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本文是雪峰居士看明朝系列之二,歡迎大家評論。這段時間將會連續推出明朝系列,每篇文章字數約500-2000字左右。本文約800字,謝謝閱讀。原創不易,喜歡請關注、評論、點讚吧!
明朝在現在看來雖然是個出奇葩皇帝的朝代,也是特務橫行的朝代。同時也因為八股文,限制文人思想影響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實不然,在明朝末年,就有一位為官,而且官職還不低的人編寫了一本書農業科學技術方面的著作,即為《農政全書》,可謂農業生產百科全書!
圖片截圖於網絡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徐光啟,明朝政府大員,曾任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562年(嘉靖41年)出生在上海的富裕家庭,不過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因為父親經商失敗,家道逐漸中落,變得貧窮起來。因此徐光啟不得不從事農業生產,在實際接觸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他對農作物的種植、栽培等等非常著謎,時常有驚人的改進之舉,一時間在家鄉被傳為佳話,驚為天才。
當然,從小讀書的徐光啟時刻不忘科舉,可是自從考上秀才後他就再也未能中舉。為了謀生,只好在邊教書、邊務農。閒時認真閱讀農業科學方面的書籍,這讓他在這期間積累了豐富農業生產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堅持科舉的他終於在35歲的時候通過鄉試,成為舉人。隨後,他便外出遊歷,得以外國傳教士多人相識,並逐漸認同教義,接受洗禮後加入天主教。繼續參加科舉他在幾年後得以考中進士,步入政壇,穩穩噹噹也算升的不慢。可是在天啟年間,徐光啟與宦官魏忠賢政見有異,就被魏忠賢在皇帝面前參了一本。於是,徐光啟於天啟五年丟官回家。
圖片截圖於網絡
賦閒在家的徐光啟,閒來無事就根據早年經驗和這些年走南闖北的觀察,便開始撰寫《農政全書》,歷時三年成書。1633年(崇禎6年),這位學習儒學入仕成為政治家,而信仰天主教的科學家(天文學、數學、農學)於一身的明朝政府大員病逝,時年71歲。
《農政全書》首次刊印全國是在他去世後6年(崇禎12年),隨即風靡全國,得到高度評價。該書結合農業生產經驗和理論知識,對農業生產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堪稱農業科學技術上的巔峰著作。其中就有「因地制宜種植經濟作物」的篇章,明顯具有與時相符的意義。
當然,徐光啟一生成就並不至於《農政全書》;更是翻譯了歐洲多本數學著作,如《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另外還主持編制了天文曆法方面的著作《崇禎歷》。因此,可以說徐光啟是集政治家、天文學家、翻譯學家,農業學家等多種光環於一身的全才。
圖片截圖於網絡
卷尾語:雪峰居士歡迎大家評論!點擊「關注」,每天為你奉上正史,其實正史也照樣精彩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