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國軍兵力武器優勢,陳毅卻說:國軍美械化,害多利少!

2020-12-22 騰訊網

抗戰勝利之初,就物質基礎而言(包括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國民黨已達到其執政時期的高峰。

在巔峰時期,國軍陸軍200萬人,特種兵36萬人,非正規部隊74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後勤、機關和院校101萬人。

陸軍有36個軍、150個師(內54個整編師)、3個獨立旅,騎兵10個旅、3個獨立團,炮兵12個團(內美式榴彈炮5個團),工兵18個團,輜汽兵24個團、11個營,通信兵8個團、11個營,戰車兵3個團,鐵道兵3個團。

海軍編組為海防(青島)、江防(江陰)、運輸(上海)艦隊及8個炮艇隊,有艦艇129艘。

空軍編組為瀋陽、北平、西安、漢口、重慶軍區,有飛機443架。

我軍部隊總數約為127萬人,主力部隊僅有61萬人,計有24個縱隊(師)、11個旅,地方部隊66萬人。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3萬人,代司令員王世泰。

晉綏軍區,5萬人,司令員賀龍。

晉冀魯豫軍區,27萬人,司令員劉伯承。

新四軍兼山東軍區,42萬人,軍長陳毅。

東北民主聯軍,30萬人,司令員林彪。

晉察冀軍區,20萬人,司令員聶榮臻。

中原軍區,5萬人,司令員李先念。

另有炮兵1個旅,14個團,17個營,38個連,沒有海、空軍。

1946年7月,國軍的裝備,大致為1/4美械、1/2日械、1/4國械,美械部隊為22個軍(整編師)64個師(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其中45個師(旅)與交警部隊為全美械。

國軍裝備:步槍72萬支,輕機槍6.1萬挺,重機槍11949支,衝鋒鎗67855支,手槍40077支,輕迫擊炮7506門,60炮9600門,戰防炮1474門,步兵炮260門,山炮1257門,野戰炮503門,榴彈炮401門,擲彈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戰防槍1058支。

我軍只有日械和國械。

我軍裝備:步槍44.7萬支,輕機槍4.6萬挺,重機槍1699挺,衝鋒鎗2678支,手槍4.4萬支,輕迫擊炮1559門,92步兵炮124門,山炮58門。

以第74師為例,擁有各種槍11520支(其中衝鋒鎗2400支),各種炮858門(其中105榴彈炮12門),汽車360輛;

我軍裝備最好的東北第一縱隊,擁有各種槍13991支(其中衝鋒鎗92支),各種炮46門(其中75山炮12門),沒有汽車。

國軍兵工廠,月產步槍約9000支,機槍1430挺,各種炮875門。我軍家兵工廠,月產步槍1030支,機槍15挺,迫擊炮僅2門,基本不能生產重武器。

由於兵力和武器的優勢,蔣介石聲稱:「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面而言,我們都佔有絕對的優勢,軍隊的裝備、作戰的技術和經驗,匪軍不如我們,尤其是空軍、戰車以及後方交通運輸工具,如火車、輪船、汽車等,更完全是我們國軍所獨有,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彈藥等,我們也比匪軍豐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據點,大都市和工礦的資源,也完全控制在我們的手中。」所謂「一切可能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1946年1月14日,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召集各部門主官開會,提出:

(1)陸軍方面以整訓名義,迅速整編,充實糧彈,趕運各師武器,並多制遊動鐵絲網,俾適於北地作戰;

(2)空軍方面,應多儲油彈於各重要基地;

(3)海軍方面,第一艦隊已在渤海口遊弋,繼續阻絕奸匪海運;

以上各項系密為準備,如中共聽命,則國軍各師固應趁此時機,充實整訓,如其背信抗命,則我有充分準備,寧未雨以綢繆,亦可毋臨渴掘井也。

為此,軍方有關部門在2月間擬出了作戰計劃,3月份經蔣介石批覆,國軍軍政、軍令、軍訓三部進行戰爭準備。該計劃要求:

第一步攻佔熱河之赤峰、承德及察省之多倫、張家口,同時以數軍由海道輸連雲港登陸,以殲滅蘇北魯南的中共部隊;

第二步打通津浦線;

第三步再擊滅冀南、豫北的中共部隊;

對於延安則認為在政治全面破裂之時,應一舉而攻略之。

4月5日,蔣介石要求「一面縮編,一面訓練,以期隨時可以應戰也。」

5月22日,蔣介石要求陸空軍聯合作戰之訓練工作應即策劃準備,本月內部署完畢,6月1日開始聯合演習,限於6月底訓練完成。

美械雖然火力強大,然而生產這些武器的彈藥,武器的效能受補給影響而打折。美國一度實行武器禁運,使其效用時常不得發揮。

由於彈藥緊缺,蔣介石曾專門致電:「東北部隊對於美械彈藥,應設法節省,不得浪費,希特別注意,通飭所屬遵照辦理為要」。

蔣並將此情形告在美負責採購軍火的毛邦初,令其「可以汝所知之實情轉告。美械子彈之奇缺實為嚴重情形之主因也」。

解放戰爭第一年,我軍殲滅國軍正規軍70多萬人,其中華東37.4萬、晉冀魯豫15.4萬、東北13萬、晉察冀6萬、陝甘寧晉綏5.9萬、中原0.3萬。共殲滅46個國軍師(旅),其中華東30個、晉冀魯豫8個、東北7個、陝甘寧晉綏1個。

這些殲滅的國軍,不少是美械師。

陳毅總結作戰經驗,認為:「美械使火力增強,但火器複雜,幹部無法掌握,不能靈活機動,消耗彈藥甚多,缺少運輸工具,供給不上。野戰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過利害相等。」

相關焦點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提到18軍,就必須介紹一下國軍名將--常勝將軍胡璉。胡璉,字伯玉,老黃埔出身,畢業後就在黃埔學長陳誠、羅卓英的十八軍手下服役。其人勇謀兼備而不驕,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胡璉喻為「虎性」與「狐性」的結合體還是恰如其分的。胡璉也被毛主席他老人家稱為「狡如狐,猛如虎」。
  • 解放戰爭:國軍的「聯勤總司令部」是幹什麼的?總司令權力有多大
    在解放戰爭中,國軍作為曾經的政府軍,整體實力佔優的一方,其二、三線後勤部隊組織也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當時國軍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最高權力機構為聯勤總司令部,設有聯勤總司令。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在後勤保障的現代化和規範性上,應該說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軍效仿西方強國,有自己的完善制度和機構,比起同時期的我軍部隊有一定優勢。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陳誠】最擅長爭權奪利,圈子文化總代表 引言: 近代史上,有很多非常強大的軍閥集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蔣介石打造的黃埔系集團。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天下第一軍」國軍的「天下第一軍」也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軍之一,最初是由第38師師長是孫立人以及第22師師長廖耀湘,1941年,第38師和22師改編為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之後進駐印度,也就是中國遠徵軍。
  • 被圍困後寫下絕筆的陳毅,如何解困的?你絕對猜不到
    陳毅這才知道,正是因為西安事變,國軍第四十六師這才匆匆從遊擊區撤走。國軍一撤,敵人一些地方武裝都縮在碉堡裡不敢出來,陳毅就這樣又逃過了一劫。 1936年6月,廣東陳濟棠和廣西李宗仁、白崇禧不滿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發動以「反蔣抗日」為口號的「兩廣事變」,企圖藉此問鼎中原。
  • 他是國軍中將,也是豫北最大的土匪,一生都在與解放軍為敵
    為了能更快的實現夢想,用重金買通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表示願意充當進攻解放區的馬前卒,配合國軍北上,被任命為豫北先遣縱隊上校縱隊長。 1946年9月,顧祝同以15個師的兵力分三路進攻冀魯豫解放區,王三祝奉命將自己的2個團配屬國民黨大部隊,並派人充當嚮導,為國軍搜集情報。
  • 1946年美國對華武器禁運的後果
    1946年7月29日,美國政府在馬歇爾建議下對華實施軍火禁運 。 自1946年8月,英國政府開始停止向中國提供軍火,拒絕了南京國民政府購買槍炮子彈、艦炮、飛機機架,飛機零件以及相關資料等請求。英國外交部宣稱:「英國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勵中國現時的內戰。為了這一目標,只要內戰還在持續,我們就不向中國出口任何戰爭物資」。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最能打的就是國軍五大主力。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是最出名的一支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十分強悍。但是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還有一支戰鬥力絲毫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他是國軍將領,抗戰立下奇功,晚年生活很幸福,女婿名譽全世界
    他是國軍將領,抗戰立下奇功,晚年生活很幸福,女婿名譽全世界文│小先生說起杜致禮可能大家都非常陌生,但是說起她的丈夫楊振寧那就無人不知了,楊振寧大家都知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不僅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為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建交做出了突出貢獻,不過今天說的不是杜致禮的丈夫
  • 今日話題歷史版:解放軍裡有多少國軍俘虜兵
    於是從1946年開始,中共調整俘虜政策,釋放部分頑固不易改造的俘虜。2、俘虜頂用,陳毅稱「我們的營長不如人家的班長」中共的士兵大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受過多少正規訓練;相反國民黨軍隊的士兵素質都比較好,戰術素養高。所以,中共喜歡用俘虜兵。
  • 國軍敗退後,這2位國軍高級將領沒去臺灣,最終選擇回到祖國
    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軍部隊敗退臺灣,很多國軍將領都跟隨著去了臺灣,但是在逃亡的過程中依舊有著很多的將領看清了老蔣的面目,所以選擇定居香港或者去到其他的國家,當然還有著一些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選擇 回到了大陸,在新中國的建設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兩位國軍高級將領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1955年授銜時,有多少投誠國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1949年8月4日,陳明仁宣布和平起義,被我軍任命為湖南省臨時主席兼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1950年底,他奉命率部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消滅匪特3萬餘人。1952年10月,又調任第55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陶峙嶽,出生於1892年,湖南寧鄉人,起義前任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中將軍銜。
  • 靠「軍購」壯膽的蔡英文,如何當「國軍靠山」?
    靠「軍購」壯膽的蔡英文,如何當「國軍靠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親臨澎湖指導,在校閱部隊聲稱她是「國軍」最大靠山,「國軍」也果然有如神助,澎湖反登陸作戰擊退登陸兵力、淡水河口全殲來犯之敵、清泉崗基地保衛戰大獲全勝。只是,隔天在接見來訪的「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訪問團」時,蔡英文卻露出馬腳,她請求美國保持對臺軍售,還稱美對臺軍售是「嘉惠」美國的好事。
  • 國軍有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都可以這麼叫,軍隊一抓一大把
    比如《清史稿》中就有記載: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練新軍,是曰新建陸軍」。當時清朝廷就仿照西方,重設了一套我國最早的軍銜等級。中華民國建立後,沿用了一部分清朝的軍銜設置,但是也有一些改動,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的軍銜有著明確的規定,依照將、校、尉的等級做軍銜區分。但是有一些高層軍官的軍銜卻非常泛濫。在實際執行和操作的過程中也比較混亂,有時候常常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人數傷亡方面可想而知,加上當時日軍有飛機大炮,而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就落一大截,根本無法與敵人相比。要知道,熱兵器時代,武器裝備是戰勝對方重要法寶之一。裝備太差根本無法進行對抗。正是因為如此,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日寇交手,總體來講,敗多勝少,就算一場戰役取得勝利,也是慘勝,有時傷亡人數比日寇還多。
  • 臺灣的「中華民國國軍」怎麼突然就成全球精銳了?
    說起1949年後被解放軍趕到臺灣島上的「國軍」,一直給予大陸民眾一副羸弱不堪的形象。這並非大陸媒體有意的抹黑,而是多年來島內爆出的臺灣軍方讓人瞠目結舌的負面新聞過多,加上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島內政治氣候的複雜,曾被臺灣民眾稱為「王師」的「國軍」也被島內民眾批評戰備鬆弛,戰力下滑。
  • 孟良崮戰役,發生了兩件怪事促成華野全殲國軍第74師,發生了什麼
    1947年,國民黨集結了3個兵團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從山東臨沂至泰安一帶向北進犯,企圖蔣華東野戰軍消滅在沂蒙山山區。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陳毅、粟裕根據中央指示,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全殲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的信心。
  • 蘇州解放時,一國軍將領被俘後越獄逃跑,公安局長:這是件好事
    在解放戰爭時期,王群生作為國軍的重要將領,將我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對於我軍將士更是滿懷仇恨。1949年蘇州解放時,王群生被我軍所抓獲,被關押在蘇州的監獄之中。然而,由於當時條件尚不完備,監獄的各項監察措施還不夠完善,為王群生的越獄提供了可乘之機。
  • 陳毅未參與長徵直面了五次危機
    傷勢未愈的陳毅就拄著一根樹棍,拖著傷腿,在警衛員護衛下,每天行軍找新地方。某天陳毅等人正好在搬家的過程中與國軍相遇,事發突然,槍聲一響兩邊都有不少人開跑,陳毅畢竟行走不便,就跟警衛員躲在路邊的水溝蘆葦叢裡。國軍因為有人數優勢,紅軍為保存力量很快就撤退了,國軍連長讓人去搜索水溝,誰都不敢去,排長推班長,班長推士兵,各個都怕死,也幸虧是這樣。
  • 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反誣日軍炸河,34年後國軍將領日記披露真相
    1938年5月間,日寇攻下徐州後,以三個師團近六萬人的兵力,分路從豫皖蘇魯一帶向西推進,開封告急、鄭州告急、河南危急!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