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足足有61年,不過康熙皇帝勤政愛民,造就了康熙盛世。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過六十大壽時,就意外收到了一件特殊的青花瓷賀禮。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件壽禮很特殊,因為它上面雖然只寫了同一個字,但是字的總量卻讓人數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字,又是多麼嚇人的總量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康熙六十大壽時,正值清朝的鼎盛時期,國強民富,天下一片繁榮景象,故此,在眾大臣的安排之下,準備為康熙舉辦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大壽宴——千叟宴,並邀請天下65歲以上了老人赴宴同慶,一來踐行孝道,二來安撫天下人之心。
既然是過大壽,肯定就少不了壽禮,因此這也讓大臣們操碎心了,究竟什麼樣的壽禮,才能讓康熙皇帝眼前一亮呢?這是大臣們日思夜想的一大難題!
大臣們一商議,決定製作一件青花瓷尊,不過一定要是獨一無二的,於是就準備在青花瓷上寫字,究竟寫什麼字最合適呢?大臣們思來想去,最後寫下了一個「壽」字,還要求在青花瓷尊上全都寫滿壽字,而且必須是不一樣的寫法。
按照當時的制瓷水平,燒制青花瓷尊沒有什麼難度,可是要用不同的壽字填滿,就顯得極其困難了。首先,大臣們在紙上模擬寫壽字,然後由工匠謄抄在青花瓷的素胚上。這一步可就關鍵了,一筆一划都不能錯,不然就前功盡棄了,哪怕是最後一個字寫錯了一筆,都要全部打碎重來。
即便是成功的寫滿了壽字,接著在燒制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難以控制的情況,比如溫度不合適,導致青花瓷,或筆墨的顏色深淺不同,這時就依然需要打碎重來。最後,就是成功的燒制出來了,運輸到京城也是問題,畢竟按照到的運輸條件,在路上顛碎幾個也都是正常的。
好在大臣們有妙招,一開始就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先讓他們日夜不息的練習寫「壽」字,直到最後能一口氣全部默寫出來,以避免在素胚上犯錯。然後是燒制,要求工匠一次性燒制幾十件,然後從其中挑出最好的一件,送到京城。大臣們驗收合格之後,則選擇出其中的2件,一件作為壽禮,一件作為備份,以免出現什麼紕漏。而其餘的成品則全部打碎,直到在康熙大壽上獻出一件後,才將備份的另外一件打碎,讓其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青花瓷尊。
康熙看到青花瓷尊后驚喜不已,更是被它恢弘的外觀所震撼,它高約76.5釐米,口徑約37.釐米,足徑約28釐米,儼然算是一個大傢伙。如此上等的青花瓷尊,能燒制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況且還寫滿了密密麻麻,各不相同的壽字。康熙皇帝龍顏大悅,便問大臣青花瓷尊上有多少個壽字。大臣們無不自豪的回答,有9999個壽字,外加一個萬字,寓意著萬壽無疆。康熙皇帝聽大臣這樣一說,便隨即賜了個名字,即「萬壽尊」。後來康熙還打趣的說:「這一萬個壽字,恐怕沒人能數的清楚吧? 」
果真還讓康熙皇帝說準了,因為在清朝滅亡之後,文物專家們在整理清宮舊藏時,偶然發現了這件舉世無雙的萬壽尊。當專家們經過一番清洗之後,也被它給震撼到了,通體全是真、草、隸、篆等不同文字形式書寫的壽字,縱橫成行,排列得整整齊齊,而且字體的大小,也都隨著器物本身的弧度有所變化,顯得自然和諧,宛若天成一般。不過專家們就納悶了,真的有9999個壽字嗎?
於是專家們便開始數數,可是一連數了幾天都沒有數對,不是多就是少,沒一次數了9999個,即便了換了好幾個專家來數,也還是沒人能數對。於是,專家們最後藉助計算機,先對它進行了一番紅外掃描,然後進行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處理,最後得出來的數字剛好是9999,一連幾次都沒有誤差。如今這件珍貴的萬壽尊,被收藏到了南京博物院,如果廣大讀者想一飽眼福的話也是有機會的。如此耗時費力的青花瓷萬壽尊,除了給獻給皇帝,估計沒有人會去製造,而通過這件萬壽尊,我們也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清代青花瓷高超的製造技藝,以及康熙盛世的昌盛繁榮。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