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祖先崇拜的起源和民族心理

2020-12-22 與君未央

都說中國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如果從拜神的角度,無論從一神崇拜還是多神崇拜,在漢民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大氣候。雖然,在中國也有很多神話傳說,但相對其他民族的神話傳說,比如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國的神話傳說缺乏系統化,不是一個整體,要麼存在於《山海經》這類古籍裡,要麼存在於民間傳說或道教文化,神與神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如盤古創世(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等等,幾乎每一個神都是孤立的存在。而祖先是一個宗族的根,繼而發展成部落,甚至一個民族,這樣也漸漸形成了一個系統,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神,更有跡可尋。如此看來祖先相當於神祇的功德,那麼祖先的死就不能視作死,而是升天了,加入了神的隊伍,所以崇拜祖先就等同於崇拜神。

皇帝,是中華民族認定的共祖,一個重要的原因,皇帝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這在《國語》、《山海經》、《史記》等文獻裡都有記載。皇帝開疆闢土,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制止了部落間的長期混戰,建立了國家制度的雛形……在皇帝之前,亦有神農氏炎帝,只是炎帝更接近傳說中的人物,其真實性還待考證。炎帝的「嘗百草」,「耕而作陶」,為漢民族農耕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故今人都以炎黃子孫自稱。由炎黃一路下來,宗族制度更加完善,地位也愈發顯得重要。沒有宗族,也就沒有民族,也就沒有國家。而每個宗族又都有自己值得崇拜的祖先,他們為子孫後代的繁衍發展都作過重大的貢獻。為此還形成專門祭拜的節日,比如中元節,清明節,冬至……可知對祖先的重視程度,不過是希望已然成神的祖先庇佑後人。由此可見,漢民族是個注重實際的民族,也可以說是一種民族心理。不是我們沒有信仰,只是這信仰更貼近生存之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信仰,更能帶來持久的和平,消減許多的戾氣和侵犯的野心。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祖先,我想對你說。。。
    中元節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習俗起源萊蕪的中元節的習俗相傳起源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 古人把青蛙當祖先、當神崇拜是為什麼?
    圖騰是遠古人對自然界的生物崇拜甚至當作祖先的一種原始文化。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民族有不同的動物崇拜心理,我們常知道的龍和鳳便是其中翹楚。但是除了龍鳳之外,還有很多民族對其它的諸如鳥類(商朝)、蛇類(古越人)、母猴(瑤族)等等有崇拜心理,甚至還有很多民族崇拜青蛙甚至當青蛙為自己的祖先。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和祭祀淺談
    在我們中國人心裡,要對自己的長輩要能夠孝敬尊重,在過年以及清明的時候,都會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因為在我們的眼裡,早已經把祖先看成是種族延續的根本。在中國還是處於遠古時代的時候,人們就非常尊敬自己的祖先了,後來,在周到的時候,推崇宗法制,這時候祖先崇拜成為一種官方的制度,老百姓開始普遍尊崇祖先,無論是上到尊貴的皇帝、貴族,還是下至普通的百姓,都會祭祖。因為地域寬廣,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習慣風俗的多民族國家,雖然這56個不同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等上面存在差異,但是都會以各自獨有的方式來祭祀自己的先祖。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成俗的流程。
  • 《禮經》:天神崇拜,祖先崇拜
    大家好,我是王達智,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禮經》: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在所有祭祀對象中,禮經是把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放在首位的,並從哲學的天道及人情角度對天神和祖先崇拜作出解釋,試圖把哲學和宗教結合起來。祖先祟拜與宗法制度聯繫更為緊密,政治權力與祖先祭祀權密切結合是周代的權力模式,宗法制度下的祖先崇拜,被作為「禮」而賦予了法的性質,並由此形成等級森嚴的祖先崇拜制度。《禮記·王制》說:「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庶人祭於寢(庶人無一廟,祭祖在家中舉行)。」可見祭祖的廟制是有等級的。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4)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了,關於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祖先崇拜與中國傳統節日
    特別在大中華地區,祭祀祖先與祭祀神靈一樣重要,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神靈的祭祀也和祖先崇拜有關,我們耳熟能詳的神靈,像女娃、玉皇大帝……甚至佛祖都能作為人類最年長的祖先,是人們共同的祖先。無利不起早的人們,對於神靈的祭祀總和一些利益追求有關,求財求好運是永遠不變的主題,但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我們,對於祖先崇拜,更多地來自於對先人的思念與尊敬。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來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上墳掃墓,焚燒冥紙,祭祀先人的傳統習俗。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
  • 今天七月十五中元節,為何民間說是三個節日?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中元作》中的名句,表達的是中元節到來之際,詩人用清新脫俗的想像力,對「玉鏡臺」虛無縹緲的意境刻畫,正符合中元節的氣氛。 中元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最大的內涵體現便是寄託哀思。人們會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
  • 為何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都在這一天
    鬼節的產生源於人對祖先的崇拜與信仰,通過祭拜先祖亡魂緬懷先人,同時也為今人祈福。因此,這三個節日營造了一個人魂對話的氣氛,了解了這三個節日的意義與內涵,那麼這三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民間就會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之前完成祖先燒香、燒紙錢的活動。人們還要用新米供奉祖先,以此告知祖先今年的秋成,另外還要祭掃新墳,希望逝者安息。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中元節已至,這些民間禁忌你可知道?晚上出門要注意
    時值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和「七月半」,在佛教則叫做「盂蘭盆節」,日本那邊因為佛教興盛,所以一般也稱呼中元節為「盂蘭盆節」。那麼這個節日到底是做什麼的,起源又是什麼呢?華夏自古以來宗教信仰比較自由,很多人現在也是啥都信,也啥都不信的一個情況,但是我們中國人安土重遷的鄉土情結特別重,擁有久遠的祖先崇拜。
  • 又到一年中元節,你給祖先燒紙錢了嗎?
    家裡的老人們掐指一算,今年的中元節開始了。雪媽買了七八十個封包,稱了幾斤紙錢,又買了香燭。回到家中,開始寫封包的工作。先在封包的正中間寫上去世的長輩或親人名諱及尊稱,然後在封包左邊填寫農曆年份、月份和日期,在右邊寫上在世後輩們的姓名。寫好封包後,將拆散的紙錢摺疊整齊,塞進封包當中。
  • 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是幾月幾日嗎,中元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 被遺忘的節日,七月十五祭祖先,就是傳說中的中元節
    現在人一般是不過中元節的了,所以也就不知道中元節的一些民俗習慣了。事實上,中元節其實是每年中的第二個清明節吧。就像清明節認為,祖先的靈魂其實沒有遠去,還在靜靜地關注著子孫們一樣。中元節在古代的風俗習慣上也和清明節一樣。到了這一天,怎麼會祭拜祖先,將其作為家族性的禮儀活動。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但中元節所祭祀的「鬼」,不單純指祖先親人,還包括孤魂野鬼。中元節其實來源於道教,而它的前身則為民間的「秋嘗祭祖」,包括佛教的「盂蘭盆節」亦早於中元節而誕生,只是伴隨著歷史的演進,俗道僧三流合一,也給世人帶來積極的富含人情味的精神內核。一、中元節簡介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其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及相關時祭,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中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和習俗    今兒是民間傳統的「中元節」,要說這節,還真挺有說頭,因為它跟除夕、清明、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        這就是中元節的來歷。
  • 中元節—緬懷祖先,感恩萬物,同體共生
    01緬懷祖先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祀節日。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懷念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是古代的「孝親節」,偏重於情感上對祖先感謝與追思。
  • 中元節是否該給祖先燒紙錢?
    中元節快到了,正安排著要去祭拜祭拜祖先。去買東西的時候,經常聽見有些人會爭吵;一個人說說:「中元節要到了,要安排個時間祭拜祭拜祖先了。」另一個人說:「祭拜什麼啊?你又不在老家,哪有時間啊;再說那都是迷信,不需要。」像這一類的情況,是當下社會很多年青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