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軼事:有趣的飛行史話

2020-12-22 網易新聞

1934年暑假前,錢學森面臨著畢業後選擇職業的問題。

讀上海交大火車製造專業,是他自己的選擇,他曾為此感到驕傲。那時,他想得很簡單,畢業後,要做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和製造出大批的機車,發展祖國的交通事業。自從到上海讀書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大事,他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使他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深刻了許多,特別是他還了解到許多國外的信息,眼界大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科學迅猛發展的時代,特別是當年的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科學技術中心,它實現了工業化,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電力技術革命。而美國的電力技術革命,又跟一個偉大發明家的名字分不開,那就是愛迪生。他不僅發明了電燈,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電廠,大大加快了美國電氣化的進程。

錢學森得知,在美國科技的高速發展歷程中,汽車、飛機和無線電技術這三大發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使錢學森感興趣的,莫過於美國的航空工業。19O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滑翔機上安裝了12馬力汽油發動機,試飛成功,標誌著人類進入航空時代。1918年,美國開闢了紐約到芝加哥航線。到了三十年代初,美國製造成功DC3—7號螺旋槳客機並投入使用,使美國的航空工業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錢學森感到,火車固然重要,但已經落後於時代,蒸汽機要讓位於電力。作為新一代中國知識青年,應該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讓祖國插上騰飛的翅膀。

錢學森決心到西方取經,到西方最先進的美國去學習。他要像希臘神話故事中的普羅米修斯那樣,從上帝那裡竊得火種,點燃祖國大地,照亮九州四海。

這年暑假,錢學森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畢業了。就在他尚未派定工作之際,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專業是飛機設計。錢學森的這一選擇,自然再一次得到了父親錢均夫的支持。因為,這依然符合他實業救國的夙願。

當年,在清華大學指導錢學森學習航空的有兩位導師。一位是王助,另一位是王士悼。

王助是我國早年的航空工程師,設計並製造了中國第一代飛機;王士悼則是清華大學很有名望的教授。

兩位導師都是愛國知識分子。兩位導師不僅注意引導錢學森重視航空工程實踐和製造工藝的探討,而且,也非常注意引導這位即將留學海外的學生全面了解祖國,更加熱愛中華。他們曾在課程中穿插講述了不少我國古老的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科學史話。

原來,早在我國三國時期(公元220年),便出現了火箭這種兵器。當時的火箭,自然是非常簡單,只是在普通的箭杆前部綁有易燃物,點燃後用彎弓發射出去,中箭的目標便會燃燒起來。這實際上是一種燃燒箭,在戰爭中多用於火攻。當年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火燒曹營戰船,使用的便是這種火箭。

公元十世紀,唐末宋初時期,我國開始有了使用火藥的火箭。這種火箭的頭部綁有火藥筒,筒內裝填木炭、硫磺、砒霜、鐵漆、磁片等物。使用時,點燃筒內的火藥,用彎弓射出。火藥筒向前噴射煙火,以燒毀對方的城寨、庫房以及士兵。這種火箭,其原理與現代的火焰噴射器極其相似。

到了元明時代,我國便發明了依靠噴氣推進的火箭。這種火箭以固體黑火藥為發射劑,藉助於直接反作用力將長箭發射出去,具有發射距離遠,穿透力強,同時也可引起目標燃燒多種功能。它的原理完全符合流體力學。

明代初期,我國曾有一位著名學者萬虎,利用火箭進行飛行試驗。他先製作了兩個大風箏,將一把椅子固定在兩隻風箏之間的構架上。並在構架上綁了47支特製的大火箭。一切就緒之後,萬虎坐在椅子上,命令手下人用火把同時點燃47支火箭。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噴出一股強大的火焰和氣浪。煙霧消散後,實驗家萬虎卻不見了。萬虎的試驗失敗了,但是萬虎為了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卻受到世人的稱讚,他的技術構想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萬虎被國際公認為是試圖利用火箭作為航空運載工具的第一人。後來,他的名字被外國科學家命名月球表面的某一地區。

明代,中國人還發明了被稱之為現代直升機的始祖——竹靖蜒。

總之,熱氣球、滑翔機、直升機、火箭等航空器的雛形,都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而且出現的時間比歐美各國早得多。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

「公元前三世紀這一千多年中,在科學的發現,技術的發明方面,中國往往遙遙領先,而讓西方望塵莫及。」導師講授的這些有趣的科學史話,使錢學森深受啟發。他進一步了解到祖國古代先人在航空科學技術方面所做的開創性的努力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認識到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現代美國人在航空領域所取得的先進成果,實際上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實踐經驗。他深深感到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

錢學森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曾經到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在那裡,他第一次看到了落在地上的飛機。那是兩架從法國購買的「布萊蓋」飛機。後來,他又到南昌、南京兩家國民黨空軍的飛機修理廠見習。在那裡,他看到的是6架美國製造的「寇蒂斯」飛機。這是當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美洲總部用募集的捐款購買的。「布萊蓋」和「寇蒂斯」就成了錢學森了解、實習和解剖、修理飛機的寶貴實物資料。

當年使錢學森感慨的是,中國空軍擁有的這些飛機,竟然都是外國製造的陳舊產品,而中國的航空飛機製造業,還是一片空白。靠這些飛機怎能保衛自己的領空?怎能維護自己的主權?他決心到國外學習飛機製造業,掌握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回國發展民族的航空事業。

本文來源: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有趣的模擬飛行課
    我被分配到了模擬飛行組,這個組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炫酷,聽高年級的大姐姐跟我說,模擬飛行特別好玩!這讓我更是恨不得馬上就去體驗一番。到達目的地,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終於來到夢寐以求的飛行教室。「哇!原來飛行教室是這樣子的!」我不禁感嘆著。教室裡整齊擺放著電腦,電腦前有兩臺控制杆,「應該是用來操控飛機的吧?」我猜想。我們的飛行老師是一個戴眼鏡的男子,文質彬彬的,頗有學問的樣子。
  • 《毛澤東軼事》
    《毛澤東軼事》 劉繼興 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定價:27.80元  內容簡介有《劉繼興讀史》、《魅力毛澤東》、《歷史的迷蹤:你所不了解的歷史真相》、《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歷史上的那些牛人們》、《歷史上那些帝王們》、《民國大腕》、《民國秘聞》、《清朝原來這麼有趣》、《毛澤東軼事》等著作問世。主編有《讀史》叢書系列。
  • 用戶研究的有趣案例和軼事
    其中包括一些有趣案例和軼事。這裡分享給大家。焦點小組現場成秀場某知名電臺做焦點小組了解用戶需求。主持人看見其中一個美女非常拘謹,為了緩解氣氛,問了她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問你經常聽我們電臺的哪些節目」。
  • 這飛碟好玩有趣,飛行玩具體驗
    為了讓孩子遠離智能設備,提高孩子戶外運動,今天給孩子們推薦一款好玩有趣互動強的飛行玩具,下面就來看看它有著怎樣的使用體驗吧。一、開箱外觀飛行玩具的包裝盒比較簡潔,正面設有透明塑料窗,能清晰的看到裡面玩具,包裝盒上印有產品名稱、產品簡介、產品款式和主要功能等信息。
  • 錢學森:要根據漢語習慣定名,要讓人一看就有中國味
    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根據錢學森先生的意見,將音義皆佳、簡潔明了的「雷射」作為規範名,這一名詞很快被相關各學科和社會接受,實現了名詞統一。「航天」、「航宇」等詞也是錢學森提出的。他在1987年9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工作會議上說:「laser這個名詞,我曾建議訂為『雷射』,被接受了,我很高興。space這個詞有的譯為『空間』,給人感覺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據毛主席『巡天遙看一千河』詩句,建議把它訂為『航天』。
  • 錢學森與清華大學之情緣
    , 然錢學森實習兩星期......  這次來清華參觀對錢的影響很深, 尤其是王士倬和王助這兩位導師, 不僅注意引導錢學森重視航空工程實踐和製造工藝的探討, 而且亦非常注意引導這位即將留學海外的學生全面了解祖國, 更加熱愛中華。他們曾在課程中穿插講授不少我國古代的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科學史話。
  • 錢學森:畢生為強國
    這3位青年,一位是富蘭克林·馬林納,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的博士生,他希望以《火箭飛行和推行》為題寫博士論文;另外兩位則是帕沙迪拉當地沒有學術背景的火箭迷——自學成材的化學家約翰·帕森,以及技術精湛的機修鉗工愛德華·福曼,他們自家後院早已被他們的火箭試驗炸得坑坑窪窪,在得知馬林納正在寫火箭推進的論文後,就來請教他。三人於是走到一起。
  • 雷射、航天這些詞都是錢學森取的,對黑洞一詞提出質疑卻未被接受
    在成立大會上,一位在委員會沒有任何職務的科學巨擎發表講話,要求科技名詞定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是炎黃子孫,取名要遵守漢語習慣,要有中國味」,他就是錢學森。錢學森不但是我國航天之父,還為我為科學界貢獻了多個精彩的科學名詞,如「雷射」、「航空」、「航天」、「工效」等等,不知道後世那些取名光想著崇洋媚外的人會不會汗顏。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此時,錢學森在美國還有不少未竟的工作,但他等不及。1950年,錢學森與眾多好友告別,以探望父親的名義向美方提出歸國。本以為風平浪靜,誰想到竟引發了軒然大波。 事情壞在錢學森的一位美國好友丹尼爾·金貝爾身上。
  • 錢學森先生,我們沒有讓您失望!
    開始籌劃回國  當時,錢學森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噴氣推進中心主任  為了回國  錢學森先後辭去在美國的一切職務  但美國軍方並不想放錢學森回國  美國海軍部副部長  丹尼爾·金貝爾甚至說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 錢學森回國後,沒有再踏上美國領土一步,原因讓人肅然起敬
    回國後的錢學森,馬上投入到「兩彈一星」的研究工作中。而馮·卡門也因諸多因素,未能實現前往中國的願望。1979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授予錢學森「傑出校友獎」,並邀請他前往美國出席宴會。68歲的錢學森,拒絕了邀請。
  • 親子共讀繪本、法治飛行棋 讓學法多彩又有趣
    親子共讀繪本、法治飛行棋 讓學法多彩又有趣 2020-09-1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錢學森大學的試卷,字跡工整堪比印刷!果然優秀的人什麼都優秀
    始終不變的勤勉與認真錢學森出生於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之中,從小到大都是妥妥的學霸。他的父親錢均夫早年已有留學經歷,而且還曾經擔任過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對於錢學森的學業自然也十分上心,這種對於學業嚴謹與勤勉的態度伴隨了錢學森的一生,不論是生活上還是求學途中。
  • 《錢學森著作系年》(1951—1960年)
    《一種用於比較垂直飛行的動力裝置的性能的方法》(A Method for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Plants for Vertical Flight)一文發表於《美國火箭協會雜誌》1952年第22卷第200—203頁。
  • 錢學森早在70年前挖下一「大坑」,現在全世界在都往「坑」裡跳!​
    其實,這還源於70多年前錢學森的一番話,可以說在這番話中,錢學森為全世界挖下了一個「大坑」,現如今,許多國家都心甘情願地往這個「坑」裡面跳。 其實,在錢學森的研究中,就對高超聲速飛機進行了定義。通過錢學森的科研成果,許多國家都將高超聲速飛機和空天飛機作為了自己空中科技發展的主要內容。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細細考究,「可控火箭」只是說明可以控制飛行的火箭,並沒有說明火箭上裝有彈頭(爆炸物);「飛彈」則只說明那「彈」會「飛」,並沒有表達可控的意思;錢學森提出的「飛彈」一詞,兩個字說明了兩層含義,即既表達了可控的意思,又表明是一枚炸彈。錢學森對於科學名詞的中譯名總是反覆推敲,相當嚴謹。所以錢學森所譯的「飛彈」一詞,已經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只有海外的華人仍用「飛彈」一詞。
  • 錢學森誕辰百年引各界追思:科學大師怎樣煉成
    當錢學森再一次西裝革履出現在中科院力學所的廣場,時光之輪已經轉過半個世紀有餘。  11月30日上午,中科院力學所首任所長錢學森塑像揭幕。紅綢掀起的剎那,本與故舊門生和那些仰慕他的人們天人相隔的錢學森,神採奕奕地躍然眼前。  在這位「換上中山裝,一生不穿西服」的傑出科學家誕辰百年之際,社會各界追思無限。
  • 錢學森之問(下)
    2005年,錢學森對總理溫家寶感慨:「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最後,他發出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他這次破格,決定了錢學森的人生軌跡,也影響了新中國的航天事業。
  • 【連載】ROS史話36篇 | 9. ROS烏龜的起源
    為了讓電腦編程更有趣,帕普特還設想了一個用電腦控制的機器人。或許他並不知道,有一位叫威廉姆·格雷·瓦爾特(WilliamGrey Walter)的神經科學家已經製作了一個類似的機器人。往期文章,點擊文章標題閱讀1、ROS史話36篇 | 序2、ROS史話36篇 | 1. 此岸與彼岸3、ROS史話36篇 | 2. 柳樹街68號4、ROS史話36篇 | 3. 機器人畢業舞會5、ROS史話36篇 | 4. PR2的締造者6、ROS史話36篇 | 5.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錢學森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哲學等,特別是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和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這些思想對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也不無裨益。    今天本報推出記者採寫的長篇報導《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介紹錢學森創建系統科學的來龍去脈,並獨家揭秘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