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簡單粗暴」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好
教育觀察:為什麼「簡單粗暴」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好?
王營
暑假裡,參加本地某初中學校的教學質量分析會,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成績十分顯眼,不僅在學校本年級遙遙領先,而且綜合排名位居全縣第一。向其同事詢問原因,大多緘默不語,只有一位老師私下裡對我說,這位老師並沒十分高明的方法,就是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學生個個怕他,許多教師由此疑惑:為什麼這種「簡單粗暴」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好?
參觀教育工作幾十年,還真沒少遇到過這類看上去「簡單粗暴」,教學成績卻又十分優秀的教師。尤其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一些男孩子十分調皮、任性,學習習慣差,上課精力不集中,此時如果遇到一位「簡單粗暴」的老師,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束,那麼這類孩子的行為往往會發生改變,學習上也會出現較大轉機。
為什麼「簡單粗暴」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教師的「教學成績」受哪些因素影響。
一是受學生學習時間影響。同樣的知識,學生學習用時較長,訓練次數較多,並經常複習鞏固,那麼學生掌握的知識就牢固,考試時就容易得高分。
二是受教師教學水平影響。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講課時能抓住重點和考點,方法得當,能把知識講深講透,學生理解深刻,訓練到位,教學成績就一定會好。
三是受試題命制難易程度影響。試題命制如果難度不大,正好與教師平時訓練相吻合,則考試時學生就容易得高分。一般情況下,義務教育階段,考試主要考查基礎知識,只要把基礎知識砸死砸牢,學生成績一般不會很差。
四是受教師管理水平影響。有些教師教學水平不差,但對學生的課下學習管理不嚴,教學成績也不理想。學習同樣的知識,如果任課教師要求到位,課下作業檢查督促及時,課上反饋準確,教多少學生會多少,教學成績一般不會太差。
為什麼「簡單粗暴」的教師教學成績反而好
「簡單粗野」是教師的一類脾氣性格,本是一個貶義詞,但在這裡應當把它當作一個中性詞,不能僅僅放大其貶義色彩,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管理風格。
這類教師可能在教學上沒有太多方法,但他們說話、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課堂上沒有多少花架子,往往圍繞教學目標,直奔主題,對知識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和講解。學生由於對老師的懼怕,大多在課堂上會產生一定的緊張情緒,而這種情緒會防止學生上課開小差,左顧右盼,注意力分散。學生課上精力集中,能夠緊緊跟隨教師的思路,理解和掌握當堂知識,處於一種安靜專注的學習狀態,因此課堂學習效果較好。
古語云:嚴師出高徒,相傳帝師杜授田曾用戒尺懲罰皇子,老皇上看了心疼地說:「你打他,他將來是皇帝,不打他,他也是皇帝」。這位帝師說:「有錯不懲罰,他會成為昏君,賞罰分明,會讓他成為一個好皇帝」。老皇上聞言大家讚賞,並給杜守田加官進爵,更加重用。
「簡單粗暴」的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管理到位,說到的一定讓學生做到,做不到的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因此學生對這類教師一般會心生畏懼,由於害怕受到教師懲罰,學習該學科的時間會相對拉長,老師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會落實到位,因而成績較好。「簡單粗暴」的老師往往對自己要求也十分嚴格,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賞罰分明,常常會贏得學生的敬畏。如果這類教師教學水平也不差,教學成績一般都會出類拔萃。
當然,事情還要一分為二地看,教師「簡單粗暴」不等於對學生冷漠,更不是不顧學生個性差異對學生隨意打罵和體罰。對於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簡單粗暴」可能暫時會有效果,但是如果教師一味地「簡單粗暴」,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管理水平,教學成績也不會好得哪裡,甚至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影響學生對該學科學習興趣。尤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到了高中階段,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僅僅靠「簡單粗暴」則未必能讓學生提高成績。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提高教學成績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還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產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