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晾曬後期的白菜乾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1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大姑,這袋白菜乾是我爸上個星期曬的,我媽讓我先拿過來給你帶到深圳煲湯嘗鮮。遲些日子還會有,等下一批曬好之後,到時打包裝好寄快遞給您。」這是11日28日一對姑侄在廣東江湛鐵路臺山站上演的一幕。在廣東臺山,當地人秋冬季晾曬的白菜乾裡,蘊藏著濃濃的鄉情,是贈予親朋戚友的愛心手禮。

據了解,自農曆九月中下旬起,日漸成熟的臺山晚造水稻陸續被收割,各鄉鎮自然村的曬場不時呈現出豐收的景象,金黃色的稻穀在烈日下完成入倉前的最後一道工序。與此同時,大江、水步、四九、衝蔞等鎮部分自然村的房前屋後出現些用長竹竿搭起的簡易晾曬架子,已經燙煮、浸洗處理的白菜,被村民們掛滿竹竿,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逐漸變成當地婦孺皆知的白菜乾。

晾曬一天的白菜顏色上已發生明顯變化 李曉春 攝

前往水步鎮長坑村委會的沿途,有村民在菜田裡忙著收割白菜。為方便燙煮、浸洗和晾曬白菜,部分村民在曬場的邊上搭起專用灶臺,集中加工白菜時,曬場附近的空氣中不時飄出葉綠素被燙煮後的味道。從村民們加工處理白菜的現場來看,他們互相配合非常默契,割菜、裝菜、入鍋、燙煮、浸洗、掛竿等工序有條不紊,對燙煮時的火候掌握、時間拿捏和浸洗時的器皿需求、細節處理都有所講究。

「我們這邊一直有種植白菜用來曬菜乾的傳統,用水口白菜曬出來的菜乾口感雖好但賣相欠佳,相對比之下,用黑葉白菜曬出來的菜乾品相更好。我今年種了三畝黑葉白菜,因受疫情影響,大家今年種的普遍比去年少一些。若白菜長得好,每10公斤白菜,可曬出近1公斤的菜乾。近期菜乾收購價每公斤為46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比去年同期價格略低。」長坑蜆坑村的農戶劉大爺說,黑葉白菜生長周期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種易管,產量較高。種植用於曬菜乾的白菜普遍從每年農曆七月開始播種,待長出三四片真葉後方可移植,每一茬從移植到收割約需20多天,農曆九月至十二月為當地晾曬菜乾的最佳季節。

燙煮好的白菜需及時撈出盆中冷卻浸洗 李曉春 攝

白菜從燙煮、浸洗、掛起當天起,到白菜梗完成從奶白色至牙色的轉變,約需4天。待白菜梗全部呈牙色,菜內的水分揮發已接近尾聲,用手觸碰有枯葉感時,需及時從竹竿上輕輕取下,放置至簸箕或乾淨之處繼續晾曬。部分農戶會根據保存習慣和收購商要求,對白菜乾用細繩按小札綁起,待完全曬乾後用袋子密封保存。

當季晾曬的白菜乾,除了被贈予親朋戚友之外,也會出現在臺山各鄉鎮的墟集、臺城各大菜市場和大型超市、土特產店等。其並不起眼的賣相,憑藉一直以來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家喻戶曉的知名度,吸引眾多臺山當地及周邊珠三角地區城市的顧客前去選購,多數用於煲湯或煮粥。

「這些是近期剛從水步、四九等鎮的農戶中收購回來的白菜乾,我們對其進行簡易包裝,每袋四兩,售價18元,作為手信特產贈送給朋友比較大方得體,自用也可以。這兩個星期從中山、珠海、廣州、佛山等地方過來遊玩的客人比較多,看到有新鮮的本地白菜乾上架,都爭著買,有的客人自己一個人就買了十多袋。」臺城一特產店的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臺山的白菜乾已從「農家閨秀」逐步走向「食客需求」,其醇厚鮮美的味道和軟綿甘香的口感,讓背井離鄉的遊子們有了舌尖上慰藉鄉愁的「靚湯」「味粥」。(完)

相關焦點

  • 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
    蠔油炒鯪魚丸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1日電 題:一條鯪魚,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吃出「百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靚姐早晨!今日有大鯪魚和小鯪魚。12月21日,在僑鄉廣東臺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水產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呼顧客時介紹說。冬至前後,在當地的菜市場中,鯪魚成為僅次於當季肥美生蠔的俏銷食材,經當地人的精心搭配和處理,烹出的鯪魚味道繁多、鮮甜可口,可謂「一條鯪魚可吃出百味」。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2020-08-03 14:36:25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番薯糖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對嬰兒滿月的傳統習俗較為講究,並喜用「鵝餈」進行祭祀祈福。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在當地,嬰兒滿月一般會設「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以前,外婆在外孫滿月當天要給他們送帽、鞋、衣物、尿布、柏枝及十九枚銅錢,示意長久、吉祥,俗稱「送庚」。民間有「頭胎生仔送頭庚,若然生女送多橫(次)」的講法,即如果頭胎生女,二胎生男,外婆就得送兩次「庚」。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
    傳統嫁女餅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1月20日電 題: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作者 李曉春派嫁女餅,是廣東婚嫁的傳統習俗,女方派餅給親朋戚友就等於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兒將要出嫁在廣東臺山,傳統的嫁女餅仍然堅持手工製作,以保持傳統的老廣味道。據了解,廣東地區最常見的嫁女餅叫綾酥,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或冬蓉做餡,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後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三爪能開闔,開則舒爪取食」中國清代畫家聶璜在其《海錯圖》書中記載著一種名為龜腳的海洋生物,與歐洲的鵝頸藤壺、廣東的狗爪螺毫無二致。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節首選冬蓉月餅(圖)
  • 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
    剝衣衝洗乾淨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9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冬季吉苓薯被加工為「看家寶」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韶關,有一款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式「竹芋剁肉餅記者近日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竹芋在當地被稱為吉苓薯,當地人除了用其烹菜煲湯之外,還喜歡將其加工曬成幹或粉儲藏起來便於日常使用。袋裝銷售的吉苓薯粉(竹芋粉) 李曉春 攝剛收穫的吉苓薯 李曉春 攝據了解,吉苓薯又名冬粉薯、冬筍薯、東京薯、沙穀米、米葛、葛鬱金等,其莖柔弱,二叉狀分枝,枝上有長而窄的葉柄,葉柄基部鞘狀,葉片寬大呈橢圓形。
  •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老江菜」煲湯清暑熱 2018-09-10 11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臺山人的家常味道——老江菜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9月1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喜用
  •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鴨仔節」 2019-07-25 15:59責任編輯:於淇     當地婦女在四九鎮五十墟購買過六月節的花衣紙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7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農曆六七月過
  • 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
    粥中的上品「番薯粥」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家鄉味道:無需煲煮的「粥」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廣東,人們熟知的皮蛋瘦肉粥、艇仔粥、豬雜粥、魚片粥、燒豬骨粥、瑤柱菜乾粥等粥品多數是用提前煲煮好的白粥加入各種食材烹煮而成,因掌勺人對火候的掌握和食材的搭配不同,烹煮出來的粥各有特色。
  •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 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包裝好的紙筒裝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每年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中國許多地方的餅家在廣東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與當地獨有的冬蓉月餅同樣受歡迎。陳立新與陳超雄父子在製作傳統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據了解,豆沙月餅是甜餡廣式月餅中最經典的味道之一,在臺山又被稱為「牛屎餡月餅」,因豆沙的顏色、質感和牛屎有幾分相似故得名,叫法雖不大雅但很形象,同時也是臺山傳統嫁女餅之一。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
  • 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
    牛大力紅棗花生豬尾龍燉湯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2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冬日進補喝「牛大力」作者 李曉春 郭軍「您好!今天我們酒樓主推牛大力豬尾龍燉湯,是用臺山本地新鮮牛大力燉的,味道甘香可口,這季節喝最適宜。俗話說:『秋冬來進補,春天能打虎』。要不要來一盅試試?」近日,廣東臺山市臺城一酒樓經理在為客人點菜時熱情地推薦道。牛大力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是臺山人烹製滋補湯品的優選中藥材之一,在臺山乃至整個江門五邑地區都有一定的知曉度。
  • 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
    起寬壟、鋪稻草種植的蒲瓜田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作者 李曉春 郭軍葫蘆笙,在中國古代已是極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多數由老熟曬乾後的葫蘆瓜精製而成,如今部分現代農業種植園裡的葫蘆科植物數不勝數,掛在藤蔓上的瓜形各異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2019-04-05 18:39李曉春 攝   中新社江門4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一盅兩件」藏百味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靚姐,早晨!有鐵觀音、普洱、菊普、壽眉、紅茶,今日想飲乜茶?」近日記者在香港旺角太子道新世紀廣場六樓翠園大廳聽見一服務員招呼熟客時問道。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
    拌勻的瑪仔盛入長方形盤中抹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月2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小年夜喜用傳統沙琪瑪祭灶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民間在臘月有請灶神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喜歡用傳統沙琪瑪等糖制糕點祭灶。剛炸制好的瑪仔蛋香濃鬱 李曉春 攝在臺山,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夜」。記者近日在當地採訪了解到,在小年夜,臺山家家戶戶都會用甘蔗、餈、米橙(炒米糖)或沙琪瑪來祭灶,當地人稱之為「供灶」。用整根帶葉的甘蔗放在灶邊稱為「傍灶」。
  • 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
    炒好的餡料 李曉春 攝中國僑網江門12月7日電 題:僑鄉美食:臺山菜果飯作者 李曉春北風起,腊味香。每到這個季節,廣東的部分媽媽們都開始著手製作廣式臘肉,無論是炒菜、焗飯,還是清蒸,都能品嘗到那醃製好的豬肉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臘香。
  • 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
    晶瑩剔透的白糖餈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3月22日電 題:行山餈,廣東僑鄉臺山人清明祭祖的傳統糕點作者 李曉春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廣東臺山,清明祭祖被稱之為「行山」或「拜山」,對於臺山人來說是全年之中與春節、中秋重要程度相仿的重大節日,而他們為祭祖準備的傳統糕點「行山餈」深受當地百姓青睞。改良後的黃糖餈 郭軍 攝據了解,臺山多數鄉鎮都會在農曆二月初二起至清明節這段時間掃墓祭祖,沒有固定日期,只有親友之間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