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政治家裡面的科學家,其著作被視為農業生產百科全書!

2020-12-22 雪峰居士

卷首語:本文是雪峰居士看明朝系列之二,歡迎大家評論。這段時間將會連續推出明朝系列,每篇文章字數約500-2000字左右。本文約800字,謝謝閱讀。原創不易,喜歡請關注、評論、點讚吧!

明朝在現在看來雖然是個出奇葩皇帝的朝代,也是特務橫行的朝代。同時也因為八股文,限制文人思想影響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實不然,在明朝末年,就有一位為官,而且官職還不低的人編寫了一本書農業科學技術方面的著作,即為《農政全書》,可謂農業生產百科全書!

圖片截圖於網絡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徐光啟,明朝政府大員,曾任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562年(嘉靖41年)出生在上海的富裕家庭,不過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因為父親經商失敗,家道逐漸中落,變得貧窮起來。因此徐光啟不得不從事農業生產,在實際接觸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他對農作物的種植、栽培等等非常著謎,時常有驚人的改進之舉,一時間在家鄉被傳為佳話,驚為天才。

當然,從小讀書的徐光啟時刻不忘科舉,可是自從考上秀才後他就再也未能中舉。為了謀生,只好在邊教書、邊務農。閒時認真閱讀農業科學方面的書籍,這讓他在這期間積累了豐富農業生產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堅持科舉的他終於在35歲的時候通過鄉試,成為舉人。隨後,他便外出遊歷,得以外國傳教士多人相識,並逐漸認同教義,接受洗禮後加入天主教。繼續參加科舉他在幾年後得以考中進士,步入政壇,穩穩噹噹也算升的不慢。可是在天啟年間,徐光啟與宦官魏忠賢政見有異,就被魏忠賢在皇帝面前參了一本。於是,徐光啟於天啟五年丟官回家。

圖片截圖於網絡

賦閒在家的徐光啟,閒來無事就根據早年經驗和這些年走南闖北的觀察,便開始撰寫《農政全書》,歷時三年成書。1633年(崇禎6年),這位學習儒學入仕成為政治家,而信仰天主教的科學家(天文學、數學、農學)於一身的明朝政府大員病逝,時年71歲。

《農政全書》首次刊印全國是在他去世後6年(崇禎12年),隨即風靡全國,得到高度評價。該書結合農業生產經驗和理論知識,對農業生產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堪稱農業科學技術上的巔峰著作。其中就有「因地制宜種植經濟作物」的篇章,明顯具有與時相符的意義。

當然,徐光啟一生成就並不至於《農政全書》;更是翻譯了歐洲多本數學著作,如《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另外還主持編制了天文曆法方面的著作《崇禎歷》。因此,可以說徐光啟是集政治家、天文學家、翻譯學家,農業學家等多種光環於一身的全才。

圖片截圖於網絡

卷尾語:雪峰居士歡迎大家評論!點擊「關注」,每天為你奉上正史,其實正史也照樣精彩絕倫!

相關焦點

  • 語文小知識:哪本書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答案:B解析:《天工開物》由宋應星初刊於明朝時期,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 誕生於明代的農學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古代社會重視農業發展,關於農耕知識的總結歷朝歷代都有進行。明代中後期,有一位朝廷官員叫徐光啟,他總結歷代農學知識,編纂出一部農學百科全書。這部書叫《農政全書》,其中包含「農政」措施和農耕技術兩部分內容。《農政全書》是繼《齊民要術》之後最重要農學專著。
  • 徐光啟研究中西方農業科學,編寫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
    徐光啟是明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出生在上海,在他沒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一直遭受倭寇的騷擾。徐光啟在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的父親談起當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的英雄事跡。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心裡滋長了愛國的熱情。
  •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16課《明朝的科技、建築與文學》視頻微課+圖文講解+同步練習
    >明朝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明朝的宋應星,編寫了《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編著了《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 河森堡:人間地獄——物資匱乏、瘟疫肆虐的明朝末年
    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化(數據/竺可楨)  中國氣候學家張家誠先生曾經表示,在如今的中國,如果不考慮其他變量的話,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糧食畝產量就會降低10%,年平均降雨量減少100毫米,糧食畝產量也會降低10%,然而,乾燥和寒冷往往相隨相伴,當它們發生共振時,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打擊會更加嚴重
  • 為什麼說《天工開物》是百科全書,它到底記載了哪些厲害的東西?
    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歷史都學過這麼一本書,它是明朝時代的宋應星編輯的。這是一部農業與手工業結合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它還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裡面介紹了許多平常都可以看到的物體製作方法,例如:陶瓷,紡織,製鹽等等,裡面詳細介紹了,現在你去學,有著的東西還是可以做出來的。它還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明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社會上各種商業達到,各行各業都迅猛發展。
  •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科學家,不管在哪個時代,他們都是正能量!
    《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響極大,這兩部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兩書問世後,備受世人矚目,甚至飄洋過海,廣為流傳。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都曾經出版過《千金要方》,其影響可見一斑。
  • 有史學人士說,明朝末年縱使秦皇漢武出也無能為力,為何?
    無論是你去閱讀某一個歷史學家的著作,還是去自己尋找相關的史料,甚至在悟空問答這個平臺上去看某一個人的觀點,請千萬記住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保留求真的初心。下面回答這個問題:明朝末年,就算是秦皇漢武出現難道也無法力挽狂瀾嗎??當然不是。明朝末年整個王朝陷入極度的黑暗,無論是軍方系統還是文官系統都已經腐化墮落,再加上小冰河的到來,給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 《齊民要術》:古人謀生的農業百科全書
    賈思勰是北魏時期的農業科學家,他創作了劃時代的農書——《齊民要術》。史書中沒有對賈思勰的生平進行記載,所以我們對他生平的了解非常少,只能從《齊民要術》的署名「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這十個字中,確切地知道他曾經做過北魏高陽郡,也就是今天山東省淄博市的太守。
  • 明朝擁有第一座石油井,根號2能開12次方,火器技術縱橫天下
    明朝從來沒有落伍,它的貢獻,舉世震驚。這是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雖然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1549年,在別人還在水裡摸魚的時候,明朝人製造水底雷,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採礦技術,怎麼樣,能看懂吧17世紀,朱元璋的後人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西方,巴赫根據他的理論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鋼琴。1596年,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了約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及蒸餾、蒸發、升華等科學技術。這位自不用多說,他的貢獻是全人類的瑰寶。
  • 明朝大臣信奉天主教,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後人在他墓碑前立十字架
    徐光啟,是明朝時期著名政治家、科學家。他少有讀書之志,勤學經學八股,19歲考中秀才,而後科舉之路卻頻頻遇到挫折。萬曆十年第一次鄉試不中,萬裡十六年轉到太平府考試,仍是不中。為謀生計他開始當教書先生,一邊教書一邊繼續科舉準備,終於在萬曆二十五年解元中舉。
  • 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
    那麼中國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是什麼呢? 這其中要推明朝永樂年間的著作《永樂大典》了。《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就準備編纂一本涵蓋各門學科的書籍,最後沒有成功。
  • 努爾哈赤,蔣幹中計,明朝末年
    當對後金軍恰好抓住了明朝的兩個太監,於是在這天夜裡,皇太極兩個屬下坐在離被監押的太監不遠的地方,大聲「耳語」:「這次撤兵,可不是咱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白天皇上單獨騎馬過去,那邊也來了兩個人參見皇上,談了很久才走,皇上和袁督師已有密約,咱們的大事不久就要成了!」兩天後,兩個太監「逃」了回去。接下來,袁祟煥被召入京中,立刻逮捕下獄。
  • 世界未解之謎,揭開明朝百科全書的秘密,永樂大典到底是誰編寫的
    或許我們應該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都已經編寫了一篇百科全書,它的名字叫做永樂大典,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永樂大典的秘密,讓我們一起揭開他背後的主編是誰?我們都知道,在明朝那個時候,如果,要耗盡心思,編寫如此齊全的一門百科全書,是十分耗費精力的,所以,這本書一定是一群人進行編寫了,但是我們今天要找的是百科全書,他背後的主編到底是誰?當然這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只能進行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