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PUP 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 收錄於話題#古典智慧的現代啟示10個
Editor's Note
前一段時間,我們刊登了,重點討論了「內捲化」和當今中國社會的競爭焦慮。實際上,以「卷到天上去」為代表的高度一體化的社會競爭和生活焦慮並非當下中國所獨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社會,焦慮和貪婪的情緒伴隨著物質的繁榮在人們當中散播開來。如何對抗精神痛苦、尋求內心的滿足成為古羅馬思想家們所討論的一大話題。
對此,當時的頂級詩人賀拉斯(Horace)指出,避免過度焦慮的秘訣在於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放下擔憂。他將這些智慧化入精巧構思的拉丁文詩歌,經過上千年的洗禮,他的文字對現代社會依然富有啟示。今天,讓我們隨著另一位牛津大學教授Stephen Harrison一起領略賀拉斯的「反內卷」之道吧!
文 | Stephen Harrison
原標題 | How to be content: The contemporary lessons of an ancient poet
(編譯有改動)
Harvest the present day [carpe diem],
Trust minimally in the next.
活在當下,
不要過於相信明天。
——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賀拉斯(公元前65-8年)是拉丁語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與維吉爾、奧維德、卡圖盧斯等被譽為古羅馬的頂級詩人。幾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以極其精巧出色的形式和富有啟迪的內容而廣為流傳。他所生活的古羅馬時代充斥著奴隸制、沙文主義、帝國主義和野蠻殘暴的社會秉性,他在詩歌中針對上述時代特徵展開了探討,其智慧對我們當今社會仍有深遠的啟迪。其中,最顯著的一個議題就是「滿足」:如何在充滿焦慮和極端的時代避免壓力和過量;如何在虛假興奮和盲目消費中理性而適度地生活;如何收穫且維繫真愛和友誼;以及如何以恰當的勇氣和耐心面對痛苦和死亡。
上述討論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尤為顯著:外部的繁榮與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富足形成巨大的矛盾;物質層面空虛而毫無節制的放縱和世俗層面轉瞬即逝的歡愉是我們在當下奢靡成風、極其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真正面臨的危險,這涉及到我們的根本生存福祉。
賀拉斯對這些人類社會中永恆問題的傑出構想,以及他在深思熟慮後對這些問題得出的解答,對於兩千年後的今天都具有明顯的價值。他精巧構思的拉丁詩歌把充滿智慧的內涵通過巧妙的形式表達出來,飽受後世讚譽。正如他自己所言:「作家如果能將有用的內容和令人愉悅的形式結合起來,就會被所有人喜愛。」這本整合了翻譯和評論的拉丁詩集,不僅向現代讀者傳達了這位詩人對於滿足和美好生活獨到而永恆的指導,而且通過英文版本也展示了他瑰麗的拉丁風格。
As we speak, time the envious
Flees away.
Harvest the present day [carpe diem],
Trust minimally in the next.
— Odes 1.11
賀拉斯一貫主張人們要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對少量但充足的財產感到滿足,不要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這些被認為是在焦慮而貪婪的古羅馬社會中,對抗精神痛苦的關鍵策略,也是通向內心滿足的主要途徑,而實現內心滿足也是賀拉斯同時期大多數重要哲學家的中心目標。這些戒律再一次顯示了其思想驚人的跨時代性,特別是在疫情時期,它促使許多人以一種不那麼物質化的方式重新審視調整個人價值觀。賀拉斯告誡我們要保持警覺,品味當下的快樂,以此尋求內心平靜,這一點在我們現在看來尤其重要,「活在當下,以最低限度期望未來。」
In my right mind
I would regard nothing
As matching a pleasing friend.
— Satires 1.5
對抗焦慮的另一大秘訣在於友誼,這也是賀拉斯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如何有效地與那些既是個人密友又是工作上重要夥伴的人相處?為什麼我們要容忍朋友的缺點?如何在朋友處於壓力和逆境(比如新冠疫情)時給予支持?以及友誼應該在退休生活(或居家隔離時期)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對此的建議都是明確的——「在我心中,朋友是無可取代的」。
Be sure to keep a level mind in steep times
And likewise one that is restrained
From excessive joy in good times
— Odes 2.3
在賀拉斯對美好生活的暢想中,內心的平和與克制至關重要。這意味著他的詩歌始終對過度的情緒持消極態度,並將之視為對人類心靈的破壞。賀拉斯建議,內心的滿足來自於平衡和安寧,而非喜怒無常和激烈的情緒。在我們這個輕易產生激情和輕率進行對抗的世界裡,他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建議,「在逆境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同樣地,在順境更要學會克制,避免過度享樂」。
Amid your hopes and cares,
Amid your fears and passions,
Believe every day that dawns your last;
Sweet is the hour that comes that’s not expected
— Epistles 1.4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度過。在羅馬時代,人們離死亡比現在更近:眾多現代療技術的缺失使得生命的終結來得更加真實和迅速。而如今,人們身處疫情時期,疫苗還有待研發,與賀拉斯作品中那些直面人類脆弱和生命短暫的詩歌也尤為相符。正如我們最近所經歷的那樣,疾病和死亡仍然是不可磨滅的人類事實。賀拉斯的詩歌強調生命的不確定性和稍縱即逝,強調活在當下和對回歸平和的追求,從而使得他的詩歌保留了療愈的作用。賀拉斯可以幫助我們塑造一種心境,以思考自身的脆弱,並對所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他告訴我們,「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那些甜蜜美好的時刻可遇卻不可求。」
作者Stephen Harrison是牛津大學拉丁文學教授,著有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orace
幸福生活的秘訣是什麼?古羅馬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賀拉斯在詩歌中對關於幸福生活的諸多主題進行了反思:如何避免盲目消費、如何維持真愛和友誼、如何面對不幸和死亡……在How To Be Content一書中,賀拉斯研究權威、牛津大學拉丁文學教授Stephen Harrison為賀拉斯的詩歌提供了全新的翻譯和精彩的評論,將詩人永恆的智慧呈現給當今的讀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原標題:《活在當下:論古羅馬時代的「內卷」和「反內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