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看邊抄可能很多孩子會覺得不耐煩,但我們如果從小學低年級就培養這種喜歡摘抄的好習慣,並讓他知道這樣做常常可以讓他很輕鬆地完成作文,不用在那絞盡腦汁想詞句,湊字數;與人說話、交流時好詞妙句不斷,妙語連珠,聽的人一定會驚訝地望著你,一楞一楞的,覺得你博才多學!
我個人覺得這操作真可以有,不但沒毛病,實是相當好的習慣,對提高寫作水平、增加想像力、豐富素材等大有裨益!雖說現在已經電子時代,還能保持用手抄效果更佳,這其實也是記憶的辦法之一。
這麼說吧:從初中起,不,應該是從小學三年起,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強迫」我們養成了「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優美詞句必須摘下來。小學畢業我的語文成績很優異,被拔尖進縣一中,而且還是進的「語文試點班」。初中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要求更嚴,更多:一句名言、一個好標題、一個好比喻、一個歇後語……都要我們摘抄,每學期至少摘抄一大本(作業本),有專人督促檢查。
三年來,我們獲益匪淺,語文成績大獲全勝,帶動其它學科也一路高歌。與我初中同一班畢業的同學,寫作能力一個比一個厲害。有的走向社會上,得益於語文水平好,多人進辦公室,幹得風生水起,步步登高!
直到現在,我仍有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不過是電子稿形式多點了,那樣存取方便——看過的文章,我至少會摘抄好標題。
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雖然誇張了一點,但確實如此: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學習,語文好簡單就是優勢,學習其它的基礎。
以前的有經驗的老語文老師,我通過觀察,他們都有一大本「剪報」——把各種報紙上的美文剪下來,貼成厚厚的一本。想想看,經驗豐富的老語文教師都這麼做,學生呢?
好記憶不如爛頭筆。學生要寫好作文就必須記往一些好的詞句,如果能摘抄在錄,在作文寫作時恰如其分地引用某些句子,會使作文增色不少。如果覺得自己寫的作文乾巴巴的沒一點餘味,更要記住一些好詞和好的句子。但僅憑記憶是不行的,需要用筆記本摘抄下來,這樣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看一看,增加自己的記憶,對提高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摘抄的多了片段就會養成一種想動筆的衝動,並逐漸形成好習慣。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從動筆開始的,老師讓學生摘抄,既使學生動了筆,寫了字,又能從摘抄中悟出道理,增強記憶,養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動筆的能力。一個學生如果能把摘抄習慣堅持下來,尤其中小學不間斷,就能提高寫對寫作文的興趣,平時動筆多了,關鍵時刻就不怕動筆時沒話可說了。
時間長了,一本摘抄本記滿了,可以再換上一本,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有動力會將摘抄堅持下來——摘抄時間長了,看著自己辛苦換來的一大本一大本的摘抄,心中常有一種感。若有空捧來讀,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對學生寫好作文大有好處的——不是當事人、不是學霸級的人物,根本不懂其中樂趣與奇效。
更為重要的是,當一個學生對摘抄有了興趣後,就會主動地去閱讀,找書看,博覽群書,並快樂地將書籍中的經典句子摘抄下來。
現實中一些文學愛好者都有摘抄的好習慣。魯迅年輕時都有摘抄的習慣,當他看到一些經典之句都要摘抄不來,摘抄使他成為了中國一個大文豪。摘抄確實是一個增強記憶的好方式,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途徑。我有位戰友是位作家 ,他在部隊時看到報上的一些精彩的句子都要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間他就拿出來看看,讀得津津有味,正是有如此精神,使他從一位戰士成長為記者和作家,可見,摘抄是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發方式,有了摘抄這個習慣,寫文章就不愁寫不出精彩的句子了。
家長或老師讓孩子摘抄是一種提高作文的好方法,一定要積極支持並鼓勵自己的孩子認真做好摘抄工作。可以給孩子買幾個好的筆記本,摘抄後要孩子將摘抄本保存好,有時間拿出來看一看,切莫應付老師,只是摘摘抄抄,摘抄了也不看,時間長了還將筆記本丟了,這樣就對不起老師的一片好心,孩子將摘抄本保存下來,這是孩子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是引導孩子走上寫作之路的無價之寶。
孩子摘抄別人的「好詞好句」佔為己用,資深語文老師大加讚賞。也完全可以這麼說,每一個作文寫得好的孩子背後都有多本「優美詞句」摘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