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網際網路及文化生活

2020-12-15 中國江西網

    本報記者 龔豔平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人們的生活。

    受疫情影響,全省各類文化演出活動取消,全部文化場館關閉。

    這個「暫停鍵」按下去,全省112個圖書館、166個博物館、114個文化館、45個美術館、1556個鄉鎮文化站和1897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全部關停;取消各類公共文化活動753場,延期舉辦活動55場;取消文藝演出活動538場;取消營業性演出活動89場;關停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5860家、娛樂場所5212家……

    不能再去博物館看展覽、圖書館聽講座、藝術中心看演出……在減少出門、避免聚集的防疫要求下,公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變得更為強烈,也需要以其他途徑得到滿足。

    如何實現?線下不通,那就線上拓展。公眾雖然無法親身前往景區、文化館等公共場所,但並不意味著文化旅遊活動全面停止。全省各級公共文化場館積極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努力做到服務不缺位、精彩不缺席。

    全省公共文化場館推出了一系列線上服務。省圖書館和景德鎮市、萍鄉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上饒市等公共圖書館利用網站、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開展移動圖書館服務,讓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中閱覽電子書刊、看講座。省群藝館聚合全省數字文化館的資源,組織全省各級文化館開展好數字文化館的服務活動。省美術館上線了「翰墨70年·畫裡江西——第七屆江西藝術節中國畫作品展」網上展廳。江西出版集團向省融媒體中心免費提供首批437種融合出版產品,同時還精選了400節名師好課,免費開放的線上資源涵蓋小初高全學科內容。

    全省各級博物館利用網際網路信息化技術,集中展示全省各文博單位藏品和展覽等資源信息,實現了「暢遊虛擬、博覽精粹」。省博物館利用本館特色展品進行疫情防護宣傳,並推出江博專「鼠」芝士匯系列,線上展示「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以及「紅色搖籃」等展覽。此外,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上饒博物館、三灣改編紀念館等都及時更新豐富了3D網上展廳,讓觀眾「宅」在家裡享受雲觀展、雲刷館。

    與此同時,文藝戰「疫」,悄然打響。我省積極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專題文藝創作,創作出一批反映社會各界特別是醫務工作者英勇抗擊疫情、弘揚正能量的文藝作品。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以「藝」抗疫勇爭先,各種各樣的徵文、比賽此起彼伏,抗疫文藝作品潮湧而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9日,全省共新創抗疫藝術作品2937件。其中,戲曲唱段47個、音樂224首、舞蹈13個、曲藝238個、美術(含繪畫、攝影、書法、海報等)作品2415幅。這些作品雖然沒有在劇場演出、在展廳展出,但大多通過網絡「快遞」給了千家萬戶。

    因此,我們看到,「宅」家期間,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有多種打開方式:滑鼠輕點,在網上展廳領略各地博物館的精美展品;拿出手機,遠程使用圖書館的線上資源;坐在電腦前,看一場戲劇的高清錄像……雖然場所轉移到了網絡,但文化活動不打烊。在線文化服務,將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豐富了人們的「宅」時光。

    雲上聽曲、賞景、觀展、閱讀,由於網際網路的局限性,線上文旅活動的體驗感與現實體驗必定會有所差距。線上文旅活動是因時之舉,也是無奈之舉,但從長遠來看,如果能夠實現網上文旅的新突破,也是對文旅產業的有效拓展。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我省正在分類、分區、分步推進景區開放。當前,婺源、龍虎山等眾多景區已經恢復開放。

    春暖花開了,離人們走出家門追尋「詩和遠方」的日子也快了。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德國文化生活
    印象君上周報導過,面對疫情擴散,德國已經決定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各州正在落實行動目錄,其中包括劇院,歌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應關閉的條款。與此同時,一批藝術機構快速做出了反應和調整,以雲直播、廣播錄音、限期免費開放在線平臺等形式,繼續將演出和展覽呈現給觀眾。
  • 讓「網際網路+」引爆傳統文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文化獲得一種新態,它既是被傳播內容也是傳播方式。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巨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元,極具開發價值,而開發、激活和重啟傳統文化的「通路」又是多種多樣的,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文化傳播也必然要考慮到終端及其用戶的接受習慣與體驗。
  • 疫情下的網際網路——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近日,有著網際網路女皇稱號的Mary Meeker發布了2020年網際網路報告,此次報告以《疫情下的網際網路趨勢》為題,總結剖析了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及網際網路發展的影響。報告總體認為:新冠肺炎全球流行,造成了一場世界範圍的危機。
  •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幫助
    雖然這次新冠病毒不斷的肆虐侵襲,但是對於中國的整體生活和經濟來說不會帶來全面的影響,僅僅就是局部的催化和改變。隨著這次疫情的不斷發展,受最大影響的主要是那些業務模式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或是產品的交易需要進行面對面操作的。其他很多行業都在這次疫情中發生了改變。
  • 疫情之下的在華外國人:盼疫情結束回歸正常生活
    【解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外國人選擇留在了中國,疫情期間他們生活的怎麼樣,他們對中國的疫情防控怎麼看。3月10日,記者採訪了幾位生活在石家莊的外國人。喜歡中國文化的艾米莉三年前從美國嫁到石家莊,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家中練習彈古琴。艾米莉說,疫情發生後,她的父母勸她回美國,但她選擇留在石家莊。
  • 文化復興夢:靈機文化助推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創新轉型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種情況面臨著轉機,曾經被冷落一時的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獲得了復興的機遇。自國家「十三五」規劃開始,傳統文化得到力挺。習近平主席及李克強總理也曾在多個場合指示,要始終堅持保護、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現代生活。
  • 疫情之下,被網際網路改變的高考
    但相比其他高考考生,尤其是他們的父輩們,這屆考生又是幸運的,網際網路、大數據給他們帶來了無法想像的便利。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下,這一代人的高考已經被網際網路徹底改變。如今,這一屆考生陸續選擇志願,完成一次人生選擇。在這背後,網際網路對他們的選擇影響有多大?
  • 全球文化產業在疫情中「受傷」?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義大利,該國圖書銷售額本來在去年實現了自2010年來的首次增長,如今卻遭遇重擊。「要從新冠病毒危機中崛起,義大利不能沒有書籍和讀者」,義大利出版商協會主席列維如此表示。為此,義大利給年滿18歲的年輕人提供書籍等贈品,同時促進書籍消費。法國主張「雖然疫情肆虐,但不能讓文藝退出生活」。
  • 陳嫻穎|疫情之下數字文化產業結構性困境的突破路徑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快速席捲全球,在給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秩序帶來衝擊的同時,也給全社會和各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加速帶來了機遇。疫情當中,數字文化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秩序,有效支撐了居家民眾的娛樂和心理需求,也為數字文化產業解決現有的結構性問題提供了特殊契機。
  • 疫情下,兩岸文化交流走上「雲端」
    評委們在點評時表示,這些作品展現和睦家庭、優美環境、健康生活和非凡創意。無論是精心構思的佳作,還是信手拈來的街拍,都呈現著兩岸青少年由心而生的對美好生活的讚美。    受疫情影響,21日的頒獎儀式採用視頻連線方式分別在上海和桃園同步舉行。兩岸青少年攝影愛好者在「雲上」相聚,切磋技藝、交流心得、表達祝福。
  • 網路遊戲、網絡教育、數位音樂成消費新熱點,「文化+網際網路」業態...
    有數據顯示,「文化+網際網路」領域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2.1%,佔文化產業收入比重達到43.8%,對拉動本市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王者榮耀冠軍杯國際邀請賽總決賽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來源:KPL官方)而在疫情期間,騰訊這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充分發揮了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潛力。3月4日,中關村科技示範區針對小微研發經費補貼的政策宣講會,藉助「騰訊會議」平臺進行。這場雲會議的網上會議室共容納了1400位參會人員。
  • 商旅文化地產 如何對接「網際網路+」?
    原標題:商旅文化地產 如何對接「網際網路+」?  在房地產行業走向深入調整,「網際網路+」衝擊日益加大的當下,面對普通住宅項目開發趨於過剩,傳統形態商業經營日趨艱難的格局,以文化為魂,靠旅遊搭臺的商旅文化地產,包括各種風情小鎮開發能否成功突圍?能否在市場中獨佔鰲頭?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網絡之上,深植中華文化基因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現場「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是它的傳播能力,網際網路+使得我們的文化動輒受眾百萬、千萬以至於若干億來計算,這是過去任何文化產品都不可想像的。但是,流量並不能完全代替閱讀,看手機屏幕和看網也不能完全代替舞臺或者真人的表演。希望網際網路提供的信息能有更嚴格的真實性;希望網際網路能更多地體現中華文明。」
  • 懸絲診脈 疫情中的網際網路醫療
    遠程辦公軟體因為「復工推遲」在本次新冠肺炎獲得了爆發性增長,而與病情更直接的網際網路醫療,作為一個與相關疫情更直接的平臺,也實現了流量的爆發。這次肺炎疫情,讓不少新用戶首次得到了遠程診療體驗,而從業者當然希望,這些用戶能在摘下口罩後,依然使用自己的服務。
  • 酷狗探索「網際網路+文化」新路徑
    疫情之下,曾一度大門緊閉的各類公共文化機構,紛紛在雲端開啟新入口,投身於數位化大考中,藉助網際網路之力,以雲遊、雲互動的形式為觀眾帶來不同尋常的文化體驗。近年來,酷狗音樂以大文化為切入口,將「網際網路+」模式延續至文博、非遺、文旅等領域,挖掘嶺南文脈,並為網際網路推動傳統文化創新演繹和傳播、賦能傳統文化產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 北京市文化中心基金攜手360瞄準「網際網路+文化」產業
    北京擁有全國範圍內最豐富的文化資源和人才優勢,有最為活躍的網際網路創業市場,還擁有一大批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為北京成為全國文化中心提供了最佳培育土壤。隨著整個泛文化產業進入2.0時代,新的內容、新的流量、新的入口、甚至新的生活方式的產生,帶來了文化產業與網際網路、科技、金融不同領域激烈的跨界碰撞,北京作為全國文化與科技網際網路融合的聚集中心,必將成為國內最活躍的風險投資市場之一。
  • 疫情形勢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展望
    探討疫情形勢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及展望。基於文獻搜索及分析歸納等方法,研究了疫情與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相互影響,並對網際網路醫療發展中有關問題或挑戰及未來發展進行了探討。疫情促進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而網際網路醫療為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網際網路醫療還存在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醫療風險及法律責任、醫療質量及監管、醫療服務公平性等問題。
  • 疫情期間開發「網際網路+教育」平臺
    在這危急時刻,拓維信息成立了由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及公司黨員骨幹組成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面整合公司優質資源,從教育、軟體、職能等部門抽調100多名精幹人員,組建了「停課不停學服務團隊」,並聯合合作夥伴華為,面向全國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線上課程和服務,用實際行動全心出擊,與湖北乃至全國其他地區共克時艱,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硬仗。
  • 疫情期間大家都去網際網路買菜,有網友質疑會擠垮菜市場嗎?
    疫情期間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其中唯一一個行業的復甦速度最快,那就是網際網路行業,因為不需要太多的其他成本,只需一臺電腦和辦公軟體,大家就可以正常在家辦公。所以,在疫情期間大家儘量減少出門,買菜等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基本都在網上解決,那網際網路市場會擠垮菜市場嗎?
  • 武漢:無疫情社區創建還包括群眾的文化生活等方面
    3月12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44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武漢市「無疫」社區創建工作和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無疫情社區的創建覆蓋面已經初具規模,下一步在創建無疫情社區方面有哪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