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今年以來,北京通州城管在全局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引導屬地變被動執法為主動服務,引入「721工作法」,爭取讓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10月23日《北京青年報》)
長期以來,城管作為執法機關,因部分城管人員暴力執法事件頻出,使得其常常成為「過街老鼠」,引來公眾質疑聲一片。2016年8月,住建部首次倡導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要求各地改變工作方法,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這種以「服務」為主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城市管理工作中多了些「溫情」,少了些「強制」,讓公眾多了理解,多了配合,讓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解決,使得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更受認可。
「721工作法」改變的是人們對城管的「固化」形象,消除的是執法人員與公眾之間的「鴻溝」。在傳統的執法過程中,部分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缺乏耐心,變強制執法為暴力執法,讓城市管理部門與攤販之間「結怨」頗深。這種簡單粗暴的執法行為的頻頻出現,帶來的是人們對城管人員固化的負面認識,也讓攤販與城管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這勢必又會導致執法難度的進一步加大,同時導致問題屢禁不止,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而「721工作法」的實施將從源頭上解決這個難題。「70%的服務」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治理的方法,讓城管部門由事後被動反應變為事先的主動服務,讓執法人員由一個「純粹的執法者」多了一個「服務者」的身份,讓整個執法過程不再是「簡單粗暴,一拆了之」,而是多了「溝通、交流、協商」的過程,「10%的執法」成為了不到萬不得已才使用的「兜底手段」。這種更具人性化的行政方式,必然獲得公眾的接受和點讚。以北京通州區城管為例,今年以來,通州城管收到來電錶揚、感謝信、錦旗610件次,「721工作法」的實效讓人欣慰。
當然,並不是只要實行了「721工作法」,所有城管部門都能夠和通州城管一樣,達成「轉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的目標。一個方法是否有效,關鍵之一便在於方法的執行者。各地在推行新的工作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城市管理人員的準入門檻,將不文明的、素質較低的人員直接「拒之門外」,從根本上提高執法隊伍素質,防止出現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影響方法施行效果的情況。同時,各地有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城管執法過程的監督,通過監督來促進城管部門貫徹新方法,促成作風轉變。
文/張哲浩(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