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的華為、小米等科技品牌橫掃海外市場時,另一場悄無聲息的文化戰役,也在全球打響,這場戰爭的主角是中國白酒。
在世界的酒桌上,中國的白酒,發生著從「毫無存在感」到「有點獨特味道」的轉變。越來越多新銳的品酒者和大廚開始關注到這一不同於任何西方酒體的中國烈酒。
數十年前,中國的白酒早已蜚聲海外。最著名的故事,當然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那戲劇性的一摔。然而,數十年來,中國白酒的尷尬局面便是叫好不叫座。海外的中國白酒消費幾乎十之八九,來自於華人。世界十大烈酒市值排行榜的前四都是中國白酒,但消費的來源幾乎都是中國本土。
「來自中國的滄海烈」
自2019年始,一款名為滄海烈的中國白酒開始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式在海外悄悄的收復失地。一系列戰役的關鍵詞便是「搶佔制高點」,讓頂級的酒莊和米其林餐廳先來上中國的烈酒,先團結懂得品酒的國際意見領袖。
戰役中,滄海烈在海外,布局了三個頗具玩味的市場手法,很洋氣又很硬氣。
首先就是「喝起」。約酒這樣的事情,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道共同的風雅。滄海烈酒友圈子裡,不乏大量出色的商界精英。他們往往會親自找到熟識的酒界外國友人,約起一場小醉便歸的酒局。當然,指定就開滄海烈。「不醺不撤,淺醉即止」是滄海烈酒友在邀請外國友人喝酒時的宗旨。這裡面,著實打了不少的小九九。對於絕大多數第一次喝中國烈酒的外國人而言,不醺則意味著還沒有找到烈酒除了口感、爽感之外的快感。而如果過於醉,則也會引起一定過猶不及的反感。微醺的狀態,正好讓國際友人感受中國雲端之上、寫意之中的微妙境界。此刻,拉近了距離,感受了中國烈酒的美妙之處。也便為滄海烈進入各類洋酒霸佔的圈子埋下了伏筆。
滄海烈的瓶體採用金瓶和銀瓶,分別取自中華五千年文明以金為文明往來的禮儀文化和銀代表的高雅文化。而瓶體採取的是中國樽的四平八穩形制,以及高山流水,降世流光的紋理。最妙的來了,這些所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元素集合後,滄海烈的瓶體形成了高端洋酒的設計感覺。雖然可能極少能看到各類洋酒以及中國白酒採取過金銀瓶體和流光紋理,但確確實實的觀感是中國的白酒而似乎有著洋酒的外形。
這是取巧,也是融合。在實際的國際市場上,大量酒客在拿到滄海烈後,就不再把它當做是偏見化「嘗怪味」的中國酒,而是一款值得用心去品一下時尚高端酒。好酒,永遠不懼用心品酒的人。一來二去,酒客也變成了常客。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是人頭馬XO影響了中國的廣告語,絕大多數對其奉若經典的老百姓甚至不知道人頭馬是什麼口味,什麼酒種。而「龍之烈,王者不醉」則是滄海烈影響世界的廣告語。神秘的東方龍的遐想,以及王者不醉的挑釁,無不在激發老外的荷爾蒙和烈酒共舞。
瓶身上的融合和大膽突破,以及廣告上的創新表達。這是滄海烈第二個手法:由外而及內。
中國烈酒不受國外待見的最核心的原因,說出來其實比較令國人哭笑不得。「中國的白酒太香了」,這是老外們的普遍表達,他們的心態往往擔心放了香精或是喝到了某種濃縮造物。實際上,中國白酒是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中,唯一主動加入黴菌參與發酵的品種。最終產生了各種醛類和醇類,化合成豐富的香氣。但是,口感過於濃烈的中國白酒反而將第一次喝白酒的老外擋在了門外,而白酒對於各類雞尾酒調製的常規方式也相當的不友好。從而,中國白酒始終在西方主流市場外徘徊。
在實現老外對滄海烈第一步接納的艱巨使命時,滄海烈巧妙的採取了對比和調製。銀瓶滄海烈的口感是相對較烈的。便採取了對比伏特加的手法。一小杯寡淡如純酒精感的伏特加和一小杯香氣濃鬱但同時更具烈感的銀瓶滄海烈比較,口感上的調和,瞬間把滄海烈銀瓶凸顯了出來。滄海烈金瓶的「老外首品」則採取了讓國內老一輩酒客比較意料之外的品嘗方式:調和。金瓶滄海烈相對比較綿柔,通過大量的調配嘗試,當滄海烈金瓶配合適量的紅牛類飲料,以及少量鹽分之後,口感簡直獨樹一幟。瞬間擁有了西方人認可的好喝、獨特的雞尾酒風味品質。這種在傳統看來「歪門邪道」,但在西方和年輕人看來「有品有料」的騷操作,從結果上,確實為中國頂級白酒圈了一大波金髮碧眼的真粉絲。這是滄海烈的第三個手法:改變不了你,就先適應你。
滄海烈意法德大區的負責人表示,滄海烈贏得國際口碑而走紅,是意外,也有必然性。原本滄海烈屬於大師酒,挑取茅臺鎮最好的10~20年份以上的藏酒,由大師勾調而成。由於酒價頗高,喝滄海烈的最初是一個小的酒友圈子。這個圈子裡大部分人品遍各類好酒,也是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追求品質的圓滿感而非單純品牌。當滄海烈進入國際市場極少量試水時,不少酒友圈裡的海外華人就非常願意把這個酒介紹給國際友人。
他也表示,最重要的是滄海烈趕上了中國的國運。近些年,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酒運往往是和國運捆綁在一起的,國內經濟發展了,國酒就發展,茅臺市值上萬億也就是由此而來。國際影響力起來了,中國頂級白酒就容易在國際上受到文化層面的認同,國際上更容易接受來自中國的「高端奢享品」。至於是滄海烈還是其他那些中國白酒品牌,實際上看的是誰肯先邁出那一步,誰肯去適應國際市場。由於國內品牌白酒的市場極其成熟,並沒有動力去發力國際市場,更沒有動力在國際市場發力高端白酒,也就給滄海烈這樣品質標準和運營思維都願意接軌時代和國際的中國烈酒更公平的機會。
「緣起,尋酒於茅」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滄海烈的緣起。一群品酒的老饕,前往茅臺鎮找「好酒」。他們有上市公司的老闆,也有數十年品遍名酒的酒仙,還有坐疲了辦公室希望找點雅趣的小咖。
茅臺鎮向來褒貶不一。因為茅臺的一枝獨秀,茅臺鎮也就成了各種中低端白酒「掛名」的陣地,做砸了茅臺鎮的品牌。然而,基於茅臺鎮悠久的釀酒歷史和產業聚集,酒鎮之中,著實還有不少的年份好酒乃至頂級酒品,深藏於酒窖但不流通於大市。最初的這一批人找酒途中有哪些故事,已不得而知。只知,這一群人找到了滿意的好酒,也找到了調酒的大師。
那群人快意江湖以滄海處世,但見一聲笑,便有了滄海。那群人藏鋒而暇,只在當為時亮劍,也就有了烈。於是他們把心中最滿意的酒,就叫了滄海烈。
一直以來,滄海烈都作為他們小圈子內自品宴客的私享酒,直到其中幾位想著去撩撥一下老外,也就最終有了金銀瓶形制的滄海烈「MAO」酒。
「酒承國運,東有滄海」
時至今日,滄海烈已經被十數家頂級酒莊收藏,並作為限量售賣渠道。也有十數家米其林餐廳採用金瓶滄海烈作為特調配套酒品。甚至有兩家米其林餐廳研發了以滄海烈君臣調製所料理出「有東方氣息」的餐品。
據悉。目前,在國際市場,滄海烈遇到的最大問題,並不是銷售問題,也不是認知問題,而是產能問題。由於並非採用類似茅臺大廠的數十年輪式經營,也因為對基酒品質的要求過高,滄海烈的產能一直處於低線。加之國內滄海烈酒友圈層的用度不斷提升,產能限制下,供應國際市場的滄海烈在近期一直處於一瓶難求的狀態,倒是間接推動了各類中國其他白酒的銷量。例如298美金/瓶定價的金瓶滄海烈,在海外往往可以賣出398美金乃至更高的價格。當前,除了對米其林餐廳供貨保持穩定外,各個經銷商時常處於缺貨狀態。
據滄海烈相關人士介紹,滄海烈將在保持「MAO」作為圈層酒定量供應的同時,陸續推出系列酒以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
無論是滄海烈還是其他品牌的中國白酒,未來馳騁國際市場的關鍵一定需要傳承和發揚。傳承,是傳承東方文化和對中國好酒的嚴苛標準,而發揚則是去更多適應新興市場、新興人群和新的時代特色。從這點上看,滄海烈做出了表率的作用。也相信中國多種香型、多種口感特色的烈酒將會如巨龍一般,攪動世界的酒界風雲。
恰如人們會以伏特加這類純粹的酒精酒去定義俄羅斯為「戰鬥民族」的文化標籤。不得不期許,隨著大國崛起,最終,老外們會以怎樣的特性和酒性來品評中國。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