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焦點資訊---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房價一直處於上漲的狀態,就算在調控政策下,雖然有一定的控制,但是仍然處於一個較高的狀態。有一句話要告訴大家,「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發布報告《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城市房價預警與房企品牌價值測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局部房價下跌監測預警,將成為市場監測預警的重要方面。
廊坊新房房價較峰值下跌46.9%
2020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下滑的趨勢。在報告監測的城市中,部分城市今年度房價出現一定程度下跌。據緯房指數同比監測,從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9城市年度跌幅均在5%以上,最高年度跌幅為9%。
貝殼研究院數據表示,今年1~11月,66城新房市場累計成交套數同比下滑5.2%,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滑5.4%,但較10月累計降幅收窄1.1%-1.5%。
如果同歷史峰值比較,一些城市房價下跌的趨勢則更為明顯。
來源:緯房大數據
報告顯示,從各城市歷史高點至今年10月,20個城市距最高點房價調整幅度均在10%以上,其中9城市距最高點房價調整幅度均在15%以上,下跌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廊坊,相比2017年4月的峰值降幅達46.9%,青島、天津相較峰值下跌20%以上。
從各城市房價由漲轉跌的時點看,這些城市房價階段性拐點出現分別存在兩類情形:一類是2017年上半年前後,以京津冀城市為代表,主要為2017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調控加碼所引發,到目前已經調整了約3年半;另一類是2018年下半年前後,以三四線城市為主,主要為貨幣化棚改退潮所引發,到目前已經調整了約兩年半。
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在疫情開始前,房價就已經階段性見頂。房價下跌不完全是因受疫情衝擊的影響。
海南買房只找 臨高誠房網,獲取最新房產資訊和限購政策,讓您及時了解市場新風向,購置心儀好房子!
報告表明,局部房價下跌監測預警,將成為市場監測預警的重要方面。雖然平穩運行為房地產政策的重要目標,但一定範圍的波動也是市場運行的常態。房價下跌的原因較為複雜,既可能有宏觀大環境因素,也可能有城市自身供給過剩的原因。
「仍有部分城市房價出現較快上漲」
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背景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差異化將成為常態。新冠疫情的出現,加速了房地產市場大分化時代的來臨。
在很多城市房價下跌的同時,報告認為「仍有部分城市房價出現較快上漲」。
貝殼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1月,一線城市新房市場成交量基本完成恢復,達到與去年同期持平狀態,成交套數累計同比增長0.3%、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增長1.3%。
其中深圳「715」新政後,又有「729」新政補充,整體調控從嚴,但新房在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過程中,刺激剛需客戶主力入市,市場熱度較高。同時,廣州由於人才政策的刺激,新房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增幅持續上升。
報告認為,房價上漲的原因同樣較為複雜,既可能有宏觀大環境因素,也可能有城市自身供給不足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城市經濟基本面出現了重大利好。另外還有一種相對較快上漲的情況難以被直接識別,如相關聯的同類城市房價均較快下跌,但該城市房價微漲。
在如此背景下,房地產也成為了我國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談到,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