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居權利受婚姻法保護

2020-12-22 老李品法

某夫婦結婚14年,關係一直很好。後來,不丈夫時不時地不回家。妻子投訴:「丈夫經常徹夜不歸,讓我在家獨守空床。我成了棄婦,還遭遇了家庭暴力。」

某晚,丈夫又一次夜不歸宿,並說要支付「空床費」給妻子,於是兩人商

量後約定:丈夫如果夜不歸宿,按照每小時100元的標準支付「空床費」給妻子,從深夜12時至清晨7時計算。

某日,丈夫因夜不歸宿給妻子寫下了第一張欠條,半個月後丈夫支付了第一次「空床費」700元。之後,丈夫繼續打下欠條,妻子手中還握有5張「空床費」欠條,共有4000多元。

這些欠條都寫著相同的內容:「通宵不歸,今欠空床費××元」。再後來,丈夫不回家的時候更多了,欠條也不打了。妻子以遭遇丈夫家庭暴力和丈夫有外遇為由,向法院遞交了離婚、索賠訴狀。請求賠償家庭暴力導致的醫藥費、營養費等3650元,「空床費」4000多元,以及5萬元精神損失費。

丈夫不承認家庭暴力,說那是妻子自殘時落下的傷,「空床費」也是在妻子的逼迫下寫的,根本不是他本人自願所為。

但是,丈夫沒有提供妻子自殘的證據,妻子卻出示了兩次被打受傷住院的病歷、醫療費用單據等證據,丈夫也承認夫妻倆曾多次打架的事實。圍繞對「空床費」認定,產生了以下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空床費」有悖於傳統習慣,尚無先例,且於法無據,不應當認定。其理由:一是法律無明文規定。夫妻的感情不能用金錢來定價;二是法律認可的「共床」關係不是強制的;三是不符合傳統習慣。從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準則來看,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空床費」是不合理的;四是違背了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從立法本意上看,夫妻結婚是完全建立在平等、自願、相愛基礎之上的。

第二種意見認為,「空床費」是對夫妻同居權的補償,且是雙方「意思自治」的表示,應當予以認定。其理由:一是夫妻的配偶權和同居權不可侵犯;二是違反同居義務應當有正當理由; 三是對違反同居義務採取補償的辦法早有先例。法國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不履行同居義務時,他方得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方式迫其履行或進行精神損害賠償;夫對妻無正當理由不與其同居時,可拒絕給付生活費用。

第三種意見認為,「空床費」屬於精神損害賠償範疇,應當作為精神損害賠償一併認定。

一、使用家庭暴力是傷害夫妻感情的根本原因。《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違反家庭義務的行為,如違反忠實義務、對家庭成員有虐待、暴力等行為,不履行家庭義務的一方造成對方精神損害,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本案中產生「空床費」的根本原因是丈夫使用了家庭暴力,並在未能履行家庭丈夫義務的情形下,對妻子作出賠償的「空床費」承諾,其性質與法律規定的過錯性質基本一致,應當屬於精神損害撫慰金範疇。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損害,又可稱非財產利益損害。

通常認為,非財產上的損害或精神損害,以精神痛苦為主,也包括肉體上的痛苦。精神痛苦主要表現為憂慮、絕望、怨憤、失意、悲傷、缺乏生趣等。 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侵害,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式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是針對精神損害的後果所應承擔的財產責任。

二、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撫慰作用。本案中如果認定了「空床費」作為精神損害予以賠償給付,可以使受害人獲得賠償金,進行一些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動,如旅遊、休閒、娛樂、購物等,從中得到樂趣,達到消除或者減輕精神痛苦的目的。同時也是加害人承擔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無論是對加害人本人還是對其他社會成員都具有警戒和教育作用——侵權要付出沉痛代價。

三、賠償數額符合實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2月通過,3月10日起施行的《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規定的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離婚財產損害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 、撫慰金數額的確定,應根據保護合法婚姻家庭關係,保護無過錯配偶合法權益的原則,綜合考慮以下因素來確定:無過錯方所遭受的財產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結合其對自己過錯行為的故意,過失的輕重,動機等因素加以考慮;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無過錯方遭受損害的權益的損害程度,精神上所受痛苦的程度;侵權人的獲利情況;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狀況總值,謀生能力等;結合雙方結婚時間的長短,無過錯方對配偶和家庭盡義務的多少和貢獻大小、年齡、健康等因素確定。本案中,雙方協定的空床費並不是憑空而來,第一次還履行過。在離婚時提出4000元的訴求給予認定並不為過。

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建立配偶權損害賠償制度,制裁重婚、「包二奶」、家庭暴力等違法行為,以有效保障婚姻家庭關係及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男女同居不受法律保護!但涉及財產和子女撫養的,才受法律保護
    中國首部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配合民法典的實施,最高人民法院於2020年12月31日就之前有關婚姻法等法律的相關司法解釋進行了重新修訂和頒布,其中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司法解釋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司法解釋一》,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適用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在這個夫妻財產及夫妻債務的法律專欄裡面
  • 夫妻「忠誠協議」受合同法保護嗎?
    夫妻「忠誠協議」受合同法保護(附案例和實務建議)  夫妻忠誠協議,是指鑑於婚姻雙方不信任或為提醒雙方避免出現不忠誠行為  一審法院認為,楊某經一審法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放棄了抗辯、舉證質證的權利。劉某、楊某均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籤訂的《婚內忠誠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亦無證據證明存在受脅迫、受欺詐、顯失公平等情形,合法有效,一審法院予以確認。
  • 婚姻法對未婚同居的規定有哪些?注意:這5點務必要了解
    婚姻法對未婚同居的規定有哪些?注意:這5點務必要了解!,要知道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法律只會保護合法的婚姻同居關係,而未婚同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這種關係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非婚姻狀態同居的兩個人不能被視為法律意義上的夫妻、不能享有《婚姻法》及相關法規法規規定的夫妻之間依法可以享有的權利。
  • 辦了婚禮,同居卻沒拿結婚證,是合法夫妻嗎?婚姻法是這樣規定
    導讀 辦了婚禮,同居卻沒拿結婚證,是合法夫妻嗎?婚姻法是這樣規定現在的年輕人,不管是在生活還是思想上,都相比以前開放了很多,他們的生活方式都在改變。農村人可能法律意識不夠,對結婚證沒有多大的概念,就算兩個人同居在一起生活,但是沒有辦理結婚證的,也不能算合法夫妻。只有領取結婚證的,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法婚姻,否則只能算是同居關係,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法是這樣規定的,未按照婚姻法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應當區別對待。沒有經過登記的婚姻,不被法律承認和保護。
  • 2020年婚姻法規定 出軌和非法同居的 將要承擔這些後果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關係確實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離婚。由此可以看出,是否準予離婚是基於夫妻的關係是否破裂,要判斷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否確實破裂,要從婚姻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婚後關係,離婚原因,夫妻關係的現狀以及可能的和解。
  • 婚姻法專家完全解讀新婚姻法第一部司法解釋
    很多法律條文都是無奈中的痛苦抉擇,保護這個群體的權利可能會損害另一個群體的權利。比如夫妻一方享有對配偶的身份權利,但另一方同時也有隱私權和自主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當私生活的隱私權與配偶身份權發生衝突時,法律就要考慮哪種權利位階更高、更需要保護?馬憶南認為,私生活的隱私權要高於配偶身份權,這並非鼓勵「包二奶」。哪種權利退讓,是根據社會可能付出的代價作出的取捨。
  • 非法同居如何進行財產分割,非法同居怎麼處罰
    根據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非法同居雙方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如雙方沒有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夫妻有互相扶養等義務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等權利。非法同居——非法同居生子怎麼處罰非法同居是指男女雙方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係的一種同居行為。非法同居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受中國法律保護。
  • 非法同居和事實婚姻的區別是什麼,非法同居怎麼取證
    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同居期間男女雙方的財產亦不能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同居關係依法應予以解除。 3、非法同居和事實婚姻的身份關係不同。非法同居——非法同居生子怎麼處罰非法同居是指男女雙方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係的一種同居行為。非法同居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受中國法律保護。
  • 《婚姻法》中夫妻忠實義務與夫妻財產制的關係
    通讀《婚姻法》全文,只有第三條、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六條中兩個條款對應婚姻法第四條的夫妻互相忠實義務,那就是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而《婚姻法解釋一》解釋第二條「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 夫妻「忠誠協議」受合同法保護
    近年來,夫妻間籤訂「忠誠協議」越來越常見,司法審判實踐中對於「忠誠協議」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明,基本上從最早的認為「忠誠義務屬道德義務而非法律義務」,轉變為「忠誠協議也是一種合同,如無無效事由,應受法律保護」。那麼,如何籤署一份合法有效的「忠誠協議」?「忠誠協議」中約定哪些內容不會產生預期的法律效力?下面我們結合真實案例,從實務裁判觀點聊聊「忠誠協議」那些事兒。
  • 2020婚姻法規定,出軌和非法同居,將會承擔哪些後果?
    2020婚姻法規定,出軌和非法同居,將會承擔哪些後果?現在人們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太多人把婚姻當兒戲,而導致離婚最多的就是出軌,導致出軌的原因很多都是異地,就像談戀愛一樣,異地戀最難熬。現代時代快速發展,異地生活無可避免,在這種出軌的情況下,受到傷害的除了家庭一方,還有第三者即非法同居的一方,我們先看看婚內出軌的以下規定:一、法律如何規定出軌?
  • 法律專家提醒:未婚同居準夫妻最好籤財產協議
    黑龍江啟凡律師事務所婚姻法專門律師王麗麗向記者介紹了她正代理的幾個婚前購房糾紛案件,她藉此向廣大讀者提醒,在婚前購房的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法律準備,以免在意外情況發生時連個補救的辦法都沒有。根據《婚姻法》的規定,一般夫妻婚後所得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所以,婚後的還貸幾乎都是以夫妻共同財產來承擔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大部分人認為,房屋是以夫妻共同財產還貸的,非產權人一方也應當享有部分產權。  其實,這裡涉及到民法理論中物權和債權的關係。夫妻一方婚前以個人財產、個人名義購買房產之後即成為產權人,對於其所購房屋依法享有所有權權益。
  • 婚外同居生下孩子,算重婚罪嗎?看看婚姻法怎麼規定
    婚外同居生下孩子,算重婚罪嗎?看看婚姻法怎麼規定重婚罪是我國刑法對於有婚姻關係的人,再與他人結婚的,是重婚罪,但實踐中對於重婚罪的認定也要根據具體的案例具體分析。那麼婚內出軌還生了孩子構成重婚罪嗎?如何證明婚內出軌?
  • 2012新婚姻法全文
    新婚姻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第二章 結婚
    這是由於因脅迫而締結的婚姻,受脅迫方在締結婚姻關係時,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婚姻關係違背受脅迫方的意志。為了貫徹執行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受脅迫方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婚姻意志,婚姻法規定,儘管脅迫的婚姻已經成立,但是受脅迫方仍可以在脅迫的婚姻成立後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撤銷其婚姻效力的申請。
  • 夫妻離婚後繼續同居,男方再婚後女方起訴,卻被法院駁回
    上海婚姻律師表示到:依據《婚姻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係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上海離婚糾紛律師表示到:雖然現行《婚姻法》在第四中規定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但是由於何某和劉某並沒有辦理復婚登記,因此兩人之間也不再存在忠誠義務,何某有選擇再婚的自由。
  • 《民法典》對婚內女性權利的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實施前,《婚姻法》關於經濟補償的規定是:「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 因未婚以夫妻名義同居,一方死亡後保險公司拒絕向另一方賠償
    【案情】 殷某、田某於2008年3月相識並戀愛,數月後兩人未婚姻登記兩人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2011年2月殷某為田某投保了人身保險。合同約定,被保險人為田某,保險金額為10萬元,受益人為殷某、田某二人。2012年4月,田某上班途中,因車禍意外死亡。於是殷某處理完善後事宜即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要求支付10萬元的保險金。
  • 對《婚姻法》第46條的解讀
    但是,一方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就不能進行保護,這種保護不僅僅要考行政手段,民法上的各種保障制度甚至金錢撫慰制度也是必要的可行的,這也是文明和法製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通行的做法。  離婚損害賠償的存在著範圍僵化、保護力度有限得問題。《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夫妻因一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情形之一而導致離婚,且對方無過錯的情形。
  • 關於同居的法律問題,一文講清!
    案例君補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係指有配偶者與第三人未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條對此有明確解釋,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種同居關係屬於違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