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過一個「騰訊面試五輪,最後還是被掛了」的事 (原文可以查看《「騰訊面試五輪,面委掛了」:面對機會,沒有一個選擇是無辜的》) 。
這個小夥子能堅持到第五輪,說明專業技能上應該是過關的,最後被掛的原因,據說是:
以前的公司沒有名氣,太小,加上做的項目也一般般,所以職業背景不好。
這種結果,說坦然接受不太可能,多少有些不舒服,畢竟「職業背景」這事,其實一開始就很容易知道了。但同時也確實引發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難道沒有背景光環的人,就註定沒有機會嗎?
1、
最近電影院陸續開放,有不少經典電影正在重映,其中就有一部耳熟能詳的作品——《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導演是克裡斯·哥倫布。
說起來,這部電影於2001年上映,可以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此成就了不少人。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在二十多年前,小說獲得成功準備改編成電影的時候,想要導演這部戲的人不在少數,而克裡斯在其中並不佔優勢。
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他回憶道:
當我告訴經紀人,我想把這個素材拍成電影的時候,經紀人告訴我:「那你的排隊,已經有另外50個導演也想拍這個故事了」,隨後給了一個名單,上面有羅伯·萊納,有史蒂芬·史匹柏……我想:「無論用盡什麼方法,我都不可能得到這份工作」。
當時的克裡斯與史匹柏,兩人的差距大到什麼程度呢,簡單舉個例子:
克裡斯開始對電影有濃厚興趣是1975年;而這一年,史匹柏已經憑藉電影《大白鯊》獲得第3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不過,話雖然這麼說,克裡斯還是去面試了,並且做了他能做的最充分的準備:他帶了一個自己起草的劇本。
一般來說,在沒有正式接手電影之前,導演是不需要寫劇本的,因為這個工作非常耗費時間。可是克裡斯做了,用了兩個星期,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
被問到,為什麼選擇了克裡斯做導演的時候,製片人說:
克裡斯有著無窮的熱情,他已經完全想好了,他想要如何達到目標。
後來克裡斯自己也承認,「大概就是那一刻,他們意識到,我是非常非常認真的想要把這個素材拍成一部好電影。」
同時競爭的、更有名氣的導演,相信他們對這個素材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克裡斯多做了一步:把只在自己腦子的想法,呈現了出來,讓製片人知道,他已經準備好了。
畢竟,說是一回事,做,則是另一回事。
兩者給人的衝擊是完全不一樣的。
2、
同樣是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角色的入選很有意思,那就是飾演羅恩·韋斯萊的魯伯特·格林特。
《哈利波特》是魯伯特的處女作,之前完全沒有影視經驗。他說:
第一次知道在選角的時候,看到說明「寄一個表格和一張自己的照片」,他就照著做了,可是一個月過去了,一點消息也沒有。
如果魯伯特一直等待,肯定也就沒有下文了。
確實,後來魯伯特說,看到有人寄了錄像,他就跟著也做了一份,然後得到了試鏡的機會。
做這個採訪的時候,羅伯特也還是個小孩子,說的非常坦然,沒有太多起伏。
不過,不傻傻地等著,知道看競爭對手的動作,然後快速跟上,才讓了不至於和機會插肩而過。
很多時候,面對石沉大海的簡歷,或者面試官的「有消息我們會通知你」,我們都是有些手足無措的,這時候,既然結果不會更糟糕了,為什麼不主動一些呢?
方法有很多,例如:
在發簡歷的時候,別真的只有「簡歷」。
如果是郵件,配上100-300字左右的求職意向說明;
如果是軟體APP,配上一段簡單的打招呼,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和強烈的意向;或者附上一到兩個相關的作品,等等。
再或者,像魯伯特一樣,在等待的時間中關注對方的動態,然後跟進和調整,學習對手的「有效」的做法並不可恥。沒有哪個機會不是爭取來的。
3、
回到求職面試的本質,選擇與被選擇其實是相互的。
求職者與面試官之間的博弈,無論是面試官的問題,還是求職者的表現,最終考核的,還是「個人」與「崗位」的匹配程度。
就像《哈利波特》的製片人最終選擇克裡斯做導演,而不是其他更有名的人一樣,比起經驗,製片人更看重「熱情」和「執行力」。
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當我們在顧慮自己沒有「光環」的時候,我們可能要換個角度想一想:
對面這個崗位,它需要的「光環」是什麼?
只有學歷嗎?
只有職業背景嗎?
不一定,或許還有性格、想法、執行力等等。
我們公司有一些時候會用項目制來做事,也就是臨時抽調一些人組成項目組,在項目時間內,這些人一方面處理原部門的事情,一方面一起搞定這個項目。
這時候就經常發現,就算是經常組合在一起的人,面對不同項目的時候,負責人也是不固定的。
原因往往是:
這件事需要性格活潑一點的;這件事需要能扛事一點的;這件事需要心思細膩一點的;這件事需要動作快一點的……
沒有誰好誰不好,而是「誰更合適」而已。
所以,當求職者在面對心儀的崗位時,哪怕沒有學歷、職業背景的「光環」,也不代表你就「黯淡無光」了。
做好一個崗位需要的技能、能力和要求很多,突出你最匹配的一點,然後放大它,這也是一種策略。
4、
最後,還想提醒一點:
高手過招,贏家往往是犯錯更少的一方。
很多時候,把最簡單、最基礎的事情認真做好,這種「穩妥」本身就是優勢。
例如守時,例如打扮簡潔大方,例如不要叫錯名字、不要遞鄒巴巴的簡歷,例如保持禮貌別過分隨意等等。
就好像考試,就算加分題全對,可基礎題零分,最終的結果還是零分;而基礎全對,就算不做加分題,該滿分依舊是滿分,不是嗎?
所以,認真準備好自己可以準備的,再突出自己可以突出的,祝求職者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