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繼續上課
今年學校只來了5名新生,在這裡堅守了21年的山村教師毛文丑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但他依然忙著解鎖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
-
又是一年開學季:回憶90年代艱辛的《山村小學》
我的山村小學原址我的學校,是一個山村小學,有四座房子,東邊是過去公社戲樓,我們上學時先生上火,教室裡暖和了,再讀書,上課。可是有的同學,拿的柴火不好,教室裡煙霧繚繞,幾乎都看不見人,後來學會生火,勉強不燻人,才能上課。上完課,一個個煙燻的臉蛋紅紅的,手指黑黑的,像個燒窯工。一個學期過了,過了年,又是春天開學,孩子一個個好像長大了一樣,特別懂事,按時上學,領新書,有報紙包課本,都熱愛起學習,也獨立起來了。
-
大學教授不上課,算什麼教授?
「這真的很悲哀,最高層次的教授和學生在四年裡都沒有接觸,高水平的學生怎麼培養出來?」赫冀成感嘆。 別說本科生「無緣」在大學聽名教授的課,就連一些慕名報考名教授的研究生,也不是個個都有頻頻得到名教授指導的「運氣」。
-
山村小學蝶變
漵浦縣統溪河鎮穿巖山村小學,現有教師2人,學生12人。校舍年久失修,屋頂漏雨,教室採光差,學校教學設備簡陋。9月3日至5日,來自懷化、長沙等地的25名志願者,帶著設備材料,來到穿巖山村小學,實施72小時公益計劃,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
-
江西一山村小學裡的「二人世界」
今年7歲的江昊天家住極高村。黎川縣熊村鎮極高小學教師 江國南:經常在教學當中換一下「口味」,比如說有時候上上課,上體育做做活動,叫他到外面散散步,談談心,講講故事等等。 江國南的妻子在縣城帶兩個孫子,由於幾年前中風,腿腳不是很方便,原本想讓丈夫選擇離縣城更近的小學,這樣每天既能團聚,又能幫她減輕一下照顧孫子的壓力。江國南卻堅持要留在山村繼續任教,這讓她感到很委屈。
-
江西一山村小學裡的「二人世界」太感人
1978年,高中畢業的江國南回到家鄉熊村鎮的極高小學,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此後的42年裡,江老師就一直堅守在這裡,哪怕只剩下了一名學生。今年7歲的江昊天家住極高村。黎川縣熊村鎮極高小學教師 江國南:經常在教學當中換一下「口味」,比如說有時候上上課,上體育做做活動,叫他到外面散散步,談談心,講講故事等等。
-
大山小調:一個山村小學的音樂實驗
新華社南昌9月10日電題:大山小調:一個山村小學的音樂實驗新華社記者閔尊濤、彭昭之、羅晨「叮叮叮……」鈴聲響起,嚴田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嘉婷和同學們收好課本,拿出口風琴,熟練接上吹管,來到隔壁的音樂教室。音樂老師楊昊領著大家溫習教過的曲目,再逐一指導,矯正學生們的鍵盤手勢。
-
大山小調:一個山村小學的音樂實驗
新華社南昌9月10日電題:大山小調:一個山村小學的音樂實驗新華社記者閔尊濤、彭昭之、羅晨「叮叮叮……」鈴聲響起,嚴田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嘉婷和同學們收好課本,拿出口風琴,熟練接上吹管,來到隔壁的音樂教室。音樂老師楊昊領著大家溫習教過的曲目,再逐一指導,矯正學生們的鍵盤手勢。
-
山村老師大山裡一個人的執著堅守
事實上,在那些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條件落後的鄉村學校裡,這樣固執地堅守著的老師還很多,他們很多都是一頭扎進鄉村,從意氣風發的少年一直熬到兩鬢斑白。他們孤獨地堅守著,放心不下學生,他們甚至幾十年捨不得請一次假。當越來越多的「金鳳凰」從山村飛出來的時候,我們也向這些常年默默奉獻著的山村老師致敬:你們辛苦了!
-
山村小學的「講堂父子兵」
今年56歲的王大勇是江西省蘆溪縣張佳坊鄉雜溪村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他在羅霄山脈深處的這所山村小學任教已經36年了。 由於學校地處偏遠,大部分教師先後離開。為了山裡孩子的未來,2005年,王大勇勸說剛從師範學院畢業的兒子王德昌回村執教。於是雜溪村小學的講堂上,有了一對「父子兵」。
-
大學教授兩年不給本科生上課,改為研究員?對不起,教授很忙
該徵求意見稿提出了一條具體措施:如果高校的教授連續兩年不給本科學生上課,那麼教授的職稱將變成研究員。當然,這一條高等教育實施意見,依然停留在徵求意見階段。對此,不少人問道:「為本科學生上課,是教授的考核指標嗎?」其實,為了加強本科生的教育,不同地區的教育管理部門都在採取措施。
-
江西一山村小學裡的「二人世界」
1978年,高中畢業的江國南回到家鄉熊村鎮的極高小學,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此後的42年裡,江老師就一直堅守在這裡,哪怕只剩下了一名學生。今年7歲的江昊天家住極高村。在42年的教學生涯裡,江國南一心紮根深山,用心守護著鄉村教育,陪伴著孩子們一起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這些年江國南一直堅守在極高小學,先後送走了40餘屆學生。
-
特寫|惠東一所山村小學的網課「通關」
他終於要告別「聽不太懂」的教學視頻,告別蹲在鄰居家牆外蹭無線網的日子,回到課堂上課了。疫情之下,石珠小學作為一所典型的山村小學,著力解決「不在線」學生的設備問題,克服大齡教師線上教學的困難,一路「通關」,尋找適合山村學校的網課模式。一名小學生在上網課。
-
教師故事:山村教師支月英:山旮旯裡的守望(圖)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裡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酸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
義烏小夥跑去偏遠山村和孩子們度「蜜月」,甜蜜又特別!
他,一名90後的義烏消防指戰員,金華市首屆「創人民滿意十大消防衛士」;她,一名年輕的山村女教師,大學畢業義無反顧參加支教。12月初,因為妻子的假期已經結束,繆中賢便一起來到了陳瑞紅工作的地方,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東溝小學。「這是一所偏遠的山村學校,四面環山,一個年級就一個班,其中還有不少留守兒童。」繆中賢說,從妻子口中得知,近年來,學校的條件一年比一年好,但消防安全知識的普及程度並不高。
-
山村小學和山村老師(1)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首兒歌是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踏上盤山道,雲在腳下踩,城裡的姐姐下鄉來……。還有一首是關于姓氏的:弓長張,立早章,木子李,言午許,要問親不親,階級要分清……老師還讓我們到山上用樹枝製成小木棍,上算術課用,我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我的啟蒙老師姓劉。
-
王麗華堅守山村學校代課二十年來的喜與憂
在邵陽縣小溪市鄉活水坑村林木蔥蘢的半山腰有一所活水坑小學。王麗華的父親曾是這所偏僻的山村學校的高級教師,是一位深受師生和家長愛戴的校長。1963年5月8日出生的王麗華,從記事開始,直至在這所學校讀完小學,耳濡目染受父親的薰陶,立志長大以後要像父親那樣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
貝殼人物|小學語文課本裡的北科大教授!
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學劉應書教授鑄就高原生命奇蹟「到了崑崙山,氣息已奄奄;過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風火山,三魂已歸天。」常常是周五還在北京給學生上課,周六一早就已帶著實驗結果坐在了建設指揮部,開始現場進行項目交流、實地勘測、調試設備、排除故障。而周一的上午,他又準時出現在課堂之上。教室中的學生可能很難想像,這位無時無刻不精神抖擻的教師正在承擔著什麼樣的壓力,更難以體會長期這樣連軸轉背後的疲累。
-
山村小學走出北大生隨州作者王從倫
山村小學走出北大生【王從倫】文章來源隨州作者王從倫 供稿來源澴潭生活圈 來自專輯王從倫作品 清華北大在人們的心中總是那麼遙遠,更是多少代人心中的夢想。恰在今年高考,陽光班的學生就創造了這個奇蹟,山村小學美麗的陽光班走出一名北大生——馮語思。 雖說是奇蹟,但也出自意料之中。 溳水小學面積小,位置偏僻,教學設備簡陋。就在這塊貧瘠土地上,擋不住的陽光依然燦爛,種子依然發芽,生長,開花。
-
山村教師,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河南省輝縣市山村教師群體掠影 期間,記者採訪了身患癌症的張青娥園長,家在城市、紮根大山的趙福平校長,以及「教育痴人」張錦文老師,他們的事跡令人難忘,這批可敬可愛的山村教育人,在貧瘠的土地上守候著山村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