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與管理

2020-10-19 山間小河水

在現實生活中,要維持企業或者一個組織正常的運轉,領導與管理的存在和作用可以說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因為管理的實施與職務分不開,所以經常讓人們感到領導與管理是一回事,是同一個概念。實際上,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雖聯繫緊密卻又截然不同。領導是從管理中分化出來的,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第一、領導是從管理中分化出來的

近年來有一種觀點,把傳統的對管理職能的解釋,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五個方面,改變為: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方面。即把指揮和協調的職能歸結為領導。在這種觀點中,領導是管理的一項職能。並且解釋領導的含義是:1、促使其他人完成他們的工作;2、維持組織成員的士氣;3、激勵下屬。同時解釋領導的目的是在於使大家為實現組織或群體的目標而努力。

我理解,這是在面對一個項目或工程情況下,對領導含義的狹義的解釋。實際上從廣義上理解,為了提高群體活動效率的需要,人們產生了對管理的需要。而管理的實現就產生了對領導的需要。比如幾個人一同搬一個石頭,需要有人喊一聲一、二、三!一個樂隊需要一個指揮喊預備起!。這樣在管理中一個具有特殊的地位的人和特殊地位的工作就產生了,領導也就從管理中分化了出來。

漢語的領導一詞實際是英文Lead或leader的音譯,本來有兩種含義。一是動詞的含義,是指帶領、倡導、指導、督導等這樣一種領導的行為。另一種含義是名詞,是指領導者的意思。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寫過一本書,英文名稱就是《leders》。在中國出版時,開始譯作《領袖們》,再版時又譯作《領導人》。漢語的領導一詞,不僅包含了英文原來的管理、管理者的含義,而且充實了導向方面的含義。在管理的實踐中,領導者與管理者,可能是一個主體,但領導與管理的客體或者叫對象不同。

第二、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

領導重在決策,管理重在執行。

領導就是率領並引導大家朝著一定方向前進,而管理就是負責某項工作使它順利進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對領導的要求體現在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風險的規避、管理的理念等方面;而對管理的要求著重於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實現企業的正常、有效地運轉。所以領導的客體主要是人,而管理的客體主要是事。即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只是把人看做企業的資源,或者最重要的資源來管理。而不具有帶領和導向方面的含義。

第三、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不同

有句話這樣形容領導和管理:

領導 = 理念 + 威信

管理 = 權利 + 制度

管理的實施是建立在合法的、強制性的權力基礎上的;而領導的實施主要是某種理念和個人的影響力,即來自於被領導者的認可。管理依靠管理者擔任的管理崗位所賦予的管理的權力,通過管理制度來實施,強調下屬的服從和組織的控制來實現組織目標。領導依靠的是領導者個人的人格魅力及領導藝術,通過領導者對人的影響和引導來實施,強調通過與下屬的溝通和激勵來實現組織目標。管理的實現體現在被管理者的服從;領導的實現體現在人們的認同和跟隨。制度是對人的有形的約束,而領導是看不到的、但能使團隊凝聚、是企業運轉的無形的手。領導是旗幟和靈魂,領導的影響力可能產生思想體系和精神支柱。所以經常會出現領導者已經不存在時,仍然會有許多的追隨者。他們的行為,表現為自覺和自願,並且可以在沒有形式上的領導者的情況下,仍然有著統一的思想和目標。管理是管事,領導是激勵和鼓舞人。所以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好領導,反之好的領導也不一定是好管理者。

第四、領導的風格和對領導的要求

根據新的對管理職能的解釋,領導具有帶領和協調的兩種職能,所以一是維繫和凝聚團隊;二是帶領團隊完成一切任務。所以,領導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實現確定的目標的同時儘可能地滿足組織成員的需要。根據美國某管理學家對領導的定義是:「領導就是指導、帶領、引導和激勵下屬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領導的三要素:(1)領導者必須有部下或追隨者;(2)領導者擁有影響追隨者的能力或力量,它們既包括由組織賦予領導者的職位和權力,也包括領導者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比如產生於領導者所擁有的專門知識或特殊技能的影響力,來自於追隨者認可的個人經歷、性格或榜樣產生的影響力;(3)領導的目的是通過影響部下來達到組織的目標。

與此相應,也有兩類領導風格:一種是注重關心人,以人為導向的領導風格;另一種是注重關心任務,以完成任務為導向的領導風格。事實上,任務總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領導的風格往往是以上兩種風格的不同程度的組合。只是在一定時期、一定事情上側重不同。

那麼對領導者應該有怎樣的要求呢?李嘉誠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還有個說法叫幹部五要求,就是:

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政治意識,識大體、顧大局,不鬧義氣從事;

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對事物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要有較強的協調、組織、服務能力,還要甘為人梯;

要有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能夠聽取不同意見,能夠聚人氣;

要具有人格魅力,言必信,行必果;是下屬的精神支柱,主心骨。

另外,作為領導者要具有一定的超脫性,不應太忙。領導不需要事無巨細地置身於人、事、財、物、信息、時間等具體問題的調控與配置上,不要熱衷處理繁雜、瑣碎的具體事務,而主要從根本上、宏觀上把握組織或者企業的活動,所以不應太忙。忙和充實不是一回事。太忙就沒有了學習的時間、沒有了調查研究的時間、沒有了與各方面溝通聯繫的時間。在領導者和管理者可能是同一個主體的情況下,往往是領導得少而管理得多,因此也應該適度調整和把握領導和管理的幅度和力度。

綜上所述,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聯繫緊密卻又截然不同。領導與管理的客體不同、領導與管理實施的方式也不同。討論這個問題既有學術的意義,同時對於提升領導幹部的素質和修養,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活力和核心競爭力也有實際的意義。

( 2008年11月 )

相關焦點

  • 管理和領導的區別是什麼
    一名具有高影響力的領導者必須理解管理與領導之間的區別。你必須學習如何應用每種角色的原則來取得良好的業務效果,鼓勵下屬也使用同樣的原則去培養員工。為了提升自己言語與行動的力度,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在正確的時間,因正確的目的而做出恰當的領導行為和管理行為。
  • 【管理辭典】情境領導模式
    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率先提出了「情境領導模式」理論。1969年,他編著了《情境領導》教科書,該書被翻譯成14種文字,銷量達百萬冊。之後,赫塞博士又組織了「領導力研究中心」,不斷深入研究並完善該理論。「情境領導模式」理論認為我們在領導和管理公司或團隊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而要隨著情況和環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我們領導和管理的方式。
  •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管理者:制定目標,按照既定目標對團隊組織進行管理,帶領團隊組織實現目標。 而,大多數企業頻於管理,而乏於領導。本文從五個方面區分一下管理與領導,供大家參考!
  • 「教育管理」還是「道德領導」?
    原標題:「教育管理」還是「道德領導」?同年7月,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小學校長隊伍情況抽樣調查工作部署會曁《中國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研究》項目工作會議」上,對於我國中小學校長標準相關框架的研製情況,我們從職責範圍、校長身份、資格制度及其更新、培養機構、養成課程、錄用條件、調任或者懲戒、退休制度、工作時間、薪金以及研修等11個方面,與美、英、法、德、俄、日、韓等國進行了詳細的比較,並提出:中小學校長應當確立價值領導、教學領導和組織領導的專業定位
  • 身為領導,管理員工的五大忌,違者失人心也
    不要覺得是領導,都可以在管理上想怎麼管就怎麼管,這裡面還有員工的存在呢。畢竟領導的管理,都是針對員工而言的行為。不想是人心,身為領導,在管理員工的事情上一定要注意五個忌諱:一、過於偏向---會引起員工的不滿雖然不能夠將一碗水端平,但是也應該要做到大差不差吧。過於某個員工偏向,就會引起其他員工的不滿。
  • 優秀領導的5種管理思維模式,學會了你也可以當領導!
    當領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為優秀的領導就更難了。職場中,同樣是領導,為什麼有的領導受員工歡迎,員工想盡方法都要跟隨,而有的領導卻不招員工待見,團隊離職率高呢?是因為領導的顏值或脾氣嗎?當然不是!
  • 人大商學院EMBA: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
    原標題:管理智慧 | 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MBA中國網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領導=管理,似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過程就是管理過程領導和管理一樣嗎?通常,人們都習慣把管理和領導當做同義詞來理解和運用,似乎管理就是領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管理過程就是領導過程。事實果真如此嗎?傑克·韋爾奇有一句名言:「多一點領導,少一點管理。」張瑞敏也說過:「海爾在向世界一流公司邁進的過程中,既需要精細的管理,又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在他們看來,領導和管理是有區別的。
  • 領導的本質就是:管理自己,影響別人
    這並不只是一次職位的升遷,更是對你能力的檢驗——你是否具備領導的能力。你也已成為管理者,但你不一定成為領導者。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報酬的和強制性的權力基礎上的,但是「領導」更多的是建立在個人影響權和專長權以及模範作用的基礎上,首先,領導者必然會有部下或追隨者,其次,領導者擁有影響追隨者的能力,再次,領導的目的是通過影響部下來達到企業的目標。
  • 幼兒園領導與管理課程全國巡講 | 南京站
    為了提升幼兒園管理者的專業能力,協助管理者更好地進行園內的領導與管理
  • 領導不會用人,員工頻繁流失:高明的領導,不會觸碰管理禁忌
    在肯定方面,77%的人使用積極的語言來描述他們和老闆的關係,比如「專注於自己優點的領導能力,」「領導肯定了我的努力。」持消極態度的人中,只有27%的人說「我的老闆不重視我」和「他不重視我的工作」。這一現象表明,員工的認可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 幼兒園領導與管理課程全國巡講 | 武漢站
    為了提升幼兒園管理者的專業能力,協助管理者更好地進行園內的領導與管理
  • 怎樣管理僕人式的領導能力(一)
    或者一位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要幫助他們的追隨者們成功,畢竟,管理者贏不了這遊戲:團隊就會,而且將軍是不會贏得戰爭的:軍隊才會,這就是僕人式領導能力背後的哲學。你作為領近者的工作,就是服務跟隨你的人。要給予他們所需要的—不管是推動力、項目管理工具、或者甚至是早餐的冬甩—都是為了達成他們的目標。2.
  • 周高雄:金融管理應實行中央領導下的分層管理體制
    (點擊查看東方網獨家高清組圖)    東方網記者蔣澤5月20日報導:在今天晚上舉行的2011陸家嘴論壇浦江夜話第六場中,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周高雄建議,金融管理應實行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分層管理體制。
  • 質檢總局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和改進質檢直屬系統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健全選拔任用機制和管理監督機制,推進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事業單位領導人員隊伍,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質檢直屬系統事業單位實際
  •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你一定要分得清!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領導=管理,似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過程就是管理過程,然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管理者和領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你一定要分得清,這很重要!「管理是管理事務,領導是領導人心。」
  • 企業團隊管理,命令型的領導風格合適嗎?
    一、領導風格:命令型這種類型的領導我們稱之為「命令型」領導,領導者告訴團隊明確的工作目標和步驟,對團隊成員採用命令式下達工作目標和任務,由領導來監督對工作規則和紀律的約束,而且監督的非常頻繁,溝通自上而下,所有的一切由領導來決定,領導代表一切,領導說了算。
  • 領導的管理四象限,你該學一學了!
    昨天有一位讀者跟我說,他工作中做的都是一些雜事,工作很累,但是領導並不待見。無獨有偶,有另外換一個讀者跟我嘮嗑,他最近空降了新領導,安排了一些很難的工作,幹的步履維艱,想諮詢我該怎麼辦?今天的文章從「管理的四象限、我們如何破局」兩個方面逐一聊聊。
  • 人只能領導,不能管理
    我幾乎忘了我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我要創立一個世界級的信息技術公司。整個公司開始動了起來,也從1996年底開始,我的公司的年度計劃不再是我去編列規劃的,我只是負責確定同事們所提的計劃目標與行動方案確實可行,及敲定所需的資源,還有當目標達成時可以得到的獎勵,然後就是去當一個不擋路的拉拉隊!我花這許多的時間說明最主要目的是要讓各位了解我的轉化過程,我深深的體會到「人只能領導,不能管理。」
  • 今目標管理軟體 領導確認信息快速反饋
    身為領導確認籤字是常有的事情。領導確認有兩方面的意義,首先通過籤字的流程,領導可以了解到項目狀況。其次需要領導把關做出重要判斷。然而從管理專家的角度看,領導籤字越少越好。這意味著流程減少,執行力強,效率提高,下屬有一定自主權,有利於調動個人才智。利用一些管理工具,可以將日常的確認工作變得簡單易行。
  • 首個「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規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專家表示,管理規定為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搭建了基本制度框架,為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制度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主要呈現出四大亮點。亮點一:體現事業單位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 事業單位是我國公益服務特別是專業性公益服務職能的主要承擔者,是公共機構或公共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