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山國」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當時趙國和燕國之間

2021-01-12 中國古村落

中山國,春秋戰國時在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國家,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中山國當時在趙國和燕國之間,都城在顧(今河北定州),後遷都靈壽(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因城中有山得國名。

伐燕勝利後不久,中山王去世,內政外交均開始走了下坡路,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到了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親自掛帥,使用剛剛訓練好的騎兵部隊配合戰車部隊和步兵,分三路向中山國發動大規模攻擊。這次戰役,使中山國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丹丘、華陽、邸、鄗、石邑、封龍和東垣諸邑盡入趙軍手中。

從公元前300年開始,趙國出動20萬大軍連續進行了五年的殘酷戰爭,至前296年,趙軍終於攻破靈壽,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山國就此滅亡。

戰國時期,在燕國之南、趙國以北之間(即今河北省中南部),狄族建立了中山國。中山國,早期稱鮮虞,直至公元前506年,才有史料記載中山之名。中山國最初建都於中人(今唐縣境內),中山城為都城。後遷都到顧(今定州市境內)。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魏國滅掉中山國。公元前381年,中山復國,很快達到了鼎盛時期。公元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所滅。中山國在歷史上存在了478年,幾乎橫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

1974年,中山王墓被發掘,大批珍貴文物的出現為研究中山國歷史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實物資料。中山王墓出土玉器量之多令人咋舌,3000多件玉器,這在中國玉器考古史上幾乎不曾出現過。中山國的玉器雕件,紋飾新穎,技法獨特,最值得稱道的是,無論是藝術造型還是圖案紋樣,都沒有雷同,這深刻的反映出中山國玉器的獨特風格,反映出古中山國玉工鬼斧神工的琢玉技巧。

中山國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禮器、貨幣,這些文物的出土,給現代人研究中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風俗以及服飾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有著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透過這些出土的文物,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曾經的中山國的繁華與昌盛。不幸的是,這個一度繁榮鼎盛的國家並沒有在史書中留下太多的字,以至於我們只能通過這些出土的文物來窺探它的存在。中山國也正因如此,而被成為神秘中山國,引發了國人強烈的探索欲望。

甘博 (Sidney D.Gamble)是一位社會經濟學家、攝影家,終生致力於中國城鎮和鄉村社會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從1908年到1932年,他先後四次訪華,積累了一整套價值無比的影像檔案,含5000幅黑白照片,幾百幅手工上色的玻璃幻燈片等,展現並保存了二十世紀初中國豐富的民族志信息。其中一組1931-1932年攝於河北定縣(今定州)的老照片中,有一張帶「古中山國」信息。

石家莊和保定西南部,在文化上基本是一體的,都是古中山國與古北嶽文化的核心地帶。帶恆、常的地名,在石家莊區域還有很多:如,恆山郡、常山郡、常山國、常山縣、常山鎮、恆州。

明清兩代距離較近,加上影視的傳播,對今人影響巨大。此時的北嶽恆山,早已被已轉移到山西渾源。如此「板上釘釘」情況下,有誰還去追究:恆山其實原本在太行的另一側呢?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又怎麼走向滅亡的?
    說到中山國可能不少朋友都沒有聽說過。但是中山國卻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強國,國力鼎盛時期有戰車九千乘,被中原諸國視為心腹大患。中山國可以說是除齊、楚、燕、韓、趙、魏、秦國的戰國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山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狄鮮虞部落人(也稱白狄)效仿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一個國家。
  • 劉來成揭秘古中山國考古:喚醒沉睡的神秘古國
    它曾一度被魏國所滅,也曾滅而不亡,在太行山東麓快速成長為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強國之一。然而,卻又在盛極一時後,倏忽之間,王廈傾覆,就此沉寂。    少有史籍記載,幾乎無人問津。兩千餘年,它被人遺忘。    直到上世紀70年代,考古發掘將古中山國從沉睡中喚醒。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白狄與中山國
    春秋前期主要分布於古雍州北部(今陝北一帶)。前此,公子重耳所出奔的狄,可能即白狄,說明白狄早已存在,只是不單獨以部名出現。公元前578年,晉厲公命呂相為使致秦桓公《絕秦書》說:「白狄與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白狄與秦都在雍州,其最初的分布區域,主要在今陝北及陝西洛水流域。前550年,因受秦國的壓迫和晉國和戎政策的誘惑,東遷至今河北省石家莊一帶。
  • 神秘的古中山國風景區
    近年,石家莊市的平山縣三汲鄉挖掘出來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遺址,揭開了塵封兩千餘年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千古之謎。(圖為:平山縣三汲村民牆上標寫著中山國歡迎您的字樣)1974年至1993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進行了艱辛的野外發掘,發現了古中山國的遺址。古中山國是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諸侯國,發源於陝西,經山西遷至河北中南部。
  • 河北省靈壽縣,因古代產靈壽木得名,中山國曾在此建都
    戰國時的中山國國都靈壽1、春秋、戰國時靈壽為中山國都城。西漢置縣,屬常山郡,治今靈壽西北故城。2、西晉徙今治。北周於縣置蒲吾郡。顏師古註:「木似竹,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須削治也。」《山海經》載,靈壽木為遠古一種奇樹,似木類竹,長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頂端自曲,自然合杖制,不用加工即可做杖之用。老者以此杖助步,竟能敏思捷行(靈)、祛病延壽(壽),因名「靈壽木」。
  •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快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承德市承德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內涵,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承德一帶早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蹟。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國和解放初期為原熱河省省會。保定市保定,古稱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 ,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 今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
  • 率五萬軍的樂羊,如何攻破中山國,魏文侯又如何用人不疑
    春秋時期有一個中山國,中山國是春秋時期,由北方白狄的分部「鮮虞人」所創建的國家,在今天山西太行山東麓一帶,位於趙國和燕國之間,因城中有山,所以稱之中山國。就在三家分晉之後,在「顧」建立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然而武公死後,年輕的中山桓公即位,不恤國政,殘害百姓。此時魏文侯苦於無智勇雙全的大將。
  • 小小的中山國不僅與比鄰的國家往來密切,與更偏遠的地方也有聯繫
    中山國與毗鄰的趙國有許多政治上的往來,《戰國策·中國策》詳細記載了司馬票出使趙國,使中山國了解到趙國政治、經濟、軍事制度趙國的地形地貌、以及趙國人民的社會生活情況,對中山國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這些應為晉國所鑄、流通至中山國鮮虞族的貨幣,證實了史籍所記載的晉國與鮮虞中山在當時經濟上的交往。」戰國時期,中山國與燕國、趙國等進一步加強聯繫,據考古發現,在今北京市、今河北省的保定市、定州市、石家莊市、有單市和河南省的鄭州市都出土了大量燕國的貨幣,這個由北向南的行線是戰國時期極其重要的商貿行線,因此可以推斷此行線上的諸侯國與燕國的商貿聯繫比較密切。
  • 帶你走進神秘的中山國
    在河北博物院有一個展覽,叫做「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覽。很多人看完這個展覽之後,會感嘆說河北還有這麼精美的戰國時期的文物。也有人說原來提到河北,我們只知道戰國時期有燕國和趙國,還很少聽說有一個中山國。因為這個國家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裡被稱作「神秘王國」。
  • 【雅昌帶你看展覽】戰國第八雄 你所不知道的古中山國
    那麼,中山國如何在諸侯國中崛起、立國兩百年間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革?除了史學資料,雅昌藝術網帶你到展覽現場了解鮮活的歷史真容。在此之前,我們先做些背景知識普及。展覽效果圖考古發現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這個地處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莊,因為一個驚天大發現而一夜之間蜚聲中外。
  • 千乘之國雄風再現——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在天津開展
    新華社天津9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1日,《戰國雄風——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三個月。古中山國是白狄鮮虞部在今河北省中南部建立的諸侯國,其始建於春秋末年,戰國中期達到鼎盛,是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千乘之國」,後為趙國攻滅,其存續210餘年。由於史籍中關於古中山國僅有簡略零散的記載,古中山國遂成為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王國」。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分集簡介
    河北省文物部門持續至今的田野考古,給這個神秘王國勾勒出日漸清晰的輪廓。中山國先民是春秋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白狄鮮虞人,他們在華夏諸侯兼併戰爭中跨越太行山,東遷至今天河北中部平原,建立鮮虞聯盟。春秋晚期,他們在太行山東麓構築中人城,創立中山國。中山後來被晉國攻佔,中山文公被扶立為「傀儡」國君。文公是「中山三器」銘文記載的中山國歷史中的第一位國君。
  • 中山國的覆滅,小國得志便猖狂,二兩顏色就敢開染坊的後果
    從此處也看出中山國一直不為中華正統文明所接受。當年中山國的建立,是由遊牧民族白狄(又稱鮮虞人)由西北高原呼嘯而來,越過太行山脈,殺入中原建立的這個國家。此國先是夾在晉國和燕國之間,後來三家分晉後又夾在趙國和燕國之間。大約在今天的河北定州市一帶。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大約方圓五百裡左右。不過遊牧民族政權的特點註定了這個小國是個不老實的主。
  • 戰國狄族中山國都城在哪?河北靈壽故城村?
    「中山國的都城應該是在靈壽故城村。」戰國時期,來自太行山區的北方民族在河北中南部建立了國家,他們不但一度和戰國七雄比肩,還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關於這個國家僅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它就是被後人稱為「神秘王國」的中山國。
  • 中山國文化——石家莊的歷史根脈和文化靈魂
    鑑定結果和後來的考古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2200年的中山國橫空出世,驚豔亮相。據考,中山國是中國春秋末年由鮮虞人建立的一個小國,戰國初年逐漸強盛起來,創造了極為光輝燦爛的文明。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內的情景再現。張霖 攝公元前506年以前,白狄的分支鮮虞氏在今河北省中部一帶建立中山國。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它原稱鮮虞,屬於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白狄。白狄系姮姓,鮮虞則為姬姓,是白狄的別種。春秋時期,今河北省中部有三個白狄別種的小國,鮮虞在正定,肥在藁城,鼓在晉縣。 到春秋晚年,肥、鼓被晉國所滅,只有鮮虞屹然獨存,改稱為「中山」。戰國時期,中山夾居於燕、齊、趙三國之間,疆域雖小,武力卻很強盛。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年),魏文侯侵佔中山,把太子擊封在那裡。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