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奶奶」:更喜歡自己畫的向日葵

2020-12-20 剝洋蔥people

因為要告訴小孫女山楂樹長什麼樣,她拿起了小孫女的蠟筆。從此,與畫結緣。

常秀峰作品《向日葵》。圖片來自網絡

文|新京報記者 周世玲 實習生 陳麗金

編輯 | 郭琛 校對 | 柳寶慶

本文約2708字,閱讀全文約需5

常秀峰是一位目不識丁的農村老人,晚年偶然作畫,受人喜愛,被稱為「梵谷奶奶」,作品被名人收藏。8月1日,「梵谷奶奶」去世,享年83歲。

常秀峰的畫作均和生活了一輩子的河南農村有關。兒子江華曾說,媽媽用筆描繪了這個消失的村莊的碎片,「她的畫,是她的私人生活史」,寄託了她的鄉思。

「梵谷奶奶」葬禮特別,下葬那天,江華將老人的畫掛出,供前來弔唁的親友觀看,「傷感而美好」。江華說,生命雖逝,但作品卻延續和傳承了生命。

早年艱苦

1936年,常秀峰生於河南方城縣農村,自幼吃苦。1942年河南大饑荒,家裡曾為讓妹妹活下去而把她賣掉,家裡人也曾讓孩子去地主家要飯後,把破衣服翻過來穿,假裝另一個人再去要一次。

生活雖苦,但常秀峰生的六個孩子(最小的孩子由母親妹妹撫養),沒有一個夭折,而且堅決供孩子上學:「我一輩子不識字,吃了不少苦頭。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們上學讀書。」為此,她還曾遭村裡人排斥。她靠著養牛賣錢供孩子讀書,孩子懂事爭氣,兩個考上大學,三個高中畢業。

常秀峰遺照。受訪者供圖

年輕人離開了農村,留下兩位老人獨居。上世紀90年代常秀峰得過腦血栓,2001年丈夫去世後,她「老得很快」,生活失去極大的動力,這讓兒子心有不寧。但在家裡,她幾乎沒有閒下來,經營著家裡的果園,然後賣掉果實,一分一分地攢著,她要把錢留給孫輩。

2003年,在江華極力勸說下,常秀峰離開村子,第一次來到城市,到廣州生活。老人習慣了苦日子,在廣州生病也不捨得看病。以前冬天咳嗽得氣都喘不過來,都是這樣挺過來。她不願意吃中藥,覺得苦,江華黑著臉勸:「苦?有你過的日子苦?」

與畫結緣

在廣州,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照顧小孫女。因為要告訴小孫女山楂樹長什麼樣,她拿起了小孫女的蠟筆。從此,與畫結緣。

常秀峰畫畫的方法是「長得啥樣,就畫啥樣」。筆法毫不講究、什麼材料都敢用,蠟筆、彩色鉛筆、油畫棒等,一畫就畫一周甚至數月。

畫中多是對住了一輩子的農村的回憶,包括村裡的風景、村民的起居勞作。她畫家裡的老屋、畫夏天麥田的收割、畫自己以前帶知青學插秧,畫法拙樸。

常秀峰畫作《家鄉的秋天》(部分)。圖片來自常秀峰博客

她的筆觸濃烈,很少出現黑色筆觸。秋天的樹葉黃澄澄、樹上的花紅彤彤、葉子綠油油,南瓜是飽滿的黃色,草莓是鮮豔的紅色……

2006年,江華將畫傳到博客上,迅速紅遍網絡,常秀峰被稱「梵谷奶奶」。多家媒體相繼進行報導,還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義賣,她的作品被馬英九、世界著名攝影師斯魯本等人收藏。

畫家陳丹青曾評,畫中有「質樸的震撼和心靈純淨的體現」。斯魯本說「『梵谷奶奶』和我一樣,不是用機器和筆展示藝術,是用心。」畫展展出時有人評價,「看到的是孤獨、鄉愁」。

那些出生於鄉村、在鋼筋水泥鑄造的高樓之間穿梭打拼的異鄉人,都能從「梵谷奶奶」的畫作中生出共鳴。

江華在博客裡稱,那些山水、花草、小動物都是母親一生中見過並且時刻相伴的山區朋友。她畫了家裡的老屋,東倒西歪的,旁邊的老樹伸展著無數的枝椏,卻沒有葉子,這是媒體報導上提到的、為人印象深刻的一幅,有人分析,畫出了梵谷的風格。

常秀峰作品,江家老屋和古樹。常秀峰博客圖

她畫了向日葵,金燦燦的一支支豎在田地裡,天藍葉綠和泥地,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喜歡自己畫的向日葵,它長在土地裡,向著陽光,梵谷的向日葵,花腦袋耷拉著,梵谷生活一定很苦。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譚天曾用「偶合」來解釋梵谷和常秀峰畫作的相似,「這完全是自然貼近的偶合,他們都是對著自然對象畫下來的。」兩個人使用的繪畫材料接近是造成類似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所謂梵谷式的短旋筆,譚天認為是因為蠟筆的材質使常媽媽自然形成的手勢。「這與梵谷用油畫筆有意識地控制是有區別的」。

思鄉歸鄉

出名後常秀峰的生活沒什麼變化,仍圍著家人打轉。她的日程精確如原子鐘,早晨5點30分左右悄悄起床,在窗口看看外面的樹和天氣,以及下面的行人。後開始洗衣服、擦地板、做飯,等家裡其他人起床。她想念村裡,在廣州市中心的住所陽臺上種上蒜苗、豆角和番茄。

空閒時,常秀峰都在桌旁作畫。因為得過偏癱,畫一會手就會不由自主地抖動,畫畫時,老人完全沉浸其中,「有時候叫她是聽不見的,總是聚精會神。」

「她坐在陽臺上連外面都不看,在盤子裡的蠟筆頭尋找顏色,把1000多公裡家鄉山溝裡某棵樹的樣子搬過來。」江華看著老人作畫的身影,總想,她今天保不準,心緒又回家了。

常秀峰畫的村中景色。常秀峰博客圖

江華在博客裡稱,在母親的手裡,可能畫的就是哪條田埂上的。她甚至對人說:這個樹,是村子哪個地方的樹,旁邊有什麼等。但凡有人來問,她很愛為人解釋,畫裡畫的是家鄉哪裡。

2009年《梵谷奶奶的世界》畫冊出版,畫冊裡都是關於家鄉的畫,拿到書時,常秀峰說眼睛有點酸。

2012年,年近80的常秀峰堅持要回家,江華和其他兄弟姐妹商量,遷就著老人,讓老人在南陽的子女家住。

2015年之前,央視紀錄片頻道跟拍了一年的常秀峰鄉村生活。紀錄片裡,常秀峰思鄉心切,想回去,「房子水泥瓦裂個縫,漏水了就找個人補補」。丈夫忌日那天回去了,她拉著村裡人癟著嘴,心裡太想念了,「兒女們再孝順,我心裡總是想著這個家。人老了,七八十的人,這樹老葉子還落根呢,何況人呢是不是」。

常秀峰畫作《石榴樹》(部分)。圖片來自常秀峰博客

安詳離開

晚年常秀峰患上眼疾,醫生檢查完後,叮囑以後畫畫「每天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但畫擱那兒,「心裡特想著它」。2015年紀錄片拍完後,常秀峰就患腦血管疾病了,但在病床纏鬥期間,清醒能坐起來時,她仍要拿筆練手。

進入2019年,老人的狀態變差,7月底基本是彌留昏迷狀態,經醫生診治評估,子女們把常秀峰送回了家。村裡人拾掇院子,將一米多高的荒草拔掉,接水管進院子,迎接老人回去。8月1日凌晨,老人去世。

生命消失的過程很「神奇」,江華描述,突然就沒有了,因為母親處於昏迷狀態,應該是比較安詳、沒有痛苦的,「就像生命的油燈,風輕輕把它吹滅了」。對家人來說,這是難以割捨且傷感,但對於長期與疾病糾纏的老人,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常秀峰去世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江華稱,這大概來自於一種共鳴,共鳴來自於純粹的情感表達的稀缺。這種純粹,得到周圍的呵護,是不分階層的傳遞。還有一個點評稱,這種純粹,就好比,孩子們「看山是山」,老人「看山還是山」,我們這些中間的人呢?心裡裝的東西太多了——「看山不是山」。

家人為常秀峰舉辦了一場區別於傳統的葬禮,現場掛出老人生前畫作。前來弔唁的親友,看著老人繪出來的大自然還安然在眼前,「傷感又美好」。

江華說,老人留下一筆抹不掉的財富,這不只是子女的遺產。他覺得自己很幸福,有這樣一個老媽。看到她的作品,再將自己的驚喜傳遞給周邊人。生命離去了,但作品沒有離去。

洋蔥話題

你最喜歡梵谷奶奶的那幅畫?

相關焦點

  • 「梵谷奶奶」生前評價梵谷:他畫的向日葵沒我好,擱在花瓶裡會死
    83歲的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今年春節,她在病床上還曾想拿起畫筆。8月1日,南都記者從「梵谷奶奶」常秀峰的兒子江華處獲悉,梵谷奶奶常秀峰於8月1日凌晨因病逝世。江華告訴南都記者,梵谷奶奶常秀峰將於8月3日安葬於老家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楊家莊村江家村民小組。江華稱,老太太逝世前沒有遺憾。
  • 名畫圖鑑|梵谷為什麼喜歡畫向日葵?
    起初,梵谷深受傳教士父親的影響
  • 鮮花那麼多,梵谷為什麼偏愛畫向日葵?
    提起向日葵,我們常常能想到梵谷。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梵谷一生中一共創作過11幅《向日葵》,我們在課本上經常看到的只是被展示在梵谷美術館的那一幅。而梵谷之所以這樣熱愛畫《向日葵》,是因為他認為黃色是太陽的顏色,而陽光又象徵愛情。
  • 梵谷畫了11幅《向日葵》,其中隱藏什麼秘密?
    無論是迎風搖擺的樹冠,還是璀璨迷離的星空;無論是樸素農人生活場景,還是濃烈奔放的花草;梵谷用狂野的色彩在畫布上自由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梵谷所追求的不是世界原本的面目,而是自己感知的另一個世界。為什麼你會覺得畫面上的風景人物失真?那是因為他內心的風暴正在聲嘶力竭地吶喊,畫筆和顏料摧枯拉朽之後留下風暴後的印記。梵谷痴迷熱戀向日葵,好友高更還為他創作了一幅《梵谷畫向日葵》的畫。
  • 梵谷和他的《向日葵》
    * 梵谷童年時期經常被家人送去寄宿學校,但是敏感的他不喜歡寄宿學校的氛圍,更希望得到家人的認可和喜愛。曾經離家出走來反抗家人。* 在海牙古皮爾公司做學徒,但是沒有多久被流言打壓,被迫離開。《向日葵》就是1888年-1889年梵谷在法國阿爾居住時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公認的一共有7幅作品,分貝畫了3朵,12朵,15朵向日葵。
  • 7位油畫家受梵谷「向日葵」啟發,畫了7幅葵花,哪一幅更接近梵谷
    畫了四幅向日葵油畫,梵谷打算用這些畫裝飾高更的房間。梵谷,油畫《向日葵》上面這幅是荷蘭大師的其中一個版本。這張畫一直以來被無數次複製,是廣為人知的向日葵。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後來的藝術家們並沒有簡單地照抄梵谷的作品,而是採用了他的主題,並以自己的個人風格進行了重新詮釋。
  • 每日一畫|梵谷《十五朵向日葵》
    梵谷《十五朵向日葵》1886年,梵谷跟隨弟弟提奧來到巴黎,結識了高更,畢沙羅、塞尚等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畫家,這是他創作風格的轉折,梵谷熱情邀請高更到自己的畫室一同創作,高更欣然答應。為了迎接好友的到來,梵谷特意畫了兩幅《向日葵》來裝飾畫室,他激動的寫信給弟弟:「我盼望高更的到來,我要把畫室裝潢起來,除了大向日葵,什麼都不要……」 高更對梵谷的向日葵讚賞有加,他曾說:「在黃色的房間裡,帶紫色圓環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色的背景前,花梗浸在黃色的壺中,壺又放在黃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是畫家的籤名:文森特。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梵谷的《向日葵》
    梵谷畫過不少以向日葵為題材的畫。其中有一張名為《向日葵》的畫被公認為梵谷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但這張畫有一段故事卻是鮮為人知。1888年的夏天,梵谷邀請他的朋友也是畫家的高更去他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的家小住,當年梵谷準備把他在阿爾的家搞成一個藝術家靜居、共同創作之處,高更到達後,住進為他準備的客房,看到房內布滿了梵谷的畫,其中有一張《向日葵》,瓷器花瓶盛滿花朵,短粗的筆觸把向日葵畫得生氣勃勃,鮮豔的黃色更是激情四射。
  • 72歲老太畫了一棵向日葵,看到作品後,網友醉了:梵谷在世
    鄧瑞華女士還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叫做木子奶奶。木子奶奶45年出生,如今已是70古來稀的老人了。木子奶奶出生在江西省黎川縣,老家就在景色秀美的武夷山下,後來木子奶奶搬到了大連。木子奶奶和我國所有的普通女子一樣,一生都在忙碌。年輕時,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成家了以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日子就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
  • 梵谷的《向日葵》都開在了哪兒
    梵谷非常喜歡向日葵,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谷來說,向日葵代表了陽光又象徵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梵谷採摘了一些回到畫室,創作了在巴黎階段的四幅《向日葵》作品,用色偏暗。在這些向日葵的畫法中,梵谷加入了非常多的技法。1887年11月,剛從馬丁尼克島回來的高更走進夏雷大廈,當時這裡正在展出梵谷的畫,其中《向日葵》受到了高更的關注,這次畫展梵谷一敗塗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高更欣賞這幾幅《向日葵》。
  • 梵谷向日葵的臨摹步驟
    大叔我很喜歡梵谷先生的畫,欣賞他畫敬佩他追求藝術的精神,當然還非常的羨慕他的天賦,一個人能夠用八年時間走上人生巔峰,這其中的滋味估計只能梵谷先生自己品味,今天大叔要畫的這張畫是梵谷先生非常出名的向日葵,向日葵象徵著陽光、蓬勃的生命力,雖然以自殺(也許是他殺)結束生命的梵谷先生,其實是一個非常熱愛生命和追尋生命真諦的大畫家
  • 梵谷向日葵看得懂價值連城,看不懂不如地攤畫,抽象畫更表現內心
    當聽到向日葵時,或許會想到一幅向日葵的景象,滿田野的向日葵確實很漂亮,但聽到梵谷時,心裡的向日葵會變得不平常,梵谷所繪製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作品分別繪製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而且表現流露出的信息很是抽象,和大家一起欣賞一組作品,領略領略抽象畫
  • 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
    梵谷畫中的向日葵色彩金黃,充滿了生的欲望,好像在燃燒,感情筆觸如此飽滿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陽之花。畫向日葵即畫太陽,也是自畫。太陽、向日葵及梵谷融成一體。梵谷和向日葵譜出相濡以沫生命與共的藍與黃交響樂章,是其悲劇一生的象徵物。《向日葵》堪稱梵谷的化身,它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梵谷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
  • 把梵谷的向日葵畫成創意線描,同樣很漂亮!
    梵谷是世界公認的大師,《向日葵》那他的代表作品,這幅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反映了梵谷對美好生活強烈的嚮往。今天讓我們走進大師,用裝飾線描的手法來表現這幅作品。在繪畫的過程中,看看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繪畫工具:碳素筆或黑色鋼筆。
  • 梵谷《向日葵》紀念幣,太驚豔了!
    而梵谷最好的朋友保羅·高更是認為:《向日葵》是最能體現梵谷風格的一幅畫作。今天行長給大家帶來梵谷《向日葵》銀幣,完美復刻了這幅藝術巨作,充滿藝術氣息,精美絕倫。這副《向日葵》是他為了迎接好朋友保羅·高更的到來而畫的,充滿了張力。整幅畫採用了明黃色作為基調,像正午的太陽,熱情洋溢、飽含希望。每當看到這幅畫,都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就像是生命最初的一束光,每當你墜入黑暗想放棄的時候,這束光就會給你帶來希望,鼓勵你積極向上。
  • 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只知道一幅的你out了
    1886年2月,梵谷來到巴黎,與弟弟提奧一起居住在蒙馬特,當時提奧正經營一家小畫店,與印象主義畫家保持著良好關係。1887年,梵谷先後創作4幅向日葵,高更在看到後給予了高度評價,還未成功出售過一幅畫的梵谷為此異常欣喜,這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 梵谷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們都在哪裡?
    這幅畫從桌子、到花瓶、到背景、再到主題,幾乎全部都是黃色。可以說是梵谷「最黃」的向日葵在花瓶的正中,畫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Vincent。據說這也是梵谷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中,作為區別,梵谷將桌子與背景的分隔線畫成藍綠色,署名也更加深,用了同一種顏色。而花蒂和花蕊的綠色也更加鮮豔。
  • 梵谷:痛苦便是人生,逆境中畫出的杏花,不再有向日葵的熱烈奔放
    梵谷飽受創傷,卻始終執著追求藝術,在逆境中尋找自己的陽光,化世間痛苦為熱情洋溢的美。他畫中的色彩奔放而誇張,他喜歡田野風光,喜歡自然中飽含希望和光明的事物。那幅著名的《向日葵》就像是凝固的陽光,誠摯而熱烈地綻放著生命,梵谷以高亮度的黃色揮灑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當他情緒不安定時,這種明亮的色彩就成了傳達他追求光明的情緒。
  • 梵谷究竟花了多少幅《向日葵》?
    梵谷是一位具有歷史責任感的藝術家,他是後印象派畫家的先驅,他的作品和對藝術的熱愛深深的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向日葵》是梵谷的代表作之一,他似乎非常喜愛畫向日葵,那麼梵谷一生中究竟畫過多少《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做過統計,並認為梵谷大約畫過六幅《向日葵》。最初梵谷畫了四幅油畫《向日葵》,畫面上的向日葵數量不一,其中一幅畫中僅有三朵向日葵,另一幅中有五朵向日葵,剩下的兩幅分別有十二朵和十四朵,在1888年創作的十四朵《向日葵》被公認為梵谷的代表作,並拍賣至395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