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與草書如何完美混搭?

2020-12-13 書畫相約
▲四尺四開臨王獻之草書局部

混搭問題

小明學習書法已經有兩三年時間了,偶爾也試著參加本地一些書展活動。小明最喜歡的書體是行草,但也有一些問題感到無法解決。他比較苦惱的問題是:創作一幅行草作品時,行書和草書相互搭配有何技巧?

▲草書臨帖作業選

字有來處

對於小明遇到的問題,應該說既好解決,又不好解決。說好解決呢,得有一個前提。前提就是小明要對於常用漢字的各種行書、草書結構都要瞭然於胸,且能夠做到信手拈來。想寫某個常用字的行書,不用思索就能寫出,草書字形亦然。而且這兩種結體的字形結構,都要有「來歷」——能夠從古代法帖中找到根據。如果能夠有這個大前提,那麼小明根本不需要做過多的安排,想怎麼搭配就怎麼搭配。這就好比一位頂尖級的廚師,你隨便給他一些食材,他總能隨心所欲地做出美味佳餚來。

▲草書學員臨帖作業選

力不從心

說不好解決呢,是說如果小明不具備前而所說的那種能力,對於常用漢字的行書、草書結構屬於「模模糊糊」,那即便小明使出所有力氣,則這種搭配也將會顯得極不自然。如果是這種情況,乾脆就別搭配了。所以我們說,如果沒有常用漢字字形行書、草書結構信手拈來的能力,則行書草書相互搭配的問題就比較麻煩。

▲草書技法學員臨帖作業選

歷代混搭

在歷代書法家中,行草相互搭配比較明顯的,元代趙孟可以學習一下,其大量作品中有行草相間的方式。但我們仔細一考察,趙松雪的這種行草相間方式,最終還是要追溯到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那裡去。而行草相間,甚至楷、行、草都能相互搭配的,當屬王獻之最為明顯。關於這一點,我們建議小明去找一本《淳化閣帖》卷九來研習一下,這樣就會有比較深入的體會。

▲草書技法學員臨帖作業選

混搭能力

那我們如何才能達到前面所說的隨意書寫行書、草書字形,並將其巧妙地進行混搭呢?答案還是那個老答案:臨帖。比如我們可以先臨一下趙孟的類似作品,然後向二王過渡。我們尤其推薦《淳化閣帖》卷九的王獻之行草,該卷值得我們反覆臨習。當然了,閣帖(註:「閣帖」是《淳化閣帖》的簡稱)卷六、七、八的王羲之行草書,我們同樣也不能忽視。

▲草書技法學員臨帖作業選

如果我們能夠將閣帖卷六、七、八、九、十反反覆覆臨上數遍,時間跨度長達多年,你的行草搭配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事實上,現代行草混搭能力強的行草名家,他們也都是在閣帖卷六、七、八、九、十上面下了很大功夫而已。

▲草書技法學員臨帖作業選

小結

由此可見,要真正具備行草相間的能力,我們還是要去多臨帖,尤其是臨二王的行草法帖。通過這種功課,久而久之,行書與草書相互搭配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相關焦點

  • 米芾:行書與草書,如何玩到一起?
    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臨沂使君帖》為米芾寫給臨沂使君的信札。 此帖前二行「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以行書寫出,將要言之事交代清楚,古時書法的實用性當見一二。
  •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二、自由靈活的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字體。在書法藝術中,篆書、隸書、楷書和草書等都有自身一定的規則,只有行書比較特例。行書的特點是自由靈活,生動而自在,是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身的字體。行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筆畫轉換之處少方折。
  • 書法技巧:書法動態圖教你如何寫楷書、行書、草書示範教程
    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一組書法動態圖教大家如何寫好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體。一、「中」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中」字的基本寫法:楷書中間的豎筆要嚴格居中,並且手法要穩,下方探出較長;行書:與楷書相似,寫法較為隨意;草書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草書行書寫成這樣,只能說厲害了我的哥
    韓立書法,以行書、草書造詣為高。眾所周知,為書法,必以先攻楷書為基本,得楷書功底之後,才可進一步得行書與草書之績。如果楷書不能精,則致行書意淺,草書形飄。為得行書、草書的崇高造詣,韓立的楷書修行可謂是沉穩紮實,他自幼隨父親修研書法,家學顯厚,先修柳體,得行筆如斬鐵截鋼的力道,又修顏體,得用墨深凝大氣的雄渾。
  • 草書不是行書簡化後連筆而成,董其昌以血的經驗告訴你事實
    前段時間,網絡上對董其昌的草書,很多書法家發表了自己的真實看法。網絡上一時火熱,而且最終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那就是:董其昌的草書確實被抬得過高了,與其行書和行楷比,簡直不是同一級別。相對於董其昌的行書來說,其草書有點業餘。
  •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胡秋萍女士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草書能家,她的草書磨練深師法帖,對歷代名家的草書作品都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臨摹參悟,無論是用筆還是用墨,或者是章法結構,都有取法為上,修法亦為上乘的結果。
  • 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的臨帖技巧!
    3、關於行書的臨習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4、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5、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哪種書體在先,哪種書體在後?
    說起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出現的先後順序,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在家裡練毛筆字,剛開始練的時候,一直以為是這麼個順序——楷書一本正經,應該是最早出現的;隸書有些變化了,應該在楷書基礎上的變化,那就排第二;然後,自然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成了行書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比較
    行書、草書比較曹魏、吳國行書、今草仍處於初級階段,用筆速度提高筆意連續,但沒有形成特定的書寫法度樣式,其書寫形式應該屬於日常自然書寫。曹魏時期行書、草書相對於吳國而言作品史料鮮見,歷史上記載也不多。南朝齊王僧虔《論書》記載鍾繇擅長三體,其中一-體是「行狎書」即行書:「鍾公之書,謂之盡妙-三日行狎書,行書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可見鍾繇行書在歷史上已有影響。衛覬則擅長章草。由於沒有作品,僅僅靠文字記載,我們很難直觀形象地感受理解他們的書法風格。因此,曹魏行草書的研究-直難以深入。相比之下,吳國在行書,草書上多有作品傳世。
  • 行書的字體結構,漂亮的行書是如何寫出來的(上)
    行書是楷書的一種簡化,一種快寫,除了筆法的簡化之外,在結構上也要簡化,這樣才有利於行書快捷書寫。「有人說楷書寫好了行書能寫好。」這不一定,因為行書的結構和楷書的結構有很大不同。行書的結構適用於楷書為基礎,但是在楷書的基礎上有很多變化。
  • 書法字典:詳細動圖教您書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技巧
    行書:上面的羽寫清楚,下面的卒字行書寫法是固定的,最後豎筆稍向右傾斜。草書:不要刻意追求「白鋒」,應追求自然。將羽字的草書與卒字的草書相結合即可。楷書行書楷書:上部縮短,下部寬放,遵從「上讓下」的原則,捺筆要寫成一個點,下面的「寸」長橫要平直;行書:與楷書結構基本相似,注意「寸'字的行書與草書中,點要在框內,不要點在豎鉤上;草書:」寸「被一個圈替代,注意認讀。
  • 書法技巧:動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字體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書法的行列,而楷書、行書、草書是比較受人民追捧的三大字體。下面就通過動態圖和酸棗君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漢字吧!一、餐字基本釋義:餐,中國漢字,讀作:cān,是形聲字,從食殘聲,本義為吃飯,《說文》,「餐,吞也」,《廣雅》,「餐,食也」,《方言》注,「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大篆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這是在書法界得到認可的。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三個不同版本的心經,經典!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心經的不同版本:分別是趙孟府的行書,張旭的草書還有歐陽詢的楷書。趙孟府的行書的筆法是非常複雜的。寫的眼較為好看。臨摹起來,一筆一畫那非常鍛鍊眼睛,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哪邊高哪邊低,哪邊粗哪邊細,哪邊長哪邊短。張旭的草書,我們只給大家幾句話,因為太多了,不便全部展示。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書法入門:高清動態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體技巧
    每日練字 |【司】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司」字的基本寫法:楷書:第一筆橫短,內部結構長,呈臺階型,豎鉤難度較大,一定要寫正寫直;行書:豎鉤可以柔和一些,挑鉤要有力,基本結構與楷書一致;草書:筆畫連貫,在隨意中不要失掉法則
  • 網友提問:如何區分草書大家和江湖草書
    裡邊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何為「法度」「提按」「頓挫」「轉折」「矛盾」「對比」。當然,這些詞都是建立在寫的不錯的基礎上。至於江湖亂寫,是沒這些的。所以只要懂了這些詞,就能分辨書寫者有沒有水平,有沒有功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