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寧海

2020-12-20 抽屜視頻

寧海縣文化中心工程

海亮寧海公學工程

天逸府工程

海棠府工程

南門大橋改建工程

錦寧府工程

攝影人作為寧海城市發展的記錄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因為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攝影作品,都是城市建設風光的掠影。自環球之眼、天明湖、金融中心、十裡紅妝等拍攝點不斷湧現,從選題上就大大激發了攝影愛好者的拍攝熱情。

幾年前,曾採訪過一個凌晨三四點去杜鵑山蹲守拍照的攝影人,他說,當你爬上杜鵑山,隨著視點的升高,整個城市像一幅畫卷,緩緩地在你面前打開:廣闊的視野、鱗次櫛比的建築,會讓習慣了地面視角的人感到震撼。所以,無論寒冬酷暑,每個季節,他都會選一個凌晨來到杜鵑山頂,為這座城市拍下一張季節輪迴的照片。在他看來,這座小城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作為一個攝影人,這也是自己能為家鄉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那個沒有無人機的年代,探索高空視角只能靠爬山爬樓。隨著無人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攝影人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拍攝,用俯瞰的影像,記錄下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正是通過這些圖片,讓我們這些普通的民眾有了意外的收穫,原來身邊這些鋼筋水泥的建築,也有歲月靜美的一面,大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

航拍的創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以下是我們為大家帶來的幾張無人機拍攝的照片,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不是我們常見的城市建築,而是一片片火熱的建築工地。

對作者來說,這次拍攝是一個新聞記錄的過程,這些圖片作為「講述人」,講述了有關空間、背景以及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時光故事。

對讀者來說,我們看到的施工,一直是平行的角度,我們不知道,鳥瞰這些工地,到底是什麼模樣?那麼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換個角度,從空中航拍俯瞰,瞧瞧圍擋裡的這些施工現場。

你會發現,有時換個角度來看世界,一樣的風景卻有別樣的精彩。

(文/葉子圖/李江林)

來源:寧海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換個角度看事物(作文素材)
    通過讀《普羅米修斯》,我懂得了換個角度看事物,也真正學會了如何去換個角度看事物,這便是我從《普羅米修斯》中得到的。      點評:      1.開頭即點明主旨,緊緊抓住原文中不同人對待普羅米修斯的不同態度,引出現實中不同角度看問題,所得出的不同評價。     2.小作者對原文的分析細緻,引用準確,可見他對文章的深刻理解,表達了真情實感。
  • 如果想不通,就換個角度看世界
    錢鍾書先生說過:換個角度看世界,會收穫到不同的東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個面貌展示在你面前。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位畫師收了很多徒弟,有一天,他想試試徒弟們的水平,便不命題,讓他們自由發揮畫一幅畫。徒弟們一個個摩肩擦掌,等接到考卷的時候卻都傻了眼——師傅居然給了他們一疊帶著黴點的宣紙,而且不得更換和裁剪。大家互相大眼瞪小雅,不知如何下手,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畫,試圖用不同的方法掩蓋黴點的痕跡。只有一個人稍作思考,便不慌不忙的畫了一幅荷塘畫,原有的汙點都被他點染成了一隻只活靈活現的小蝌蚪。其中的結果,可想而知這位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真傳,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中的一絲光明,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心態的轉變。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中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副他親手所繪的牡丹。
  • 心累了,換個角度試試看
    所以需要從「心累」的困囿中抽離出來,換個角度試試。換個角度看得失心累,很多時候是因為過於看重得失。俗語說:「每失一物,必有所得,每得一物,必有所失。」生活的真相也許就是如此,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循環往復。所以,看不開得失的人是最累的。
  • 換個角度看問題,生活也變得不一樣了
    同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心情也不相同。人生難得糊塗,有時候得糊塗也是生活智慧。有個老奶奶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雨傘的,二女兒嫁給賣糕點的。鄰居勸慰她:「大娘你看下雨天大女兒家的雨傘賣得好,生意興隆;天氣晴朗二女兒家的糕點賣得好,客似雲來。這樣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老奶奶轉念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心情就馬上好起來,做什麼都有勁了。換個角度看問題,問題也變成好事了,心情也變得不一樣了。
  • 換個思考的角度,換一種心態
    換個思考的角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痛苦與磨難,倘若你抓住痛苦的尾巴兒不放手,那將是大錯特錯的選擇,要懂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成功就在下一秒。上帝在關閉一扇窗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門,你要懂得切換角度。張海迪,一位著名的女性,可以說她是偉大的,從小便經歷了一場大病,導致失明。
  • 換個角度看文學翻譯
    一旦涉及翻譯批評,尤其是文學翻譯研究,主要還是以從語言文學的角度研究為主,重點對比原文與譯文在語言處理上的優劣高下,很少有人從美學角度系統地進行比較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奚永吉的新著《文學翻譯比較美學》就填補了這一空白。作者奚永吉曾在1992年出版過一本《翻譯美學比較研究》,是我國首部翻譯美學專著,他從語言美、想像美和風格美三個方面論述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因素。
  • 每日三句經典英語 - 換個角度看世界
    中文: 有時候,你需要換個角度看生活。小編:換個角度看世界,會發現有不一樣的風景。
  • 寧海開遊② | 2020寧海旅遊年卡優惠辦理開啟!一卡在手,暢遊寧海!
    寧海開遊② | 2020寧海旅遊年卡優惠辦理開啟!一卡在手,暢遊寧海!407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十個「中國旅遊日」2020寧海旅遊年卡限時特惠搶購中暢玩放肆嗨~僅需80元!
  • 寧海老舊小區改造後換新顏,居民「安居」更「宜居」!
    正在改造中的北星路小區自2015年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來,寧海已累計完成紅楓公寓、華山花園等13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今年已完成正學公寓、騰達小區和園丁樓小區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住戶445戶。2021年改造計劃中的北星路片區、浦西小區等5個小區已經完成前期工作並陸續進場施工。
  • 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執著於一種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向環境低頭,甚至於開始認命、怨天尤人,豈不知這一切都是我們那習慣性欣賞「工藝品」的角度在作祟罷了。我們的思維常常是被我們自己束縛得難以呼吸,於是,我們只知道一成不變,止步不前,每天迎來朝陽,送走落日,毫無生氣,按部就班。要想突破面前的困境,要想有所成就,我們就要換個角度欣賞「工藝品。」
  • 換個角度更精彩
    逛著逛著,突然被軟潤清亮的講話聲吸引:「先生,如果您覺得這樣做不好吃,還可以換一種做法.....」原來是名賣魚的小夥子在向顧客推銷,引起了我的興趣。&nbsp&nbsp&nbsp&nbsp小夥的魚攤是4個由鐵皮做成的小魚池,按照魚種、大小整齊分類,池子邊的電子秤擦得十分乾淨。
  • 如果換個角度看身邊的壞同事
    「那位馬屁小姐又到老總辦公室打小報告,看了就討厭!」「對啊!還有那個自私先生,我找他幫我填個報表,居然一口回絕,真是氣人。」但最新一期的臺灣《康健》雜誌撰文,換個角度看這些同事,學習他們缺點背後的優  點。 1 辦公室總有一類人,愛黏在主管身邊,也許他們的工作表現並不突出,卻能得到上司的賞識。
  • 深度好文:換個角度考慮問題!
    大家好,我是小編依稀淺薄的愛,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換個角度考慮問題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遇到讓我們感到困擾,感到棘手的問題更是難以避免的,遇到這種時候的時候,如果只是固守以往的方式,那只會繼續困擾,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困擾你的問題已經解決。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讓我們換個角度看待壓力
    所以,面對壓力,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嘗試著去接受它、喜歡它,隨著你對壓力的認可程度,你的生活也會悄然變化,那時你會覺得:壓力其實也很可愛。哪怕是同樣的壓力,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有些時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波莉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具、二兒子賣冷飲。結果,她是晴天也發愁、雨天也鬱悶。為什麼呢?
  • 寧海8個室內遊玩寶地!
    寧海8個室內遊玩寶地!每逢周末必下雨的悲傷感吧但是看完這則消息收藏好這8個寧海室內遊玩寶地不僅好玩,就算遇上下雨天你也不用愁1東方藝術博物館亮點:集美貌與內涵於一身的博物館東方藝術博物館應該是寧波市現有最大的非國有博物館了,它的前身是寧海東方藝術造像館。
  •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換個思維,結果讓人驚訝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蘇東坡曾寫過這麼兩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座山就具有變化多姿的面貌,其實生活也是如此。你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就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對於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如果你換一種思維去看,或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 換個角度看故宮,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但經常拍到的除了人還是人…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拍照,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紫禁城的巍峨壯麗不用加以贅述,大家都清楚。所以在這裡拍照,有時候不必要非拍個全景。攝於故宮午門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南入口,門扇上九行九路門釘應該是最出名的。
  • 《社會心理學》:人生有一種智慧,叫換個角度
    《社會心理學》認為,換個角度看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能把人從自我服務偏差中拯救出來,學會居安思危,進行有效應對。比如成熟的股票經營者,不高估自己的盈利能力,一味追求最高點,而是明智地設置止盈點,實現利潤穩定增長。獲得世界盃女排大賽十一連勝的中國姑娘,不盲目樂觀。
  • 看,寧海天空的萬丈光芒——文科篇
    坐下來想寧海,寧海既遠且近。自知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孩,也沒有什麼所謂「經驗」,因此只想以此文記憶寧海,記憶那抹生命中最美好的藍。閉上眼睛,三年前的那一幕仍歷歷在目。抱著膝蓋蜷縮在椅子上,眼前的分數冷冰冰地刺痛著我的大腦。那時,對「寧海中學」的全部印象只有「是學美術的吧」。就這樣,懷著滿心的不甘,我走進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