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國家軟實力,讓文化走向世界

2020-12-14 冀蒙嘉澍606

(田聰蕾)我國古有唐詩、宋詞、元曲等,諸子百家爭鳴,五千年華夏文明生生不息。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今,對比中外,卻「自尊受傷」。美國、韓國等國家電視劇佔有大部分收視率份額,中國文化解決中外文化交流卻存在逆差現象。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要佔有一定市場需要提高文化的輸出能力,文化輸出的本質是傳遞真實。有學者說:「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輸出價值觀就是代表國家的形象傳遞真實、全面的中國文化,獲得公平的話語權,來化解誤會。因此,增強文化輸出,讓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勢在必行。

文化自尊,文化自信,要具備文化輸出能力。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就是要在國際上挺起胸膛。然而,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現象。一是,傳統的多、古代的多,現代的少;二是,舞臺的多,其他類型的少;三是展示的多、宣傳的多,有市場競爭的少。種種阻礙讓文化道路更加艱難,所以我們要具備文化的輸出能力,讓文化走向世界,在國際上挺起胸膛。

國家的外交需要文化輸出能力。當面對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們該如何實現無礙交流?現在國際貿易經濟發展日漸良好,國際間的合作也在倒逼著中國文化的輸出。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國家形象的代表,若一味的失真,重要的文化精髓無法被廣泛認知,必然會影響到國際的輿論導向,將無法把一個真實的國家形象展示給世界,又該怎樣擁有公平的話語權?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要增強文化輸出的能力,讓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國,實現順暢的貿易往來,找到流暢的交流方式。

提高文化輸出能力,不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到心裡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我們引進了不少外國文化,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卻在質和量上與其不成正比。人們認識到中國文化建設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到心裡去。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創造性輸出,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產基礎,從而開始文化創造,努力解決現存的突出問題。大力創造有價值的文化產品,以原創為主,以能代表中國形象的為主,做到傳播方式多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利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讓大家接受文化的薰陶,還要吸引國外人才了解中國文化,讓文化的輸出走進人心。

中國文化的精髓,不應丟失在時代發展中。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到提升文化的輸出能力,把創新、真實、生動的元素融入文化,讓傳播文化的觀念走進人心,必定能增強國家響軟實力,讓文化走向也界舞臺,在國際上爭取更加公平的話語權。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關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思想是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在這裡,我們總結梳理習近平關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論述,以饗讀者。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若干重要關係
    面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態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新特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全局意義和發展路徑。
  • 國家文化軟實力:從概念到實踐
    「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解讀: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問:《決定》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對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 舒剛:綜合國力與文化軟實力
    當今世界,國際社會讚嘆中國的奇蹟,同時由衷讚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中沉澱和凝結起來的,已深深融鑄在中華文化之中,成為我國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正由於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原標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並強調,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我們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先進文化建設,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使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
  • 於炳貴: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他在《軟實力——國際政治的制勝之道》一書中,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對軟實力理論做了較為完整的闡述。他認為,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的決策和行動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於該國在國際社會的文化認同感而產生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簡而言之,文化軟實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軟實力這一概念是相對於硬實力而提出的。
  • 增強軟實力是當前的硬任務
    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是順利推進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增強我國社會制度軟實力的客觀需要。我們正處於大開放的重要時期,確保文化安全的新使命使增強我國軟實力面臨著新考驗。文化領域的爭奪,本質上是意識形態之爭。隨著我國加入WTO過渡階段的結束,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西方國家在向我輸出文化產品的同時,也在隱蔽或公開地推銷其價值觀。
  • 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原標題: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趙海建(媒體評論員)   春節將至,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近年來正加速走向世界。為更好地發揮春節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巨大載體作用,中宣部、國新辦日前啟動2016年春節文化走出去工作,最終目的就是進一步展現和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但是放眼當今世界,作為少數的文化大國,我們文化軟實力還不夠強,更談不上文化強國。十四五規劃將文化強國專門部署,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對當前世界形勢的深刻認識和對未來發展的清晰思路。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不遇之變局,挖掘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並發揚光大,讓世界認識中國文化,了解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的包容基因,不僅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影響力的需要,也是向世界表達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需要。【意義分析,指出文化對於民族發展的意義,並結合當前時局,指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給我們指出了2035年的文化發展目標——建成文化強國,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重要步驟。作為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我們不僅要堅持推進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也要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作為經濟大國,不能讓世界把我們看作只能輸出物質產品而缺乏精神文化的跛足社會,未來中國的形象必定是一個在文化軟實力上非常強大的國家。
  •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軟實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適逢盛世,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時代的大課題和歷史使命。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 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傳播
    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發出中國聲音,讓中國價值走向世界並廣泛傳播,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既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軟實力」最早由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提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中國語境下的文化軟實力是這一「軟實力」概念的「中國化」表達。文化既是軟實力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硬實力」的有效補充,還是一個國家增強國民凝聚力的重要根基,更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倍增器」。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設置專章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 漢語熱的背後:漢語熱等於中國軟實力的增強?
    在快速和成功發展的同時,中國給世界以新的形象,並展現出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發展模式,或可稱為「中國形象」。近些年來,中國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走向世界,也迎接世界。在經濟上與國際接軌,在政治上從早先的「體制外」國家轉變為國際規則與制度的合作者,在生活中有姚明在美國打球,在科學技術上有「神舟」五號飛船上天,所有這一切,都使世界看到了一個良好的中國形象。
  • 【十九屆五中全會】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
    【十九屆五中全會】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文化強國建設 2020-11-30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增強文化軟實力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作用
    在文化的諸種存在形式中,理論、學術無疑居於重要地位,它代表了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思想成就,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制度規範,制約著人們的行為習慣。誰在理論學術領域擁有話語權,誰就具有影響政策主張、引領社會大眾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