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苦,莫過於沒有福報。福報積攢很難,損耗卻很容易。人的很多福報,其實都是不知不覺間被自身的惡業消耗掉了。人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消耗得越快,卻又不知道往裡面積攢,福報就會很快耗盡,福盡則人亡。福報是爭不來、搶不來,算不來,也求不來的,唯有靠人行善積德,一點一點積攢而成。就如《易經》裡說得: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利益的不但是自己,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有陰德的人,必有天佑。與陽善相比,暗地裡做好事所積攢的「陰德」,福報更大。「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不作惡,就不會感召惡果。以下這5件事,折損人的「陰德」,看看你做過幾個?
一、不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是世上最大的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說道: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父母恩重難報,對父母的孝順就是對佛菩薩的恭敬。「堂上雙親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佛教是勸人向善的,若連最起碼的孝道都做不到,何談信仰?對佛菩薩再虔誠,對父母不孝的人,再拜多少年佛,也是愚痴人。
《賢愚經》裡講: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孝順父母功德殊勝難量,我們要多做功德回向給父母,使父母離苦得樂。有人說,出家修行人無法孝順父母,是不孝嗎?當然不是。出家是大善、大功德,「一人出家、九祖生天」,功德無量。
二、殺生、墮胎,造殺業
佛教最初是沒有吃素這一規定的,後來隨著漢傳佛教不斷深入發展,吃肉就要殺生,不符合佛教慈悲心的精神,遂後來大乘佛教規定出家人禁食肉類,戒殺吃素。殺生的業報很大,現世報多表現為多病短命,面相嗔恚、沒有福氣,且多易感召災禍。
殺生就是害自己,為自己召感惡緣冤債。殺業太重者,要墮入地獄惡道受苦。包括,現代社會許多女性墮胎,看似無可厚非,實則這個業報很大。為了自身利益殺害有情生命,欠下這個惡債,就會感召各種障礙不順。世間萬般皆是因果,種惡因造惡業,必受其苦。今生修得此人身,實屬不易,不要造業墮三途,愚痴無知。
三、造口業,扯是非
佛教裡關於造口業的惡果比較嚴重的就是要墮入拔舌地獄,尤其指那些平時愛扯是非、造謠,背後嚼舌根這類人。愛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這種人我們一定要遠離。凡是人群中以取笑別人,以別人是非為自身談資的人,都是無福之人,和這種人接觸,只會消耗我們自身的福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遠離造口業之人。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這是佛門對大眾的一種警示。不說、不聽、不看,管住嘴、修己心,慎言止語,才是智慧人生。人的嘴是福禍之門,既能吸引福氣,也能感召災禍。「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失去的是自己的福報。
四、邪淫
「邪淫」是萬惡之首,是諸多惡業中最重的一個,也是最消耗人陰德福報的一種惡行。它主要表現為世間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和行為。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淫慾心太重,最終灼燒的是自己的福報。一時貪戀,終身後悔。一時縱慾,萬劫不復。戒律雖一時束縛,但換得的卻是終身的大自在和大解脫。
因而,《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斷除不了邪淫,就沒有善根慧命,苦海輪迴,無休無止。《普門品》裡道: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五、嫉妒
嫉妒來源於內心的自私、貪吝,總想得到更多,貪婪、懷疑,等等,這是非常消耗人福報的一種念頭。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你該得到的東西,別人搶不走;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搶也搶不來。嫉妒讓人迷失心智,生出各種惡念,心不好,命運也會越來越差。世間一切皆由人心念感得,心正,則一切正;心壞,則一切壞。要想得到,就去付出。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