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效喜人,碩果飄香

2020-09-09 白銀區發布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9月8日,記者從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第三屆感動校園人物表彰大會上獲悉,今年白銀區高考再創歷史新高,13名考生進入全省前百名,600分以上考生達到99名,應屆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3.96%,5名學生被清華、北大國內頂級名校錄取,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勤耕不輟和嘔心瀝血。


  根據區教育局2018-2020年全區中高考情況的通報數據顯示:

  2018-2020年,白銀區中考生平均總分分別為526.09分、547.45分、567.83分,分別高於全市均分17.89分、13.72分、24.03分。700分以上考生人數分別為151人、343人、488人,分別佔全市700分以上考生數的28.06%、32.54%、29.77%,優秀學生大幅增加。600分以上考生人數分別為1048人、1503人、1590人,分別高於全市9.15、11.06、11.52個百分點。白銀區中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2018年至2020年,白銀區高考一本上線率分別為37.4%、36.6%、43.96%,較全市分別高出16.78、9.79、13.63個百分點。依據市教育局數據分析,白銀區公辦高中應屆生一本上線率由2015年的25%提升到2020年的43.96%,五年提升近19個百分點。近三年,進入全省文理科前百名考生數分別為10人、13人、13人,分別佔全市的47.6%、59.1%、54.16%。在沒有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的情況下,近三年共有14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2018年6名、2019年3名、2020年5名。

  碩果纍纍的成績向社會和廣大學生家長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也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不斷投入的結果,是全社會勠力同心、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努力工作的結果。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答好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考卷」,人才是關鍵、教育是根本。白銀區將一如繼往關心重視教育,不遺餘力支持發展教育,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不斷向優質、均衡、公平高質量目標發展,推動全區教育再上新臺階,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白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辛勤耕耘育桃李,碩果飄香又一年。——莊頭三中2020中考成績喜人
    辛勤耕耘育桃李,碩果飄香又一年。——莊頭三中2020年中考再創新高,成績喜人。據了解,近年來,莊頭三中在校長邱振華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發展」,結合實際謀劃新思路,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成果顯著。
  • 白銀區:全心全意交出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白銀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在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上狠下功夫,著力補齊短板,推動白銀區教育發展始終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展現了全市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 揮奮進之筆 書育人新篇 | 白銀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綜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白銀區教育工作緊緊圍繞「優質、均衡、公平」目標定位,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教育改革縱深推進、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公平日益彰顯,全區教育邁上內涵發展的快車道。
  • 白銀區聚力基礎設施大提升,推進高質量教育普惠共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白銀區堅持把教育擺在民生之首,全力以赴推動教育事業公平、均衡、提質發展。通過「一體化辦學」「強弱校牽手」以及教師交流等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積極化解「大班額」問題,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高質量均衡的教育,帶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 【民生】通濟新經濟區: 「薇薇小鎮」碩果飄香
    【民生】通濟新經濟區: 「薇薇小鎮」碩果飄香 2020-09-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潛江:教育結碩果高考創佳績 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緣何高質量?唯有強根基。滿樹的繁花碩果,離不開沃土雨露。潛江的高考佳績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全體教育人員的傾心付出。近年來,潛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和教育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優化教育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新期盼,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描繪出一幅潛江教育奮鬥新時代的生動畫卷。
  • 羅山縣不斷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尹小劍 通訊員 陳世軍 史笑妍 胡長青金秋九月,碩果飄香。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羅山縣隆重召開全縣教育大會,堅定發展信心,合力攻堅克難,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開創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在白銀區開展捐贈活動
    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在白銀區開展捐贈活動 2020-12-18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建顯利學校又一個收穫的季節碩果飄香
    文建顯利學校又一個收穫的季節碩果飄香中國縣域頻道9 座談會上,婁底市婁星區水洞底鎮撐田村黨支部書記周建華說感謝全體教師為培養學生付出的辛勞,對教師默默奉獻在農村教育工作第一線表示崇高的敬意>座談會上,戴擎梁校長對兩村村委會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與衷心的感謝,期望各村村委繼續支持和關注學校的發展
  • 河池大化縣以主題教育成效助推工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覃文軍 編輯:李香瑩 廣西新聞網大化12月18日訊(通訊員 覃文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
  • 湯陰五陵:碩果飄香收穫季,莘莘學子圓夢期
    金秋時節,既是碩果飄香的收穫季,也是莘莘學子的圓夢期。近日,五陵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好消息!▲東小章村金秋助學活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攜手愛心企業在白銀區舉行健康皂露公益捐贈...
    傳遞愛心,愛不止步— 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攜手愛心企業在白銀區舉行健康皂露公益捐贈活動 2020-12-18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牢記使命,重返一流•高質量發展惠東鄉鎮行」成效凸顯
    同時,結合《惠州日報》「牢記使命 競逐一流·高質量發展縣區行」問·策惠東系列專題報導中,提到的關於惠東產業發展、營商環境、人才短板、發展瓶頸、思想根源等方面形成的「十問十策」調研報告內容,深挖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潛力,更好地為惠東高質量發展、實施山海統籌發展戰略,重返一流行列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 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
    白銀區終於有自己的博物館啦 位於白銀區全民健身廣場的 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 正在緊張布展 即將精彩亮相 今天先跟隨鏡頭一睹為快吧 白銀區位於甘肅中部,黃河上遊,是白銀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銅城」之美譽,歷史文化悠久。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王兆蓮:勇擔使命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從教35年來,白銀區第三小學校長王兆蓮以勤懇、踏實的作風,帶領團隊開拓創新,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展示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就是希望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發展,老師不僅提升了教學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年級組老師的合作能力和團結意識。
  • 龍潭河鎮關工委隔代教育培訓出成效、結碩果、翻新篇
    會議鼓勵全體結業學員們轉變觀念、強化責任感,用培訓學到的科學教子(孫)知識,讓家庭隔代教育真正出成效、結碩果、翻新篇,會上,四位優秀學員交流了隔代教育培訓心得體會。慈利縣龍潭河鎮關工委「家庭隔代教育(試點)家長培訓班」從2019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共完成了五大系統教育: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祖輩以身作則示範教育、感恩教育、《弟子規》及勤奮學習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共組織培訓42課時,參與家長達3066人次。
  • 白銀區:引文化活水 潤百姓心田 ‖ 宜養篇⑨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追求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願望越來越增強。這塊群眾文化主陣地伴隨時代變遷,見證了白銀區奮鬥發展的軌跡。 「2014年新場館建成後,我就來到這裡,為書畫愛好者們義務教授書畫技藝。據了解,白銀區文化活動中心新場地建成以來,場館涵蓋文藝活動、教育培訓、體育健身、文化交流、綜合服務等五大服務功能,為各類群眾文藝團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撐,現已成立合唱團、民樂隊、戲曲演出隊、舞蹈隊、秧歌隊、健身隊等8支星級隊伍,每天參加各種活動的文藝愛好者可達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連日來,為打好今年鄉村旅遊發展「主動仗」,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結合「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一邊大力提升園區環境面貌,一邊搶抓農時及早行動,戰「疫」、春耕兩不誤,為豐收描摹著濃濃底色。
  • 張佔倉:以專利高質量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
    張佔倉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領力量,近年來我省專利發明與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以此為新的起點,還要乘勢而上,從提升發明創新能力、加快轉化應用、加大研發投入等方面入手,推動智慧財產權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