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2020-12-20 中國僑網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中國僑網江門9月9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

  作者 李曉春

  每逢臨近中秋佳節,無論是線下的各類商家,還是線上平臺的各類店主,都會趁機推出各地不同口味的月餅供大家挑選,然而在廣式月餅中有一款單屬廣東臺山的味道,那就是臺山的冬瓜蓉月餅,又稱「冬蓉月餅」。

  筆者近日在當地採訪了解到,冬蓉月餅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在臺山以「冬瓜糕」為名推出,深受臺山人和海外華僑喜好,並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蓮蓉月餅,成為中秋節臺山人的首選月餅,在臺山佔據了月餅市場的主導地位。

冬蓉月餅 李曉春 攝

  據聞,在很久很久之前,臺山有一位老人在廚房用冬瓜煲糖水。可是,老人只顧著跟鄰居聊天,竟然忘記了那在鍋裡沸騰的糖水。等老人回過神時,水早已煮幹,只剩下冬瓜渣了。或許是因為冬瓜與糖的分量調得剛好,這些冬瓜渣甜而不膩,非常美味。老人靈機一動,把冬瓜渣當成餡料放入各種糕點中。隨著時間推移,當地人都學會了製作這種美味的餡料,經過研究,他們認為這是製作月餅最合適的餡料,這就是「冬瓜糕」的雛形。

  其實,臺山當地用來製作冬蓉的,不是菜市場中常見的長條型青皮冬瓜,而是臺山農村裡普通農戶一直都有種植的灰皮冬瓜。據了解,臺山四九鎮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近年來為當地的瓜農連續舉辦了三屆的「冬瓜大王」擂臺爭霸賽,其中就有「青冬重量之王」和「灰冬重量之王」的衛冕稱號,而三屆中獲得「灰冬重量之王」的均超過25公斤。

  據臺山一些老師傅介紹,要想做出好的冬蓉月餅,無論是挑選原料還是製作工藝都必須按照傳統的方法。以製作餡料冬蓉為例,製作的原料必須挑選本地產單個15公斤以上的灰皮老冬瓜為最佳,因為瓜越大,瓜肉越厚,可選用的料越多。

灰冬瓜 李曉春 攝

  除了選料,製作工藝也是至關重要。去皮、去瓤、刨絲、蒸熟、脫水、炒制,傳統的六道工序必不可少。去皮、去瓤、刨絲是前道工序,看似簡單,實則去皮、去瓤不乾淨,刨絲不規則,都會嚴重影響冬蓉的觀感和口感。蒸熟、脫水、炒制是後道工序,就是將切好的冬瓜絲,用鍋將其蒸煮,再用竹簸箕裝住熟的冬瓜絲,放入冷水中「過冷河」,然後將冬瓜絲用麻包袋裝好,再用大塊石頭壓著,將冬瓜絲的水分壓出,最後將白糖、菜籽油、脫水冬瓜絲,一起倒進不鏽鋼鍋中,慢炒5小時,就形成半蓉半絲、晶瑩剔透魚翅般的冬瓜蓉。這三道工序是相當考驗功夫的,全憑製作師傅的經驗判斷,沒有多年製作經驗的師傅絕對是製作不出真正好冬瓜蓉。

  如今,臺山各大小餅家都有自己製作的冬蓉月餅進行銷售,線上的銷售也同步進行,如臺山郵政在「郵樂」江門館中就網羅了各款的臺山冬蓉月餅,並以包郵的優惠速遞到全國各地。而臺山郵政的EMS部門近期也針對郵寄月餅的國際業務開通了綠色通道,為身在國外的臺山人能早日收到來自家鄉臺山的月餅而加班加點。

  作為臺山特有的冬蓉月餅,它正以甜而不膩、半蓉半絲的口感吸引著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眾多吃貨們的眼球。據了解,臺山將於9月28日至10月2日在海宴鎮舉辦第二屆冬蓉美食嘉年華活動,充分展示臺山的傳統美食,來吸引八方的遊客。(完)

相關焦點

  • 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包裝好的紙筒裝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每年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中國許多地方的餅家在廣東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與當地獨有的冬蓉月餅同樣受歡迎。陳立新與陳超雄父子在製作傳統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據了解,豆沙月餅是甜餡廣式月餅中最經典的味道之一,在臺山又被稱為「牛屎餡月餅」,因豆沙的顏色、質感和牛屎有幾分相似故得名,叫法雖不大雅但很形象,同時也是臺山傳統嫁女餅之一。
  • 廣東臺山中秋節,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會吃一種叫「芋頭包」的糕點
    八月十五中秋賞月,廣東臺山和全國一樣,但臺山人們在賞月時,除了吃月餅外,還會吃一種叫「芋頭包」的糕點。芋頭包、芋頭餈等,這些都是臺山人傳統過中秋節的必備食物。如今,臺山民間依然還保留著這個傳統。芋頭包是臺山一種膾炙人口的傳統名小吃,是一種老少適宜的特色美食,以其獨特的家鄉味道深受很多人的青睞!據了解,每逢中秋節前後,臺山當地有一種叫米芋的芋頭正是收穫的季節,無論是在臺山的各農貿市場,還是在鄉鎮的菜市場裡,一般都能買到剛採收的米芋頭。這種米芋頭,就是臺山人中秋節製作芋頭包的主要食材。在中秋節前一天,臺山人一般會製作芋頭包、芋頭餈。
  • 臺山冬蓉,你是否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2004年6月,臺山(衝蔞)冬瓜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0年,衝蔞黑皮冬瓜被指定為上海世博會特供農產品。冬瓜作為一項主要農產品,聰明的臺山人不僅讓它成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更是將其作為寄託鄉情別緒的饋贈佳品,這就是臺山冬蓉及臺山冬蓉月餅。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冬蓉美食節明起舉辦
    中秋即將來臨,臺山各地也開始了「月餅大戰」,臺山各地也有不同的特色餡料,但最著名的還要算海宴的冬蓉月餅,包括央視及其它媒體都曾對冬蓉月餅進行報導。今年是臺山全域旅遊的發力關鍵年,海宴鎮將在9月10日至15日舉辦一場史上最大的「冬蓉美食嘉年華」,藉此來激活濱海旅遊市場。此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也給了臺山的土特產以「品牌化」的契機。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2020-08-03 14:36:25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番薯糖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
  •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 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
    蠔油炒鯪魚丸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1日電 題: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靚姐早晨!今日有大鯪魚和小鯪魚。12月21日,在僑鄉廣東臺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水產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呼顧客時介紹說。冬至前後,在當地的菜市場中,鯪魚成為僅次於當季肥美生蠔的俏銷食材,經當地人的精心搭配和處理,烹出的鯪魚味道繁多、鮮甜可口,可謂「一條鯪魚可吃出百味」。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2019-04-05 18:39李曉春 攝   中新社江門4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靚姐,早晨!有鐵觀音、普洱、菊普、壽眉、紅茶,今日想飲乜茶?」近日記者在香港旺角太子道新世紀廣場六樓翠園大廳聽見一服務員招呼熟客時問道。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
  •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2018-09-10 11——老江菜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9月1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民間常言「二八亂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為應對立秋過後短期的回熱天氣,各地的媽媽們都會絞盡腦汁在家人的膳食中下功夫。
  •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2019-07-25 15:59責任編輯:於淇     當地婦女在四九鎮五十墟購買過六月節的花衣紙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7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
  • 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
    粥中的上品「番薯粥」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人們熟知的皮蛋瘦肉粥、艇仔粥、豬雜粥在廣東臺山,有一款無需煲煮的粥,在普通百姓家的日常餐桌上每餐都可速成,當地人把它稱為「粥」。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三爪能開闔,開則舒爪取食」中國清代畫家聶璜在其《海錯圖》書中記載著一種名為龜腳的海洋生物,與歐洲的鵝頸藤壺、廣東的狗爪螺毫無二致。
  • 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
    牛大力紅棗花生豬尾龍燉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作者 李曉春 郭軍「您好!今天我們酒樓主推牛大力豬尾龍燉湯,是用臺山本地新鮮牛大力燉的,味道甘香可口,這季節喝最適宜。俗話說:『秋冬來進補,春天能打虎』。要不要來一盅試試?」近日,廣東臺山市臺城一酒樓經理在為客人點菜時熱情地推薦道。牛大力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是臺山人烹製滋補湯品的優選中藥材之一,在臺山乃至整個江門五邑地區都有一定的知曉度。
  • 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
    晶瑩剔透的白糖餈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3月22日電 題: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作者 李曉春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廣東臺山,清明祭祖被稱之為「行山」或「拜山」,對於臺山人來說是全年之中與春節、中秋重要程度相仿的重大節日,而他們為祭祖準備的傳統糕點「行山餈」深受當地百姓青睞。改良後的黃糖餈 郭軍 攝據了解,臺山多數鄉鎮都會在農曆二月初二起至清明節這段時間掃墓祭祖,沒有固定日期,只有親友之間的約定。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
    拌勻的瑪仔盛入長方形盤中抹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月2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民間在臘月有請灶神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喜歡用傳統沙琪瑪等糖制糕點祭灶。剛炸制好的瑪仔蛋香濃鬱 李曉春 攝在臺山,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夜」。記者近日在當地採訪了解到,在小年夜,臺山家家戶戶都會用甘蔗、餈、米橙(炒米糖)或沙琪瑪來祭灶,當地人稱之為「供灶」。用整根帶葉的甘蔗放在灶邊稱為「傍灶」。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對嬰兒滿月的傳統習俗較為講究,並喜用「鵝餈」進行祭祀祈福。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在當地,嬰兒滿月一般會設「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以前,外婆在外孫滿月當天要給他們送帽、鞋、衣物、尿布、柏枝及十九枚銅錢,示意長久、吉祥,俗稱「送庚」。民間有「頭胎生仔送頭庚,若然生女送多橫(次)」的講法,即如果頭胎生女,二胎生男,外婆就得送兩次「庚」。
  • 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
    起寬壟、鋪稻草種植的蒲瓜田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作者 李曉春 郭軍葫蘆笙,在中國古代已是極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多數由老熟曬乾後的葫蘆瓜精製而成,如今部分現代農業種植園裡的葫蘆科植物數不勝數,掛在藤蔓上的瓜形各異
  • 江海這個網紅打卡地將是你的出遊首選~
    下面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詳看國慶期間有什麼精彩活動吧~國慶活動來啦1號十月一號01閱讀中秋繪本故事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親愛的小朋友們,中秋節快到了,每年中秋節,爸爸媽媽們都會買好多好吃的,帶上你們一起賞月,今年的你們是不是已經早早吃到了又香又甜的月餅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