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

2021-01-18 中國僑網

炒好的餡料 李曉春 攝

中國僑網江門12月7日電 題: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

作者 李曉春

北風起,腊味香。每到這個季節,廣東的部分媽媽們都開始著手製作廣式臘肉,無論是炒菜、焗飯,還是清蒸,都能品嘗到那醃製好的豬肉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臘香。而在廣東臺山,人們喜歡用廣式腊味(臘肉、臘腸、臘鴨等)來烹製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菜果飯。

苤藍 李曉春 攝

據了解,臺山人口中所說的「菜果」,實為苤藍,在珠三角的菜市場裡基本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臺山本地的菜果在冬至前後就開始上市,整個銷售期長達一個多月。臺山人喜歡選用菜果來烹煮各款特色小菜,如臘鴨煲菜果角、蝦米炒菜果絲、鹹肉炒菜果片、鹹排骨燜菜果角、木耳荷蘭豆炒菜果絲、豬手燜菜果角等,但唯獨用廣式腊味、菜果來烹煮的「油飯」讓人食慾大開。

臺山春節有「正月十三煲粥、正月十五煮油飯」的傳統習俗,這提及的「油飯」,其實就是菜果飯。每逢春節的正月十五,臺山的媽媽們多數會為家人烹煮菜果飯,在元宵當天與家人一起享用,有著「家肥屋潤」「金玉滿堂」的寓意,也是臺山人新一年對家人的美好祝願。

菜果飯 李曉春 攝

據臺山當地人介紹,烹煮菜果飯最關鍵的是前期食材的準備,也是最考究刀工的一個環節。所需準備的傳統食材有菜果、香芹、芫茜、蔥、豬肉、蝦米、肥瘦相間的廣式臘肉、三分肥七分瘦的廣式臘腸、廣式臘鴨腿等,也有些人會選擇冬菇、紅蘿蔔、鮮玉米粒等進行搭配。菜果削皮、切粒備用;香芹、芫茜、蔥等配料需洗乾淨,切成小段備用;蝦米用水衝洗乾淨,瀝乾水分備用;臘肉去皮、臘腸去衣、臘鴨去骨,切粒備用;豬肉肥瘦分開,切粒備用。

先將切好的肥豬肉放入鍋中煎出油來,再依次放入備好的蝦米、豬肉、臘肉、臘腸、臘鴨等進行翻炒,三分鐘後放入切好的菜果粒繼續炒,五分鐘後即可放少許生抽和適量的水進行燜煮。燜煮的全程需蓋上鍋蓋,好讓菜果粒充分吸收腊味、蝦米的鹹香味和豬肉的鮮甜味,七八分鐘後把鍋蓋掀開,稍作翻炒,待醬汁充分收起,菜果粒稍呈金黃色時,加上少許麻油提香即可裝盤備用。

若用電飯煲煮飯的,待電飯煲提示剛煮好飯時,即可將炒好的餡料放入勻鋪在飯面上焗五分鐘左右,然後將切好的香芹、芫茜、蔥等放入,並將飯翻鬆、拌勻後再蓋上蓋子焗上五分鐘左右即可食用。若像農村用燒柴的鍋來煮飯,就要等飯剛煮熟的初期將炒好的餡料放入,後期的操作步驟與用電飯煲煮飯的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後者會有鍋巴,若餡料的醬汁完全滲透到鍋巴中去,這可是多數臺山人在享用菜果飯之餘最為牽掛的,有些人會急不及待地鏟起鍋巴直接用手託起來吃。

菜果飯 郭軍 攝

如今,用廣式腊味烹煮的菜果飯不用等到春節正月十五才能吃到,因為現在臺山各大菜市場上的菜果、腊味、蝦米等食材從不間斷,基本上都可以找齊,而在遍布臺山各個鄉鎮的農家樂、農莊、茶樓飯館裡,都能輕易找到腊味菜果飯這一傳統味道。然而,每個烹飪師傅的處理手法略有不同,導致最後出品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最傳統的臺山腊味菜果飯,應該是出自各位臺山媽媽的手裡,畢竟媽媽煮出來的味道,才是全家人味蕾上最為難忘,也是最長久的一種印記。(完)

相關焦點

  • 香噴噴的菜果飯,只有臺山人吃過哦
    菜果飯我來自潮州,反正我來臺山之前沒有見過聽過吃過「菜果」這個東西,覺得還蠻好吃的,自己也試著做一下。原料:五花肉、臘腸、菜果、蘑菇、鹽、蔥、花生油。做法步驟:第1步、一邊,臘腸去膜切成丁,跟洗淨的大米一起放入電飯鍋煮。
  • 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
    粥中的上品「番薯粥」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人們熟知的皮蛋瘦肉粥、艇仔粥、豬雜粥剛發好的粥呈稀飯般模樣 李曉春 攝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時了解到,在臺城及周邊鄉鎮有些餐廳專門用柴火鐵鍋或瓦煲烹煮獨特風味的米飯,比較受歡迎的有黃鱔飯、菜果(苤藍)飯、雞焗飯、腊味焗飯、鹹豬腳焗飯、鹹豬肉焗飯、鹹魚焗飯、油鹽飯等,多數是待米飯將近煮熟時放入提前備好的食材同煮,飯熟後需多焗幾分鐘再開鍋食用,拌勻後的米飯中夾雜著各種食材,吃起來濃濃的飯香中混雜著各種食材的味道
  •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 油飯,屬於臺山人的元宵節味道!
    元宵節在臺山, 大多數人會在這一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油飯。 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吃油飯也是臺山人的習俗,煮油飯基本每家每戶都會做,油飯的香味也成了大部分臺山人過元宵的一種印記,無法忘懷。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 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
    傳統嫁女餅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1月20日電 題: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作者 李曉春派嫁女餅,是廣東婚嫁的傳統習俗,女方派餅給親朋戚友就等於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兒將要出嫁派餅時臺山人喜歡用雙數,喻意「好事成雙」「成雙成對」,而且最少要派兩個,俗稱「雙扁」,同時會將一開四的散餅搭著裝袋,被臺山人稱之為「搭花腳」,而輩分越高的長輩,所得到的嫁女餅越多。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
  • 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包裝好的紙筒裝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每年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中國許多地方的餅家在廣東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與當地獨有的冬蓉月餅同樣受歡迎。陳立新與陳超雄父子在製作傳統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據了解,豆沙月餅是甜餡廣式月餅中最經典的味道之一,在臺山又被稱為「牛屎餡月餅」,因豆沙的顏色、質感和牛屎有幾分相似故得名,叫法雖不大雅但很形象,同時也是臺山傳統嫁女餅之一。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三爪能開闔,開則舒爪取食」中國清代畫家聶璜在其如今交通運輸便利,每逢狗爪螺肥美的季節,在臺城各大菜市場都有銷售,臺山部分海鮮餐廳或飯店也會適時推出狗爪螺供食客品嘗。」臺城富城市場一海鮮檔的老闆周積嬌近日告訴記者,目前狗爪螺一公斤售價1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以當天採到的最新鮮,僅需用盤子裝起隔水蒸熟或用水灼熟,吃之前剝去薄衣就能見到粉白色的螺肉,入口時海水味重,但味道出奇鮮甜,肉質軟滑且帶點嚼勁。
  •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2018-09-10 11責任編輯:張燕玲     臺山人的家常味道——老江菜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9月1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2020-08-03 14:36:25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番薯糖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
  • 2020年「香飄萬家 知味臺山——粵菜師傅連五洲」在臺山舉行
    開幕式現場,江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利為民表示,近年來,江門依託「粵菜師傅」工程,全力打造五邑僑鄉美食品牌。臺山作為江門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一方面依山傍海、食材豐富,另一方面坐擁眾多海外華人華僑資源,形成了獨具僑鄉特色的飲食文化。希望臺山通過舉辦這次活動,進一步挖掘五邑僑鄉文化內涵,講好僑鄉故事,讓廣大五邑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更好地了解家鄉發展。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對嬰兒滿月的傳統習俗較為講究,並喜用「鵝餈」進行祭祀祈福。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在當地,嬰兒滿月一般會設「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以前,外婆在外孫滿月當天要給他們送帽、鞋、衣物、尿布、柏枝及十九枚銅錢,示意長久、吉祥,俗稱「送庚」。民間有「頭胎生仔送頭庚,若然生女送多橫(次)」的講法,即如果頭胎生女,二胎生男,外婆就得送兩次「庚」。
  •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2019-07-25 15:59>責任編輯:於淇     當地婦女在四九鎮五十墟購買過六月節的花衣紙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7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
    拌勻的瑪仔盛入長方形盤中抹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月2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民間在臘月有請灶神、供灶糖、焚轎馬灶疏(焚燒紙制的轎車、馬車、灶疏等)、食糯米飯等習俗,又稱為祭灶、祀灶、送灶,是古代「五祀」之一。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2019-04-05 18:39李曉春 攝   中新社江門4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靚姐,早晨!有鐵觀音、普洱、菊普、壽眉、紅茶,今日想飲乜茶?」近日記者在香港旺角太子道新世紀廣場六樓翠園大廳聽見一服務員招呼熟客時問道。
  • 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
    蠔油炒鯪魚丸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1日電 題: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靚姐早晨!今日有大鯪魚和小鯪魚。12月21日,在僑鄉廣東臺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水產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呼顧客時介紹說。冬至前後,在當地的菜市場中,鯪魚成為僅次於當季肥美生蠔的俏銷食材,經當地人的精心搭配和處理,烹出的鯪魚味道繁多、鮮甜可口,可謂「一條鯪魚可吃出百味」。
  • 「軟鱗」和「蜆魚」:廣東僑鄉臺山長著兄弟般容顏的「小銀魚」
    煎燜「軟鱗」 郭軍 攝中新網江門9月15日電 題:「軟鱗」和「蜆魚」:廣東僑鄉臺山長著兄弟般顏容的「小銀魚」作者 李曉春 郭軍「今天本地小海魚比較多,遊水的有石斑仔冰鮮的有龍吐、蝦池、馬友、鯧仔、鳳尾、沙追、蜆魚(臺山話又稱作圈魚或犬魚),別看這蜆魚個頭不大,但很新鮮,建議蒸或煎,煎出來的連魚頭都很酥香。」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汶村鎮得心炳記飯店聽到服務員給食客點菜時說。臺山海域出產的小海魚,多數被當地百姓烹成漁家風味的家常美食,以蒸、煎、燜、浸等烹飪方式為主。
  • 油飯、鹹湯圓、燒新丁炮、演大戲 江門臺山別樣元宵
    油飯和鹹湯圓是臺山元宵的味道在臺山,大多數人會在這一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油飯和鹹湯圓。它的香味也成了大部分臺山人過元宵的一種印記。元宵吃油飯是臺城及周邊鄉鎮的習俗。今年42歲的許素玲介紹,油飯一般按一定比例用糯米加粘米煮成飯,再摻以炒熟的菜果粒、臘肉粒、臘腸粒、蝦米、冬菇等配料,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食材進行搭配,近乎「八寶飯」。雖名為油飯,但吃起來卻油而不膩,鹹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