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眼中不錯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2020-08-28 亞比該教養

朋友家有一個在眾人眼中評為優秀的女孩,甚至親戚朋友口中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像小林(化名)學習,要像她一樣多看書,認真做作業,聽父母的話,等等」。

這些「好」孩子的標籤幾乎都用在了她身上,但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正向管教》這本書,裡面出現「感統失調」,又看到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自己的女兒有些相似,就和我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感統失調」,怎麼辦啊?

看重孩子教育的家長,總喜歡看育兒書籍,當書中的內容反射到自己孩子的問題,一定不能驚慌,而是要像教育專家一樣,靜下心來去分析與解決,最重要的是去接納孩子的缺點,同樣認識到自己的教育也是有限,所以育兒也是育己。



理論上講,所有孩子出生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感統失調』問題,別被「感統失調」這個新鮮詞語嚇怕了,雖然裡面有「失調」二字,但家長可以透過學習與刻意引導來解決「感統失調」。那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感統的正式名稱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這一觀點是由美國南加利佛尼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Jean Ayres)於1969年提出的。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34;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簡單的來說,就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



感統失調的表現?

1.觸覺失調:觸覺過於敏感和遲鈍

比較觸覺敏感的孩子連與人眼神對視、日常的洗臉、洗頭都會哭個不停, 從小就表現出特別膽小、怕生、愛哭鬧的特質, 到了兩三歲以後, 磨蹭、拖拉行為越來越明顯而頻繁, 但當父母或其他人對其催促時, 又容易感受到壓力, 不但不會因為他人的催促而快速配合完成工作, 反而會因為緊張而使速度更慢、更不容易專注, 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或者因為吃飯不專注、吞咽緩慢等問題, 演變成親子每天都要憂愁面對的苦戰。

觸覺遲鈍的行為表現有:

. 幼兒時期(出生到六歲)打針不大哭、摔跤不覺得疼;

.輕微的碰觸, 孩子察覺不到, 例如: 有小昆蟲爬上身體時, 不知驅趕;

. 喜歡到處碰、觸摸個不停, 容易打翻或揮落桌上的物品;

.頑固偏執, 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式做事, 沒有調整的靈活性;

.不怕陌生環境或人多的地方, 膽子特別大, 沒有安全意識;

. 看到孩子多或覺得好玩的地方容易興奮、尖叫;

. 只能注意到眼前看得見的極小範圍環境的狀態, 對身邊其它人事物的情況無法感受到而有所反應, 例如: 只能看著掉落半路所喜歡的東西專注地傷心, 無法注意到往來車輛對自己本身可能造成的危險;

.感覺滯留過久, 反應卻緩慢, 容易有情緒突然轉換的情況發生, 例如: 突然為了三天前損壞的玩具吵個不停;

.不停地走動、玩弄手上的物品或搬動玩具或家具;

.看似不修邊幅, 對很多事情都無所謂, 其實是感覺不到哪裡不妥或不舒適;



2.前庭感覺失調:身體活動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扭曲,左右腦思考陷入混亂,嚴重者會有語言障礙。

前庭感覺概念:前庭是大腦信息的守門器官,身體任何信息進入大腦,必經前庭神經核過濾。前庭感覺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視、聽、嗅、味、觸等各種感覺通道的信息,,目的是不讓大腦太忙碌。

3.平衡統合失調:沒有距離感,做事協調能力差,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燥,好動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際關係不良,有攻擊性。

4.本體統合失調: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笨手笨腳,自信心不足。

5.視覺統合失調:閱讀困難,讀書跳行,多字少字,抄錯數字,偏旁部首顛倒等。

6.聽覺統合失調:東張西望,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現象?

因為科技飛速發展,孩子出生後打各種疫苗,身體的疾病減少許多,但現在的孩子因為過多的保護,缺乏了許多的童真。因為許多家長的攀比與榮譽,很多討好型性格的孩子很小就意識到要主動學習並各種才藝,甚至有超強的自制力,為的就是讓眾人喜悅她,而失去了最真的自己。

朋友跟我說,孩子從小就喜歡毛茸茸的娃娃,每天都要抱著睡才有安全感,膽小,從小不喜歡刷牙都是觸覺問題。

在學習繫鞋帶、扣紐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是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有的跟溺愛有關,比如孩子在幼兒時期不會繫鞋帶和扣扣子,都是因為大人在這些事情習慣包辦而造成的,孩子自然失去了本體感覺功能,而家庭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時,就會導致在觸覺上總依賴別的物品讓自己內心平穩。

漸漸長大,在選擇高考志願的時候,都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如何訓練孩子的統合訓練?

根據統計,我國的感統失調兒童比例已經高達80%以上,若家長能及時發現統合失調問題,越早及時解決問題,就越容易糾正過來,實際上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一些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很難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蹦床運動是兒童感統訓練的比較重要的一種方式,在眾多感統失調的孩子中,平衡感、協調和前庭感覺的失調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問題。而針對這幾點的訓練方法中蹦床是最常見,效果明顯的一種方法。跳躍運動有助於刺激孩子的感覺系統,改善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統合,培養平衡感,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對孩子的自立運動和運動企劃的成熟幫助很大。跳蹦床還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穩定及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



(一)觸覺刺激的訓練

身體每個器官對外界的感觸都是觸覺,所以觸覺訓練也是多樣化。觸覺使大腦神經中感應觸覺的部分最多,如果觸覺神經和外界協調不好,就會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識和應變,也就是所謂的觸覺敏感與遲鈍。

觸覺刺激訓練就是通過加強孩子肌膚的各項接觸刺激,修正大腦的處理能力,刺激身體的觸覺神經,從而建立起協調良好的關係,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比如:對剛出生的孩子來說,洗完澡就可以用精油給嬰兒塗抹,再開始按摩,達到觸覺刺激訓練。

氛圍屬於觸覺刺激的一種, 平時與孩子互動時, 要注意給孩子原則一致、互相尊重、張弛有度的氛圍感受。長期過度嚴格或過度放縱都會造成孩子的觸覺慣性反應, 形成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 而原則不定或模糊不清, 則容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 長期下來將形成觸覺敏感與觸覺遲鈍的兩極發展。


(二)前庭感覺刺激的訓練

前庭感覺是人類接受刺激的基本感覺,前庭感覺系統和大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前庭功能是腦幹過濾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形成學習信息的一種功能。

前庭感覺失調的表現:一是平衡能力不好,空間認知錯誤,手眼協調能力較差,四肢和身體運動嚴重不協調,走路很容易跌倒;二是情緒不穩定,容易遭受挫折,喪失信心,常有恐懼、傷心、憤怒或過度興奮等感覺,往往不能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的控制或協調,影響人格和情緒的健全發展。

對前庭感覺失調的孩子進行訓練可採用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如旋轉性運動、(讓孩子正轉或倒轉)、搖晃運動(搖籃、吊床、鞦韆)、平衡運動(平衡臺、平衡木)、跳躍運動(翻滾蹦床)等。


(三)本體感覺刺激的訓練

本體感覺是指來自自身身體各部位的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等的一種感覺。人類就是靠這種感覺進行運動和行為的調節、修正,任何有目的的行動、肌肉的收縮、鬆弛,關節的屈伸等所產生的自身的狀態的運動,都是來自本體刺激信息的感覺處理,然後被統合成本體感覺、平衡感覺和運動感覺,並產生對力量的感受。

對本體感覺不良的孩子進行訓練的項目有遊泳、跳繩、拍球、搬運物品等。


總結:身體與大腦完全配合只要在上課、看書、寫作業、做家務,凡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並主動的去練習專注完成,身體與大腦就會越來越協調。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朋友家有一個在眾人眼中評為優秀的女孩,甚至親戚朋友口中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像小林(化名)學習,要像她一樣多看書,認真做作業,聽父母的話,等等」。這些「好」孩子的標籤幾乎都用在了她身上,但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正向管教》這本書,裡面出現「感統失調」,又看到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自己的女兒有些相似,就和我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感統失調」,怎麼辦啊?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一種"病"?1.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簡單地來說就是孩子的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需要依靠藥物或是康復訓練才能矯正。2. 孩子為什麼會得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日前,成都90後新手媽媽李女士在給孩子選早教班時,從課程顧問口中聽到了一個新詞——「感統失調」。「對方將孩子注意力差、行為習慣不好都歸咎於感統失調,(跟我說)如果不及時糾正,未來將影響孩子成長,還說剖腹產也是影響娃娃感統失調的原因」,李女士既驚嚇又懷疑:「聽起來很懸,總覺得像忽悠。」
  • 家長對感統失調的六大誤區,你佔了幾個?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點名「感統失調」這件事兒,我家宸寶也是感統失調寶寶,語言遲緩。作為家長你知道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嗎?它包括視知覺失調、聽知覺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前庭系統失調、本體系統失調等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行為表現不同。
  •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因為感統失調,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上小學二年級後,小小廖換了一名班主任老師,這位老師在教了小小廖一個學期後,找來小廖夫妻談話:「結合你們家小小廖這一學期的表現,我懷疑可能是感統失調,建議你們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檢查一下。」小廖夫妻一頭霧水,將信將疑地帶著孩子去了某醫院,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醫生得出結論: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確實是因為嚴重感統失調,與智商沒有關係。2、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跟家長有關係嗎?
    總結以上的現象和特徵,孩子估計是感統失調了!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所說的「小孩越長大越不乖,越長大越笨」的原因。的確,孩子們的很多感統問題都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孩子的感統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5.聽知覺障礙語言表達差,不能完整敘述一件事情,詞彙貧乏,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如何糾正感統失調?感統失調藥物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方面的表現,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給寶寶做相應的幹預訓練。
  • 深度解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
    我是啟志CBP園叮,專心研究兒童成長問題,歡迎關注我哦!!!上次小編說到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有些家長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天真活潑的孩子為什麼會得感覺統合失調症呢?
  • 感統失調孩子上學後遇到的五大主要困難_濟寧眾艾感統
    感統失調——簡單來說就是,大腦與身體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使得孩子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等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包辦溺愛、過度限制和保護等帶養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感覺體驗不足,感統失調的現象愈加普遍。  很多家長以為,感統失調等孩子長大了就好,其實不然。
  • 深度解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
    我是啟志CBP兒童成長中心,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兒童成長教育知識,私信回復我「01」,送您一份家庭兒童教育禮包。上次小編說到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孩子注意力差,聽說是感統失調?真相原來在這裡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倒不會因為腦子不夠用,只要是孩子自己不認真......她滔滔不絕,半個小時以後我做了總結:你就是想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嗎?對對,她好像獲得了寶藏似的,急忙點頭答應。接著她又搶著說「聽說,孩子的問題和感統失調有關呢,我尋思著要不帶孩子去醫院的發育科看看,咱家孩子可別是智力發育有問題!」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本章是《30節感覺統合訓練課》第三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訂閱,帶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及其相關訓練方法。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大體介紹了感統失調的原因,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內因到系統分析感統失調的原因,並認識感統失調的7大類別。
  • CCTV央視都點名「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們可不要疏忽了!
    感統失調的孩子在智力上大多沒有缺陷,但在學習和行為上經常會出現困難。但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而抗拒剖腹產,並不是所有的順產孩子都感統不失調,也並不是所有剖腹產的孩子都感統失調很嚴重。媽媽們千萬不要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壓力,媽媽給了孩子生命,都是偉大的!只要生產後,對孩子平時的表現多一些關注,早一些進行感統訓練預防,感統失調的情況能夠得到一定的減輕。
  • 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或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家長要注意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在與身體各部分的協調上出現了障礙,是一種學習能力的障礙。2."感統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消失正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左右不分"的問題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慢慢改變,認為感統失調也會如此。
  • 長大後才明白,這一生輸給了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孩子太難了
    一、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什麼樣?感統失調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當我們走入社會工作後發現,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其實就是學習能力的差別,一個成功的人,一定具備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感統失調的孩子,步入社會後,極有可能在這6個方面存在問題:01、聽不明白話,理解能力差和同事、領導交流溝通,經常會錯意,聽話聽不到點上;時間長了,發現你理解能力很差的時候,往往不願和你浪費時間,也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託給你。
  • 寶媽們,孩子的感統失調要重視起來哦
    以上的行為可能在各位寶媽眼中是孩子脾氣大?叛逆?可是各位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寶寶的種種不當行為和奇怪的表現,並不是性格不好,也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呢?可能很多新晉寶媽們都聽說過「感統失調」,但幾乎沒人清楚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問題,因為感統失調在孩子3歲之前是很難被家長察覺到的,所以很多家長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寶寶存在感統上的問題。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有一次,孩子又做錯了事情,陳女士正準備批評孩子,不料孩子不以為然地說:「我就是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媽媽你也知道,我犯錯也是沒辦法得嘛。」孩子屢屢拿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作為犯錯的藉口,陳女士終於覺得不對勁。但作為母親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心裡很是著急。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CCTV新聞頻道權威報導:兒童感統失調問題不容小覷,不要錯過關鍵期!
    在專業測評之後,醫生告知小波媽媽孩子確實存在輕微感統失調,幸虧發現及時,經過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症狀。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每年開學後會有很多家長在老師的建議下到醫院檢查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而在孩子出現膽小不合群、情緒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困難、左右不分等狀況時,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