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豔平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人們的生活。
受疫情影響,全省各類文化演出活動取消,全部文化場館關閉。
這個「暫停鍵」按下去,全省112個圖書館、166個博物館、114個文化館、45個美術館、1556個鄉鎮文化站和1897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全部關停;取消各類公共文化活動753場,延期舉辦活動55場;取消文藝演出活動538場;取消營業性演出活動89場;關停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5860家、娛樂場所5212家……
不能再去博物館看展覽、圖書館聽講座、藝術中心看演出……在減少出門、避免聚集的防疫要求下,公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變得更為強烈,也需要以其他途徑得到滿足。
如何實現?線下不通,那就線上拓展。公眾雖然無法親身前往景區、文化館等公共場所,但並不意味著文化旅遊活動全面停止。全省各級公共文化場館積極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努力做到服務不缺位、精彩不缺席。
全省公共文化場館推出了一系列線上服務。省圖書館和景德鎮市、萍鄉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上饒市等公共圖書館利用網站、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開展移動圖書館服務,讓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中閱覽電子書刊、看講座。省群藝館聚合全省數字文化館的資源,組織全省各級文化館開展好數字文化館的服務活動。省美術館上線了「翰墨70年·畫裡江西——第七屆江西藝術節中國畫作品展」網上展廳。江西出版集團向省融媒體中心免費提供首批437種融合出版產品,同時還精選了400節名師好課,免費開放的線上資源涵蓋小初高全學科內容。
全省各級博物館利用網際網路信息化技術,集中展示全省各文博單位藏品和展覽等資源信息,實現了「暢遊虛擬、博覽精粹」。省博物館利用本館特色展品進行疫情防護宣傳,並推出江博專「鼠」芝士匯系列,線上展示「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以及「紅色搖籃」等展覽。此外,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上饒博物館、三灣改編紀念館等都及時更新豐富了3D網上展廳,讓觀眾「宅」在家裡享受雲觀展、雲刷館。
與此同時,文藝戰「疫」,悄然打響。我省積極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專題文藝創作,創作出一批反映社會各界特別是醫務工作者英勇抗擊疫情、弘揚正能量的文藝作品。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以「藝」抗疫勇爭先,各種各樣的徵文、比賽此起彼伏,抗疫文藝作品潮湧而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9日,全省共新創抗疫藝術作品2937件。其中,戲曲唱段47個、音樂224首、舞蹈13個、曲藝238個、美術(含繪畫、攝影、書法、海報等)作品2415幅。這些作品雖然沒有在劇場演出、在展廳展出,但大多通過網絡「快遞」給了千家萬戶。
因此,我們看到,「宅」家期間,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有多種打開方式:滑鼠輕點,在網上展廳領略各地博物館的精美展品;拿出手機,遠程使用圖書館的線上資源;坐在電腦前,看一場戲劇的高清錄像……雖然場所轉移到了網絡,但文化活動不打烊。在線文化服務,將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豐富了人們的「宅」時光。
雲上聽曲、賞景、觀展、閱讀,由於網際網路的局限性,線上文旅活動的體驗感與現實體驗必定會有所差距。線上文旅活動是因時之舉,也是無奈之舉,但從長遠來看,如果能夠實現網上文旅的新突破,也是對文旅產業的有效拓展。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我省正在分類、分區、分步推進景區開放。當前,婺源、龍虎山等眾多景區已經恢復開放。
春暖花開了,離人們走出家門追尋「詩和遠方」的日子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