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2020-07-23 邱永旭域外文譚

回家務農、遭人鄙視、戰修水庫、當兵無望、苦讀迎考、高考落榜、中師求學、小學教師、潛心教育、非議貶抑——這是第一部分講述的故事。

第二部分講述何希凡考取本科、加倍努力、高校講壇、北京深造、大學教授、桃李滿園、全省優秀。

何希凡教授不斷進取的拼搏奮進之路,給我們有益啟示:成功來自于堅持不懈的努力!


一、二見上期內容


三、勵志講臺

1979年9月我被安排到高中母校頂崗實習一個學期高中語文,1980年初被分配到南部縣的重點小學大橋小學,學校領導安排我任教小學四年級語文,當班主任,兼上初中81級兩個班的歷史課。因為在師範學校還算優秀的學習歷程,加上年輕人的輕狂,我感到自己被大材小用了。雖然還是認真工作,但心裡裝滿了委屈,對校長的安排時時流露出不滿情緒,而沉著老練的校長已經打定主意要我長期教小學。沒想到,年長於校長的副校長經常「偷聽」我的講課,很是同情我的不滿,新學期開學後,他趁著校長到縣城開會就單獨發出通知,安排我任教初中83級2班新生的語文課、當班主任,待到校長開會回來,既成事實已無法改變。

初中83級2班的學生對我的擁戴和家長對我的關愛都讓我初嘗了當教師的甘甜,學區內不時有語文同行以觀摩學習的名義來聽我的課,更讓我覺得已經人盡其才,就連校長聽說我的課很受歡迎也流露出對我曾經工作安排的悔意。然而我還是不打算繼續在這所學校工作,我想回到我的家鄉,特別是我曾經初中複習的母校,那裡有我的老師,有我的同學,他們都歡迎我回去。1982年8月,我如願調回這所區所在地小學——伏虎小學,校長安排我任教剛招收的初中重點班,領導和同行老師聽了我幾堂課,對我很是讚賞,又對我當班主任的盡職盡責特別滿意,我工作起來也就更加起勁和賣力了,我很快在整個學區小有名氣。

1983年全國首次對沒有大學文憑的中學教師進行教材教法考試,據說不合格者將被取消中學教師資格,我們都面臨很大的壓力,但學區教辦領導點名要我這個應考者對全區應考的中學教師作考前輔導,我真擔心連自己都考不好,如果輔導砸了,我怎麼向領導交代。好在那一年我的考試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所以1984年再一次安排我作考前輔導。

就在這兩年,南部縣新成立的教研室在全縣掀起了課堂教學改革熱潮,以至於成為整個南充地區教育界的熱點,南充地區教育局和教科所策劃在南部縣搞一次教改現場會。為了遴選現場會執教老師,縣教研室專家們跑了好幾個學區,結果繞到我們學校來了,學校領導建議他們聽一聽初中年輕老師的課,我那時已被學校安排教初中畢業班84級1班的語文課,正要講司馬遷的《陳涉世家》。我除了儘量體現教改精神,也努力體現教師的基本功。那天下午專家們聽了我的第一節課後,教辦主任就給我透露了專家對我的課很滿意,當我上完第二節課,我明顯感到了專家們喜形於色。晚上的總結會上,教研室主任吳璧老師一時興起,就借那段時間正熱播的武打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來總結我們的課,我也被確定為教改現場會的執教老師。1984年春天,整個南充地區來了很多領導和前輩聽我所執教的吳伯簫散文《菜園小記》,他們對我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南部縣教研室還專門出了教學簡報,我就因為教改而在南部縣也小有名氣了。有了這樣的時來運轉,南部縣文教局領導直接表示要調我到文教局工作,縣人大、政協、公安局都想要我去搖筆桿兒。我的母校南部師範舉行畢業典禮,據說文教局領導為了證明南部師範在「文革」後培養了不少高材生,就特別講了我的例子,母校老校長聽得笑逐顏開,不久後當他在校門口見到我,就直接表示要調我到母校任教。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28歲的初中老師

1984年10月,我正式被調回母校,開始了中師生教中師的教學生涯。當我的教學受到學生歡迎和領導好評的時候,我受難的日子也就同時開始了。那些有大學文憑的同行很是不服氣,教工食堂成了他們非議貶抑我的主要場所,我痛切感到自己的生命尊嚴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但沒有文憑的事實又讓我沒有任何招架之力。為了起碼的人格尊嚴,為了平等的生存權利,我不得不走上帶血帶淚的獲取文憑之路。1985年,我先是準備報考四川省教育學院中文本科離職學習兩年,當準考證發下來之時,校長找我談話,他非常支持我繼續學習,但不同意我離職深造,希望我報考函授本科。我接受了校長的建議,就在這年考取了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五年制本科函授。

學校大多安排寒暑假集中學習一個月左右,講課老師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才華橫溢,講課特別精彩的年輕教師。有的老師與我同齡,有的老師卻和我的學生年齡相仿。邱永旭老師那時剛從華東師大畢業就來給我們上課,他看上去比我的學生更顯青澀。我已經當了幾年老師他才參加高考(如果當年政治不是36分,何希凡極有可能成為邱永旭的老師),而我為了生命尊嚴參加函授學習卻當了他的學生,命運的錯位更加刺激了我的努力。老師講得精彩,我們聽得入神,生怕聽掉、記掉了一個字,因為那是上帝對我們的補償,是命運對我們的慰藉。我不僅認真學習,回到工作崗位上,每天早晚就背誦閱讀我的功課。我的教學沒有因此受到影響,而我的腹笥卻在不斷得到充盈。五年下來,我不僅被評上了優秀學員,畢業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而且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給老師和同學們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也當上了南部師範的語文教研組長直至教導處主任,在上好課的同時還寫了一些文章發表,也獲得了不少獎勵,也因此而在南充地區的中師語文教師中小有名氣,曾經有一些條件更好的學校想要我,一些黨政部門也在準備調我去。看來文憑於我的意義已經不是單純的尊嚴可以涵蓋的了。


四、夢圓學府

1992年下半年,我在南充地區教科所開會,趁晚飯後去中文系拜訪已擔任了副系主任的老師,老師知道我的函授學習成績比較優秀,也聽說我在南部師範幹得不錯,就提出讓我考慮回中文系工作。我從來不敢有這個奢望,但既然老師提出來了,我就非常渴望能有這個機會。

1993年7月,在中文系幾位領導和老師的極力推薦之下,我順利調到了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我這個高考落榜者奇蹟般地走上了大學的講臺。先是到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訪學一年,幸運地得到了中國一流學者朱金順、王富仁、郭志剛、童慶炳等幾位老師的悉心指導,然後於1994年9月開始了我的大學教學和治學生涯。對於已過而立之年的我而言,當時最為迫切的是多出學術成果,早一點評上高一級職稱,但我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大學老師即使評上了職稱,如果上課不受學生歡迎,像我這樣的低學歷者是很難被大學認可的。我暫時不考慮將重心放在學術研究上,而是認真手寫了全程的《中國現代文學》講稿共13本,約50多萬字。低調自有低調的好處,我的講課首先得到了94、95級學生的熱情支持,他們對我的高度評價令我的老師和領導們深感意外。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訪學時攝於北大未名湖

但我卻又一次遭遇了學歷的困境。有的老師知道我的學歷後,就認為我肯定是憑著拉關係才走上了大學講臺,有一次我到教務處去開教學秘書會,當我老實告訴了處長我原來工作的地方和學歷後,處長頓時由最初的熱情轉為令人難以忍受的冷淡。那時雖然也感到了尊嚴問題,但我的資歷確實不足以支撐我抗辯的底氣,我唯一的選擇就是用努力和實力證明自己。後來在全校的幾次活動中,我的表現得到了一些領導的認可,那位處長也很快轉變了對我的態度。我的講課也受到了歷屆學生的持久歡迎。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西華師大2013級開學典禮上代表教師致辭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錄播精品課程《風雅文化》


1997年,我發表了第一篇對魯迅和郭沫若比較研究的萬言論文,以此正式開始了我的學術舉步。近三十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並獲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曾先後被評為四川師範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教師,西華師範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師德標兵,四川省高教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優秀教師。我在42歲評上了副教授,48歲評上了教授,從2000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已指導畢業77位碩士研究生。我所獲得的點滴成績和人生進展對於一出道就站在大學講臺的老師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但41年來我從一個高考落榜者,從一個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的幾次生命跨越,卻付出了較之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在我即將退休告別深情眷戀的講臺之際,回首41年的教學和治學生涯,一個渺小靈魂就因為沒有放棄跳動,幾十年間不斷刷新自己原有的生命記錄,竟然創造了初執教鞭時不敢妄想的生命奇蹟!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勵志故事】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
    本號主體人是大學在編三級教授,教學名師。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今日,「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及「四川省情網」發布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何希凡於今年高考結束日撰寫的個人回憶文章《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標題系編者所加,原標題《走上大學講臺的高考落榜者》)。
  •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無條件支持高考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凡是阻擾高考都是不光彩的行為,我們才得以重返學校複習,但此時距離高考已經很近了,我又一次受到了水庫工地領導的忠告:你如果要去考試就必須考上,不然水庫工地就不要你回來了。這樣的折騰一直延續到走上考場的12月8號、9號。因為考生太多,兩人共用一張課桌,為了防止作弊,課桌上面懸空牽著繩子,再用黃色的紙糊在繩子和桌子上隔開同桌。
  •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一部分)
    又過了一段時間,無條件支持高考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凡是阻擾高考都是不光彩的行為,我們才得以重返學校複習,但此時距離高考已經很近了,我又一次受到了水庫工地領導的忠告:你如果要去考試就必須考上,不然水庫工地就不要你回來了。這樣的折騰一直延續到走上考場的12月8號、9號。
  • 是什麼讓他從一個乖小孩變成了網癮少年,最終成為了高考落榜者?
    「唉,考什麼名牌大學啊,專科線都還差2分呢?」彤彤媽媽一邊嘆氣,一邊抹眼淚。聽了她的話,我簡直驚呆了……彤彤是女兒的初中同學。因為我們和她媽媽經常都在校園外等著給孩子送飯,一來二去,就熟識了。彤彤雖然是男孩子,可是大家眼中的「乖小孩」!他非常懂事,學習也刻苦,力求上進,成績經常在班上名列前茅。
  • 如何才能成為大學教授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對於大學教授這個職位有什麼看法,反正小編感覺很是羨慕,感覺特別厲害,而且不僅成就高,威信也高,薪水好,職位高,真的很是讓人羨慕,但是你知道如何才能成為大學教授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成為大學教授的條件是多麼的苛刻吧。
  • 27年前高考落榜生鄒遠新:年輕人要拓展圈子實現自我價值
    馮利婷 攝   中新網遂寧8月16日電(王哲馮利婷)「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聽鄒教授的講座了,鄒教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次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會想到鄒教授的故事,然後告訴自己不能放棄」。16日下午,在場的「落榜者」、創業者四川遂寧王女士聽了27年前高考落榜生鄒遠新博士的《瞭望職業高度饋贈人生禮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公益講座後如是說道。
  • 科舉VS高考:哪一個更容易考
    高考是每一個高三學生都有資格參加,但古人如果想參加科舉考試的省試,卻需要先通過選拔試。唐宋時期的科考相對容易一些,選拔試只有一道關卡,叫「發解試」。士子只要參加州府舉行的發解試,成績合格,取得「解額」,便可以獲得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資質。明清時期的科舉選拔試就非常麻煩了:一個讀書人,先要通過知縣主持的縣試、知府主持的府試與省學政主持的院試,才會成為一名秀才。
  • 日本公立大學的教授是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的?
    以東京大學為例,教授的平均年齡是56.2歲,平均一年的工資為1172萬日元。這個薪資水平並不是東大一所大學是這樣的,其他的國立大學也是同樣的年薪水平。那這個收入到底是高是低呢?如果以民營企業的薪資水平作為判斷標準的話,教授的平均薪資和上市的民營企業的部長一個水平。
  • 高考人生的16條定律
    高考的真相也是如此,查看一下2018年和2019年數據,20%學生考進了一本以上學校。不管如何擴招,群體中只有20%的人可以讀取最好的學校。再刻薄一點,80%的大學可能稱不上「大學」二字,所以,且行且珍惜。
  • 中國的高考成績申請國外大學成為一個新的選擇
    而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用中國的高考成績申請國外大學,也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選擇。近日,英國伯明罕大學宣布將接受2019年參加中國高考並有意入讀該校本科的學生,成為英國羅素集團大學中的首個高校。其實,承認高考成績,伯明罕大學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學校。中國高考成績已經被全球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認可,中國學生正成為各個國家教學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大學勞動教育如何開展?北大教授這樣建議
    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勢在必行,大學勞動教育應如何開展?圍繞這一話題,麥可思研究有幸邀請到曾任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副院長、現為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的盧曉東教授,請他與我們談談大學應如何幫學生補好「勞動課」。「這次印發的《意見》對勞動教育的必要性有了特別強調。」
  • 孩子高考落榜怎麼辦?
    然而,對於那些落榜者呢?他們又該怎麼去面對自己的考試失利?在高考落榜之後,經常會遭受到一些意外的冷遇和輕視,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某某家的孩子這次考到某某大學了!而某某家的孩子可不行了,以前別人總是說他(她)多聰明多聰明的,現在連個大學都考不上,還聰明個屁啊?」如果落榜者在路上遇到了熟人,還沒有走多遠的時候,就聽到別人在身後議論自己,「聽說他沒有考上大學,看來這些年的書都是白念了……」這些話對於本來已很敏感脆弱的落榜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增添了心理的壓力與打擊,使人深陷痛苦難以自拔。
  • 美國大學教授為何難以成為「人生導師」?
    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透露出對於現今大學教授道德權威和導師身份逐漸喪失的擔憂。在眼下這種事業高於思想,薪水重於智慧的時代,教授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是學生的崇拜對象,或者,不再是一個「榜樣」(role model)和道德權威(moral authority),而僅僅不幸地淪為一個掌控分數的權威。
  • 他9歲開始跳級,高考572分被中科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他9歲開始跳級,高考572分被中科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大學教授天才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因為畢竟身邊有天賦異稟的人還是屈指可數的,但若是一旦出現大家所說的神童,那麼他們大部分一定都是很了不起、有一番作為的
  • 新罕布夏大學成為美國第一所接受中國高考成績的州立大學
    摘要:新罕布夏大學宣布在大學錄取環節接受中國高考成績,這意味著新罕布夏大學將成為美國第一所接受中國高考成績的州立大學。鯨媒體訊(文/兔子)鯨媒體獲悉,日前,新罕布夏大學宣布在大學錄取環節接受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即中國高考成績),這意味著新罕布夏大學將成為美國第一所接受中國高考成績的州立大學。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學生輸出國。目前在美國大學入學的中國學生為37.7萬人。
  • 德國大學如何成為一名終身教授,從編外講師到教授,路漫漫其修遠
    那麼,從一名編制外面的講師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國家公務員的終身教授在德國, 有志於獻身學術研究的年輕人, 通常是從編外講師職位做起。編外講師是一種十分獨特而又嚴格的制度, 它沒有確定的晉升途徑, 許多學者往往經過多年磨練而不一定能出頭, 他們猶如踏上了一架「無橫木的梯子」。
  • 美國大學教授為何難以成為「人生導師」
    他注意到,在眼下這種事業高於思想、薪水重於智慧的時代,教授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是學生的崇拜對象,或者,不再是一個「榜樣」和道德權威,而淪為一個掌控分數的權威。  在我看來,儘管注重精神引導的教育理念是精英教育的至高境界,但也越來越像一種理想形態。事實上,教授在學生面前的道德權威和偶像形象的逐漸衰落可能不僅是美國所獨有,而會成為一個全球性趨勢。
  • 誰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可能還是中國!
    王爺說財經訊:近年來,關於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話題是不是就會成為市場討論的熱門話題!而最近由於疫情,「哪個國家能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再度成為熱門的話題。對此,哈佛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漢森(Gorden Hanson)表示,這個問題答案依然是謎題,他甚至還推辭,如果勞動密集型工業從大城市往其他地區擴散,那麼「取 代」中國的可能就是中國本身。換句話說,未來的世界工廠仍然還是中國!漢森教授分析重點集中在10種勞動密集型產品,包括紡織品、服裝、鞋、體育用品、踏板車、玩具、衛生、照明、供暖、家具。
  • 如何看待南京大學院士候選人尤建功教授加盟南開大學?
    2016年,著名數學家尤建功教授離開南京大學,選擇加盟南開大學。那麼,尤建功教授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呢?恢復高考後,1979年尤建功參加了高考,順利考入徐州師範學院(現江蘇師範大學),就讀於數學系。1983年尤建功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獲得理學學士並選擇繼續深造。
  • 寧波大學教授範誼代表:讓因貧失學永遠成為歷史
    「在201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等表演的小品節目《捐款》再次把部分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學的問題凸現在全球華人的視野中。『考得上大學,卻上不起大學』,成為一個折磨我們社會良知、拷問社會公正的嚴肅問題。」寧波大學教授範誼代表表達了他的憂慮。