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經》:天神崇拜,祖先崇拜

2020-12-24 王達智聊一聊

大家好,我是王達智,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禮經》:天神崇拜,祖先崇拜。

在所有祭祀對象中,禮經是把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放在首位的,並從哲學的天道及人情角度對天神和祖先崇拜作出解釋,試圖把哲學和宗教結合起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禮經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都是以宗法主義思想為其核心思想,都從不同的角度為宗法娜度的合理性作出論證,為宗法制度提供神學依據和哲學依據。以求達到鞏固宗法制度,也即鞏固貴族統治的目的。

在禮經裡,諸天神中地位最高的是天(天帝),周王為了表示自己受天命而王天下,自康王以後號為「天子」,周王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天帝,也要求普天之下民眾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他自己,忠於天子,也就是忠於天帝。對天神、地抵、物魅的崇拜,實際上屬於炭括了許多自然現象的自然崇拜,天地萬物諸神被人格化以後,也就有了如同社會生活中那樣的上下尊卑的等級之分。《禮記·曲禮下》對天子、諸侯等各級貴族祭祀自然神的對象、祭祀的時間、次數、祭品及主祭者等都有明文規定,祭者與被祭者要與宗法制度中的等級關係完全配合,如果崇拜了與自己等級不相符合的神靈,就叫「淫祀」,就是「非禮」。可見以天神為中心的自然崇拜,是宗法等級制度在宗教事務中的反映。

祖先祟拜與宗法制度聯繫更為緊密,政治權力與祖先祭祀權密切結合是周代的權力模式,宗法制度下的祖先崇拜,被作為「禮」而賦予了法的性質,並由此形成等級森嚴的祖先崇拜制度。《禮記·王制》說:「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庶人祭於寢(庶人無一廟,祭祖在家中舉行)。」可見祭祖的廟制是有等級的。此外,貴族宗廟祭祀的斷絕或祭主的變更,與政權的喪失或易主也成為一致的現象。為了從精神上奴役人民,使人民自覺服從宗法制度的統治,貴族統治者不能不更多地依賴宗教的力量,所以禮經將宗教祭祀中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放在首位,並著重從中引申發揮宗法主義思想。

禮經在對宗法制度作出哲學論證時,主要使用的天道和人情兩個範疇。《禮記》中提到天道、人情的地方比較多,如《禮運》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禮義也者……所以達天道人情之大竇也(竇,孔穴,意為用禮來疏通天道人情的關係)。」《喪服四制》說:「凡禮之大體,體天地(以天地為本),法(取法)四時(四季),則(仿效)陰陽(指陰陽之變化),順(順應)人情,故謂之禮。」可見(禮記)是將「天人合一」的思想作為其哲學論證的起點。《禮記》認為,天地、陰陽、四時、鬼神的產生,是由於宇宙間「大一」之氣的分化、運轉、變化和組列所致,天由陽氣凝成,以日月普照萬物,地由陰氣凝成,以山川為出氣的孔洞,五行與四時相配,形成十二月,天道是一個有規律地循環不已的過程,這是(禮記)中的天道觀,但它這種天道觀,是用來為論證宗法制度服務的。《孔子閒居》說天有四季循環,有雨露風霜,這些自然界的規則,正是王者教化的依據。《樂記》說樂表現自然的和諧,禮表現自然的秩序。此類解說不一而足。

總之,在禮經中,一切自然現象都體現了宗法意義,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禮的制定不是源於社會發展的本身,而是源於天象的運行和自然規律的啟示。所以,對天神的崇拜是「大報本反始」的行為,「尊天親地」的目的,是「教民美報(對天地作出完美的報答)」(《郊特牲》)。而「天子者,與天地參(三),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經解》)天地人三者,天子是人的表率,其德行可以比天並地,故與上天下地並列而為三,天子恩被萬物,光照四海,天子的統治代表天意,違背天子,就是違背天道。

此外,禮經還從人情的角度為宗法制度作出論證,它除了把祖先祟拜說成是合乎人之常情外,還對人情作出新的解釋。這就是《禮記》在論人情時,常常使用「人情」、「人性」、「人心」三個概念,其實這些都是泛指人的心理狀態,《禮記》主張從心理內部控制人的感情,使之合乎宗法制度。《樂記》說:「人生(性)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受外物的刺激)而動,性之欲也(本性中的一種衝動),物至知知(王念孫說上『知』為『心智』之『知』,下『知』是應接之意,此句說外物和那衝動的智性相接觸),然後好惡形焉(便表現出好惡兩種慾念)。好惡無節(不能節制)於內,知(指所接觸的外物)滲於外,不能反躬(自我反省),天理滅矣。夫物(外物)之感人(刺激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物至而人化物也(那就等於接觸外物而人亦隨之變化),人化物也,滅天理而窮(追隨)人慾者也。」

這就是說,如果不對人因受外物刺激而產生的種種欲望加以節制,社會秩序就將遭到破壞。因此,《禮記》提出要對人情作出種種控制和規範,將之納人禮的軌道,促使人們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性去履行宗法倫理,維護宗法制度。

總而言之,禮經中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都是為宗法制度張目的。祀天報祖是以「孝思」為核心的。而「孝」的最終歸宿,亦在於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制度。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祖先
    由於「家國同構」的社會模式貫徹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社會,因此在孕育了濃烈的「家國情懷」的同時,也衍生出一個重要的信仰現象,那就是祖先崇拜。要說中國敬重祖先,祖先崇拜幾乎已經上升宗教信仰的高度。中國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終極關懷也就存在嚴重欠缺。
  • 祖先崇拜與中國傳統節日
    祖先,顧名思義就是逝去的先人。古人由於對生死有一種無法掌控的幻想,想當然地認為人死之後就能獲得一種超越常人的神力,由此產生一些懷念祖先、紀念祖先的儀式。特別在大中華地區,祭祀祖先與祭祀神靈一樣重要,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神靈的祭祀也和祖先崇拜有關,我們耳熟能詳的神靈,像女娃、玉皇大帝……甚至佛祖都能作為人類最年長的祖先,是人們共同的祖先。無利不起早的人們,對於神靈的祭祀總和一些利益追求有關,求財求好運是永遠不變的主題,但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我們,對於祖先崇拜,更多地來自於對先人的思念與尊敬。
  •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和祭祀淺談
    在我們中國人心裡,要對自己的長輩要能夠孝敬尊重,在過年以及清明的時候,都會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因為在我們的眼裡,早已經把祖先看成是種族延續的根本。在中國還是處於遠古時代的時候,人們就非常尊敬自己的祖先了,後來,在周到的時候,推崇宗法制,這時候祖先崇拜成為一種官方的制度,老百姓開始普遍尊崇祖先,無論是上到尊貴的皇帝、貴族,還是下至普通的百姓,都會祭祖。因為地域寬廣,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習慣風俗的多民族國家,雖然這56個不同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等上面存在差異,但是都會以各自獨有的方式來祭祀自己的先祖。
  • 古人把青蛙當祖先、當神崇拜是為什麼?
    圖騰是遠古人對自然界的生物崇拜甚至當作祖先的一種原始文化。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民族有不同的動物崇拜心理,我們常知道的龍和鳳便是其中翹楚。但是除了龍鳳之外,還有很多民族對其它的諸如鳥類(商朝)、蛇類(古越人)、母猴(瑤族)等等有崇拜心理,甚至還有很多民族崇拜青蛙甚至當青蛙為自己的祖先。
  • 中元節,祖先崇拜的起源和民族心理
    如果從拜神的角度,無論從一神崇拜還是多神崇拜,在漢民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大氣候。雖然,在中國也有很多神話傳說,但相對其他民族的神話傳說,比如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國的神話傳說缺乏系統化,不是一個整體,要麼存在於《山海經》這類古籍裡,要麼存在於民間傳說或道教文化,神與神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如盤古創世(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等等,幾乎每一個神都是孤立的存在。
  • 《說文解字》第六課:先民從神明崇拜向祖先崇拜轉化又造了幾個字
    我們知道,祠堂是供奉祖先的,而廟宇是供奉神明的,如果沒有學過造字法,這個問題或者是個問題,但當我們學習《說文解字》幾課之後,就會明白,人類的祖先是先從敬奉神明開始的,因為他們在造漢字的時候,首先是造了一批跟神明有關的字,然後才開始造跟祖先有關的字。
  • 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一)早期太陽崇拜與太陽鳥在中國,黃河域、西南和華南等地都發現日神信仰和太陽崇拜的文物,如廣西左江流域、雲南滄源和四川珙縣的崖畫,這些證明中國遠古時期普遍存在著太陽崇拜的現象和遺蹟。在中國遠古時期,甚至還存在著一元日神信仰的現象,太陽崇拜似乎是較之祖先崇拜為更普遍和重要的信仰之一。
  • 「最帥狀元」折射顏值崇拜
    如此之大的差異,正是突出了人們對顏值的崇拜。青年才俊,才子佳人,這些與美好相連的詞彙總是離不開顏值,這說明從我們的祖先開始,就已經有了對美好長相的崇拜。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一點也不錯,誰還不能喜歡好看的東西嗎?但是對美的追求和顏值崇拜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從「人醜就要多讀書」到「顏即正義」「你美你說的對」,這些網絡流行語無不反映著人們對高顏值的崇拜。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生殖崇拜過渡到父系社會,崇拜物向「蛇、鳥」等象徵男性生殖器的動物形象轉變。圖騰崇拜由動物形象向半人半獸過渡。再逐漸向女性和男性的「人形」轉變。祖先崇拜由半人半獸過渡到人,再定格為男性神。男性祖先的確立是父權社會的標誌。
  • Y染色體真的值得崇拜嗎?探秘姓氏崇拜的遺傳學含義
    姓氏崇拜在本質上不過是Y染色體崇拜,那麼Y染色體真的值得崇拜嗎?現代遺傳學給出了與傳統觀念大相逕庭的解釋。「孔子後裔」的爭議筆者在2009年3月5日出版的《環球科學》雜誌上曾發表一篇科普短文,題目是《遺傳學不承認「孔子後裔」》。
  • 中國古代氏族部落時期的文化,尊敬長輩,愛護幼小,鬼神崇拜盛行
    這類活動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術佔卜等多種形式,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因素。 自然崇拜 人類在未徵服自然的時候,產生對自然的崇拜。自然崇拜物上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下有山河土地、禽獸草木。原始人類認為太陽與人的生活關係最密切,很早就產生祭日的活動,通過祭日活動,把依靠太陽定方向、定時間、太陽帶來溫暖有助莊稼生長等知識傳授給年輕人。
  • 夏荻楸:從甲骨刻辭探析殷人的地母神崇拜
    二、東母、西母與母性崇拜及祖先崇拜 筆者認為,東母與西母的「母」字,不僅表明兩者是女神,而且是對女性前輩的尊稱與美稱,反映出殷商時代的母性崇拜依舊深厚。《說文解字》:「母,牧也,從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7]614這一解釋凸顯出母親哺育孩子的功能。
  • 原始自然崇拜的發生與發展,原始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觀念的流露
    進入早期農業文明時代後,這種食物型的動物崇拜開始發生變化.逐步演化為力量與能力型的動物崇拜,如山中猛獸虎熊、豹以及空中的飛禽、水中的遊魚、急速爬行的蛇、千年長壽的龜等等。他們崇拜的是這些動物超人的能力與力量:一方面希望自己也能從中汲取到這種能力與力量,另一方面則是祈求得到這些動物的庇護。與早期那種對食用動物的崇拜相比這是一個飛躍。
  • 女人對男人的愛是以崇拜為基礎的,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崇拜呢
    最好的愛情大概就是「我崇拜你像個英雄,你寵愛我像個孩子」。張愛玲說:「女人對男人的愛,總要帶點崇拜。」為什麼被崇拜對男人來說很重要?婚姻心理學博士盧卡德·帕內爾曾說:「男人都有一種心理,認為只有崇拜他們的女人才會對他們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愛情,事實上,男人是想通過女人對他們的崇拜而獲得一種滿足感,在他們看來,女人對男人的愛是以崇拜為基礎的。」明白了崇拜的重要性的同時,廣大女同胞們不禁想問:到底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崇拜呢?
  • 赫爾墨斯崇拜研究 Ⅰ
    古希臘人對赫爾墨斯的崇拜,出現時間比較早,並存在一個由地方性崇拜到泛希臘宗教崇拜的過程。赫爾墨斯還是奧林波斯神聖家族中少有的幾個能夠在希臘城邦經歷了古典時期的宗教危機後,仍未喪失其宗教特點的希臘神之一,也沒有因為基督教的勝利而消失。因此,對赫爾墨斯神崇拜的研究,還能夠擴展我們對希臘宗教的認識,加深我們對古希臘宗教特徵的理解。
  • 崇拜的力量——揭開集體潛意識創造實相的神秘面紗
    「崇拜」在討論崇拜與集體潛意識的關係前,我們必須先釐清「崇拜」這個行為的定義。若因自身信仰或立場等因素而對這個行為產生誤解,就有機會曲解本文章。 「崇拜」是一個中性的字詞(動詞),即使在本文可能出現看上去帶有負面的描述,但也請以居中立場解讀。
  • 肖戰成為全球最帥100人之首,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又要來了
    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中提出,由於「塔布」的原始特徵帶來的這種對象化恐懼後來演化為兩種形式:崇拜和畏懼。「宗教情感最強烈地集中在崇拜行為之中,由此產生和展出各種儀式,以及主持這類儀式的專職人員,如祭司、僧侶等。按不同的崇拜對象,可對不同的宗教現象進行分類。如多神崇拜、一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等。」
  • 金牌崇拜 gold obsession
    媒體紛紛評論稱,奧林匹克精神倡導重在參與,我們這樣的「金牌崇拜」思維也是時候改變了。請看相關報導:This gold obsession has got to stop.這種金牌崇拜心理必須祛除。否則,中國可能會成為拿了很多金牌但在體育方面仍處弱勢的國家。上文中的gold obsession就是我們所說的「金牌崇拜」,也可用obsession with gold medal來表示。
  • 日本人為什麼崇拜強者鄙視弱者?你看看他們的創世神話就知道了
    自人類誕生以來,在反抗、順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一系列過程中,我們的祖先感受到萬物有靈的觀念,這導致了對自然神的原始崇拜,並進一步發展成為原始宗教。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擺脫它最初出現時對自然的恐懼和崇拜,正是由於這種恐懼,在文化的長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各種帶有民族色彩的神話傳說逐漸形成。
  • 性崇拜思想如何影響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生殖崇拜的最初階段是對生殖器的崇拜,表現形式是對生殖器象徵物的崇拜,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即女陰崇拜、男性生殖器即男根崇拜、男女交媾生殖力即兩性崇拜。[2]在人類初始階段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由於認知能力有限,人們不能理解兩性結合與生殖的關係,認為繁育後代是女性單獨完成的,女陰就是生殖之靈的具體化身,將其匯成神圖項禮膜拜。女性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受到廣泛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