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反饋,會員和粉絲們在滷製各類食材的過程中都相繼出現了,滷爛、不成形、滷化、太硬等類似問題,這算是一種初期學員在經驗上的疏漏。為什麼雞爪、鴨貨、鴨脖這些才滷了十多分鐘就爛,還不入味,其他食材到底應該滷多久?易家川菜今天給大家一個各類食材滷製時間表參考,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各類滷貨的時間標準是需要建立在規範的食材預處理、標準火候的情況下,這樣才有效。否則同樣會出現另一些問題,希望大家仔細研究。
滷製時間表(以外銷硬度為準)
豬肉
豬蹄50分鐘 豬耳朵35分鐘 豬尾巴35分鐘 肥腸30分鐘
豬舌40分鐘 五花肉35分鐘 豬肚25分鐘 豬心切開30分鐘
雞、鴨、牛
鴨胗25分鐘 鴨腿50分鐘 雞腿25分鐘 雞胗25分鐘 雞心20分鐘
雞爪15分鐘 鴨脖25分鐘 鴨頭40分鐘 鴨掌20分鐘 鴨心20分鐘
鴨翅20分鐘 鴨舌10分鐘 鴨腸8分鐘 雞尖8分鐘 雞中翅20分鐘
鴨鎖骨15分鐘 牛肉60分鐘 牛肚50分鐘 雞肝鴨肝15分鐘
葷菜以成熟度8-9分熟為準,不要太爛,要有型才有賣相,較厚的食物關火燜1個小時,如果是現撈辣滷,撈出容器後,再加入現撈專用香辣滷湯水泡。
素菜兩種滷製方法:
一、滷製式:用另一鍋滷水,直接放進去小火滷,1至3分鐘以內,「斷生燙熟」保持清脆口感,然後撈出,放進展示盤裡,再舀上香辣油,將素菜泡在油裡面,一會就慢慢入味,不但美觀,色澤也好看;
二、泡製式:直接用清水加鹽,燒沸騰,1至3分鐘以內,「斷生燙熟」保持清脆口感,然後撈出,放進展示盤裡,再舀上香辣油,將素菜泡在油裡面,一會就慢慢入味,不但美觀,色澤也好看;
從上面的滷製時間表來看,只能是建立在食材預處理比較妥當的情況下才實用,食材在預處理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不能忽視「
冷凍食材(易爛原因)
滷味量大對凍貨的採購量就大,剛採購回來的食材都是急凍帶冰的低溫狀態,我們買回來之後,不能著急焯水,食材低溫遇到高溫焯水就會出現外表爛、內裡硬的情況,所以凍貨回來後必須要用清水解凍,至少漂1到2個小時,讓凍貨內外達到自然的狀態,清洗後,再進行焯水、初加工預處理;
焯水原則(易爛原因)
食材預處理焯水,要常溫水與食材一起下鍋,加入調料,大火焯開,只要食材表面肉質收緊就行,厚度大的食材可以多焯兩分鐘。切忌不能開水焯食材 ,這是錯誤的,很多人就錯在此處;
食材大小原則、統籌滷製
有些食材肉質厚,個頭又大,如果與個體小的食材一起混滷是非常不方便的,需要改刀成均勻狀態才便於入味,成熟時間也好掌握。所以滷製之前最好將體量小、容易成熟的食材一起滷,體量大、不易成熟的一起滷,這樣就比較好控制整體時間。比如:按照時間表,將10分鐘以內成熟的食材在一起滷,15分鐘成熟的食材一起滷以此類推。
小火開滷、關火燜入味
滷的時候其實與焯水一個道理,不能大火下食材滷,所以基本都是小火滷,讓食材慢慢的入味、入香、入色,循序漸進才美味,滷味不能急功近利,按照時間表滷夠時間,然後關火泡一會,滷水在冷卻的過程中,味道更容易滲透到食材裡。
多照顧、多體會
滷水也是有情感的,有人說滷肉就像耍朋友,開始沒有經驗,那麼就要多照顧、多體會、多積累經驗,滷的過程中突發情況也會有,只要你能夠形影不離的去照顧食材,食材什麼時候滷的程度合適,你自然就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滷製時間表是別人在別人自身情況的前提下記錄的標準,不是你的,每個時候、每個地方情況都會有偏差和變化,多體會才是積累經驗的過程。
易家川菜,用自己的風格來做川菜!歡迎關注「春蜀油滷、現撈辣滷」等相關專業內容,並留言和私信,以上圖文均為易家川菜原創首發,版權歸易家川菜所有,轉載請註明原創出處,否則必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