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了,換個角度試試看

2021-02-23 十點讀書

時常覺得心累,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反正我有。

什麼是心累?

有的時候是無力擺脫的困境;

有的時候是自我否定的潰敗;

有的時候是得不到的疲憊;

有的時候就是莫名的快樂不起來.

身體累了,可以休息。

心累了,該怎麼辦呢?

愛因斯坦說:「問題不可能由導致這種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

所以需要從「心累」的困囿中抽離出來,換個角度試試。

換個角度看得失

心累,很多時候是因為過於看重得失。

俗語說:「每失一物,必有所得,每得一物,必有所失。」

生活的真相也許就是如此,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循環往復。

所以,看不開得失的人是最累的。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禍如此,得失亦是。

既然得失如此微妙,互相包含,我們在「得」時就不要得意忘形,警惕和防備潛伏在它背後的失去;在「失」時也不喪魂落魄,而是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它背後的轉機。

其實,得失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情,談不上好壞、榮辱。而問題就出在,我們對於得失的態度上。

就好比同樣半杯水,得失心重的人,會痛苦於杯子的一半是空的,而看淡得失的人,會滿足於杯子的一半是滿的。

只有看淡得失,才能不被任何貪慾支配,從而達到不受約束的境界,方能把舵自己的人生方向,達到心靈的至清至靜。

俄國頂級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在賭場上輸掉所有,卻在他的小說中,對賭徒極致的心理描寫,又輝煌地贏了回來。

大詩人海涅,他終生沒有得到一個美女,因此他把許多曾愛慕過的美麗女人變成了他的詩,因而也變成了全人類美的財富。

對於一個靈魂豐富的人來說,他的信念裡沒有「失」,他看任何事物的眼光都是深刻又寬容,所有的經歷都是心靈的「得」。

換個角度看成敗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熱愛劍術。

於是,他天南地北到處尋覓高手,終於找到了一位劍術無人能及的老人拜師學藝。老人傳授給他一套劍法,並叮囑他要每日刻苦練習。

年輕人問師傅:「這樣的話,多久以後我的劍術能夠有成呢?」師傅回答:「三個月。」

聽了師傅的回答,年輕人開始每天練習。幾日後,他發現自己的進步很小,就跑去問師傅:「如果我每天從白天練習到晚上,需要多久才能夠有成呢?」師傅答:「三年。」

年輕人大吃一驚,繼續問道:「如果我夜以繼日地練劍,需要多久才能成功?」師傅搖了搖頭,微微笑著回答:「三十年。」

徒弟練劍越來越努力,可需要成就的時間越來越長。由此可見,我們失敗不見得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急功近利、缺少寧靜的心態,將成功越推越遠。

在當今這個社會,像故事中的徒弟一樣浮躁的人比比皆是。

他們做事有目標而無正確的方法,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總想一蹴而就,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

心累,更是自然而然。

想要順意的結果,想要解放自己的心,就要遠離浮躁,確定清晰的目標,然後分解方法和流程,有序而坦然地解決一個個階段性問題,遇到阻力迅速試錯,直到實現目標。

保持「寧靜方能致遠」的心態,甘於寂寞,不給恐慌和怨懟留下任何空間。既是成功的道理,又是內心悅定的方向。

換個角度看苦樂

《紅樓夢》中,第一回就有一個很意味的片段:

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念著幾句言詞: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如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

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樂,了便苦。

《紅樓夢》講的是什麼?講的就是苦與樂。

沒有前面興隆宏昌的樂,襯託不出後面悽涼頹敗的苦。強烈對比出了七寶樓臺,豪門夜宴的背後,其實是苦為底色的哲學。

看清人生是以苦為底色,對每一人的心態至關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世界的真相,一味地蒙蔽自己,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那才是真正的苦不堪言。

只有認清了苦,正視苦,才是邁向樂的第一步,這本身已經不苦了。

很多人心累,就是本能地拒絕苦。

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把人生分為十份,快樂會有幾份?

曾公說: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常看一二。」

我覺得這種心境,完全不是擺脫苦與樂的輪迴,而是與人生苦樂的和解和包容。

人生真正的樂,不是你擁有多少物質,而是你是否善於享受生活的樂趣,是否用心品味各種細節的深意,你便會發現一二的歡樂,遠大於八九的痛苦。

一個歷盡苦難,仍然快樂生活的人,他的心靈一定保有許多從痛苦中提煉出來的寶藏。

我們走在人生這條路上,遇到的事情是無數的,這些事情,組成了我們每一個階段的故事,左右著我們每一時刻的心情。

我們很容易把這些小事看得很重要,重要到讓自己的心,難以負荷。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再回頭看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才發現很多計較很久的事情,付出的心力是真的不值得,甚至可笑極了。

如果我們現在遇見了累心的事情,那就換一個角度,想想一年或幾年以後,它還重不重要,是不是又淡了許多。

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家人,支撐我們一生的精神家園建設。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一個人只有認清了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我們就會收穫一種內在的平和。

而其餘的事情,不過是路邊偶然的風景罷了。

成長就是,我們的身體儘管為世事奔波,我們的心情儘管在紅塵中浮宕,而我們內心的山水,始終清透柔波。

相關焦點

  • 在心累的時候怎麼辦?可能需要從這種狀態當中抽離,換個角度試試
    提到心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覺得它是無力擺脫的困境,有人覺得它是處於疲累狀態下的心理狀態,甚至有時候就是自己莫名的低落,沒有原因的不開心。身體上面的勞累我們可以通過休息進行調整,好好睡一覺之後便能恢復精神,但是心累之後又該怎麼辦呢?
  • 如果想不通,就換個角度看世界
    錢鍾書先生說過:換個角度看世界,會收穫到不同的東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個面貌展示在你面前。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位畫師收了很多徒弟,有一天,他想試試徒弟們的水平,便不命題,讓他們自由發揮畫一幅畫。徒弟們一個個摩肩擦掌,等接到考卷的時候卻都傻了眼——師傅居然給了他們一疊帶著黴點的宣紙,而且不得更換和裁剪。大家互相大眼瞪小雅,不知如何下手,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畫,試圖用不同的方法掩蓋黴點的痕跡。只有一個人稍作思考,便不慌不忙的畫了一幅荷塘畫,原有的汙點都被他點染成了一隻只活靈活現的小蝌蚪。其中的結果,可想而知這位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真傳,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 換個角度看事物(作文素材)
    通過讀《普羅米修斯》,我懂得了換個角度看事物,也真正學會了如何去換個角度看事物,這便是我從《普羅米修斯》中得到的。      點評:      1.開頭即點明主旨,緊緊抓住原文中不同人對待普羅米修斯的不同態度,引出現實中不同角度看問題,所得出的不同評價。     2.小作者對原文的分析細緻,引用準確,可見他對文章的深刻理解,表達了真情實感。
  • 換個思考的角度,換一種心態
    換個思考的角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痛苦與磨難,倘若你抓住痛苦的尾巴兒不放手,那將是大錯特錯的選擇,要懂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成功就在下一秒。上帝在關閉一扇窗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門,你要懂得切換角度。張海迪,一位著名的女性,可以說她是偉大的,從小便經歷了一場大病,導致失明。
  • 心累了,就要學會自我調整,放空自己
    人之所以會感心累,就是因為心裡想的太多了;人之所以活的很累,就是因為常常在乎的人和事太多了。現在很多人會覺得煩惱多、過的很累,也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茫;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而造成。自己想一想,不管你現在每天過的是心累還是輕鬆,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它不會因為你心態而改變。
  • 換個角度看寧海
    對讀者來說,我們看到的施工,一直是平行的角度,我們不知道,鳥瞰這些工地,到底是什麼模樣?那麼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換個角度,從空中航拍俯瞰,瞧瞧圍擋裡的這些施工現場。你會發現,有時換個角度來看世界,一樣的風景卻有別樣的精彩。
  • 如果換個角度看身邊的壞同事
    「那位馬屁小姐又到老總辦公室打小報告,看了就討厭!」「對啊!還有那個自私先生,我找他幫我填個報表,居然一口回絕,真是氣人。」但最新一期的臺灣《康健》雜誌撰文,換個角度看這些同事,學習他們缺點背後的優  點。 1 辦公室總有一類人,愛黏在主管身邊,也許他們的工作表現並不突出,卻能得到上司的賞識。
  •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中的一絲光明,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心態的轉變。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中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副他親手所繪的牡丹。
  • 一位老和尚說:想不開時,換個角度,心就釋然了
    遇到事情若是想不開,心就會變得急躁,越急躁反而越想不開,讓自己陷入極度的焦慮中,精神和身體都會遭受很大的折磨。年輕時,我也曾因為一些事情心緒難平,整日煩惱,把自己搞得很憔悴。家人不忍心看我如此折磨自己,於是帶著我去見了一位老和尚。
  • 換個角度看問題,生活也變得不一樣了
    同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心情也不相同。人生難得糊塗,有時候得糊塗也是生活智慧。有個老奶奶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雨傘的,二女兒嫁給賣糕點的。鄰居勸慰她:「大娘你看下雨天大女兒家的雨傘賣得好,生意興隆;天氣晴朗二女兒家的糕點賣得好,客似雲來。這樣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老奶奶轉念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心情就馬上好起來,做什麼都有勁了。換個角度看問題,問題也變成好事了,心情也變得不一樣了。
  •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換個思維,結果讓人驚訝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蘇東坡曾寫過這麼兩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座山就具有變化多姿的面貌,其實生活也是如此。你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就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對於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如果你換一種思維去看,或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 換個角度看文學翻譯
    一旦涉及翻譯批評,尤其是文學翻譯研究,主要還是以從語言文學的角度研究為主,重點對比原文與譯文在語言處理上的優劣高下,很少有人從美學角度系統地進行比較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奚永吉的新著《文學翻譯比較美學》就填補了這一空白。作者奚永吉曾在1992年出版過一本《翻譯美學比較研究》,是我國首部翻譯美學專著,他從語言美、想像美和風格美三個方面論述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因素。
  • 每日三句經典英語 - 換個角度看世界
    中文: 有時候,你需要換個角度看生活。小編:換個角度看世界,會發現有不一樣的風景。
  • 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執著於一種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向環境低頭,甚至於開始認命、怨天尤人,豈不知這一切都是我們那習慣性欣賞「工藝品」的角度在作祟罷了。我們的思維常常是被我們自己束縛得難以呼吸,於是,我們只知道一成不變,止步不前,每天迎來朝陽,送走落日,毫無生氣,按部就班。要想突破面前的困境,要想有所成就,我們就要換個角度欣賞「工藝品。」
  • 不就是帶個孩子嘛,能有多累啊?!你帶個孩子試試
    每當有人問起:當媽到底有多累?身邊就不乏會有人說:不就帶個孩子嗎,能有多累?尤其是大眾對於全職媽媽的態度,往往是一臉羨慕的感慨:真好,不用上班,只用在家帶孩子……what?難道當媽、帶娃在你們看來就如此輕鬆嗎?當媽到底有多累?
  • 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沉默
    我們總是想要的太多,既要工作完美,贏得讚譽,又想要顧全家人,維護好朋友關係,這些額外的心理支出,讓我們心生煩惱,活得很累,甚至會產生抱怨的情緒。當我們感覺累了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們所關注和在意的東西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如果不是,可不可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捨棄一些不值得的關係,拋開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重新找回那些令我們快樂的東西。煩惱是一天,開心快樂也是一天。無論我們怎麼努力,總會有力所不及的事情,也總會有不能達成所願的時候。
  • 換個角度更精彩
    逛著逛著,突然被軟潤清亮的講話聲吸引:「先生,如果您覺得這樣做不好吃,還可以換一種做法.....」原來是名賣魚的小夥子在向顧客推銷,引起了我的興趣。&nbsp&nbsp&nbsp&nbsp小夥的魚攤是4個由鐵皮做成的小魚池,按照魚種、大小整齊分類,池子邊的電子秤擦得十分乾淨。
  • 上班心累怎麼調整,做到5點徹底解決心累,學會舉重若輕
    現代人上班心累是普遍現象,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越想把事情做好,就越心累!上班心累怎麼調整,這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性的問題。01 及時休息:身體累和心累是兩種概念,緩解心累要找到內心發洩、傾訴,休息的方式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心累和身體累是兩種概念,身體累通過休息、睡眠就能大大緩解,但心累即便通過休息、睡眠,也很難有所改善。
  • 心累了,就丟掉這三種東西
    心累了,是因為心裡的灰塵太多。要想輕裝遠行,我們就要學會丟掉那些無用的東西。 總是遷就別人,以為這樣就能換來理解和包容,默默地憋在心裡。等有一天實在憋不住了,那些曾經的傷心和淚水,會像決堤的潮水般從每一個微小的縫隙中湧進來,慢慢將你吞沒。
  • 心理學:人生有一種善良,叫換個角度
    生活中還有一種善良,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很多人也許對這個理念不是很認同,認為換個角度,更換的是人的思維方式,和善良無關。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看,當我們遇到某些事情,不能夠與自己和解的時候,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可能很容易就會打開心中的鬱結。如果我們一直在那裡鑽牛角尖兒,可能我們會一直痛苦下去,找不到快樂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