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各地統籌資源,建設各具特色的師德師風建設基地,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模式,為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提供重要支撐。」2020新年伊始,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公布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名單,曲阜師範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單位,與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上榜。
作為孔子家鄉的師範學府,曲阜師範大學在辦學過程中積澱了深厚的師德教育資源,形成了鮮明的師德教育研究和平臺優勢,特別是學校率先倡議並啟動建設全國首座教師文化主題、師德教育特色的中國教師博物館,填補了國內空白,得到教育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
此次入選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基地,標誌著曲阜師大以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的特色實踐,書寫了師德師風建設時代答卷。根據建設方案,曲阜師範大學將著力發揮孔子家鄉師範大學獨特優勢,以中國教師博物館為特色平臺,以打造教育文物收藏、教育遺產研究、師德教育涵養、教師文化交流、公眾文化服務「五個中心」為總體要求,致力於不斷推出高水平的師德師風理論研究成果,探索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經驗模式,開發具有實效性的師德教育資源,加強師德師風情況監測和分析評估,為提高師德師風建設科學性貢獻「曲師擔當」。
中國教師博物館館內展陳設計
使命引領,繪就師德教育生動藍圖
紮根孔子故裡辦學興教六十五載,「師範」二字始終砥礪著曲阜師範大學的如磐初心,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學校的不渝使命。步入新時代,曲阜師範大學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自覺肩負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擔當;同時對標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與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部署,切實彰顯弘揚尊師重教風尚的新作為。
學校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曲阜師範大學自覺肩負「為國弘文」使命、深入實施「文化立校」戰略,將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與師德師風建設的時代命題相結合,中國教師博物館的藍圖即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依託孔子家鄉師範大學打造全國首座教師博物館,為民族留存文化記憶,為教育珍藏歷史遺產,為教師建好精神家園。」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戚萬學率先發出倡議,獲得與會人士一致認可———「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這一倡議站位高、立意遠,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重要講話精神的文化創舉,將成為彰顯山東文化擔當、文化特色、文化優勢的標誌項目」。
2018年4月,中國教師博物館專家論證會在曲阜師大召開,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時任)主持,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時任),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時任)、副司長黃偉,以及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全國相關高校的專家代表,共同為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大計建言獻智。大家一致認為,「由『教師鼻祖』孔子故裡的曲阜師範大學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象徵意義和昭示作用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將成為載入教育史、文化史的填補空白之作」。與會領導專家還從博物館建設的功能定位、布局設計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教育部對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高度重視,把其作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大舉措,要求將其「打造成為面向全國的師德師風教育基地、面向國際的教師文化交流窗口」,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專門赴曲阜師範大學視察指導博物館建設工作。山東省委、省政府對中國教師博物館寄予厚望,省委書記劉家義把曲阜師範大學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作為「善謀」典型給予表揚;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在第35個教師節前夕專程到中國教師博物館展館調研指導。此外,山東省教育廳將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列為向社會公開承諾辦好的重大事項,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多次調研指導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工作。
眾智激活思路,厚望激勵擔當。為把中國教師博物館的建設藍圖繪精繪細,曲阜師範大學明確了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五大中心」的具體目標:
教育文物收藏中心———收藏展示象徵教育和教師發展歷史、反映教育和教師活動的文獻、證照、教材、教具、建築遺蹟,古今中外教育人士的手稿、著作及工作生活用品等各類實物。
教育遺產研究中心———研究象徵教育和教師發展歷史、反映教育和教師活動的文獻、證照、教材、教具、建築遺蹟,古今中外教育人士的手稿、著作及工作生活用品等物質遺產,以及教育和教師政策、思想、制度等非物質遺產。
師德教育涵養中心———面向大中小學教師及青少年學生,構建「拜先師孔子以就道」「觀教師風物以悟道」「學教師典範以弘道」為核心的師德教育模式,彰顯博物館「教育」核心功能,助力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培養。
教師文化交流中心———面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展覽、論壇、聯盟等多種途徑,打造教師文化交流的人文高地和國際窗口,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公眾文化服務中心———面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澱傳統文化、凸顯教師文化、融合城市文化,幫助青少年和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尊師重教文化傳統,進一步增進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自舉辦首批文物展以來,中國教師博物館至今共計接待各類教師、青少年學生等6萬人次進行師德教育和教師文化體驗。
傳史勒功,賡續尊師重教光榮傳統
「願中國教師博物館成為全國教師之家。」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教授在得知曲阜師範大學的文化創舉之後,欣然受聘中國教師博物館榮譽館長並為之題詞。「曲阜師範大學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對於弘揚尊師重教傳統具有昭示性意義。」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先生,在參觀中國教師博物館時高度評價了博物館意義深遠的宗旨定位。
「為教師傳史、立言、勒功」———中國教師博物館的這一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同,也貫穿到規劃建設的全方位。
觀物以知史,透物而見人。根據教育部指示要求,曲阜師範大學在規劃中國教師博物館的建設時明確了要將「物」與「人」兩大主線結合起來,做到「以人帶物」「以物輔人」,依託各種教育文物藏品,展示教師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歷史傳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講好「教師故事」。
為此,曲阜師範大學堅持「開放建館」,在教育部、山東省等各級政府和部門支持下,全力推動文物、史料、檔案等募集和挖掘整理工作。一方面,通過教育部、山東省相關部門發動全社會力量予以支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向全國各地教育部門發出通知開展文物資料徵集工作,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紛紛給予大力支持,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向山東省教育和文博系統發出通知支持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有關單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以及北京、上海、江蘇、雲南、吉林、山東等地數十家博物館、紀念館的支持。
據悉,中國教師博物館目前已募集各類文物藏品3000餘件。走進中國教師博物館展廳,《孔子聖跡圖》及不同版本《論語》等珍貴文物,輝映著「至聖先師」孔子的仁師風採與教育思想;明代善本《周髀算經》、清代戒尺等不同時期的教材教具等一系列文物與史料,勾勒著教育發展的源遠流長、變遷演進;魯迅先生的任教聘書、陶行知先生的信札、葉聖陶先生的墨跡等一份份實物與圖文,彰顯著名師大家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2019年第35個教師節前夕,中國教師博物館成功舉辦首屆「中外教師杏壇會講」
見賢可思齊,涵養師德師風必須發揮好榜樣力量。中國教師博物館在展陳設計中注重貫徹以「人」弘「道」的理念,兼顧「厚古」與「重今」,既緬懷聖哲先師在教育上的豐功偉績,又凸顯做出卓越貢獻的當代教育工作者。從「一名師一展堂,一展堂一精神」、立體呈現古今中外名師風範的「名師堂」,到聚焦樸素面孔與身邊感動、謳歌新時代「大國良師」的「群像館」,中國教師博物館打造出主題鮮明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課堂」,讓參觀者領會感受到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歷史厚度、人文深度與時代溫度,更讓前來參觀的大中小學教師見賢明道,滋養立德樹人初心、堅定弘文勵教使命。自舉辦首批文物展以來,中國教師博物館一直對外免費開放,共計接待各類教師、青少年學生等6萬人次進行師德教育和教師文化體驗。
觀物、明史、見賢、立德,中國教師博物館在展陳規劃方面已經形成了「教師鼻祖」「教師風物」「教師典範」三大基本陳列,以及「中國的希望在教育」「中國各地教師風採」「中國教師走向海外」三大專題陳列,逐步構建了「拜先師孔子以就道」「觀教師風物以悟道」「學教師典範以弘道」為特色的師德教育模式。2019年11月,首家「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在中國教師博物館揭牌成立。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與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戚萬學共同為基地揭牌。
「中國教師博物館將面向社會發揮好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曲阜師範大學校長張洪海表示,學校將努力把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成為孔子故裡文化新地標、彰顯山東文化擔當新名片。
守正創新,探索弘揚師道特色實踐
「現代化教師教育體系建設面臨的主要痛點和難點是什麼?」「中、美兩國在教師教育方面最值得彼此學習借鑑的地方有哪些?」「工業時代的教育理論在資訊時代會有怎樣的走向與發展?」……2019年第35個教師節前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愛丁堡大學、日本巖手大學、烏克蘭教育科學院、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美國杜威研究協會、烏克蘭帕甫雷什中學等國內外教育與科研機構的知名教育專家、學界同仁,應中國教師博物館之邀,出席首屆「中外教師杏壇會講」,在孔子故裡碰撞中外智慧、縱論教師之道。
這是中國教師博物館的一次創新探索,旨在圍繞中外教育思想及教師工作的實踐,著眼當下教師工作的理論熱點和實際問題,運用「會講」這一中國古代的學術研討傳統,以「理論研討+實踐案例」的形式,研討教師教育振興、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教書育人的新時代課題。這一活動計劃固定在每年教師節前夕舉辦,凸顯「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的主旨,力爭打造成為推動教育思想和實踐創新、促進中外教師交流的高端學術平臺。
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既要「守正」———挖掘歷史資源、弘揚光榮傳統,也要「開新」———聚焦時代命題、探索特色實踐。
除了打造「中外教師杏壇會講」,曲阜師範大學還計劃依託中國教師博物館,結合學科建設、學術科研、學者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發揮好智庫作用。根據師德師風基地建設方案,曲阜師範大學將依託學校教育學、統計學等博士一級學科,以及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技術平臺,研究構建師德師風監測與評估的科學理論模型,開發集數據挖掘、分析、可視化呈現於一體的大數據平臺;同時基於問題導向,開展師德師風基本理論、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研究,推出有現實針對性、有政策諮詢價值的研究報告,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等相關單位提供諮詢建議和決策參考,為進一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建言獻策、當好智囊。
曲阜師範大學師生原創話劇《夫子》是國內首部呈現孔子教育事跡的話劇。2020年1月成功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活動計劃」
此外,曲阜師範大學在建設中國教師博物館的過程中還積極創新師德師風教育載體,依託孔子故裡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借力學校在孔子與儒學研究領域形成的特色和優勢,開發系列師德涵養體驗課程,現已推出青少年文化教育公益項目「杏壇學堂」,啟動了「師德公開課」和「教師大講堂」,打造了「師德講壇」、「曲園雅師」職業禮儀風採大賽、原創話劇《夫子》等精品文化項目。其中,《夫子》是國內首部呈現孔子教育事跡的話劇,以「教師」為孔子形象核心定位,再現孔子與弟子們的教學場景,重點表現其教育理念和師德風範,融合了話劇、音樂、舞蹈、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富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該劇現已公開演出3場,總觀劇人數超過3000人次。2020年1月,《夫子》成功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從倡議提出到藍圖敲定、從啟動籌建到聲譽遠播,打造中國教師博物館這一全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教師文化主題、師德教育特色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曲阜師範大學以善謀贏得開局、以善作引領實幹、以善成鐫刻擔當。2020律回春暖之際,傳來曲阜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的消息,既標誌著中國教師博物館的建設在加速奔跑中又一次「撞線」成功,也為曲阜師範大學在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中跑好新賽程、做出新貢獻蓄勢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