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要維持企業或者一個組織正常的運轉,領導與管理的存在和作用可以說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因為管理的實施與職務分不開,所以經常讓人們感到領導與管理是一回事,是同一個概念。實際上,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雖聯繫緊密卻又截然不同。領導是從管理中分化出來的,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第一、領導是從管理中分化出來的
近年來有一種觀點,把傳統的對管理職能的解釋,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五個方面,改變為: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即把指揮和協調的職能歸結為領導。在這種觀點中,領導是管理的一項職能。並且解釋領導的含義是:1、促使其他人完成他們的工作;2、維持組織成員的士氣;3、激勵下屬。同時解釋領導的目的是在於使大家為實現組織或群體的目標而努力。
我理解,這是在面對一個項目或工程情況下,對領導含義的狹義的解釋。實際上從廣義上理解,為了提高群體活動效率的需要,人們產生了對管理的需要。而管理的實現就產生了對領導的需要。比如幾個人一同搬一個石頭,需要有人喊一聲一、二、三!一個樂隊需要一個指揮喊預備起!。這樣在管理中一個具有特殊的地位的人和特殊地位的工作就產生了,領導也就從管理中分化了出來。
漢語的領導一詞實際是英文Lead或leader的音譯,本來有兩種含義。一是動詞的含義,是指帶領、倡導、指導、督導等這樣一種領導的行為。另一種含義是名詞,是指領導者的意思。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寫過一本書,英文名稱就是《leders》。在中國出版時,開始譯作《領袖們》,再版時又譯作《領導人》。漢語的領導一詞,不僅包含了英文原來的管理、管理者的含義,而且充實了導向方面的含義。在管理的實踐中,領導者與管理者,可能是一個主體,但領導與管理的客體或者叫對象不同。
第二、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
領導重在決策,管理重在執行。
領導就是率領並引導大家朝著一定方向前進,而管理就是負責某項工作使它順利進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對領導的要求體現在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風險的規避、管理的理念等方面;而對管理的要求著重於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實現企業的正常、有效地運轉。所以領導的客體主要是人,而管理的客體主要是事。即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只是把人看做企業的資源,或者最重要的資源來管理。而不具有帶領和導向方面的含義。
第三、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不同
有句話這樣形容領導和管理:
領導 = 理念 + 威信
管理 = 權利 + 制度
管理的實施是建立在合法的、強制性的權力基礎上的;而領導的實施主要是某種理念和個人的影響力,即來自於被領導者的認可。管理依靠管理者擔任的管理崗位所賦予的管理的權力,通過管理制度來實施,強調下屬的服從和組織的控制來實現組織目標。領導依靠的是領導者個人的人格魅力及領導藝術,通過領導者對人的影響和引導來實施,強調通過與下屬的溝通和激勵來實現組織目標。管理的實現體現在被管理者的服從;領導的實現體現在人們的認同和跟隨。制度是對人的有形的約束,而領導是看不到的、但能使團隊凝聚、是企業運轉的無形的手。領導是旗幟和靈魂,領導的影響力可能產生思想體系和精神支柱。所以經常會出現領導者已經不存在時,仍然會有許多的追隨者。他們的行為,表現為自覺和自願,並且可以在沒有形式上的領導者的情況下,仍然有著統一的思想和目標。管理是管事,領導是激勵和鼓舞人。所以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好領導,反之好的領導也不一定是好管理者。
第四、領導的風格和對領導的要求
根據新的對管理職能的解釋,領導具有帶領和協調的兩種職能,所以一是維繫和凝聚團隊;二是帶領團隊完成一切任務。所以,領導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實現確定的目標的同時儘可能地滿足組織成員的需要。根據美國某管理學家對領導的定義是:「領導就是指導、帶領、引導和激勵下屬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領導的三要素:(1)領導者必須有部下或追隨者;(2)領導者擁有影響追隨者的能力或力量,它們既包括由組織賦予領導者的職位和權力,也包括領導者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比如產生於領導者所擁有的專門知識或特殊技能的影響力,來自於追隨者認可的個人經歷、性格或榜樣產生的影響力;(3)領導的目的是通過影響部下來達到組織的目標。
與此相應,也有兩類領導風格:一種是注重關心人,以人為導向的領導風格;另一種是注重關心任務,以完成任務為導向的領導風格。事實上,任務總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領導的風格往往是以上兩種風格的不同程度的組合。只是在一定時期、一定事情上側重不同。
那麼對領導者應該有怎樣的要求呢?李嘉誠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還有個說法叫幹部五要求,就是:
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政治意識,識大體、顧大局,不鬧義氣從事;
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對事物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要有較強的協調、組織、服務能力,還要甘為人梯;
要有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能夠聽取不同意見,能夠聚人氣;
要具有人格魅力,言必信,行必果;是下屬的精神支柱,主心骨。
另外,作為領導者要具有一定的超脫性,不應太忙。領導不需要事無巨細地置身於人、事、財、物、信息、時間等具體問題的調控與配置上,不要熱衷處理繁雜、瑣碎的具體事務,而主要從根本上、宏觀上把握組織或者企業的活動,所以不應太忙。忙和充實不是一回事。太忙就沒有了學習的時間、沒有了調查研究的時間、沒有了與各方面溝通聯繫的時間。在領導者和管理者可能是同一個主體的情況下,往往是領導得少而管理得多,因此也應該適度調整和把握領導和管理的幅度和力度。
綜上所述,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聯繫緊密卻又截然不同。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也不同。討論這個問題既有學術的意義,同時對於提升領導幹部的素質和修養,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活力和核心競爭力也有實際的意義。
( 2008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