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教育浸染歲月——「喜聞樂見」 撥開眼前的霧

2021-03-05 守望新教育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暮然回首,十年間,我們懷著希望與信仰,行走在幸福的路上,這種幸福,就是看著每一朵生命之花在新教育這幸福甘霖的滋潤下,悄然綻放。這種幸福,或許卑微,卻有小草的青翠,也有花朵的芳香。這種幸福,源於閱讀,源於新教育——「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無限相信人的潛能」,「沒有閱讀就沒有精神的發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這些話語猶如春風拂面,讓我們茅塞頓開。十年來,我們帶領著梧侶人懷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夢想,持續推動研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營造書香校園、構築理想課堂、家校合作共育等行動,繁花似錦,幸福之花一路拔節生長。一晃十個春秋,梧侶人秉承新教育的公益情懷,星火燎原的使命擔當,分享、傳播、推動,成己達人!便有了如今新教育在海西,由一個人,到一個團隊:梧侶教師,再到一群人:近5000個家庭;由一個故事:石頭湯,到一所學校:幸福梧侶,再到一個城區.十年,新教育浸染歲月。我們相約下一個十年,我還會堅持每一天到校園裡走一走,品生活,享快樂,獲幸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日新之謂盛德。——《易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啓超。德貴日新。——康有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新教育的彼岸是什麼模樣?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 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財富是有汗水的, 科學是有人性的, 享樂是有道德的。——朱永新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張丙辰:棲居在新教育的芳草地

莊惠芬:在新教育成長二十年

朱雪晴:圖說《新教育在銀河》

林忠玲: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

孫建通:相遇美好,創造美好

儲昌樓:從「千燈映月」到「月映千川」

郭明曉;改變自我,改變世界

張碩果:光陰的故事

羅軍:循著心中那束燈光前行

.

十年,新教育浸染歲月

——「喜聞樂見」 撥開眼前的霧

作者|陳條元

廈門市同安區梧侶學校校長

  

「荷池夏綠正當濃,再逢鯉躍龍門日。」 時光之岸,旖旎無限,2020年是廈門新教育的第十個年頭,是梧侶學校創校十周年,更是我行走在新教育幸福閱讀之路的第十年!

踏著夏日朝陽,看那一縷縷炫目的光芒,瀰漫於一望無際湛藍的蒼穹之下,伴著些許期待與憧憬,走過那散發著古色古香氣息的書苑,一杯香茗一縷清香一盞微光,孩子們就在那,在那細細地聆聽著老師的教育趣味;而我就在這,在這靜默中感受著幸福,體味著成長.暮然回首,十年間,我們懷著希望與信仰,行走在幸福的路上,這種幸福,就是看著每一朵生命之花在新教育這幸福甘霖的滋潤下,悄然綻放。這種幸福,或許卑微,卻有小草的青翠,也有花朵的芳香。這種幸福,源於閱讀,源於新教育——2010年夏末的太陽依舊朝氣蓬勃,秋語已悄然吟頌,廈門市梧侶學校建校之初,我和老校長前往河北石家莊,第一次接觸了新教育的洗禮,懷著初建校的喜悅、忐忑和壯志滿滿,我們邁進了新教育,那一天,那一瞬間,那一句話……每一次感動都足以銘記,於是寫下寄語告誡自己,不忘初心——願自己做個胸中有夢、心中有愛的幸福老師,願自己葆有一份匠心。去翻土、施肥、澆水、除草,然後靜候花開。是無論果實如何,始終執著、依然努力,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2010年,朱永新教授來到我們的新學校,大筆一揮,題寫「廈門市梧侶學校」的校名,廈門市第一所新教育學校就這樣含苞待放,於是,秉承這一份虔誠之心,我踏上了教育之路,進入新教育實驗,開始了解新教育,追隨新教育,為之前行奮鬥!我校是一所為企業員工子女就學提供配套服務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創校之初,面對或許並不優質的生源、並不完善的環境體系、師資力量不足的困境,面對一建校學生數就如此龐大的新學校,面對百分之九十都是外來務工子女的情況,我們思索著如何結合我們特殊的學情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如何更好地促進師生親的交流、推動家校合作;如何交給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什麼樣的活動文化才能更好地助力校園進步成長,邁向更好的未來;什麼樣的管理制度才能讓師生親幸福成長.「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無限相信人的潛能」,「沒有閱讀就沒有精神的發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這些話語猶如春風拂面,讓我們茅塞頓開。結合我校「九年一貫制」的辦學特點及學校規模化管理需要,結合學生每個不同學段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學校創新的實行學部制管理模式,秉承年段落實,學部管理,處室統籌,校級指導的管理思路進行有效的學部制管理。真正做到「無限相信人的潛力」,「人人都是校長」學校的管理更加接「地氣」,全面提升梧侶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相信歲月,相信種子」,不僅僅是老師,對於孩童我們也秉承著新教育理念,學校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走社區、服務社會,體驗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把養成教育做成一種文化,通過德育文化建設規範學生行為習慣,真正實現了德育教化育人的功能,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無限相信人的潛力」,正因為有勇於創新又細緻實幹的管理制度,才使得品質梧侶邁向新的臺階!新教育人,深知閱讀具有強大的力量,猶如燃燒的火焰,將給人生以光明與希望。十年來,雖然學校事務繁忙,但每當新教育有研討活動,總是不願意錯過,與新教育大師們多方地交流碰撞,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吸收,讓閱讀在心底積澱,成為我前進的養分,也成為學校不斷前行的基石。我們背上新教育的行囊,激情奮戰,智慧耕作,創新實踐,在美麗海西開出幸福之花。十年來,我們不斷深化新建育十大行動實踐研究,學校從學部特色課程探索卓越課程研發,從培育共讀土壤探索書香校園建設之路,從教研沙龍提質探索理想課堂建構,從家長進校園探索家校共育策略,行動紮實,影響廣泛。十年來,我們帶領著梧侶人懷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夢想,持續推動研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營造書香校園、構築理想課堂、家校合作共育等行動,繁花似錦,幸福之花一路拔節生長。研發卓越課程,豐盈師生生命。朱永新教授曾說:「教室是河道,課程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才會湧現教育精彩。課程的豐富決定著生命的豐富,課程的卓越決定著生命的卓越。」梧侶人堅信:行動就有收穫,堅持創造奇蹟。將習慣課程融入學生的日常中,「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我校踐行新教育以來首創三大德育品牌,即「百畝校園無垃圾桶」、「千人食堂三無聲」以及配合新教育家校共育活動的「天天百名家長進校園」,2019年在「德育三品牌」的基礎上,我們又有一項新舉措——創「教學三品牌」即「千人晨曦入室即讀」「千人午間入室即寫」「天天夜間學習共同體」。「入室即讀」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更是為了幫助孩子們養成於律己、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學會主動學習,自我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校園裡早到班級的孩子們,入室即坐,放下書包,自覺拿起書本,高聲誦讀,寥寥幾人也有朗朗書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陸續到來的孩子們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朗讀大軍中。迎著晨曦的一米陽光,班級裡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臉上洋溢著自信,雙手捧書,坐姿端正,聲音洪亮,郎朗的讀書聲,如鼓瑟齊鳴,律動不止。及時的表揚與反饋,讓全體師生「晨曦入室即讀」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入室即讀」表現與期初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朗朗書聲,不負韶光。相信通過此次活動,梧侶學子能夠真切體會「入室即讀」的內涵,切實培養「入室即讀」的好習慣。習慣鑄就英才,梧侶學子從跨入教室的那一刻起,自覺把自己調整到準備學習狀態中;當坐到座位上時,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中;當捧起書本時,能堅定自信地高聲誦讀。一個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這是需要長期,反覆不懈的堅持。正是梧侶人的堅持,習慣的養成帶動著學部綜合課程迸發著勃勃生機。 「學部特色課程,讓每個孩子都站在課程的中央!」張志願校長的這句話是指導,也是期待。如今,學校的學部特色課程日漸豐富,一學部綜合課程校本教材也編寫完成。二學部研發了「閱讀」特色課程,推薦年級閱讀篇目,推出「漂書營造書香校園」計劃,開展讀書節活動,實施閱讀考級,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三學部探索限時課程,培養學生限時交齊作業、限時完成作業、限時做好課前準備,準時入校、限時打掃衛生等習慣,師生親共抓,嚴格落實。四學部研發分層教學課程,推行「分層走班教學」,目標分層,內容分層,作業分層。教師分層輔導,因材施教。課程開設的第一學期,我們迎來了第一次課程匯報成果展示,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作品展示及節目演出。父母臉上欣慰的笑容,場上爆發的陣陣掌聲,是對綜合課程最大的認可和鼓勵。營造書香校園,書寫美好人生。「晨誦、午讀、暮省」每個梧侶學子都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信仰。早上,孩子們在經典詩歌誦讀中拉開了一天讀書生活的序幕;中午孩子們在書架上覓得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讀得津津有味;晚上孩子們通過寫一則日記來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或感想。學生激情飛揚,徜徉在書的海洋裡;教師溫暖相伴,暢遊書的世界。師生人人寫讀書筆記,人人寫感想,一股濃濃的讀書情洋溢在整個校園。在學校推動閱讀取得一定階段成果後,學校與本區的部分完小建立了閱讀聯盟,將梧侶的書籍,漂到了農村、漂向了山區。「孩子們說,最喜歡梧侶學校的老師來,因為每次都帶來我們最喜歡讀的書!」談起「梧侶漂書」,同安區雲洋小學的老校長心裡充滿了感激。「梧侶漂書」還漂到了省內三明大田湯泉小學等山區貧困鄉鎮孩子手裡。幸福梧侶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步履不停。通過校內閱讀到校外閱讀,自我閱讀到共同閱讀,每一步都堅定而執著。梧侶人相信:最是書香能致遠!以閱讀滋養文化,以文化滋養靈魂。唯有如此,生命之花才能芳香絢麗。 「改變從閱讀開始」閱讀不僅僅是語文,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史」,2018年我校率先開展全領域閱讀活動,在學校打造閱讀長廊、誦讀臺、朗讀亭以及三大活動舞臺等為全領域閱讀助力,致力打造更為活躍的書香校園。我校的「全領域閱讀」將打破學科、時間和環境界定,同時面向學生、家長與教師展開活動,從單一到多元,真正交給孩子一生有用東西。2019年12月,我校作為新教育種子基地實驗學校開展以全領域閱讀推進家校社共育的一些路徑、思考,與新教育同仁分享交流,做「營造書香校園」專題的研討匯報,以《聚焦全領域閱讀,營造書香校園》為題從「書香致遠,潤澤校園(環境篇)」、「書香課程,生命(課程篇)」、「暢遊書海,書寫美好(活動篇)」、「親子閱讀,共話願景(家校篇)」四條優化路徑就我校全領域閱讀建設作了詳細匯報,豐富的實踐案例帶給老師們深深的觸動,也彰顯了梧侶學校的實力和魅力。不僅如此,我校還積極推動新教育教師專業閱讀和寫作交流。2019年10月12日,我校邱麗紅老師在同安區新教育敘事活動中進行了「雲中誰寄錦書來」為主題的演講。2020年3月4日,我校張秋婷老師在全國新閱讀聯合學院校長研修班進行主題為「營造書香校園推進家校共育」的交流講座。閱讀,是一個人最美的姿態!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盈而厚重!閱讀是開啟孩子智慧的窗,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門!在未來的研究發展計劃中,梧侶學校新教育教師隊伍將全方位研讀「全領域閱讀」相關文件,明確「全領域閱讀」研究方向,並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個人素養。並建立家園共同體,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最是一年好時節,書海遨遊起航時。我們匯心聚力,與師生家長們一起以書為友,博覽群書,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淨化靈魂,在書海中揚帆起航。開展全領域閱讀,在閱讀的天地間,共賞清風明月,感受柔枝漣漪,我們細步款款,時常淺笑連連。家校共育共建,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激發家長教育主體責任意識,還家庭教育予教育核心本位;探索教育家庭聯盟方向,構建「多對多」教育家庭合作體系;增進家、校情誼,促進家校合作,提高辦學透明度;深化新教育「家校合作共建」行動,形成學校幸福文化新常態。自2011年開始,我校每一學期都會開展為期近2個月的 「新教育生活體驗日」活動。活動中,我校邀請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同進校園、進課堂,陪伴孩子共同體驗在校的美好學習時光。每個班級,每個午別,都有家長全程參與。所有的教學工作規範化、透明化,隨時歡迎家長的監督,這是一種全所未有的挑戰。除了家長進課堂外,我校還精心開設了親子閱讀、親子沙盤、毛筆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校級課程。開展學習共同體,邀請家長通過講座來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體育節趣味運動會上,讓家長參與當評委,足球比賽當守門員,一起享受運動的快樂;民俗文化節,邀請家長和孩子一同包餃子、搓湯圓,搭設平臺增進親子之情其樂融融。通過努力和堅持,「新教育生活體驗日」活動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教育家認為,優秀的學生不光靠老師的教育,也離不開家庭的培養。只有家校共育,齊心協力,才能使孩子播種好習慣,收穫好性格。「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梧侶學校大力推動家校合作共建,新教育螢火蟲廈門站作為主要合作單位,得到了全國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成長迅速。堅守遇見花開,智慧同享。一晃十個春秋,梧侶人秉承新教育的公益情懷,星火燎原的使命擔當,分享、傳播、推動,成己達人!便有了如今新教育在海西,由一個人,到一個團隊:梧侶教師,再到一群人:近5000個家庭;由一個故事:石頭湯,到一所學校:幸福梧侶,再到一個城區.小步快跑,不斷超越。十歲的梧侶仍然稚嫩,但卻執著地在新教育追夢之路上奔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先後獲得「全國新教育優秀實驗學校」稱號、全國第一屆「新教育種子示範學校」、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先進校、福建省「書香校園」先進校、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校」、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省「優秀鄉村學校少年宮」等榮譽稱號。付出就有收穫,堅持創造奇蹟!這是新教育人的信念,一批批梧侶人成長起來了:洪秀端老師獲2019年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張平化、葉凱雯、童麗紅、林建煌、鄧玉濺獲市優秀教師稱號;鄭芳、陳水量、吳順裕、吳楨藝、鄭小晴、蘇灃灃、許美端、蔡珠鑾、王萍、葉志強、李淑娟獲同安區優秀教師稱號……伴隨學校的成長,梧侶學校為突破發展瓶頸提出了科研轉型,近幾年學校科研氛圍越來越濃厚了,學校課題和論文總數不斷增加:課題總數共39個,包括國家級課題1個、市級課題5個、區級課題13個、校級課題20個,其中閱讀類課題6個,參加各級論文彙編達185篇。梧侶學校雖辦學只有十年,但在家校社的共育下,如今已成為一所「管理規範、特色明顯、教師幸福、學生嚮往、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現代化品牌學校,社會口碑好,辦學成效日益凸顯,建校以來中考質量居全區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考更是再創神奇榮獲同翔片區第一,為10周年校慶獻上了一份厚禮! 成績的背後是梧侶人艱辛的追夢腳步,每一步行動都堅定而執著。
「新教育人不追求分數,但不懼怕考試,我們認為,考試成績是對新教育人額外的獎賞。」十年,新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我們的心田。「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已成為我的生活目標。「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已成為我的奮鬥動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已成為我們的教育生活現實。十年,新教育浸染歲月。我們相約下一個十年,我還會堅持每一天到校園裡走一走,品生活,享快樂,獲幸福!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陳東強(朱雪晴:圖說《新教育在銀河》(十二講)——走,我們去找好教育》)

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和鞭撻,雖痛快卻無濟於事。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朱永新(《教師幸福‌‌來自‌‌美好關係——朱永新教師節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相關焦點

  • 我們在為新教育努力前行
    內容提要:  2020年11月27日,全國新教育人相聚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首屆全國新教育優秀示範學校開放日活動在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舉行    ——鎮遠縣教育和科技局組織觀摩全國首屆新教育優秀示範學校開放日活動
  • 河南禹州:慧潤階梯新教育初中部招生啦
    喜訊 | 慧潤階梯新教育學校建初中啦!來源: 慧潤階梯教育 公號相信種子 ,相信歲月禹州慧潤階梯小學 | 南明教育旗下學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慧潤階梯新教育學校初中部已在籌建中,2020秋將招收七年級新生!
  • 用生命書寫,用行動言說——新教育教師生命敘事集錦
    就這樣,用榜樣的精緻引來更多精緻,用榜樣的精彩引來更多精彩,用榜樣的專注引來更多專注,新教育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發展。——《新教育年度主報告》(《十年:修煉、深耕與傳揚》)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 楊興旺:一個新教育種子教師的詩意人生
    後來她告訴我,她是一名新教育項目的種子教師,正在進行新教育實驗。楊興旺與師傅張小琴老師在種子教師年會上做分享。我問:何為新教育?她說:「你可以不知道新教育的定義,但你必須知道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
  • 楊興旺:一個新教育種子教師的詩意人生​
    她說:「你可以不知道新教育的定義,但你必須知道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作為一個新教育人,應該成為學生永恆的生命範本。」我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新教育種子教師呢?她說:「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
  • 「螢光綠」撥開濃霧護平安
    「螢光綠」撥開濃霧護平安 2020-12-12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車窗玻璃起霧 眼前一片模糊 除霧防霧各有妙招
    內熱外冷的溫差很容易讓汽車玻璃上出現霧氣,駕駛者坐在車裡,眼前一片模糊。  此時,如果停著車或者趁等紅燈的時間用抹布擦玻璃倒也無妨,但要是車正在行駛中,這樣做就很危險了。那麼,尋找一種簡單有效又易操作的除霧或者防霧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當然了,大家也可以花上幾十元到上百元去買專用的防霧劑,但如果有更省事、省錢的方法,你想不想試一試?
  • 盧志文:新教育是涵蓋教育各個方面的整體實驗
    站在新教育十年歷史的風口,我們依然洞見理想光芒的強大力量,並投射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中國大地上。每次新教育的年會,我們都在積聚能量並互相體認彼此的共同價值。在社會風雲激蕩中,我們播撒的啟蒙種子種植在歷史的泥土裡;在沉痾常見處,我們平靜的犁地耕耘,擦亮黯淡的眼睛和心靈。
  • 莒南縣朱蘆中小:新教育「每月一事」隊內放光彩
    新教育的十大教育行動,讓教室成為了創造奇蹟,上演故事的美好所在,而「每月一事」活動的開展,更是讓朱蘆中心小學的教室裡有了更多的色彩和美妙的回憶。朱蘆中心小學為深化落實莒南縣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工作要求,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及工作計劃安排,11月,學校開展以「用感恩潤澤心靈」為主題的每月一事活動,旨在於學生中間營造「感恩」的氛圍,讓學生在「知恩、感恩、報恩」的系列活動中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學會做人,在做人中學會求知,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 信仰與新教育
    從教師信仰的視角切入,我們似乎可以理解波瀾壯闊的新教育現象。新教育實驗之所以能迅猛地席捲全國,在中國大地形成蔚為壯觀的蓬勃景象,最為重要的是給了教師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讓他們的心靈有了寄託,找到了人格的尊嚴,有了職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相信歲月,相信種子」,成為新教育人共同的信仰。一個不可否定的因素是,新教育實驗倡導者朱永新教授的人格魅力。
  • 李鎮西:新教育年會開幕式可否告別「春晚」?
    那朱永新老師呢?許新海呢?盧志文呢?陳東強呢?童喜喜呢?張碩果呢?藍玫呢?郭明曉呢?……」這個名單可以開得很長很長。呵呵,我並沒有說我比他們更愛新教育,我只是說沒有人比我更愛新教育。我的意思是,我不亞於他們對新教育的感情,但他們也沒超過我對新教育的感情。正因為如此,我才特別警惕新教育走向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一面。
  • 新教育研究院簡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十八年來,新教育人以其務實的探索、公益的情懷,獲得了廣泛的讚譽。——新教育APP新平臺,天天都有新資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創造》)官方網站、論壇、微博、微信平臺;四是關注新教育研究中心、網師學院、新父母研究所、新閱讀研究所、新教育基金會等各網絡平臺;五是訂閱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讀寫生活》雜誌;六是關注和加入《守望新教育》微信平臺;七是關注新教育研究院許新海、盧志文、李鎮西、童喜喜等新教育人媒體平臺;八是新教育實驗媒體報導。
  • 我與新教育
    是因為接觸新教育這三年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我先生、母親、弟弟都是受益者,新教育改變了我們家族的命運。我和先生是在2018年年底接觸了新教育,當時大兒子5歲在讀幼兒園,幼兒園園長接觸新教育比較早,當時園長(董水蓮)和我說新教育時,我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懂,後來我關注了清一新教育和清一書院兩個微信公眾號,但關注了也沒認真看,半個月後董老師創辦了行德學堂,因為當時自己忙於升職對小孩的幼兒教育沒怎麼關心,也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 三清山:雨觀霧晴觀山,景不同兩相宜
    雨裡的三清山,霧海茫茫、飄飄渺渺、如臨仙境、如雲端漫步的感覺是風清景明時所看不到感覺不到的。雨中初見三清山去年四月初的一個雨天,我和文學會副會長秋蓮姐一起陪同外省來的諸位作家遊覽三清山。因為有別的事情耽誤了時間,所以中午時分才啟程前往。
  • 新教育閱讀宣言——閱讀的力量
    (《新教育究竟是什麼?》「《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100本——童年是最美好的歲月,童書是最美麗的種子》《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100本——童年的秘密與童書的價值遠遠沒有被認識》《中國初中學生基礎閱讀書目100本—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中國高中學生基礎閱讀書目100本——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國大學生基礎閱讀推薦書目100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 一個學校究竟怎樣才算是新教育成功的標誌呢?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題歌】——
  • 講述生命故事,共享成長幸福——李宅初中舉行2019年度新教育生命...
    因為我是新教育人,我過的是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 ……」這是李宅初中2019年度新教育生命敘事現場賽上陳翔豔老師的演講詞。  據悉,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為引導教師深入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有省察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更多新教育教師書寫自己的生命傳奇,促進新教育事業發展。11月14日,李宅初中舉行2019年度新教育生命敘事現場賽。
  • 【莒南新教育·師生隨筆】莒南三小:深耕,尋生命的沸點
    碰觸海門新教育,那份好奇,那份渴望,都滑在蒙蒙的細雨中,柔在點點滴滴的所見所聞裡。許新海局長洋洋灑灑地談新教育,他認為對新教育的認識、理解、認同、踐行是靠近新教育的路徑。新教育人深耕的姿態最美麗!許衛國深度解讀新教育,堅信新教育必將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陳鐵梅校長「路為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成長成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 撥開生活的迷霧,讓時光明媚,望窗外風景,看歲月又是滿眼繁華
    1、撥開生活的迷霧,讓時光明媚,望窗外風景,看歲月又是滿眼繁華。
  • 被農藥浸染的土地
    在決定寫下《被農藥浸染的土地》之前,我其實想以《農藥浸泡的國度》為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