介紹,炎症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疾病。患者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體重下降,嚴重時會出現腸瘻、腸穿孔、腸狹窄或腸梗阻等。在近日由益普生和騰訊健康共同發起的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公益科普活動上,專家在線深入解讀了炎症性腸病的現狀及其危害,呼籲加強慢病管理力度。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副院長吳開春教授表示:「IBD是一種慢性疾病,有些患者可能要終身治療。隨著這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患病人數逐年上升,潰瘍性結腸炎長期得不到控制,癌變的機率就會增高。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指導以外,患者自身的信心以及定期的隨診也是很重要的,患者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由於克羅恩病累及全消化道,嚴重影響患者營養吸收,對於青少年來說,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阻礙生長發育。IBD患者及其家屬應該樹立『IBD是種慢性疾病應該堅持治療』這樣一個觀念,這對於預防疾病復發是非常關鍵的。」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研室主任錢家鳴教授在活動上指出,IBD治療周期長,而且容易復發,無論對患者、家庭還是社會都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近些年,隨著炎症性腸病科普項目的增多,人們對疾病的了解也更加深入,這對於降低疾病復發很有幫助。然而,中國地域廣、人口多,醫療衛生條件和診療水平地區差異較大,健康知識普及的程度也參差不齊。因此我們非常希望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普及對基層醫生的培訓,讓更多的基層醫生正確認識炎症性腸病(IBD),並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
此外,因炎症性腸病不同於普通的腸炎,發病率相對較低,社區醫院藥品覆蓋不多,只能去三甲醫藥開藥。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用藥,至少3-5年,甚至終生用藥,業內人士呼籲將炎症性腸病納入慢病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可緩解患者和門診的壓力,儘早實現慢病大處方,方便患者自我管理,減少惡化及併發症,改善治療結局。(完)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