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
頂禮法師。請問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怎麼解釋?
是說眾生身心動作都有因果受果報的麼,有沒有善報呢,怎麼都是罪?
有時候擔心學佛中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身邊或附近的人帶來不利的影響或產生不好的果報,能否請法師說下方便波羅蜜?
願法師六時吉祥,國泰民安。
妙印法師:
阿彌陀佛:【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對於不信佛、不學佛的閻浮提眾生而言,經文中的這種描述,完全符合實際情況。當然,不排除,也有不信佛的人,做一些世間善事。
第二,對於信佛學佛的閻浮提人而言,這些描述,也是事實情況。
為什麼?
學佛人,與不學佛的人,一切舉止動念,無不是業,包括惡業和善業。所以,此處之「業」,一定分兩種,有善業,有惡業。
而善業、惡業「無不是罪」,又作何解釋呢?為什麼世間的「善業」,居然成了「罪」了呢?
答曰:佛法是講次第的,世間善業,相對於出世間的淨業——無相、無念、無願、空,乃至大乘佛性而言,的確是罪!而且是很重的罪業,何以故?善惡二業,皆屬妄想,妄想心障清淨心,礙菩提道故!
佛法中的「善、惡」,是個相對概念。人,對於三惡道的眾生而言,是善人,若與天人相比,就是惡人;天人,與人相比是善人,與羅漢相比,則是惡人。羅漢闢支佛,與六道眾生比,是善人,與大乘菩薩和佛比則是惡人。菩薩與小乘羅漢比是善人,與佛陀比則是惡人。整個宇宙,唯有佛陀才是真正圓滿的「善聖人"。
《地藏經》裡,此處所說的「業」,特指「閻浮提眾生的善、惡業」。說「善惡二業皆是『罪』」,則是相對於出世間的「淨業」而言。
所謂「方便波羅蜜」,方便是指環境,任何環境下都能回歸自性,這就是方便波羅蜜。如果你能受持「反聞聞自性」,你就會了「方便波羅蜜」。
歡迎您關注「妙印法師網」
網址:http://www.miaoyinfas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