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如果從拜神的角度,無論從一神崇拜還是多神崇拜,在漢民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大氣候。雖然,在中國也有很多神話傳說,但相對其他民族的神話傳說,比如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國的神話傳說缺乏系統化,不是一個整體,要麼存在於《山海經》這類古籍裡,要麼存在於民間傳說或道教文化,神與神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如盤古創世(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等等,幾乎每一個神都是孤立的存在。而祖先是一個宗族的根,繼而發展成部落,甚至一個民族,這樣也漸漸形成了一個系統,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神,更有跡可尋。如此看來祖先相當於神祇的功德,那麼祖先的死就不能視作死,而是升天了,加入了神的隊伍,所以崇拜祖先就等同於崇拜神。
皇帝,是中華民族認定的共祖,一個重要的原因,皇帝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這在《國語》、《山海經》、《史記》等文獻裡都有記載。皇帝開疆闢土,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制止了部落間的長期混戰,建立了國家制度的雛形……在皇帝之前,亦有神農氏炎帝,只是炎帝更接近傳說中的人物,其真實性還待考證。炎帝的「嘗百草」,「耕而作陶」,為漢民族農耕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故今人都以炎黃子孫自稱。由炎黃一路下來,宗族制度更加完善,地位也愈發顯得重要。沒有宗族,也就沒有民族,也就沒有國家。而每個宗族又都有自己值得崇拜的祖先,他們為子孫後代的繁衍發展都作過重大的貢獻。為此還形成專門祭拜的節日,比如中元節,清明節,冬至……可知對祖先的重視程度,不過是希望已然成神的祖先庇佑後人。由此可見,漢民族是個注重實際的民族,也可以說是一種民族心理。不是我們沒有信仰,只是這信仰更貼近生存之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信仰,更能帶來持久的和平,消減許多的戾氣和侵犯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