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
祝賀她選擇理想,北大考古歷年就業很好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長沙報導
連日來,湖南耒陽女生鍾芳蓉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一事持續引發社會的關注與熱議。
8月4日晚,瀟湘晨報專訪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教授,正好將成為2020級新生班主任的他,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並介紹了近年來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前景。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對喜歡(考古)的局中人來說,會「樂在其中,且不改其樂」。
回顧:湖南人嚴文明曾擔任考古系主任
對於鍾同學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上熱搜一事,沈睿文坦言:「既感到意外,也不意外。」
他感謝社會各界對此的關注,表示這「只是一個學生根據自己喜好填報志願罷了」。
沈睿文介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是同中國考古學一同成長的,北大考古的歷史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幾乎同樣久遠。成立於1921年的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可謂是考古專業的前身,到1952年正式設立我國高等院校中的第一個考古學專業——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到如今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已形成以中國考古學、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科技考古為支柱,外國考古學為補充的學科體系,建立了以田野考古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據悉,該院歷年榮獲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高達33項,高居全國高校之首,其中包括2016年湖南桂陽縣桐木嶺礦冶遺址項目。此外,曾於1988年至1992年間擔任北大考古系主任的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教授也是湖南人。
巧的是,沈睿文主管學院的教學工作,根據安排,他正好將擔任2020級新生班主任。
對於不久之後的師生相見,沈睿文透露,他想告訴鍾芳蓉:「祝福她取得好成績,並真誠地選擇了理想。作為班主任,希望她能同大家一道,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從容地學習、生活,在燕園自由翱翔,放飛夢想。」
揭秘:此前招收過不少高分考生
與此同時,對於網上熱議的考古系就業問題,沈睿文也有所關注。那麼,近年來北大考古專業的招生與就業情況究竟如何呢?
據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每年的本科生招生基數是40人。對於鍾芳蓉這樣的高分考生,沈睿文介紹:「鍾同學只是我們學院這些年來招收的眾多高分考生中的一個。之前,我們學院曾經招收過兩位文科最高分,一位是1981年的河北省最高分張弛,另一位是1991年的內蒙古最高分李寶平,現在英國工作。」在今年畢業的2016級本科生中,也有當年的湖南省文科第5名楊竹子、安徽省文科第10名陸敏慎等高分同學。
至於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情況,沈睿文說:「歷年就業情況很好。」
他介紹,近年來大部分的本科畢業生都選擇了繼續深造,有超50%的學生選擇在國內讀研。這部分學生中,有一大部分有保送資格的學生可保送本院或兄弟院校、其他科研機構繼續攻讀碩、博研究生。還有約20%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深造,他們的主要錄取院校是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
此外,每年還有約20%的學生選擇就業,就業的單位也比較多樣化,包括文物管理部門,各級考古單位、博物館,出版社、報社和其他(如公司、企業)等。
聲音
「考古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值得分享的是,沈睿文是1991年考上北大考古系的,他回憶:「我是一個內心比較平靜的人,讀家裡的書,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歷史和考古,喜歡學術研究。」對於網友爭議的「錢」途,沈睿文坦言:「當時真沒想過,能考上就不錯了。」
不僅如此,在許多人印象中,考古學習是一個辛苦、枯燥的過程,真實的考古學習又是怎樣的感受呢?沈睿文直言:「我想,任何專業或專門的學習,對外界而言可能都是辛苦、枯燥的。對當事人而言,也都必須經過一個長期勤奮積累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他認為對於喜歡的人來說,「唯有,也只會樂在其中,且不改其樂」。沈睿文表示,快三十年過去了,「考古已實實在在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要甩也甩不開了。現在,我覺得它讓我的生活充實而光輝,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帶著孩子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與歷史。對此,沈睿文認為,這應該是現階段國家綜合國力發展而促成的。他還說到了一個令考古人欣慰的現象:「我院通過舉辦夏令營發現了不少喜歡考古專業的好苗子,其中不少學生成功地考到本院,走上考古學研究的道路。」
沈睿文認為,一方面國家文化戰略的需要給考古學科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多學科的方法在考古學中的運用賦予了傳統考古資料更多的研究面向,使得傳統考古學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生機之下,沈睿文也深感使命在肩:「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考古人才,還需要我們加大力度進行學科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參與到考古文博事業中來。」
記者李楠
分析
考古學已有漸熱趨勢
多名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相比理工、金融,考古的確顯得有點「冷門」,因為考古學是考究古物的,與日常經濟社會活動離得相對較遠。但從招生人數、專業設置等方面來看,考古學已有「漸熱」趨勢。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趙俊傑說,近年來,全國多家高校考古學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張,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目前每年招生在60人左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說,北大考古文博學院10多年前每年招生20多人,現在每年招生40多人。
與此同時,設置考古學相關專業的高校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文物與博物館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約50所,開設「考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近30所,開設「文物保護與修復」和「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約20所。
據新華社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