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言志詩篇,寫作年間為安史之亂前。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張九齡罷相,王維對政治熱情退減,這一段時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轉折點,是他後半生過上半官半隱生活的關鍵。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時期,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注釋:
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年青時我涉世太淺,勉力追求功名祿位。
識事:了解事實;懂得事理。強學:勤勉地學習。幹:追求,追逐。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只為聽信躍馬年華,卻恨沒有超人智慧。
躍馬:指獲取功名富貴。多指科舉應試。出人:超出常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面臨世事哪只是說說而已,累積仕歷也並非不被任用。
即事:任事;作事。徒言:空話;說空話。累官:謂積功升官。
既寡(guǎ)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樂,恐怕還要招來背時的牽累。
遂性:順適性情。負時:違時;不合時宜。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明淨的冬日可見遠處群山,凝雪覆蓋了山林的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走出城東樹林只見一片潔白,更觸發了我遺落塵事的心意。
東林:東邊的樹林或竹林。遺世: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這裡作離世隱居講。
惠連素清賞,夙(sù)語塵外事。
我惠連弟素有清高情趣,早就談起過世外的情事。
惠連:指南朝宋謝惠連。惠連幼聰慧,族兄靈運深加愛賞。後詩文中常用為從弟或弟的美稱。清賞:謂清標可賞。塵外:猶言世外。
欲緩攜(xié)手期,流年一何駛。
想要延緩攜手同隱的日期,可流年多麼容易消逝。
攜手:指攜手一同歸隱。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一何:多麼。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
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鹿柴、鳥鳴澗、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竹裡館、雜詩三首·其二、書事、哭孟浩然、臨湖亭、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送梓州李使君、酬張少府、隴西行、秋夜曲、過香積寺、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渭川田家、歸嵩山作、山中、相思、洛陽女兒行、辛夷塢、老將行、送張五歸山、終南別業、觀獵等。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