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2018-09-10 11:01: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臺山人的家常味道——老江菜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9月1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民間常言「二八亂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為應對立秋過後短期的回熱天氣,各地的媽媽們都會絞盡腦汁在家人的膳食中下功夫。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喜歡用「老江菜」煲湯為家人清暑熱。

  記者近日在臺山採訪了解到,老江菜被當地人又稱為老江根、雷公根、崩大碗、崩口碗,實為積雪草,多長於溼潤的荒地、路邊、田邊、渠邊、溪邊,莖伏地而節上生根,葉互生且柄長,夏季開花呈紅紫色,果小呈扁圓形。據聞,積雪草全草可入藥,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的功效。據《滇南本草》記載:「治子午潮熱,眩暈,怕冷,肢體酸困,飲食無味,男婦童疳,虛勞發熱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為引。」

市場上銷售的山草藥攤檔 李曉春 攝

  「臺山民間有句謎語『村尾有個崩口碗,落水落唔滿』,謎底是老江菜,意思是其葉子與崩了口的碗相似,就算天下大雨也難以盛滿。」臺山四九鎮年近八旬的李雪清告訴記者,當地人常用「爛頭網、老江根」來形容與遠房親戚或幾代表親的關係,意思是雙方雖有共同的親戚,但不是至親或近親;也喜用「老江根,連連開,一個挨一個」來形容家族開枝散葉、後代繁榮昌盛。

竹絲雞燉老江菜湯 李曉春 攝

  「以前在我家後面的山坪草地上長著好多老江菜,一年四季都能挖到,以每年春分前後生長的老江菜最為鮮嫩,多數挖回來煲湯,煲好的老江菜可當菜吃,味微甘、無渣。其他季節挖到的老江菜,可用來煲湯亦可用來煲水加黃糖當作涼茶飲用,還可曬成幹品用袋子裝起儲存,以便一年四季隨時隨地取用。」遠居巴西的臺山鄉親饒綺嬋在與臺山的朋友微信視頻時講到。

  在臺山臺城富城市場銷售山草藥的各個攤檔裡,記者都見到有老江菜銷售,每公斤售價16元至20元人民幣不等,也有被譽為「本地參絲」的老江菜頭賣,每公斤售價在160元人民幣左右。「臺山現在有些菜農會自己種老江菜出售,但我這裡賣的絕大多數是野生的,像這種參絲般的老江菜頭需生長三五年才能有這麼長的根須,所以售價稍微貴一些,但懂貨之人從不議價,因為用這個煲湯或燉湯,味濃且甘中帶香。」一攤主稱道。

  「這個季節我們結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推出竹絲雞(烏雞)燉老江菜湯,一盅湯大概10人的份量,售價不貴且食材非常接地氣,很受食客的青睞。」臺城福臨門酒樓的經理駱雅揚介紹。臺城樂興海鮮餐廳的老闆娘伍月儀表示,同樣的湯品該店常有供應。據了解,在水步鎮臺山第一家興華黃鱔飯店、四九鎮新下朗餐廳等眾多鄉鎮特色餐廳中常備有以老江菜為主要食材的燉湯或老火湯。

老江菜 李曉春 攝

  據悉,除了在臺山的茶樓飯館中能嘗到老江菜之外,當地老百姓更喜歡分別選用土雞、豬腳、豬骨、鹹骨、燒豬骨等食材搭配老江菜來煲湯或燉湯。據介紹,老江菜入湯前,需去除黃葉、枯葉、花、莢及雜草等,用水稍作浸泡並反覆輕輕搓洗,儘量將粘在葉片的沙塵清洗乾淨,瀝乾水備用。然後,用熱水將肉類食材燙一燙,撈起和老江菜一同放入煲內或燉盅裡,武火燒開後改文火煲或燉兩三個小時即可。剛煲好的老江菜湯,洋溢著獨有的淡淡甘香,湯水中混雜著肉香,喝起來甘中帶甜。

  「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第二集《腳步》中描述的情景與臺山人的移民生活一樣,哪怕是「爛頭網、老江根」在外國相遇,也能互相扶持面對新的環境和生活。(完)

相關焦點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以行滿月禮、設滿月宴等方式來慶祝「添丁之喜」「足月之喜」。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
    拌勻的瑪仔盛入長方形盤中抹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月2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民間在臘月有請灶神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喜歡用傳統沙琪瑪等糖制糕點祭灶。剛炸制好的瑪仔蛋香濃鬱 李曉春 攝在臺山,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夜」。記者近日在當地採訪了解到,在小年夜,臺山家家戶戶都會用甘蔗、餈、米橙(炒米糖)或沙琪瑪來祭灶,當地人稱之為「供灶」。用整根帶葉的甘蔗放在灶邊稱為「傍灶」。
  • 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
    起寬壟、鋪稻草種植的蒲瓜田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作者 李曉春 郭軍葫蘆笙,在中國古代已是極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多數由老熟曬乾後的葫蘆瓜精製而成,如今部分現代農業種植園裡的葫蘆科植物數不勝數,掛在藤蔓上的瓜形各異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2020-08-03 14:36:25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番薯糖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
  • 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
    牛大力紅棗花生豬尾龍燉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作者 李曉春 郭軍「您好!今天我們酒樓主推牛大力豬尾龍燉湯,是用臺山本地新鮮牛大力燉的,味道甘香可口,這季節喝最適宜。俗話說:『秋冬來進補,春天能打虎』。要不要來一盅試試?」近日,廣東臺山市臺城一酒樓經理在為客人點菜時熱情地推薦道。牛大力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是臺山人烹製滋補湯品的優選中藥材之一,在臺山乃至整個江門五邑地區都有一定的知曉度。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 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
    晶瑩剔透的白糖餈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3月22日電 題: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作者 李曉春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廣東臺山,清明祭祖被稱之為「行山」或「拜山」,對於臺山人來說是全年之中與春節、中秋重要程度相仿的重大節日,而他們為祭祖準備的傳統糕點「行山餈」深受當地百姓青睞。改良後的黃糖餈 郭軍 攝據了解,臺山多數鄉鎮都會在農曆二月初二起至清明節這段時間掃墓祭祖,沒有固定日期,只有親友之間的約定。
  • 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晾曬後期的白菜乾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作者 李曉春 郭軍「大姑,這袋白菜乾是我爸上個星期曬的,我媽讓我先拿過來給你帶到深圳煲湯嘗鮮這是11日28日一對姑侄在廣東江湛鐵路臺山站上演的一幕。在廣東臺山,當地人秋冬季晾曬的白菜乾裡,蘊藏著濃濃的鄉情,是贈予親朋戚友的愛心手禮。據了解,自農曆九月中下旬起,日漸成熟的臺山晚造水稻陸續被收割,各鄉鎮自然村的曬場不時呈現出豐收的景象,金黃色的稻穀在烈日下完成入倉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
    剝衣衝洗乾淨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9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韶關,有一款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式「竹芋剁肉餅記者近日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竹芋在當地被稱為吉苓薯,當地人除了用其烹菜煲湯之外,還喜歡將其加工曬成幹或粉儲藏起來便於日常使用。袋裝銷售的吉苓薯粉(竹芋粉) 李曉春 攝剛收穫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據了解,吉苓薯又名冬粉薯、冬筍薯、東京薯、沙穀米、米葛、葛鬱金等,其莖柔弱,二叉狀分枝,枝上有長而窄的葉柄,葉柄基部鞘狀,葉片寬大呈橢圓形。
  • 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
    蠔油炒鯪魚丸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1日電 題: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靚姐早晨!今日有大鯪魚和小鯪魚。12月21日,在僑鄉廣東臺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水產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呼顧客時介紹說。冬至前後,在當地的菜市場中,鯪魚成為僅次於當季肥美生蠔的俏銷食材,經當地人的精心搭配和處理,烹出的鯪魚味道繁多、鮮甜可口,可謂「一條鯪魚可吃出百味」。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2019-04-05 18:39李曉春 攝   中新社江門4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靚姐,早晨!有鐵觀音、普洱、菊普、壽眉、紅茶,今日想飲乜茶?」近日記者在香港旺角太子道新世紀廣場六樓翠園大廳聽見一服務員招呼熟客時問道。
  •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2019-07-25 15:59近日,記者在廣東臺山臺城富城菜市場附近的燒臘檔聽到一檔主在回答顧客時稱道。在廣東臺山,燒鴨平時在當地的燒臘檔不如燒鵝、燒豬肉暢銷,但每年農曆六月起至七月中旬,燒鴨或滷水鴨成了搶銷熟食。據聞,當地人有過「鴨仔節」的習俗。臺山「鴨仔節」沒用傳統湯碗裝的「九大簋 李曉春 攝  據了解,臺山人說的「鴨仔節」,實指當地的「六月節」或「七月節」。
  • 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
    粥中的上品「番薯粥」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人們熟知的皮蛋瘦肉粥、艇仔粥、豬雜粥、魚片粥、燒豬骨粥、瑤柱菜乾粥等粥品多數是用提前煲煮好的白粥加入各種食材烹煮而成,因掌勺人對火候的掌握和食材的搭配不同,烹煮出來的粥各有特色。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三爪能開闔,開則舒爪取食」中國清代畫家聶璜在其《海錯圖》書中記載著一種名為龜腳的海洋生物,與歐洲的鵝頸藤壺、廣東的狗爪螺毫無二致。
  • 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包裝好的紙筒裝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每年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中國許多地方的餅家在廣東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與當地獨有的冬蓉月餅同樣受歡迎。陳立新與陳超雄父子在製作傳統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據了解,豆沙月餅是甜餡廣式月餅中最經典的味道之一,在臺山又被稱為「牛屎餡月餅」,因豆沙的顏色、質感和牛屎有幾分相似故得名,叫法雖不大雅但很形象,同時也是臺山傳統嫁女餅之一。
  •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 廣東臺山人添丁增口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報喜
    煲好的木瓜豬腳醋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廣東臺山人添丁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報喜作者 李曉春 郭軍添丁增口,是喜添新丁、榮納嬌女的總稱。而在僑鄉廣東臺山,人們喜歡用「煮雞酒」和「煲酸醋」來傳達喜訊。廣式豬腳姜醋 李曉春 攝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現在通訊發達,從產房獲悉嬰兒順利出生後,臺山人多數都會立即打電話、發簡訊、發微信給親朋好友,告知「產房傳喜訊——生了」。
  • 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
    炒好的餡料 李曉春 攝中國僑網江門12月7日電 題: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作者 李曉春北風起,腊味香。每到這個季節,廣東的部分媽媽們都開始著手製作廣式臘肉,無論是炒菜、焗飯,還是清蒸,都能品嘗到那醃製好的豬肉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