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閒來無事的我到市場閒逛。逛著逛著,突然被軟潤清亮的講話聲吸引:「先生,如果您覺得這樣做不好吃,還可以換一種做法.....」原來是名賣魚的小夥子在向顧客推銷,引起了我的興趣。
    小夥的魚攤是4個由鐵皮做成的小魚池,按照魚種、大小整齊分類,池子邊的電子秤擦得十分乾淨。再看小夥,眼睛炯炯有神,利落短髮,著一身廚師裝,手裡不停地抓魚、稱魚、收錢,嘴裡向客戶介紹著做魚的方法,看起來非常精幹專業。
    幾位買魚客戶剛走,他便向我打起招呼:「先生,吃魚嗎?我的魚『純綠色』,再加上『綠色做法』,保管色香味美!」有點意思,「綠色魚」,聞所未聞,買魚還贈烹調秘籍更是新鮮。我被吊起了胃口,最後乾脆買上兩條魚,興致勃勃回家烹飪起來。
    我原本並不想買魚,如其說是買魚,倒不如說是買小夥子的「綠色做魚法」。再看身旁的其他顧客,也是被小夥子的這一招勾起吃魚的欲望來,這招夠新鮮的。
    由此,我想起了一個故事。1981年,英國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儀式浩大舉國歡騰,民眾都趕來一睹黛安娜王妃的芳容,預期將有百萬人到場觀禮,這可是生意人的發財良機。於是,有的商家準備了大量喜慶字樣的T恤衫,有的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印章、紀念品,還有的準備了大量的飲料和食品。然而,婚禮結束後,發了大財的既不是賣紀念品的,也不是賣食品飲料的,而是另一名生意人。他賣的是什麼特殊商品呢?
    想想看,食品、紀念品是人人都會想到的商機,發大財是不可能的。於是另一個生意人從用的角度做文章,想到了兜售望遠鏡,小小的望遠鏡竟使他賺得盆滿缽滿。
    還有另一個故事。19世紀中葉,大批淘金者湧向美國加利福尼亞。淘金的人越來越多,金子就越來越難淘。當地氣候炎熱乾燥,又缺少水源,很多人因缺水而被渴死。一位17歲的男孩亞默爾靈機一動,斷然放棄淘金的念頭,改為賣水。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與嘲笑。然而,當最初的淘金者空手而歸時,亞默爾已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我們的產品營銷,是不是也應該經常轉換角度?也許換一個角度就會柳暗花明,就會喜出望外。特別是在銀行產品同質化的今天,轉換思維,換個角度,也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