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百分百按父母想法長大的孩子最好騙

2020-12-18 星空星座資訊

三杯清茶,兩盞淡酒,日落,有風,小編陪你千百滋味共飲下!

朋友說他準備給孩子換個幼兒園了。這已經是他半年裡第三次要給孩子換幼兒園。第一次他說孩子的外教老師有口音;第二次說幼兒園裡有個孩子一不順心就尖叫,自己孩子現在也變得喜歡尖叫了;這一次他說幼兒園給孩子打小紅花,他很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

我估計,用不了倆月,他還會繼續換幼兒園,可能的原因包括:老師不給孩子餵飯,老師當中挖鼻孔,老師愛吃大蒜,老師不抱他的孩子(說明不愛孩子)或者老師抱了他的孩子(可能性侵孩子)……等等吧,最大的可能性是我說的這些都不對,因為他總能找到令人刮目相看,驚為天人的原因。

而像我朋友這種家長,好像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其實我特別理解這些家長,關於孩子教育問題,在所有家庭都是世紀工程,巴不得孩子能夠按照自己預想的那樣成長起來。而實際情況卻比想像的最差情況還要糟糕,於是有的家長就開始學孟母,三遷完全不能滿足他們了,簡直就是「走讀」,走到哪,讀到哪。要不是這個過程本身就很痛苦,都讓人很懷疑他們就是利用免費試讀的空子,這麼一家一家讀下去……別說,把北京所有幼兒園都讀一遍,孩子應該也能上小學了。

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很重要,但是像我朋友那樣的,我覺得就是一種病態。這種病就像潔癖,他們期待著孩子能夠只生活在他們認同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當中直到長大成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點與自己的想法相悖,就忙不迭的逃開保護起來,仿佛孩子多待一天都會被壞思想腐蝕,從此就不再純粹了一般。

上周,和丈母娘發生了一點小分歧。那天是周末,到了吃飯的時間,女兒卻還要繼續玩兒。所有人都坐到了餐桌上叫她來吃飯,她既不過來,也不回答,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獅子王」世界裡,戴著一副毛線手套假裝獅爪,認為自己是「辛巴」。看到孩子沒有反應,我就說:開心,如果你現在不過來吃,那麼我們吃完就會把晚飯收走,你餓了,就只能等明天的早餐了。

這是我和太太一貫的態度和教育觀念——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操心。但在吃飯的問題上,從來沒有實現過(哭)。因為之前家裡有阿姨,現在嶽父嶽母在。這種事情只要有老人們在家裡,基本就是條不可被執行的要求。

所以,當我這麼說完,見孩子依然沒有反應的時候,我就甩開腮幫子開始大吃起來。那天夥食還特別好,有滷牛肉、有大蝦……我是真的沒準備給孩子留吃的。但是丈母娘一看,就坐不住了,從餐桌起身去地上抓孩子,打算硬摁過來吃飯。見狀,我就說:隨便她,不想吃不要硬讓她吃了。

丈母娘聽到我的話,大約是有點不開心的,說:你可以這樣,孩子不行。我說:吃飯是她自己的事情,不要弄得你比她還緊張。丈母娘抓女兒幾次都沒有達成她的戰略目的,最終只得氣呼呼坐回飯桌上來。而女兒在幾分鐘之後,也許是「電池耗盡」,便自己爬到桌上來吃飯。直到此時,丈母娘的心情才好了起來。

這看似只是一個吃飯的問題,但其實就是兩代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不是因此我就要和家人們坐下來談一談了呢?不!我反而是樂見於孩子生活在一個價值觀更多元複雜的環境當中去形成她自己三觀的。就像我的女兒在上幼兒園之後也學會了尖叫,但我不會因此就給她轉學。

我知道,這樣的行為變化,很可能是在幼兒園中看到別的孩子這麼幹了而學會的,但我並不認為女兒學會了用尖叫來表達情緒就是學壞了。恰恰在這個時候可以更好的與她交流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是好的,是有效的。大約經歷了三個多月尖叫之後,女兒便很少使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而是學會說:你能不能……

女兒剛進幼兒園的頭半年,時不常會病一病的。大家都說,幼兒園再什麼消毒終究是公共環境,不比家裡衛生,所以孩子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而其實,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也會時不常帶回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有段時間喜歡打阿姨,比如上頭講到的沒事就尖叫……

但在我看來,這也不過是「小發燒」而已,她從一個單純的家庭價值觀當中進入到一個複雜的社會價值觀當中,也需要學習和適應。這就像在無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身體是極為脆弱的一樣。一個人如果是在一個「無菌的價值觀」當中成長起來的話,那他同樣是不堪一擊,現在這社會最喜歡這樣的人了,因為好騙!

運營員:星空星座資訊

聲明:文章原創,圖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提倡尊重的教育理念:如果孩子的想法太「離經叛道」,要怎麼辦?
    聊到充分尊重的教育理念這個話題,我想請各位家長認真思考一下:你接受孩子的想法到了什麼程度?你真的能接受一些看起來有些標新立異,甚至「離經叛道」的行為嘛?近日,黃磊的大女兒多多曬了一組照片:清新短髮染了一點紫色。照片很美,但是也帶來一陣非議。有網友指出,多多才13歲,染髮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學生!
  • 學會傾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什麼說學會傾聽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呢成為孩子最信任的存在 我們人最喜歡和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新奇的發現,和悲傷的心情。孩子更是這樣,孩子的關係很簡單,就是家人和朋友,老師。作為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家人,我們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心聲。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和爸爸媽媽無話不說。父母是他們最信任的夥伴。如果我們像故事中的媽媽那樣不信任孩子,沒有認真聽孩子說,那一場悲劇將無可避免。
  • 教育理念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然而,那些享受了「快樂教育」的孩子們,真的會按照父母的期望長大嗎?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曾說:「如今的教育是對孩子不斷讓步,給他們更多快樂,更多遊戲時間,可天地下哪有這樣的教育?」教育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甚至帶點絕情,帶點狠心。現在不抓緊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會辛苦一輩子。
  • 吳京「硬漢」人設崩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可看到吳京和謝楠的日常相處,才發現: 原來所謂的一飯一食,生活中的小細節,才是維繫感情甜蜜且持久的最好的保鮮劑。 他們夫妻兩個不僅感情好,在育兒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 傳遞教育簡單化理念 給孩子遠行的力量
    基金會發起人丁愚仁老師帶領近十位老師、近百位志工,通過兩天一晚的主題演講、平行工作坊、互動體驗、主題論壇等形式,圍繞「給孩子遠行的力量」這一主題,傳遞教育簡單化理念,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他說:「父母想給予孩子的東西太多了,想教育好孩子的想法太強烈了,可能會適得其反;父母要放下自己的角度,放下自己的對錯標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關心孩子;孩子主動和你交流,無話不談的時候,自然就能讀懂孩子的心。」
  • 最好的教育是騙孩子們,優秀的家長和老師都是騙子
    面對生活,也許我們得有一雙慧眼,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一直跟家長們說,我們最好睜一眼,閉一眼。我又故意重看了一遍,再次強調沒看錯,每個都是聰明的孩子。這時,每個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坐得也特別端正。仔細回想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像這樣的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教育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事。最好的教育原來是騙孩子們,告訴他是最優秀的就行了。
  • 教育孩子「小時候該狠,長大得要忍」,掌握方法後,孩子更有出息
    在表姐的教育理念中,男孩就應該散養,這樣長大後才能變得有想法。所以從小對侄子小偉的教育,就是尊重他的想法,兩人像朋友一樣的相處。但是隨著侄子小偉的長大,他身上有很多其他小朋友沒有的優點,妥妥的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究其原因,當然要從表姐的教育方法開始說起。尊重孩子的想法,是不想讓他在童年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限制,因為父母的要求都會更嚴格一些,很可能忽略孩子內心的想法。
  • 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未來發展
    說起家庭教育,從古到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歸根到底,其目的是藉助教育方法為媒介將子女培養成才。孩子就好比小樹苗一般,受外界的因素很多,如果從小就給他更多的照料和關注,那麼長大後絕對是根正挺拔,所謂教育理念支配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理念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
  • 給夫妻的一句忠告:父母恩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都舉足輕重。如果父母彼此恩愛,孩子長期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這種家庭氛圍教育出來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一定會非常樂觀自信。如果父母每天爭吵,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下的孩子,心理多半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 孩子長大後,為何迫不及待把父母推向遠方?過度控制是最好的佐證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隨著網絡茫茫的近距離拉進,越來越多人在信息量社會學到了不少的育兒新知識,也通過一些教育實例拉響不少育兒警覺。前幾天,有朋友抱怨&34;,這樣的親子關係疏遠在孩子的成長教育裡非常普遍,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親子關係的瓶頸期。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粗暴制止孩子說話,會使他產生"不被尊重、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的心理,進而委屈沮喪,導致對父母進行報復——故意不聽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可以說,尊重孩子的權利,這比什麼都重要。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孩子總是讓父母操心,根本的原因不是教育方式,而是教育理念
    不過有一個領域卻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教育。從古到今,如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磨練更多的能力?一直是每一個父母心中無法逃避的問題。然而不管時代怎麼發展,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讓所有孩子成才的方式。現在找不到,未來也不會找到。因為每一個孩子,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根本就沒有辦法用統一的方式來教育。不過有一點卻是公認的,那就是家庭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影響。
  • 清北教育: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未來發展
    說起家庭教育,從古到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歸根到底,其目的是藉助教育方法為媒介將子女培養成才。孩子就好比小樹苗一般,受外界的因素很多,如果從小就給他更多的照料和關注,那麼長大後絕對是根正挺拔,所謂教育理念支配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理念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國也需要無數個家來進行組建。
  • 上雙語和普通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差異?父母:值得思考
    對於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在孩子教育這方面,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我比較主張孩子自我成長,但是這不代表興趣班是沒有必要的,我認為在這方面是需要採取謹慎的態度,家長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教育方式。
  • 孩子開始撒謊了:父母要慶幸,孩子長大了
    《少年謝爾頓》中,謝爾頓為了逃避上體育課,先是向哥哥請教,後是和同學一起排練,最後,偽造的請假條成功地騙過了體育老師。 初次嘗到撒謊甜頭的謝爾頓,回到家裡騙姐姐有寶藏,把姐姐騙到院子去挖土,而自己在家看電視。 看到小小的謝爾頓一本正經地撒謊,成功地讓老師和姐姐信以為真,大家都不由為謝爾頓宛爾。
  • 《願你慢慢長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陷入的四大誤區
    書中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人給孩子寫信。通過他們對孩子的期望,讓我感受到了一場溫柔的教養。也讓我意識到,在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走過誤區,也使得親子關係變得十分緊張。:哪個阿姨家孩子多優秀、人家比你強多了……這種比較式的教育,正是中國教育最核心的病症。
  •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說話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很多父母不知道
    是因為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誌,孩子開始長大了,這樣的表現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掘的表現,這其實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情況。當然這時候有一部分家長就會說:還開心,都快讓孩子氣死了。已經開始覺得和孩子有代溝了,感覺都不會教育和引導孩子了,急的是焦頭爛額。
  •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今天和一個同事聊天,說道孩子的教育,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特別的焦慮,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小小年紀就安排孩子去上各種早教與興趣班,也不知道這樣對孩子好不好,會不會讓孩子太辛苦,可是如果不給他報呢,又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是頭疼,先不說經濟壓力大,就是孩子也早早就開始競爭,做父母的也越來越焦慮。
  • 清華教授直言:這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一般更有出息
    導讀:清華教授直言:這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一般更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清華教授直言:這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一般更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