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黃麴黴毒素一直以來都是人體肝癌產生的主要原因,其發現於1960年,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鑑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
黃麴黴毒素一直以來都是人體肝癌產生的主要原因,其發現於1960年,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鑑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B22a和GM2a等。
黃麴黴毒素屬於劇毒物質,其毒性超過眼鏡蛇和金環蛇的毒汁等,比氰化鉀毒性高100倍以上,比砒霜大68倍。它也是目前已知主要致癌物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致癌作用極為嚴重。
黃麴黴毒素的熱穩定性非常好,常規烹調和加熱法不易分解。世界範圍內黃麴黴毒素的主要存在於穀物、堅果和籽類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存在黃麴黴毒素的可能性較高。
黃麴黴毒素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農作物在田間未收穫前被黃麴黴等產毒菌浸染,在適宜的氣溫和溼度等條件下繁殖並產毒,或未經充分乾燥,在儲藏期間產生大量毒素。
食用油也存在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但通過原料篩選、鹼煉、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黃麴黴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黃麴黴毒素一旦進入人體後,在肝臟中的量較其他組織器官為高,說明肝臟受黃麴黴毒素的影響較大。腎臟、脾臟和腎上腺也可檢出,但肌肉中一般不能檢出。既然黃麴黴毒素主要在肝臟內代謝,那麼其危害性主要在於對肝臟組織的破壞。
當短期內大量攝入黃麴黴毒素時,會導致人體產生急性中毒,導致肝臟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人體長期少量攝入黃麴黴毒素時,可造成肝臟出現慢性損傷,如肝實質細胞變性、肝硬化等。黃麴黴毒素可誘發多種癌,特別是肝癌,另外還可誘發胃癌、腎癌、結直腸癌、卵巢癌等。
黃麴黴毒素中毒的症狀一般為一過性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中毒症狀,嚴重者出現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所以當人體產生這些症狀時,要及時的到專業的肝病專科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確保自身的肝臟健康安全。
作為西南地區重要肝病診療基地的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為積極響應2020年全國愛肝日主題「參與愛肝行動,共創美好前程」的號召,為了更好的幫助廣大的肝病患者克服困難,解決疫情期間肝病患者就診難,檢查難、買藥難的局面,特地開展了幫助貧困肝病患者進行規範診療,為肝病患者提供醫療救助,並通過不斷規範醫療行為、推廣診療技術,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等一系列活動。
若是人們對於本次活動有所疑問,可撥打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的門診電話進行諮詢問診,也可直接到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解放路一段梁家巷十字路口的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門診部參與活動及諮詢詳情。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