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礎知識——四大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昨天講了判斷句和被動句兩大句式,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省略句和倒裝句吧~
--省略句--
(一)主語的省略
文言文的主語省略,指邏輯上有主語而形式上無主語的情況。
1、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坐談,(鄒忌)問之客曰(《鄒忌諷齊王納諫》)
2、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二)謂語的省略
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要補充出來。
1、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2、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小)如盤盂。(《兩小兒辯日》)
(三)動詞賓語的省略
1、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2、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四)介詞賓語的省略
1、人不知(之)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搶奪(財務)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口技》)
(五)介詞的省略
1、省略「於「的八種情況。
(1)譯為「在「:果如鶴唳(於)雲端。(《幼時記趣》)
(2)譯為「從「:山水之樂,得之(於)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譯為「給」: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於)人。(《曹劌論戰》)
(4)譯為「到「:能謗譏於市朝,聞(於)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5)譯為「被」:帝感(於)其誠。(《愚公移山》)
(6)譯為「對於」:(於)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大道之行也》)
(7)譯為「向」:然足下卜之(於)鬼乎?(《陳涉世家》)
(8)譯為「比「:引出比較的對象。急湍勝(於)箭,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
2、省略「自「,可譯為」從「
(自)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
(六)省略兼詞。
古代漢語中,兼語句式中「使「」令「」拜「」召「等動詞後面的賓語,同時又是後面主謂結構的主語,亦稱兼語,往往可以省略。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其)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倒裝句--
(一)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二)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有如下幾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① 介賓倒裝: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麼」。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② 謂賓倒裝
【例:何有於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 「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2、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例:僵臥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於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4、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
【例:是以謂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強調。
【例: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三)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1、「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例: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於泉上」是「翼然臨於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後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3、數量詞做定語後置。
【例:嘗貽餘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四)介賓結構後置
1、用介詞 「於」 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於我哉?】
全句為「於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例:告之於帝。】
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例: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介詞 「以」 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例: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尉首」後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例: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例: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託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後置。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更多學習方法持續更新,喜歡記得關注呦~
-感謝尚學堂城東校區石勝天老師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