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故事」流行病學博士:如何追求自由浪漫而又不失學術嚴謹?

2020-12-17 九牛問津說留學

本帳號所有文章100%為牛劍在校碩博優質原創,相關音頻發於喜馬拉雅【牛津學長說留學】。我已加入「維權騎士」的版權保護計劃,嚴禁任何形式抄襲或盜用,違者必究。

她是墨爾本大學流行病學博士,也是舞出國際的芭蕾女孩。即有嚴謹理性的學術思想,卻也散漫隨性,熱愛自由。

國外出生的Yuxi,從小在multi-culture的環境中成長,養成樂觀開放的人生態度。

她在上海交大讀本科期間,曾赴歐交換一年,這段時間Yuxi可沒少折騰,剛剛成年,就獨自策劃環歐20天的沙發客旅行,途徑陌生地方主動敲門詢問住宿:「Share my story for a stay on your couch」。

現在看起來非常冒險,但感恩的是這段旅行讓她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跳出固有思維看到更大世界。

正是這樣勇於挑戰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她一路升級打怪,積累出豐富的留學申請經驗,期盼與準留學生們分享寶貴財富。

奮力抓住機遇才能彎道超越

從交大工科學士,到UCL流行病學碩士,再到墨爾本流行病學博士,理工科女孩Yuxi的學業生涯變道超快。她懂得隨遇而安,機會來了也能奮力把握,一次次實現彎道超越。看似自由不羈,實則活出真實的自己。

升碩時,也曾迷茫不堪。想要出國留學但不確定院校,想轉專業但不確定方向,雖然走過很多國家卻沒有目標。

但她敢於擁抱迷茫,把迷茫當成動力。正因為不確定方向所以申請了許多學校,包括澳洲、歐洲、英國,並且對各個名校背景都有清晰地認知。

最後,她斬獲世界範圍內多所名校offer,化迷茫為篤定,選擇去英國倫敦讀流行病學碩士。

研究流行病學是全新的開始,而且一年的研究生學習讓她感到壓力空前,雖然成績優異但從未想過繼續升博。

碩士畢業之際,跟著導師做graduation study,讓她對流行病學產生濃厚興趣,逐步萌生讀博的念頭。再加上Yuxi與導師之間就課題的深入探討,讓她更加堅定信心讀博。

最近,因為冠狀病毒的全球肆虐,才讓流行病學這門「冷門」學科被最大化地暴露在公眾視野。Yuxi告訴我們,其實流行病學一直處於人類發展比較核心的位置,默默為人類群體健康問題做貢獻。

科學防疫小貼士:

◆ 保持個人衛生:按照標準20秒洗手法勤洗手。

◆ 提高免疫力:適當增加運動,豐富飲食營養。

◆ 最重要的是調好心態:不必跟風搶購,不必過分關注疫情時態,因為病毒傳播在不斷發展,人類對病毒的認識也在不斷改變。

2個月硬核申請盡顯才能

英國9月份碩士畢業,博士網申的DDL在11月底,Yuxi的博士申請只有兩個月準備期,如此短暫的申請期,她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讓人咋舌的是,Yuxi起初連學校都沒有確定。兩個月把自身能力最大化,傾盡所能準備申請,包括選項定位、套磁導師、撰寫RP、CV等等。

Yuxi說道:萬事提前準備當然是好的,但也要勇於擁抱不確定,一旦發生變數,要投入全部精力付諸有效行動,才能把握機遇。

墨爾本大學博士及政府全獎的申請秘籍

即便申請時間短暫,也要做詳盡的背景調查,並結合自身優勢規避風險,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申請各個國家各個大學及獎學金的側重條件都不一樣,申請核心主要是學術成績和科研能力這兩項。有的大學看重申請者的學術成績,有的大學更加看重Scientific Research,比如做過多少project,發過多少paper。

墨爾本大學更看重學術成績,而Yuxi的優勢在於碩士成績優異,那麼申請墨爾本大學便有了很大資本,在綜合參考世界各個名校後,她只申請了看重學術成績的高校及院系。

確定院校後,便全力衝刺準備。因為時間緊迫,她需要快速套磁,但博導一般回覆郵件緩慢,她便想到通過校友聯繫比較年輕的assistance professor或者research fellow,他們大都是博士剛畢業的研究者,easy going且回覆郵件迅速。再通過他們推薦到博導,幾天內便能答覆,而且命中率高。

事實證明,Yuxi實力非凡,她在短短兩個月內出色完成RP、CV等文書,並且得到墨爾本大學的招生官reviewers的寵幸。幸運斬獲流行病學博士offer,並拿到澳洲政府全額獎學金。

申請小秘籍:同學們在申請之前應該做好充足的背景調查,調查申請學校最看哪些條件,然後結合自身優勢來規避風險。比如說成績很好但是沒有做過科研項目的同學,忌諱申請非常看重科研經歷的學校。

自由浪漫又不失學術嚴謹的精彩人生

在澳洲讀博比較自由,工作時間可以自主安排。澳洲風景優美,人口稀少,偶爾和朋友跑到海邊沙灘跳起芭蕾。

興趣愛好廣泛的她,在藝術領域也如魚得水。進入澳大利亞芭蕾舞團附屬學校跳起了芭蕾,加入墨爾本大學員工交響樂團拉起了小提琴。藝術與工作相互調節,反而讓自己更加高效。

她也曾在上海北京生活工作多年,國內的物質欲望過於強大,整體社會氣氛相對浮躁。社會對年輕人有約定俗成的判定標準:考上好學校,收穫好工作,買房結婚生子,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活成別人眼中最出色的樣子。

Yuxi說道:如今我不在乎這種說法了,這是國內外差距比較大的地方,對我整個人來說是一種解放。多年的海外留學歷練已經讓我更加從容,當面對人生挑戰時,可以穩定處理,從容應對。

Yuxi是一個即浪漫又嚴謹的人,一顆隨性自由的心,讓她打開寬闊的人生視野;一顆嚴謹理性的頭腦,支撐自己在學術路上愈走愈深。

相關焦點

  • 芝大CS博士談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學術放養」和「認真負責」並不衝突
    他不會手把手教你做研究,但總會留很長的「comments」。在這種「放養」的模式下,學生依然能夠體會到他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 在這篇文章中,Gimpel 的學生、芝加哥大學計算機博士褚則偉總結了他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
  • 中科大那篇20萬字大談「情侶送禮」的博士論文,是奇葩論文嗎?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8 屆工商管理專業博士畢業生從日飛的論文《情侶關係中禮物形象一致性的前因及其對禮物收送體驗的影響研究》飽受熱議。該論文共計 121 頁,總字數高達 20 餘萬。網友閱讀後,有人認為送禮研究確實是一類學術研究方向,不可以是否實用來衡量;有人表示叢博士製造學術話語障礙,將簡單道理複雜化表述。
  • 博士「申請考核制」,對學生來說更加公平了嗎?
    我們認為博士是尖端的人才,希望他們對專業有深入的理解。我覺得素養可以通過很多考核方式看出來。」可見,學校的統一考試無法適應不同學科自身的實際要求。其次,考試有效性不足,抑制考生創造力。有導師表示:「博士研究很專業化。考試考不好,可能他專業方向很強,但是在應付考試上不行。」
  • 本科已達博士畢業水平?高校高調搞學術「造神」背後只是一地雞毛
    「長江學子」、「10 篇 SCI」、「兩項發明專利」、「 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有網友在知乎提問,「如何評價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長江學子『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是全校首個斯坦福 Phd 本科生?」,一時間評論區褒貶不一,甚至還衝上了知乎熱搜榜。
  • 美國教育博士:「不完美的父母」才稱職
    從懷孕開始,成千上萬本書都告訴你要有完美的飲食習慣,也有專門念給胎兒聽的書,或是如何減輕壓力,讓發育中的胎兒有個平靜的體驗,甚至是如何培養胎兒喜愛音樂等等。但是,這又如何做得到?許多新手父母會因此誤以為別人都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所以,當他們因為照顧孩子而睡不飽,或是感覺無助又挫折時,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的疑慮或錯誤。
  • 「長江學子」「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最近天才少年有點多
    【新智元導讀】本科畢業就達到博士畢業水平是什麼體驗?近日,「如何評價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長江學子學術水平已達博士畢業生水平,是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引發了廣泛熱議。少年天才的故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本科就達到博士畢業水平是什麼概念?「如何評價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長江學子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是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
  • 「長江學子」「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最近天才少年有點多
    近日,「如何評價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長江學子學術水平已達博士畢業生水平,是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引發了廣泛熱議。少年天才的故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本科就達到博士畢業水平是什麼概念?「如何評價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長江學子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是全校首個斯坦福phd本科生?」引發了廣泛熱議,這個來頭不小的長江學子是誰呢?他叫胡滿琛,是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020屆的本科畢業生。在一條華科大官微的推文中,導師稱讚他「學術水平已經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
  • 學生如何能做到push導師?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 「導師評價網」,看看你的導師評價如何?
    加上三月份又是考研考博複試的日子,俗話說的好,選導師猶如二次投胎,一定要事先對有意向的導師有深刻的認識,能力和人品缺一不可,甚至人品更為重要。這不,有導師大眾點評網之稱的「導師評價網」再次獲得社會關注。該網站類似於大眾點評網,面向學生開放,用途是讓各院校學生匿名發表對導師的點評,點評內容是公開的,可供其餘學生查看。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地獄難度的博士生涯,原因是導師故意卡畢業,用學位、工作機會等等東西將學生劫持為「人質」。這一點,相信不少有博士經歷的人都有體會。讀博時間長、機會成本高、導師太坑,但這還只是樓主抱怨機器學習讀博的次要原因。
  • 準備考博,如何選導師及聯繫導師?
    認清自己的 「硬實力」申請博士時,畢竟每個人的資歷和優勢不盡相同所以要首先要根據自己手中的 「砝碼」 來決定努力的方向。首先,如果是以 「考得上」 為第一目標,那就可以給自己大概三個備選的學校,就像高考報志願一樣,要有水平線以上的,同時還要有接底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這樣多做打算,才能離我們的目標更近一步。
  • ...華盛頓、UCL、CMU 和 NYU offer 的博士申請,是怎樣「煉」成的?
    它們可讀性也更強——故事會比清單更有趣。推薦信不需要將代表了「強」或「好」的所有事情都列上去。如果這樣的話,推薦信就會變得複雜。你選擇的推薦信要以多樣化的內容來突出你的不同優點。對於一些社會接受度高些的故事,你不需要專家的反饋就能把它寫好:寫一篇描寫你從貧困中努力考入大學並且現在你想要通過讀博來發掘你的潛力這種引人注目的故事,是容易的;而寫一篇描述你在遭受精神分裂或者雙相情感障礙時所面臨的困難這種引人關注的故事,則很困難。
  • 學術放養和認真負責並不衝突,芝大CS博士談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
    在這種「放養」的模式下,學生依然能夠體會到他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 在這篇文章中,Gimpel 的學生、芝加哥大學計算機博士褚則偉總結了他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士的 5 年中(其實只有 4 年在做 NLP),我從導師 Kevin Gimpel 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有關於學術研究的,也有關於工作方式的,這裡寫下來和大家做個分享。
  • 怎麼理解柏林所說的「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區別?爭取自由的...
    答|百度派 @不會飛的翅膀「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是伯林以英國經驗主義的套路來警惕當下社會「打著自由名義」的威權勢力對個體自由的踐踏,但貌似在邏輯上又不太能立得住腳。還是摘錄一段鄧曉芒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吧:伯林在學術立場上無疑也屬於英國經驗主義傳統(儘管他本人是俄國移民),具有英國經驗論者的那種重視實際經驗、反對玄想和思辨的理論傾向。但他並不滿足於經驗主義的過於就事論事和追求表面效果。而是力圖從經驗的東西中找出概念上所能夠據以立足的根據。
  • 這,大概是判斷一個博士的學術水平最靠譜的方式了吧
    出於最基本的社交禮儀,比較學術水平的時候直接向對方提問,多半是不合適的,即便人家到你這裡應聘也不行。高手過招,處處機鋒,靠的是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要沉得住氣,要注重細節。那麼,如何才能不動聲色地判斷一個博士的學術水平呢?
  • 「英國博士」利茲在讀博士生講述:如何與自己的博士導師相處?
    ,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與導師的師生關係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實質性幫助。很多人在讀博前,最擔心的可能就是和導師如何相處。偶爾喝咖啡、吃飯、談論學術和八卦都是無傷大雅的。也正是由於我與導師的頻繁交流,我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了導師支持我回國避疫。早在三月份,當時很多學生都不打算返回中國的時候,我就回到了國內。
  • 學術放養和認真負責並不衝突,芝大博士談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
    他不會手把手教你做研究,但總會留很長的「comments」。在這種「放養」的模式下,學生依然能夠體會到他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 在這篇文章中,Gimpel 的學生、芝加哥大學計算機博士褚則偉總結了他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幾件事。
  • 不知知網翟博士:到底什麼是知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由直播時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翟天臨在過去兩天裡一直佔據熱搜,被網友戲稱是「得罪了全國碩士博士」,由此更是引發了一場學術圈的大打假和對於博士學術科研不易的討論。「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是博士階段的兩個重大課題。讀博不易,且行且珍惜。
  • 西交大碩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又是10+SCI,「破格」操作合理麼?
    」授予博士學位。 如果暫不區分作者身份,孫同學共發表了16篇SCI論文。而且,許多與他研究方向相近的人,都「拜讀」過他的文章,「就孫同學的學術水平而言,他完全或者遠超普通博士的水平了。」」授予博士學位,那15篇可不可以?
  • 西交大碩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又是10+SCI,「破格」操作合理麼?
    【新智元導讀】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一條這樣的微博引發熱議,一方面,大家認同這位同學的學術水平;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又對「破格」二字心存疑問。近日,一則人人豔羨的學霸消息衝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