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寶三年)之間,王維曾隱居於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大概是詩人隱居終南期間的作品。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終南山注釋: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yú)。
巍巍的終南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一直延伸到海邊。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天都:天帝所居,這裡指帝都長安。海隅:海邊。終南山並不到海,此為誇張之詞。
白雲回望合,青靄(ǎi)入看無。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
青靄:山中的嵐氣。靄:雲氣。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hè)殊。
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
分野:古天文學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分中國境內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域都對應星空的某一處分野。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佔地極廣,中峰兩側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人處:有人煙處。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畫、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竹裡館、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鳥鳴澗、鹿柴、歸嵩山作、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過香積寺、秋夜曲、隴西行、酬張少府、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山中、相思、辛夷塢、老將行、終南別業、觀獵、少年行四首、送別、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終南山、酌酒與裴迪、桃源行、西施詠、新晴野望等。
《終南山》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