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論古羅馬時代的「內卷」和「反內卷」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PUP 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 收錄於話題#古典智慧的現代啟示10個

Editor's Note

前一段時間,我們刊登了,重點討論了「內捲化」和當今中國社會的競爭焦慮。實際上,以「卷到天上去」為代表的高度一體化的社會競爭和生活焦慮並非當下中國所獨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社會,焦慮和貪婪的情緒伴隨著物質的繁榮在人們當中散播開來。如何對抗精神痛苦、尋求內心的滿足成為古羅馬思想家們所討論的一大話題。

對此,當時的頂級詩人賀拉斯(Horace)指出,避免過度焦慮的秘訣在於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放下擔憂。他將這些智慧化入精巧構思的拉丁文詩歌,經過上千年的洗禮,他的文字對現代社會依然富有啟示。今天,讓我們隨著另一位牛津大學教授Stephen Harrison一起領略賀拉斯的「反內卷」之道吧!

文 | Stephen Harrison

原標題 | How to be content: The contemporary lessons of an ancient poet

(編譯有改動)

Harvest the present day [carpe diem],

Trust minimally in the next.

活在當下,

不要過於相信明天。

——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賀拉斯(公元前65-8年)是拉丁語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與維吉爾、奧維德、卡圖盧斯等被譽為古羅馬的頂級詩人。幾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以極其精巧出色的形式和富有啟迪的內容而廣為流傳。他所生活的古羅馬時代充斥著奴隸制、沙文主義、帝國主義和野蠻殘暴的社會秉性,他在詩歌中針對上述時代特徵展開了探討,其智慧對我們當今社會仍有深遠的啟迪。其中,最顯著的一個議題就是「滿足」:如何在充滿焦慮和極端的時代避免壓力和過量;如何在虛假興奮和盲目消費中理性而適度地生活;如何收穫且維繫真愛和友誼;以及如何以恰當的勇氣和耐心面對痛苦和死亡。

上述討論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尤為顯著:外部的繁榮與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富足形成巨大的矛盾;物質層面空虛而毫無節制的放縱和世俗層面轉瞬即逝的歡愉是我們在當下奢靡成風、極其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真正面臨的危險,這涉及到我們的根本生存福祉。

賀拉斯對這些人類社會中永恆問題的傑出構想,以及他在深思熟慮後對這些問題得出的解答,對於兩千年後的今天都具有明顯的價值。他精巧構思的拉丁詩歌把充滿智慧的內涵通過巧妙的形式表達出來,飽受後世讚譽。正如他自己所言:「作家如果能將有用的內容和令人愉悅的形式結合起來,就會被所有人喜愛。」這本整合了翻譯和評論的拉丁詩集,不僅向現代讀者傳達了這位詩人對於滿足和美好生活獨到而永恆的指導,而且通過英文版本也展示了他瑰麗的拉丁風格。

As we speak, time the envious

Flees away.

Harvest the present day [carpe diem],

Trust minimally in the next.

— Odes 1.11

賀拉斯一貫主張人們要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對少量但充足的財產感到滿足,不要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這些被認為是在焦慮而貪婪的古羅馬社會中,對抗精神痛苦的關鍵策略,也是通向內心滿足的主要途徑,而實現內心滿足也是賀拉斯同時期大多數重要哲學家的中心目標。這些戒律再一次顯示了其思想驚人的跨時代性,特別是在疫情時期,它促使許多人以一種不那麼物質化的方式重新審視調整個人價值觀。賀拉斯告誡我們要保持警覺,品味當下的快樂,以此尋求內心平靜,這一點在我們現在看來尤其重要,「活在當下,以最低限度期望未來。」

In my right mind

I would regard nothing

As matching a pleasing friend.

— Satires 1.5

對抗焦慮的另一大秘訣在於友誼,這也是賀拉斯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如何有效地與那些既是個人密友又是工作上重要夥伴的人相處?為什麼我們要容忍朋友的缺點?如何在朋友處於壓力和逆境(比如新冠疫情)時給予支持?以及友誼應該在退休生活(或居家隔離時期)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對此的建議都是明確的——「在我心中,朋友是無可取代的」。

Be sure to keep a level mind in steep times

And likewise one that is restrained

From excessive joy in good times

— Odes 2.3

在賀拉斯對美好生活的暢想中,內心的平和與克制至關重要。這意味著他的詩歌始終對過度的情緒持消極態度,並將之視為對人類心靈的破壞。賀拉斯建議,內心的滿足來自於平衡和安寧,而非喜怒無常和激烈的情緒。在我們這個輕易產生激情和輕率進行對抗的世界裡,他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建議,「在逆境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同樣地,在順境更要學會克制,避免過度享樂」。

Amid your hopes and cares,

Amid your fears and passions,

Believe every day that dawns your last;

Sweet is the hour that comes that’s not expected

— Epistles 1.4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度過。在羅馬時代,人們離死亡比現在更近:眾多現代療技術的缺失使得生命的終結來得更加真實和迅速。而如今,人們身處疫情時期,疫苗還有待研發,與賀拉斯作品中那些直面人類脆弱和生命短暫的詩歌也尤為相符。正如我們最近所經歷的那樣,疾病和死亡仍然是不可磨滅的人類事實。賀拉斯的詩歌強調生命的不確定性和稍縱即逝,強調活在當下和對回歸平和的追求,從而使得他的詩歌保留了療愈的作用。賀拉斯可以幫助我們塑造一種心境,以思考自身的脆弱,並對所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他告訴我們,「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那些甜蜜美好的時刻可遇卻不可求。」

作者Stephen Harrison是牛津大學拉丁文學教授,著有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orace

幸福生活的秘訣是什麼?古羅馬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賀拉斯在詩歌中對關於幸福生活的諸多主題進行了反思:如何避免盲目消費、如何維持真愛和友誼、如何面對不幸和死亡……在How To Be Content一書中,賀拉斯研究權威、牛津大學拉丁文學教授Stephen Harrison為賀拉斯的詩歌提供了全新的翻譯和精彩的評論,將詩人永恆的智慧呈現給當今的讀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原標題:《活在當下:論古羅馬時代的「內卷」和「反內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象牙塔陷入內捲化的道場?
    非得在這一天和無數名尾款人拼網速、拼手速嗎?不知不覺中,我們似乎都陷入了螺螄殼的「道場」裡,不可自拔。996、高房價、長通勤時間、低生育率,在這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我們的象牙塔也失去了曾經的模樣,甚至成為內卷的「集大成之地」。
  • 內卷2020
    文章的本意是剖析內卷流行背後的社會心態,筆者為了避免討論含糊,大概區分了幾種層面的內卷學,不難容易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繫——古典「內卷」假如你是一個爪哇島的農民,開墾了一畝三分地,土地條件很好,適合種植水稻,養活自己並非難事,閒暇時還能眺望遠處層層疊疊的雨林和美麗的火山,然而你溫飽思淫慾,開始追求老婆孩子熱炕頭,你瞅瞅周圍人壽命都不高
  • 內卷時代帶來的腥風血雨
    用一個大家最近喜歡說的話就是「內捲化」,我們也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卷」時代:教育內捲化,隨處可見的標語,像「血狼精神,高考與我們同在」「今日瘋狂,明日輝煌」「為了夢想我們一起浴血奮戰」各個學校隨處可見的標語,帶領著我們不得不進入這個時代,為了賺錢我們把每個行業的潛力挖掘殆盡,即使沒有人耕的貧瘠的土地,一旦被發現一點油水,就會瞬間引來一大堆公司湧入
  • 少年時代的內卷
    如果我抱怨內卷,總會有虔誠的信徒換著花樣,直截了當地,或者委婉曲折地指責我討厭內卷,究其根本,是因為我競爭不過。我若是為此辯駁,就正中他們下懷,況且壓根爭辯不過;我要是不說話,卻又像被人戳中痛處,好讓人把我的度量當作了妥協。 我討厭內卷,有兩個原因。
  • 只有內卷的企業,沒有內卷的市場
    後來學者把這個詞彙用來描述明清時代的中國社會,看起來也十分具有解釋力。「內捲化」似乎一語道破了為什麼中國發達成熟的農業經濟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而在歐洲的低地國家和英國,農業社會卻突破了內捲化,創造了工業革命的奇蹟。「內捲化」描述的是一種表現出積極進取狀態的「停滯」,這是各行各業的人們爭先恐後地愛上這個詞彙的原因。
  • 今天,你內卷了嗎?
    在微信公眾號有關內捲化的文章如《內捲化:一個學術名詞如何贏得考生、社畜和時代的共鳴》、《原創 | 內捲化趨勢:當下是人類歷史最糟糕的時代》等多篇熱文閱讀量均超過10萬+,微信公眾號搜索內捲化一詞,默認排序的前十篇文章閱讀量也均過萬。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大學生也「內卷」了?
    大學生也「內卷」了?「內卷」的熱度,不僅是大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也是大學生面對學業以及自我發展的眾多壓力的真實寫照。那麼,今天的年輕人是否能突破自我,擺脫「內卷」的束縛?公眾關注「內卷」,歸根結底還是和當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有關。身處象牙塔的年輕人,對此有著更深的感受。《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導就指出,有些大學生認為,網絡上關於「內卷」的討論更多是在販賣焦慮。
  • 今天你被「內卷」了嗎?心理學:內卷思維的5大表現,你中了幾個
    原來,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啊……所以,我也不能一個人漲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天對於「內卷」的學習心得吧。內卷是一種什麼感受內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在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內卷就必然會發生。地鐵上的座位總數是一定的,但如果很少有人對座位有強烈的需求,那麼內卷的現象就很少會產生。而一旦有多數人對於座位有強烈的需求,那麼就產生了很多人會提前坐到地鐵首發站搶奪座位的情況,也就不會發生有人坐到始發站,卻依然搶不到座位的內卷現象了。
  • 內卷之下|如何解決個人的內捲化問題?
    隨著網絡的發酵,「內卷」的使用場景不斷擴大,「萬物皆可內卷」。人們對內卷這個概念原本的語義價值已經不太在意,更多只是用來描述當下的「難」,藉以表達對各自行業和處境的不滿。內卷,漸漸成為「標籤化」的情緒攻訐。如此,就太可惜了。我們連最開始討論「內卷」的意義都失去了。
  • 內捲化焦慮
    【1】」18世紀,是人類社會的大分流時代。延續千年內卷,還是「驚險一躍」,當時的大多數決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正面臨這一宏大的歷史性問題。這一問題映射到全球化不確定的當下,亦令人感到焦慮不安。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內捲化歷史以及內捲化出路。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遭遇內捲化的職場和白領們經常關注一些微博職場熱門話題的人們,可能看到過網友「內捲化」的吐槽。比如某發達省份一所中學招聘教師,投遞簡歷者多數是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碩士博士,於是評論中出現了這樣的說法:「超級內卷」「這也太卷了」「名校碩博卷在高校也就算了,都卷到中學去了」。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日均搜索量17.5萬次人們狂熱地討論內卷,試圖緩解時代量身定製的焦慮。這個時代的內卷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有人覺得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次面試,才算進入內卷旋渦。孩子和家長一樣都是996。縝密的計劃要求了時間要論分鐘過,效率被拉到最高,比周樹人還能擠海綿。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所以,這個時代的「內捲化」越來越顯著:社會越來越固化,流動性喪失;經濟越來越蕭條,競爭加劇;工作越來越焦慮,越忙越窮;生活越來越無趣,得過且過;……就像「熵增」這種人事物的必然趨勢一樣,「內捲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出現的。
  • 你的公司內卷了嗎?如何打破企業內卷?
    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內卷」,百度搜索「內卷」,可以搜出31,600,000個結果,可見此概念之熱,那什麼是內捲化?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
  • 雜談 | 內卷:僭越中心的反遊戲
    我們在言說,言說本身就是將世界組織為世界結構的有力武器;我們為事物和現象命名,將它們按照某種既定的規則組織成含有邏輯之形式的句子,並使用這些規則和一些附加的形式邏輯條件來做出判斷。這個結構伴隨著言語,至少是語詞的組織而存活著,它是運作著的,仿佛有生命的。 這生命來自某個遙遠的地方。
  • 「內卷」一詞出圈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但是,經濟學視角的內卷未能解釋內捲化背後的文化驅動力。事實上,在當下語境中,內卷指向的是更為深刻的倫理意義的維度。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觀察到,現代經濟無法僱傭毫無紀律、「隨心所欲」的勞動者。他們一旦脫離監督,就會想法設法偷懶,希望以最悠閒最不費力的方式賺取同樣的薪水。
  • 「內卷」是一種自我鎖死
    達摩祖師曾經著有《息諍論》,強調萬事萬物不在表面上的言辭爭執,而在於內心的向度是否一致。他說:千章萬句,並是心為。心是萬法之尊,豈可棄這外涉。概念的差異可以不去爭執較真,但是對於山友「何龍」的問題可不能不回應。山友何龍今年去了上海資本市場發展。半年不見,分外精神。可謂勇猛精進。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究竟何為「內卷」,可以理解為「內部競爭、內部消耗」。再通俗點說,就是大多數人去爭奪有限的資源,導致大家陷入一種越努力回報卻越少的惡性循環。人們狂熱地討論內卷,試圖緩解時代量身定製的焦慮。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連幼兒園都開始內卷了.喜歡我家有個小學生,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川普主義與美國內卷
    第三,不能直接把內卷等同於競爭或過度競爭,這樣只會令我們誤解內卷與發展之間的關係,讓關於內卷的陳述、批判淪為類似「車等魂」式的姿態表演。第四,更不能把內卷當成一種變相的「定體問」邏輯,將一個社會成長、發展的階段性問題混淆為制度本質的問題。第五,內卷不僅可以發生在經濟,政治,社會層面,文化軟實力層面的思想內卷,意識形態內卷,同樣也是制度和治理失敗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