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綠流
做人難,做中國人更難!
為啥,《紅樓夢》裡說得很是清楚明白: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人情世故這門學問,要想精通了,怕是比量子力學還難。
老舍先生身處民國,此乃歷史中的三峽,思想潮流最為紛繁複雜之處,
知識分子在批判舊社會,國家在倡導新生活運動,
但,要想活得好,活得如魚得水,還是得遵照舊的老的那一套處事原則。
魯迅稱之為中國人之劣根性,李宗吾稱之為厚黑學,柏楊稱之為醬缸文化,
老舍幽默、溫和,不說破,但講了這麼個小小的故事,一窺管豹。
這就是老舍的短篇小說《不成問題的問題》。
編劇梅峰將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並執導。
梅峰雖然是第一次當導演,但他編劇的作品在文藝圈可謂光環閃亮,和婁燁多次合作。
而在筆者看來,梅峰當導演的作品比婁燁導演的作品更有趣,婁燁太嚴肅、隱晦。
當然了,改編老舍的作品,想要不幽默都難,
不過老舍並不是一味逗樂,
他的理想是:我要寫一出嘴悲最悲的悲劇,裡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
老舍沒有用筆完成這部悲劇,而是用他的生命完成了。
2016年,是老舍逝世50周年。
《不成問題的問題》講的是抗戰時期重慶後方的故事,故而沒有使用老舍擅長的京腔語言,
這樣電影版就更有發揮空間了:
四川話、普通話、上海話、洋涇浜英語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小說和電影要講的重慶故事,可不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那麼簡單。
在一幅宣傳海報中,男主角範偉藏身於一層層中國園林的圓形門框之中,
圈中圈給人以暈眩感,正如那搞不清的人情世故,
圈中之人猶抱琵琶深藏不露,正是一位頗具中國特色的「套中人」,
同時黑白的底色又使畫面有了一種道家的玄機,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便是我們中國獨有的「人情」。
電影的畫面也極具風格,捨棄了民國的華麗元素,
只取太極兩儀融會貫通的黑白二色。
構圖簡約,既是水墨畫的意境,又是當代極簡主義。
電影將小說分成了三個篇章,每個篇章以一位主角命名。
第一男主當然是憑藉本片奪得金馬影帝的範偉,他扮演的是丁主任,
替幾位大股東打理一個瓜果豐盛,雞鴨成群的大農場,
在物資匱乏的戰爭時期,這樣的農場理應賺大錢才是,
可是帳目顯示卻在虧本。
是丁主任貪汙腐敗嗎?還真不是扣一兩頂帽子就能說清的。
原著中寫道:
「最足以表現他的天才而使人讚嘆不已的是他的衣服。
他的長袍,不管是綢的還是布的,不管是單的還是棉的,永遠是半新半舊的,使人一看就感到舒服;
永遠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寬大一些,於是他垂著手也好,揣著手也好,掉背著手更好,老有一些從容不迫的氣度。
他的小褂的領子與袖口,永遠是潔白如雪;
這樣,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塊油漬,或大襟上微微有點褶皺,可是他的雪白的內衣的領與袖會使人相信他是最愛清潔的人。」
丁主任做事永遠是那麼得體,讓他的老闆他的員工都體體面面的,
張羅老闆家人的生日,送小姐太太們小禮物,
陪勞工打麻將,縱容工人拿農場東西,
上上下下誰也不得罪,成人精了。
可是這麼能幹的人卻讓農場虧錢了,說不過去。
這就讓人想起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經營著富得流油的江南織造局,卻也虧空了,
因為皇上下江南、孝敬宮裡人、打點各種關係的錢都不能記明帳。
丁主任八面玲瓏,大家都喜歡他,但他自己卻感慨:
「苟全性命於亂世。」
是的,他的智慧,是生存的智慧,事事和稀泥,這不是生活的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招人羨慕,
很多人熟讀各類成功學都是為了成為這類人。
其實,這類人正是魯迅說的「坐穩了奴隸的人」,
而其他人,也不過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罷了。
丁主任一直穿著長衫,是中式打扮,
後來新來的一位尤主任,是片中少見的穿西裝的人,
尤主任美國園林博士畢業,打理農場頭頭是道,事事親歷親為,
定新規矩,修新橋,種新樹,農場欣欣向榮。
可最終卻落得被勞工抗議、被股東懷疑、被妻子埋怨,
只能垂頭喪氣地辭職。
尤主任很是清高,早看透了農場裡的烏煙瘴氣,但還是盡力改革,
他痛苦的根源在於想要所有的事都步入正軌,卻忘了中國的智慧是:
水至清則無魚。
西方那一套,在這裡吃不開。
兩位主任,一個長袖善舞,一個銳意改革,兩種結局。
另一個男主角是秦妙齋,自詡的藝術家和大才子,
其實一面拿假藝術招搖撞騙,一面為自己利益謀害他人,毫無底線。
秦妙齋人浮誇,因此演員在塑造這個人物時採用話劇腔,極盡誇張。
如果說丁主任是和稀泥的話,秦妙齋就是攪屎棍。
影片的時代背景正是抗戰時期,我們當代人從正史上看到的是民族存亡之秋,
可是在民間上演的是另一部截然不同的歷史,
既有橫向的當時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生百態,
又是縱向的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做人精髓博覽會。
電影版並不拘泥於老舍的原著,
在影片中恰到好處地插入了一些民國文藝作品:
如開篇一場麻將群戲,於太太小姐們的談笑之間,
就交代了人物關係、性格和個人經歷的細節片段
像不像李安在《色.戒》中的開場?
又如秦妙齋在佟小姐面前炫耀自己才華,
他指責一幅畫作,結果那副正是佟小姐的作品,
這一場景,又脫胎自《圍城》中方鴻漸尷尬批評蘇小姐的現代詩。
除了借鑑文藝作品,片中那些本身就自帶風趣的重慶話也用得活靈活現。
還有一處用川劇頂燈來轉場,川劇主角唱的正是當家之難,和範偉扮演的丁主任處境相似,
多麼接地氣的戲中戲啊,妙極。
人生如戲,歷史也如戲嗎?
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臺,
鬧劇?喜劇?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