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梳理文章結構,並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出各部分的內容,明確詳寫和略寫的部分。然後結合課文插圖,反覆品讀,重點抓住描寫五戰士痛殲敵人的動作、神態的語句,感受五戰士的英勇、機智以及對敵人的痛恨,體會點面結合描寫人物的表達效果;聚焦具體描寫五壯士壯舉的句段,在讀中感悟,體會他們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氣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嗎?
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團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根據課文內容填一填。
閱讀方法解密 列小標題
概念:我們知道,文章的題目叫做標題,那麼每個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煉而成的小題目,就叫小標題。
方法:①尋找重點詞句,加以提煉。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濃縮。③找準文章中心線索,並加以貫穿。
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五位戰士是在什麼情況下接受掩護任務的?這說明了什麼?(串珠問題1)
五位戰士是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接受掩護任務的。這說明了任務十分危險艱巨。
從這兩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從「集中兵力」「大舉進犯」可看出敵人兵力強大,敵眾我寡,五個戰士接受的任務十分艱巨。
深入探究:五位戰士是怎樣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
默讀第2自然,找一找五位戰士接受任務後具體是怎樣做的?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讀給大家聽。(串珠問題2)
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 吼 )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 噴 )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 掄 )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 繃得 )緊緊的,全神貫注地( 瞄準 )敵人射擊。
1.從這些詞語中,你們能感受到什麼?
五位戰士對日寇的痛恨和一定要完成任務的堅定信念。
2.這段話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這段話描寫了五個戰士痛擊敵人的戰鬥場面。文中「 吼」 「 掄」 「 瞄準」 是動作描寫,「沉著」「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是神態描寫,表現出了戰士們消滅敵人的決心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
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都能達到「以外顯內」的表達效果,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況,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質,使刻畫的人物更加生動形象。本文第2自然段就通過動作、神態描寫寫出了每位戰士與敵人戰鬥到底的勇氣和決心。
練一練:寫一個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通過對他(她)動作、神態的描寫,讓大家了解他(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示例:
語文課上,正在電風扇的呼呼聲中迷迷糊糊「釣魚」的他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他站起來,極力睜開雙眼望著老師,在聽到背後同學重複老師的問題後,他好像忽然「活」過來似的,恢復了他平日的靈性。一對烏黑的眼珠子在他的大眼眶裡滴溜溜不停轉著,一會兒左顧右盼,像在尋求援助,一會兒又若有所思。當他終於等到來自背後同學的提醒後,他開始翕動嘴唇,結結巴巴地回答起來。勉強得到老師「赦免」後,趁老師轉身寫字,他得意地扮了個鬼臉,又轉身向提供答案的同學作了一個揖。
「點」和「面」的組合方式
概述:
「點」和「面」的組合方式有:整體與局部,一般與個別,概括與具體,主與次。
運用:
本文第2自然段先整體描寫戰士們痛擊敵人的情形,然後分別寫每個戰士的表現,就是一般與個別的點面結合方式。
深入探究:準備轉移時,五位戰士們的面前有哪兩條路?他們選擇了哪條?為什麼?
一條是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是死路一條。他們選擇了後面那一條。因為他們覺得群眾和連隊的安全更重要。
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
描寫班長語言有什麼作用?「緊跟」說明了什麼?
班長說的「 走!」 字 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出班長態度之堅定、決定之果斷,飽含著五壯士高昂的鬥志、對人民深切的愛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緊跟」 則更表現出戰士們非常贊成班長的做法,準備把敵人引上絕路,體現出戰士們的英雄氣概。
深入探究:戰士們在頂峰是如何英勇殺敵的?
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把石頭比作「雹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石頭砸下時密集、迅猛、有力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了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嘰裡呱啦」是一個擬聲詞,形象地寫出了敵人被五位戰士打得狼狽不堪的情景。
深入探究:從五位壯士英勇跳崖的壯舉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這裡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調換位置? 為什麼?
不能調換,「眺望」是從高處向遠處看,此時,部隊主力已經遠去,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眺望」也含有五位戰士對部隊主力轉移成功的喜悅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望望」指看不遠的地方,此時敵人離五壯士不遠,不能用「眺望」,「望望」也含有鄙視敵人的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調換。
充分體現出五壯士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表現了中國人民將抗戰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五壯士在任務勝利完成後選擇了跳崖,這表現出了他們怎樣的精神?(串珠問題4)
面對絕境,他們態度從容,腳步堅定,大義凜然。 他們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於一場新的戰鬥。 「說」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詞準確生動地描摹了五壯士跳崖時的無畏與悲壯,表現出了他們英勇頑強、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課文幾次寫了戰士們勝利地完成了任務?重點寫了哪一次?為什麼這樣寫?
課文結構
課文主旨:本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峰頂,頑強殲敵,最後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位戰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在日寇的鐵蹄踐踏我們的領土,人民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年代,為了抗戰的勝利,為了人民的幸福,五位壯士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的精神氣壯山河,與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